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然而在这次跟阿什比家人如履薄冰的首度见面里,有一件事情倒帮了他的大忙。正如洛丁在绿人餐馆叮嘱的一样,除了开头那一部分之外,他大可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那毕竟都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而且,由于一家人都心照不宣地避免任何涉及开头那一段故事的话语,所以他承接话锋时也显得格外踏实,既不需要敷衍搪塞,也不需要刻意修饰。

    同时,他也不需要把心思放在“餐桌礼仪”上;亚历克·洛丁对此也感到万分庆幸。由于没有雇过一个一流而十分严谨的奶妈,整一大家子接受的餐桌礼仪训练也不比一流的孤儿院严格到哪里。“我的老天,”洛丁曾说,“要是有一天我花钱把酒吧里的人都请了个遍,最后还剩下了几个子儿的话,我一定会寄给你的。用来表达我对你的感激,感激什么呢?就冲你不是在什么附庸风雅的郊区里长大的。忸怩作态可是种一辈子都改不掉的毛病,我的孩子。无论帕特里克·阿什比做了什么事,永远都别指望他会在喝醉后竖起小拇指来。”

    因此,博莱特完全没有必要把以前的习惯一脚踢开。事实上,他的这种泥古不化让露丝稍显失望————她总是期待着能有什么新奇事儿呢!

    “你都不用刀叉吃东西的!”她一边看着诧异的博莱特,一边补充说,“可美国电影里都是那么演的:先是用刀切好食物,然后换个手拿起叉子叉起来吃。”

    “我还不嚼口香糖呢。”他说。

    “真不晓得他们的饮食习惯是如何演变的呢。”碧说道。

    “恐怕是因为早期的时候,刀子还不普及吧。”埃莉诺说。

    “可在那么个具有开拓精神的社会里,刀子实在是太有用了,怎么会得不到普及呢?”西蒙插话道,“很有可能他们长期都是吃捣碎的食物,所以当他们看到一块一块的东西,第一反应就是要先捣碎而后快吧。”

    博莱特一边听着大家伙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一边私心想,这一大家子人到底是刻板到死的英国人。我才刚刚“起死回生”,他们却在一本正经地大谈特谈美国的餐桌礼仪,真让人哭笑不得!若是同样的事情换在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家庭,大家一定会鼓掌相庆,道喜都道不过来。可眼下,美国人所热衷的“忆苦思甜”话题却让他们避而不谈。他不禁想起了在懒Y牧场的伙伴皮特、汉克还有莱福迪,他们说英国人傲慢骄纵,看来一点儿也没错。

    但是碧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恐怕都能让莱福迪印象深刻。

    “你抽烟吗?”碧一边给问,一边倒咖啡,说完把烟盒推到了他的面前。可博莱特因为有自己喜欢抽的牌子,索性掏出自己的烟盒递给了她。

    “我早就戒了,”碧回绝道,“省钱。”

    博莱特转而递给了埃莉诺。

    埃莉诺用手指沾了下里头的香烟,然后低下头仔细地去看烟盒里边儿刻着的字。

    “博莱特·法拉,”她问道,“这是谁的名字啊?”

    “我。”博莱特回答道。

    “你?喔,对啊;法拉,我想起来了。可为什么要叫法拉?”

    “我也答不上来。”

    “就因为他们是这么叫你的?也把你叫成博莱特,对吧?”

    “是的。”

    “那又为什么要叫博莱特呢?”

    “我不知道,我猜是因为我像个顽童吧!”

    “博莱特!”露丝欢快地叫喊道,“你不介意我就叫你博莱特吧?”

    “不介意。大家一直都是这么叫我的。”

    这时门开了,拉娜进来说有一个年轻人过来找碧翠丝·阿什比女士,她先领他去了书房。

    “咳,真扫兴,”碧嘀咕道,“你知道他是来干什么的吗?”

    “他说自己是个记者,”拉娜回答,“可在我看来,他又不像个记者。穿戴整齐、干净,还文质彬彬的。”拉娜对记者的印象跟博莱特对中产阶级的认识一样,都脱胎于电影。

    “哎呀,不行!”碧说道,“不见记者!还没到时候呢!”

    “他说是《韦斯托弗时报》的记者。”

    “他讲了到这儿来的原因吗?”

    “当然是为这个帕特里克先生而来的啦!”拉娜边说边用大拇指冲帕特里克的方向比画了一下。

    “天哪,”西蒙抱怨说,“接风酒才吃了一半。我就知道他们迟早是要嗅过来的!”

    碧把剩下的咖啡一饮而尽,说道:“走吧,博莱特!”说完伸出手把他从座位上拉了起来,“我们最好一起过去把事情给了结了。你也来,西蒙。”她领着博莱特出了餐厅,一路与他说说笑笑,并且一直牵着他的手。碧紧握的手中透出的那份温馨友好在博莱特的感情世界里荡起了一阵说不清道不明的波澜。他还是第一次受到这种亲人般的礼遇。可他眼下要忙于应付记者,也无闲情回味此中感受了。

    书房位于房子的后厢,里头光线很暗。房间里有碧的书桌、账本和参考书。有个身材矮小、年纪轻轻的男人正翻看着有关马儿的书,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蓝色西服,神情若有所思。看到他们进来,他放下书,操着一口浓烈的格拉斯哥口音说:“是阿什比女士对吗?我的名字是麦卡伦,在《韦斯托弗时报》工作。很抱歉我不请自来,但我以为您早就用过午餐了呢。”

    “哦,我们吃得晚,被一些个事情给耽搁了。”碧说道。

    “嗯,原来如此,”麦卡伦体谅着说道,“准是件特别的事儿。我本不该冒昧地打搅您,可‘快人一步发布最新消息’是我的座右铭,而恰巧此刻您就是这个‘最新消息’。”

    “你说的是我侄子回家这件事儿吧?”

    “没错。”

    “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这消息了,麦卡伦先生?”

    “是有个线人在克莱尔一家酒吧里打听到的。”

    “多可怕的一个词儿啊。”碧说道。

    “酒吧?”麦卡伦不解地问道。

    “不,线人。”

    “哎呀,好吧,姑且说是我的一个助手吧,也许这么说会让您好受些,”麦卡伦附和道,“那么请问,哪一位才是刚刚回家的浪子呢?”

    碧向他引见了博莱特和西蒙。西蒙的脸上又恢复了些冰冷僵硬的感觉;可见过大场面的博莱特反倒显得轻松自在。他一边游刃有余地回答着麦卡伦的问题,一边寻思他会不会想要拍张照。如果真是如此,他必须想方设法谢绝。

    可碧帮他解决了这个麻烦。她很坚定地强调不能拍照,也绝对不允许拍照。他想怎么问问题都行,可就是不准拍照。

    麦卡伦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这个条件。“没有了照片,失散的孪生兄弟再度重逢的故事可是会大打折扣的。”他咕哝着说道。

    “你不会把标题定为‘失散的孪生兄弟’吧?”碧焦虑地问道。

    “不,他会用‘亡者归来’做标题。”西蒙终于开了口。他这冷冰冰、慢吞吞的一席话给整个房间都罩上了一层阴影。

    麦卡伦先生淡蓝色的眼眸先是转向了西蒙,在他身上细细打量了一番,接着又回到碧这儿来。“我原先想的是‘克莱尔庄园的稀罕事’,”他说道,“可担心《韦斯托弗时报》不会采纳。毕竟这是一家十分保守的报社。不过我倒觉得《号角报》兴许会愿意刊载。”

    “《号角报》!”碧惊讶地说道,“那可是家伦敦的报纸啊!可————可我不希望他们刊登这则消息。这完完全全只是个地方新闻————啊不,压根儿只是件家务事而已。”

    “可《新月报》也登过这样的家务事啊!”麦卡伦说道。

    “什么事呢?”

    “克里平凶杀案[4]。说穿了,阿什比女士,哪家报纸不是一件件家务事堆砌而成的呢?”

    “可是这件事除了我们一家子人之外,哪还会有人关心!八年前我侄子————失踪时,《韦斯托弗时报》仅仅只是————只是粗略地报道了一下而已。”

    “嗯,这我知道。我查过资料。当时只是在报纸第三版最底下刊登过一小段。”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这次我侄子回来反倒比他失踪更让人感兴趣呢。”

    “这就类似于‘狗咬人’和‘人咬狗’之间的差别了。每天都有人死,可是能够起死回生再重归故里的人,数量是少之又少,对吧,阿什比女士?虽说现代科学发展神速,但是死而复生却仍旧是轰动性的新闻。这也是《号角报》感兴趣的原因。”

    “可他们又是怎么打听到的?”

    “什么打听!”麦卡伦故作吃惊地说,“阿什比女士,难道你就看不出这都是我辛辛苦苦发掘出来的第一手新闻吗?”

    “你是说你要把这故事卖给《号角报》?”

    “当然啦!”

    “麦卡伦先生,请你务必不要这么做。你也千万不能这么做。”

    “这么跟您说吧,阿什比女士,”麦卡伦先生耐心地说道,“我已经同意不拍照片了,我也尊重我们彼此达成的协议————我是不会偷偷摸摸地在村子四周潜伏、趁这位年轻的先生不注意的时候偷拍他的。我不会干这档子事情的————但请您不要让我放弃这个难得的第一手新闻。毕竟,这可比什么《伦敦日报》上的独家新闻靠谱多了。”可看到碧仍旧苦口婆心地请求,他又犹豫了,旋即补充道,“就算我不把故事卖给他们,他们的助理编辑也会从《韦斯托弗时报》上把消息剪辑下来,然后贴在自家报纸的头条新闻上。这样,你们讨不着任何好处,我也失去了个牟利的好机会。”

    “哦,天哪,”碧叹息道,心里明白他说的都在理,“我想,这大概是说,从伦敦会有一大批记者蜂拥过来啦?”

    “嘿,不会的。只有《号角报》的人。如果是《号角报》的独家新闻,别的报社就不会来叨扰您了。还有,不管他们派谁来,您都甭担心。据我所知,他们都是从牛津大学的贝列尔学院毕业的,个个训练有素。”

    说够了英国的报社,麦卡伦环视四周找了自己的帽子,准备起身告辞。

    “十分感谢你们,特别是您,阿什比先生。感谢大家告诉我这么多珍贵的信息。但愿我没有占用你们太多时间。请允许我向你们表达我衷心的祝贺————恭喜大家久别重逢,”————话说至此,他那双淡蓝色的眼睛迅速地看了看西蒙————“感谢大家的好意。”

    “你家离这儿很远吧,麦卡伦先生?”碧一边客套地提问,一边送他到了前门。

    “家?”

    “你苏格兰老家。”

    “哦,我明白了。您怎么知道我是苏格兰人的?嘿,肯定是因为我的名字吧。是啊,格拉斯哥[5]离这儿可远啦,不过也就是从这儿到伦敦那么远。假如我要去一家英格兰的报社工作,那就得了解些……了解些……”

    “本地人吗?”碧提示道。

    “当地风俗,我刚是想说这个的。”麦卡伦煞有介事地说道。

    “你没开车?”碧看着门前空空如也的弯路问道。

    “我把车停在车道下边儿了。我是从来不会冒昧地把车停在陌生人家门口的。”

    话音刚落,这个小个子又出乎意料而又毕恭毕敬地鞠了个躬,然后戴上帽子走远了。

    * * *

    [1] 亚历克·莱丁厄姆:亚历克·洛丁的家名。

    [2] 觉醒的赫里沃德(1035——1072),十一世纪时抗击诺曼征服的地方首领。事迹多见于文学作品与民间故事之中。

    [3] 传闻是美洲印第安人部落中最好的骑手。他们居住在落矶山脉东部的大平原上,总的来说是个尚武好战的民族。

    [4] 在近100年的时间里,“哈维·克里平”这个名字成为最可怕的杀人犯的代名词。他被指控毒死并肢解他的英国妻子而被处以绞刑。

    [5] 苏格兰最大城市,英国第三大城市。位于中苏格兰西部的克莱德河(R. Clyde)河口。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