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二篇 参考书:武当七侠夺嫡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可见,在张翠山还二十出头时,张三丰就有了传位给他的打算。

    后来又扯到赵敏头上,更是试图激起武当诸侠同仇敌忾之心而混淆视听了。

    武当派大权由此落到俞莲舟一系上。

    但是张三丰此时还没有完全确定宋远桥的掌门弟子身份,他说:“我七个弟子之中,悟性最高,文武双全,惟有翠山。我原盼他能承受我的衣钵。”

    莫声谷发现后却上纲上线,要“清理门户”本质上还是不满宋氏父子专权,长期积怨的爆发。

    联系到前几年张三丰表示自己想传衣钵给张翠山,师兄弟们是略有些不快的:“宋远桥等均想:‘师父对五弟果然厚爱,爱屋及乌,连他岳父这等大魔头,居然也肯下交。’”

    张松溪道:“我是怕赵敏这妖女太过奸诈恶毒,无忌少年大血气方刚,惑于美色,别要似他爹爹一般,闹得身败名裂……”

    俞莲舟“恨恨不已”也有对宋远桥的怨愤在内。

    一开始,武当四侠到山洞中,还没有发现莫声谷的尸体,宋远桥和张松溪却一搭一唱,莫名其妙地一定要安给张无忌罪名。

    张松溪道:“丐帮既谋对恩师不利,此刻恩师尚自毫不知情,咱们须得连日连夜赶回武当。这陈友谅虽说要假手于青书,但此等奸徒诡计百出,说不定提早下手,咱们眼前第一要务是维护恩师金躯。恩师年事已高,若再有假少林僧报讯之事,我辈做弟子的万死莫赎。”

    本质上来说,这不是对张无忌的看法问题,而是是否支持宋元桥父子主持武当的立场问题。

    这句话实际上打压的是被默认将继位的宋远桥。

    武当七侠,亲如兄弟,《倚天屠龙记》中描绘了他们许多“兄弟般的感情”但他们并不是亲兄弟,甚至不是结义兄弟,而是武当派的第二代弟子,天下第一高手张三丰的传人。

    宋青书无论如何是罪不至死的,莫声谷多半也不是想杀了他,而是要把他带回武当,当着所有人的面让宋元桥用门规处置,这样一来宋青书声败名裂,宋远桥也会大受打击。

    俞莲舟喝道:“今日替七弟报仇!”

    宋远桥所谓“恐贻师父之忧”纯属托词,根本上是害怕东窗事发牵连到自己,所以才伤心愁急,日渐消瘦。

    但当时并未表露,直到张翠山失踪五年,张三丰对他生还已经不抱希望时才明说,可见张三丰是充分考虑到师兄弟之间微妙的关系的。

    俞莲舟道:“话虽如此,但这逆贼害死莫七弟,可决计饶他不得。”

    张无忌虽不见他身形,猜想他定是缓缓点了点头。

    张无忌道:“但盼宋师哥迷途知返,即速悔悟,和宋大师伯父子团圆。”

    到了光明顶一战,张无忌成就大名,后来又救援武当,立下无人可及的功劳。

    因此,宋远桥还得想方设法瞒着张三丰,为此想必施加给俞莲舟和殷梨亭不小的压力。

    俞莲舟死后或退位后,各派达成妥协,谷虚子成为第四代武当掌门人。

    此时,俞莲舟的武功在七个弟子中是最高的,甚至超过宋远桥,这是他的一个有利条件。

    更明显的是后来的屠狮英雄会,宋远桥和张松溪都没有来,只有俞殷二人被打发出来:武当派只到了俞莲舟和殷梨亭二人。

    说着向站在远处的赵敏瞪了一眼,对她派人谋害张三丰之事犹有余愤。

    但是形势急转直下,不久各大门派趁张三丰寿筵逼迫武当,令张翠山自杀而死,这一潜在的矛盾没有激化就消泯了。

    (外篇完)

    说着恨恨不已。

    张翠山失踪后,张三丰一席话透露了自己的心扉:“我七个弟子之中,悟性最高,文武双全,惟有翠山。我原盼他能承受我的衣钵……”

    想来他作为无权无势的小师叔,宋青书这个少掌门一直没把他放在眼里,让他受了不少气。

    张翠山虽然留下了儿子张无忌,但是年纪尚小,又得了绝症,不可能挑战宋远桥的地位。

    殷梨亭说:“这几年大哥越来越爱做滥好人,江湖上遇到甚么疑难大事,往往便来请大哥出面。”

    宋远桥不答。

    武当此时不宜再以世俗门派的身份出现,而应该充分宗教化,变成不问世事的道教势力,才能保全自己并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从第一组来说,最有希望的获得衣钵传承的莫过于宋元桥、张翠山二人。

    张翠山回山后,离开师门十年,武功落后师兄弟一大截,又和天鹰教的魔女结婚,张三丰居然一一宽容不问,表现出明显的偏爱。

    不久俞莲舟和宋青书比武,出手狠辣,意在取宋青书的性命:但见俞莲舟双臂一圈一转,使出“六合劲”中的“钻翻”“螺旋”二劲,已将宋青书双臂圈住,格格两响,宋青书双臂骨节寸断。

    一个有智慧的领导人,不可能单纯从自己的喜好出发,而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佳的继承人,才能把自己的门派发扬光大。

    武当七侠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是从宋远桥到张翠山,他们是张三丰亲授的弟子,和张三丰的关系亲如父子;第二组是殷梨亭、莫声谷,他们虽然也是张三丰的弟子,但是武功是宋远桥等代传的,和师父的关系就比较疏远,而在权力体系中自然处于较下游的位置,基本上是没有继位的希望的。

    宋远桥圆睁双眼,怒道:“你……你说清理门户之事还小了?我……我生下这等忤逆儿子……”

    张翠山失踪后,武当的前景如何呢?

    此时宋远桥和张松溪绝对不敢离开武当,以防其他人向张三丰告发。

    首先,宋远桥显然大大巩固了其地位,到了十年后张翠山还山,看到宋远桥作道士打扮,处处很有威严。

    接下去的演变书中没有明写,但是结合历史和前面给出的种种线索,可以推断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亲张无忌的俞莲舟虽然掌权,但是宋远桥、张松溪的势力仍在,两派矛盾并未因此消解,仍然有一些摩擦。

    武当远征明教之时,真武观中的日常事务就由谷虚子主持。

    只听得宋远桥道:“七弟到北路寻觅无忌,似乎已找得了甚么线索,只是他在天津客店中匆匆留下的那八个字,却叫人猜想不透。”

    四人不再言语,都长叹了一声。

    后来张无忌大婚,宋远桥不得不奉师命出来,也得拉着俞、殷一起,而让张松溪留在武当山看着。

    加上和陈友谅合谋谋害张三丰的事情,在任何门派都是令人无法容忍的叛逆大罪。

    要保护他只要派一个人去告诉他宋青书叛变,一切小心就行了。

    张三丰革除了宋远桥掌门之位,命俞莲舟接任。

    张松溪却罔顾事实,颠倒轻重,让大家不去管宋青书一起赶回武当,本质上就是维护宋氏父子。

    宋是首徒,正如帝王有传位给长子的传统一样,武林中也有首徒继位的惯例。

    张无忌地位的飞升,也引起了武当内部关系的微妙变动,至少宋氏父子在武当的核心地位已经不存在了:武当远征光明顶的人马被赵敏智擒,宋远桥作为领导是要负相关责任的,张三丰肯定对此不满,和张无忌的立下奇功相比,反差更加明显。

    形势顿时逆转,张三丰把张无忌当亲孙子一样看待,把太极拳太极剑等绝学倾囊相授,命他当少掌门大有可能。

    一般家族中还有“嫡庶”的分别,师徒之间基本没有这个因素,这时候年龄长幼就成为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几年后,元亡明兴,政治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明朝建立之后,张三丰被明太祖、成祖屡颁殊封,当然不会不明白皇帝抬举自己的意思,他知道武当只有道教化才是最好出路,而这时候谷虚子及其手下的清风、明月等道人就成为现成的接班人。

    张松溪道:“听那陈友谅之言,丐帮还想假手青书,谋害我等恩师,挟制武林诸大门派,图谋江山。恩师的安危是本门第一大事,天下武林和苍生的祸福,更是第一等的大事。青书这孩儿多行不义,迟早必遭报应。咱们还是商量大事要紧。”

    这一招绵劲中蓄,宋青书立时头骨碎裂。

    而武当也由此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型,成为一个真正的以道士为主的道教门派。

    武当派成了气候,在武林中坐上了第二把交椅,挑选继承人的事情也就提上了议程。

    门派本质上是一个政治体制,必须靠权力机制维系。

    何况江湖凶险,武林中人得享遐龄的没有几个,一般都要尽早确定接班人,而这时首徒自然大占优势,令狐冲就是一个例子。

    武当对明朝建立应该是立了不少功劳,同时也有些令明帝猜忌的事情,譬如武当和明教张无忌、杨逍的关系。

    俞莲舟道:“这件事确也费解,咱们练武之人,随身兵刃不会随手乱放,何况此剑是师父所赐,当真是剑在人在,剑亡人……”

    不管是对有野心还是对没有野心的人,这个问题都很重要,这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经过张翠山自杀一事的刺|激,又上少林被羞辱了一番,张三丰闭关修炼,不问世事,将掌门之位正式传给宋远桥,这样一来宋远桥事实上接掌了武当掌门,其地位已经是无可动摇,很快就摆明要把掌门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宋青书。

    从性格上来说,宋远桥为人宽厚亲和,俞莲舟却古板严厉,书中说:“俞莲舟外刚内热,在武当七侠之中最是不苟言笑,几个小师弟对他甚是敬畏,比怕大师兄宋远桥还厉害得多。”

    张松溪的理由是很牵强的:张三丰武功出神入化,宋青书只有利用他对自己的信赖才有可能加以暗算。

    宋青书一残,宋远桥想瞒天过海的打算就此泡汤,宋派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