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沙·阿拉姆二世返回德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精彩看点

    辛迪亚家族王政复辟的代表玛多吉·辛迪亚————扎比塔·汗进攻米尔扎·纳贾夫·汗————扎比塔·汗逃走————与罗希拉人签订条约————扎比塔·汗重新上任————马拉塔人进攻德里————绝望的米尔扎·纳贾夫·汗————马拉塔人进攻罗希尔坎德————奥德先头部队反击英国军队————阿卜杜勒·阿希德·汗重新上任————扎比塔·汗的可疑行为与他扣留罗希拉人的贡品————卡特拉战役————舒贾-乌德-道拉之死————攻打贾特人纳贾夫·库里·汗的战役————帝国军队的胜利————扎比塔·汗与锡克教徒————米尔·卡西姆之死

    马拉塔人帮助君主恢复他在德里红堡的统治地位的事件极具戏剧性。然而,即使是能够进入浦纳[1]档案馆的格兰特·达夫,他的著作中也丝毫没有这件事的相关记载,因此其他人想要还原这一历史事件几乎是不可能的。雇佣的使者似乎是个尸位素餐的人,就像1660年英国王政复辟时期的布朗克[2]和齐芬奇[3],他们通常被不太权威的机构聘用。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位使者的名字,所以只能用他的头衔“希萨姆-乌德-道拉”了来称呼他。除了其他酬劳,马拉塔人还得到了一百万卢比[4]的现金。收到这笔现金前,他们不会为君主做任何事。此外,帮助君主复位后,他们还要求将阿拉哈巴德省和科拉省割让给他们。

    为了得到援助,君主承诺将阿拉哈巴德省和科拉省割让给马拉塔人。但马拉塔人能否得到这两个省却是他们无法掌控的。1771年初,君主派人与加尔各答当局商议他提出的复位方案,但加尔各答当局坚决反对他的方案。然而,舒贾-乌德-道拉为了个人利益,私下里积极推动该方案的实施。5月,沙·阿拉姆二世率领一支人数不多但装备精良的军队出发了。军队里有一支按照欧洲训练方式训练的印度兵,他们由一个叫梅多克的法国人统领。梅多克虽然是个文盲,但却是一个优秀的士兵。这支队伍的总司令是米尔扎·纳贾夫·汗。一支英国小分队在少将罗伯特·巴克的率领下,护送沙·阿拉姆二世到了科拉省边界。在这里,罗伯特·巴克最后一次重申了英国政府对沙·阿拉姆二世此次行动的反对态度。但沙·阿拉姆二世对此不屑一顾,他如同一艘逆风航行的船,固执地继续前进。因此,他失去了英国政府的支持。之后,他和他的政府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些他曾轻率离开的地方。

    到达法鲁卡巴德[5]后,君主批准班加什酋长继任他已故父亲的职位,成为这个小邦的统治者。君主还在授权仪式上收到了五十万卢比的罚金。随后,君主让自己的军队驻扎在这里。

    至此,莫卧儿帝国中两个最大的党派划清了界限:穆斯林党派希望继续保持伟大的阿富汗首领艾哈迈德·沙·杜兰尼离开时的政治格局,并为此争论不休;马拉塔人渴望通过复仇来弥补他们在帕尼帕特战役中的损失。然而,无论最后哪一派获胜,奥德省督都能处心积虑地操控局势并从中获利。更具实力、更懂得节制的英国人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

    德里附近,沙·阿拉姆二世的军队正等待着雨季的停止。拥有三千强兵的马拉塔军队驻扎在德里,玛多吉·辛迪亚在军营里等着与君主谈判。谈判结束后,沙·阿拉姆二世继续前进,在圣诞节进入了都城。

    德里沉浸在圣诞节的喜悦气氛中。饱受战火折磨的德里居民为了迎接名正言顺的君主的回归,穿上了他们惨遭劫掠后仅剩的华服,并流露出久违的喜悦神情。东方人对统治者与家庭非常忠诚。我们可以想象,沙·阿拉姆二世骑在一头大象上,看着长长的队伍从沙赫德拉出发,穿过干涸后露出沙质河床的朱木拿河。这一派充满希望的景象,不仅让他忘记了过去小心谨慎的生活,也让他暂时放下了对未来的焦躁不安,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位真正的君王。

    1772年,沙·阿拉姆二世的新盟友并没有让他在皇宫中享受太久。回到德里红堡三个星期后,沙·阿拉姆二世被马拉塔人说服,率领九万将士去了北方战场。因为扎比塔·汗已经在一年前逃回自己的领地,所以这些将士绝大部分是马拉塔骑兵。巴瓦尼[6]包含三个要塞:东部的帕塔尔加尔,恒河右岸的苏克哈塔尔和靠近穆扎法尔纳格尔县的格豪斯加尔。前两个要塞是已故宰相纳吉布·汗命人修建的,目的是保护通向他位于罗希尔坎德西北角的封地的浅滩,除了洪水频发期,其他时间从这里可以直接涉水渡过恒河。第三个要塞是扎比塔·汗的杰作,这个要塞的所在地一直因一座大型的、比例完美的清真寺闻名。沙·阿拉姆二世率领的军队第一次攻击的对象就是这些要塞。敌人逐渐逼近,格豪斯加尔的守军匆忙撤退。于是,格豪斯加尔要塞彻底沦陷。随后,扎比塔·汗躲进了东部的帕塔尔加尔要塞,这里是罗希尔坎德的帕坦人能够并且愿意为他提供帮助的最近的地方。这个要塞没有任何防御工事,少数地区和城镇已经完全被入侵者控制。

    虽然这次战役一直按照马拉塔人的战术进行,但在一定程度上,波斯人米尔扎·纳贾夫·汗率领的一支莫卧儿精锐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前面已经提到,米尔扎·纳贾夫·汗是科拉省的总督,并且在接下来十年的历史中我们会经常听到有关他的事迹。

    这位有着“米尔扎”头衔的贵族,名义上是波斯的晚期皇族。他身上既有普通移民的特征,也有优于印度本土人的品质。他的姐姐嫁给了前奥德省督萨夫达尔·扬格的弟弟,他自己加入了安拉哈巴德倒霉的前任总督穆罕默德·库里·汗的阵营。穆罕默德·库里·汗是他姐夫的儿子(到底是他的亲外甥还是他人所生的外甥,我们不得而知)。穆罕默德·库里·汗被他丧尽天良的表弟舒贾-乌德-道拉谋杀后,在沙·阿拉姆二世的支持下,米尔扎·纳贾夫·汗接任了安拉哈巴德总督的职位。正如我们所见,在王朝复辟期间,米尔扎·纳贾夫·汗率领的军队一直为君主效力。

    扎比塔·汗开始对联合军队表现出抵制情绪。然而,在舒贾-乌德-道拉的威胁下,罗希拉人的阿富汗(印度称帕坦人)援兵没有及时赶到。马拉塔人和莫卧儿帝国的军队作了一个大胆的战略安排,渡过了恒河。扎比塔·汗逃到贾特人的领地,他的家族和他父亲积聚的大部分财富因此落入敌人手中。

    这次战役非常有名。扎比塔·汗的众多孩子中,长子格拉姆·卡迪尔汗是一个英俊的年轻人。据说君主按照惯例,将他贬为服侍女眷的太监。因此,他迫切地想为自己受到的所有迫害报仇。

    随着雨季的来临,沙·阿拉姆二世对自己的处境越来越不满意,因为他没有收到当初那些贪婪的同盟者承诺分给他的战利品,所以他返回了都城。现在,马拉塔人(即使在沙·阿拉姆二世的营地,他们也很不尊重沙·阿拉姆二世)撕掉了最后的伪装,霸占了所有的战利品。同时,扎比塔·汗拿出十五万卢比的赎金,让奥德省督舒贾-乌德-道拉交给马拉塔人,赎回了在帕塔尔加尔被马拉塔人俘虏的家人。马拉塔人也希望扎比塔·汗自此成为他们的服务工具。

    沙·阿拉姆二世在德里度过了1772年的雨季。马拉塔人驻扎在阿格拉附近,他们想要继续侵占罗希尔坎德的其余领土。但米尔扎·纳贾夫·汗坚决拒绝与他们同流合污,同时也不赞成这个计划,因为他很清楚,这样做会与舒贾-乌德-道拉产生摩擦。舒贾-乌德-道拉受英国联军的支持,并且依据传统政策,奥德的周边地区也属于该省。罗希拉人正在与奥德省督谈判,希望重建曾经势力强大的穆斯林联盟。

    罗希拉人与奥德省督谈判结束后,签订了一份协约。该协约是在英国将军巴克爵士的斡旋下制订的。依据协约,哈菲兹·拉马特·汗必须参加舒贾-乌德-道拉为帮助扎比塔·汗采取的任何行动,而且在一年内要支付给舒贾-乌德-道拉四十万卢比,分四次支付。作为交换条件,舒贾-乌德-道拉必须将马拉塔人逐出罗希尔坎德。1772年7月11日,这份即将毁灭罗希拉人的协约正式生效。

    勇敢而粗鲁的帕坦人在被彻底摧毁之前,统治家族的父子、兄弟之间爆发了几场激烈的争斗。其间,兄弟阋墙,父子反目。同时,为了个人利益,背信弃义的舒贾-乌德-道拉私下催促扎比塔·汗与马拉塔人进行谈判。不仅马拉塔人的首领希望与扎比塔·汗和解,扎比塔·汗也希望能够出任莫卧儿帝国的宰相,这个职位以前是由他的父亲纳吉布·汗担任的。马拉塔人将扎比塔·汗的家人送回德里,得到了之前提到的赎金。

    为了摆脱米尔扎·纳贾夫·汗的统治,贾特人不断在德里附近制造骚乱。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警示沙·阿拉姆二世,并使米尔扎·纳贾夫·汗陷入困境与危险之中。利用这些阴谋诡计,贾特人很快发现了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阻碍他们的庇护者扎比塔·汗复位的力量的方法。因此,他们不断在兰吉特·辛格耳边煽风点火,唆使他对巴拉姆伽合宣示主权。兰吉特·辛格是巴特普尔的贾特人的统治者。巴拉姆伽合当时由当地的一个小酋长统治。于是,为了打败强劲的对手,这位酋长向沙·阿拉姆二世求援。1772年底,米尔扎·纳贾夫·汗派遣比洛克酋长率兵支援巴拉姆伽合的酋长。自此,米尔扎·纳贾夫·汗在印度历史上有了一个新头衔————祖尔菲卡尔-乌德-道拉。马拉塔人从阿格拉派兵,加入巴特普尔的贾特人的阵营,迫使沙·阿拉姆二世的军队撤回都城。然而,玛多吉·辛迪亚并不希望罗希拉人因为扎比塔·汗的到来加入这个联盟,所以他率军退到了斋浦尔。在斋浦尔,他洗劫了拉杰普特人。为了个人利益,塔库吉·霍尔卡和其他马拉塔的首领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大,不再需要玛多吉·辛迪亚的帮助,并急于履行对扎比塔·汗的承诺。于是,塔库吉·霍尔卡率军继续向德里行进。然而,他们在德里以南十英里处的巴达尔普尔遇到了米尔扎·纳贾夫·汗亲自率领的军队。接下来的战斗中,尽管米尔扎·纳贾夫·汗率领的莫卧儿军队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纪律,并且他临时借调了梅多克和当地一些极具才干的军官,但在总人数上仍居于劣势。因此,米尔扎·纳贾夫·汗退守到距德里皇宫不到四英里的胡马雍的坟墓。在这里爆发了一系列小规模战斗,持续了四天,直到米尔扎·纳贾夫·汗的一个侄子被杀,他取道达尔尧甘基撤退到德里。但一支强大的敌军对他们紧追不舍。米尔扎·纳贾夫·汗一直拼尽全力守卫皇宫及周边地区。第二天,希萨姆-乌德-道拉(上文已经提到他的间接影响)亲自去了马拉塔人的营地,并且告诉他们,软弱无能的君主准备牺牲这位英勇的将军。于是,塔库吉·霍尔卡率领的由黑皮肤的俾格米人组成的军队野蛮地涌进皇宫。因为马拉塔人急于回到德干,所以并不想制造麻烦,他们很快提出了和解条件。他们的主要条件是恢复扎比塔·汗的宰相职务,并割让南部多阿布的省份。这些省份现在由沙·阿拉姆二世直接统治,而且沙·阿拉姆二世受到英国人的保护。沙·阿拉姆二世答应了这些条件后,马拉塔人与米尔扎·纳贾夫·汗就苏克哈塔尔战役期间答应支付给他们的一笔钱产生了争执,他们逼迫沙·阿拉姆二世下令将米尔扎·纳贾夫·汗逐出宫廷。这些事情发生在十二月底,当时这位不幸的君主刚刚复辟十二个月。

    1773年,扎比塔·汗恢复了职位,希萨姆-乌德-道拉受到重用。英勇的米尔扎·纳贾夫·汗身边还有一支身强力壮且忠心耿耿的莫卧儿骑兵以及剩余的一支训练有素的步兵团追随他。扎比塔·汗派人到萨哈兰普尔攻打米尔扎·纳贾夫·汗的养子阿弗拉西阿卜·汗。阿弗拉西阿卜·汗率领一支中队守卫萨哈兰普尔,他躲在城中喀布尔大门外一座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内。扎比塔·汗的军队将他包围起来,马拉塔人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切,他们似乎很赞赏新宰相的英勇。第二天,米尔扎·纳贾夫·汗做出了一个影响亚洲政治进程的决定。他全副武装,身披一件绿色的隐蔽罩,就像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的寿衣一样,视死如归,走在他的贴身护卫队前面。当接近马拉塔人的营地时,米尔扎·纳贾夫·汗的军队大声喊出圣战口号“阿拉胡-阿克巴”[7]和“呀!侯赛因”。一个不信教的和平代表团前来迎接他们,这些人向他们亲切地打招呼,并假装友好地带他们前往自己的营地。

    莫卧儿步兵

    莫卧儿骑兵

    阿弗拉西阿卜·汗率领一支中队守卫萨哈兰普尔,米尔扎·纳贾夫·汗躲在城中喀布尔大门外一座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内

    可能是因为最近从浦纳传来佩什瓦去世的消息,加上与罗希拉人的争执,所以马拉塔人不愿继续与米尔扎·纳贾夫·汗针锋相对,因此出现了现在这种奇怪的局面。结果是,米尔扎·纳贾夫·汗从激动中平静下来,他同意与马拉塔人一起进攻罗希尔坎德。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些反复无常的政客的复杂策略。一方面,他们唆使君主进攻罗希拉人,另一方面,他们暗地里让罗希拉人扎比塔·汗对君主采取行动,同时,他们又将这些敌人联合起来,继续进攻罗希尔坎德。他们和新盟友一起借道阿努普沙哈尔南部的拉姆哈特,朝着罗希尔坎德行军。在拉姆哈特,冬季的恒河是可以涉水通过的。他们的军队还占领了多阿布部分地区。

    与此同时,英国人让沙·阿拉姆二世管辖阿拉哈巴德周围的省份,但他们很快发现君主没有能力管理这些地区。因此,他们将这些地区的统治权交给了奥德省督。在布克萨尔战争结束后,进行谈判之前英国人就与奥德省督建立了联系,并在奥德省督管辖区与英国管辖区之间建立了联系。进入德里前,虽然代理官员曾十分明确地告诉沙·阿拉姆二世不能随意发布命令将阿拉哈巴德省和科拉省割让给马拉塔人,但沙·阿拉姆二世还是不顾孟加拉委员会的反对,在马拉塔人的协助下进入了德里,并遗弃了这些省。事实上,允许马拉塔人占领这一大片地区损坏了英国的利益,因为这样一来,马拉塔人会取得在比哈尔和东部各省的边界地区的统治权。然而,英国人已经征服了这些地区,沙·阿拉姆二世之前准许他们在这些地区享受别人不可剥夺的权利。巧合的是,如果不派出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去驱逐或压制掠夺成性的马拉塔人,就不能移交这些省份的管辖权。这支军队所需的费用自然由奥德省督承担。从现代的标准看,这样做甚至是完全合法的自我防卫行为。然而,麦考利却描述道:“这些从莫卧儿帝国分裂出来的省份移交给奥德政府大概需要五十万英镑。”英国人派军支援奥德省督舒贾-乌德-道拉,前往抗击马拉塔人。由于哈菲兹·拉马特·汗忙于对抗这些军队,他开始担心经费支出,因此,他想要与马拉塔人谈判。但突然到来的英国人与奥德军队使他方寸大乱,他被迫暂时放弃谈判,加入抗击马拉塔人的联盟中。马拉塔人迅速撤退到伊塔瓦,并在1773年5月返回自己的国家。

    我们已经知道,米尔扎·纳贾夫·汗与舒贾-乌德-道拉不仅是亲戚,还是英国将军的老朋友。米尔扎·纳贾夫·汗的支持者马拉塔人撤退时,他来到了联军的营地,并因为之前取得的功绩受到了款待。

    米尔扎·纳贾夫·汗在他忠实的莫卧儿军队的护送下,和这支联军一起向阿努普沙哈尔方向前进。正如我们所见,阿努普沙哈尔曾是艾哈迈德·沙·杜兰尼的军队驻地,地理位置非常适合英国军队驻军,因为他们的军备非常先进且他们力图保持印度各邦之间的平衡。阿努普沙哈尔北面是苏克哈塔尔浅滩,纳吉巴巴德的罗希拉人通过这个浅滩往来于各个地区。南面是罗马加特浅滩,从阿里格尔一直延伸到巴雷利。从这时起,罗马加特浅滩成了英国人的驻地,直到1806年英国人占领了这个国家。之后,英国人发现密鲁特镇的地理位置更靠近印度中心地区,于是,他们遗弃了阿努普沙哈尔的驻地。尽管恒河流域洪水泛滥,但现在密鲁特仍是一个屹立在恒河右岸的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现在唯一能够证明英军长期驻扎在此地的是两块墓地,里面有许多已看不清碑文的坟墓。

    米尔扎·纳贾夫·汗与他的盟友在阿努普沙哈尔分开,因为他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是舒贾-乌德-道拉任命他为副宰相的任命函,另一封是英国将军向君主极力推荐他的推荐信。扎比塔·汗宽宏大量,虽然他与米尔扎·纳贾夫·汗之间有血海深仇,并曾亲手杀死了副宰相的亲戚以及他以前的庇护者、阿拉哈巴德前任总督穆罕默德·库里·汗的父亲,但这些他都既往不咎。虽然可能无意这样做,但巴克爵士向君主推荐米尔扎·纳贾夫·汗这样一个极力反对罗希拉人与马拉塔人的将领,也许是个明智之举。

    拿着推荐信与任命书,米尔扎·纳贾夫·汗带领一支装备精良且忠实的军队,前往宫廷上任。新上任的宰相扎比塔·汗得到了贾特人的支持,但曾经负责当地税收的希萨姆-乌德-道拉被解除了职务,并被拘禁,被迫交出了一部分非法获得的财富。通过希萨姆-乌德-道拉,我们可能觉得沙·阿拉姆二世统治时期政府官员缺乏监督,但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并不充分。虽然希萨姆-乌德-道拉在这个又小又贫穷的地区当税官不到两年,但他交出非法所得的金额总共超过十五万卢比。阿卜杜勒·阿希德·汗接替了希萨姆-乌德-道拉的职务,此后,他便有了马贾德-乌德-道拉这个头衔。另一位宰相候选人曼祖尔·阿里·汗成为宰相。对于这两个官员,在这里必须说明的是,随后发生的事情证明阿卜杜勒·阿希德·汗是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他体现出这个地区的人特有的气质。印度人尽皆知,克什米尔地区的人毫无信仰,缺乏男子气概。曼祖尔·阿里·汗既不是一位蠢笨的政客,也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叛徒。

    现在,克什米尔人阿卜杜勒·阿希德·汗被授予了头衔,并得到了一个有利可图的职位,他曲意逢迎的做事方式很快受到了懒散的君主的青睐。那时,米尔扎·纳贾夫·汗似乎也被沙·阿拉姆二世暂时的风光欺骗。事实证明,一个胆小懦弱的酒色之徒的幡然醒悟有别于一个从不猜忌的、真正善良的人的醒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