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榆生杂著 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乎朱生之能明吾意也。往歲教授暨南大學,值危疑震撼之際,岌岌不可終日。乃日與從遊諸子,以此學相漸摩,且相約爲讀詞之會。其始至者不下四五十人,每當朝曦初上,宿霧未銷,引吭高歌,齊聲應和。窗外行人,爲之駐足,亦有從而非笑之者,而吾輩意氣自若也。吾語諸子,堅苦卓絶之精神,吾將以此覘之,詞特寄吾意耳。已而朔風漸厲,嚴霜裂膚,其相守歲寒,共與冰雪相搏者,纔十許人。予以犯寒,病逾月幾殆,諸子日來相視,親逾骨肉。予每晨雖未能躬往,而迄乎歲暮,曾未稍斷誦聲,予於是而益信人之非木石也。相感相應,化大戾而即於太和,將泯種族人我之界,相與同遊於極樂至善之域,而一空文字障,詞小道云乎哉。朱生相從既久,益肆力於倚聲,觀其所製《瘦石詞》,因有深契於古作者,亦由其性情之淳至,非假外鑠故也。所冀擴而充之,以毋背乎區區之初意,血斑斑而淚點點,以普化有情。詞以人傳,流俗之毁譽,亦烏足言哉。予歸自嶺南,舊日從遊,稍稍引去。朱生既卒業暨南,行且以所學教授,猶殷殷時來請益,吾以是知其歲寒之操,將歷久而不渝也。因出詞卷求序,爲書所感如此。

    二十六年五月。

    (原載《制言》雜誌,1937年第44期)

    傍山亭隨筆

    王荆公贊杜少陵詩

    杜少陵爲集大成之詩聖,古今幾無異辭,而知杜最深者,殆莫過於王介甫氏。《臨川集》中有《杜甫畫像》一首云:“吾觀少陵詩,爲與元氣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壯顔毅色不可求。浩蕩八極中,生物豈不稠?醜妍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鎪。惜哉命之窮,顛倒不見收。青衫老更斥,餓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後,攘攘盜賊森戈矛。吟哦當此時,不廢朝廷憂。常願天子聖,大臣各伊周。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寒颼颼。傷屯悼屈止一身,嗟時之人死所羞。所以見公畫,再拜涕泗流。惟公之心古亦少,願起公死從之游。”惟介甫能以少陵之心爲心,苟可以拯濟黎元,振起衰廢,雖遭羣謗,亦毅然起而肩任之,使新法果得實行,宋室亦未必如斯削弱,以致終遭滅亡之禍也。竊意杜詩之可貴,正如介甫此詩所贊,詩人有此抱負,雖未能及身發展,以償素願,而使讀者有所感發,終必得有其人,奮其才略,以出斯民於水火之中,成功固不必在我也。

    (載《同聲月刊》創刊號)

    寒蛩碎語

    予往年讀陸放翁詩,至“自恨不如雲際雁,南來猶得過中原”之句,未嘗不悲其志而憫其遇。後又讀楊誠齋《過淮河三絶句》之一云:“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爲。惟餘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時適困居上海,每行過所謂“越界築路”,輒暗誦此詩,未嘗不愴然涕下也。

    予最喜誦岳鄂王《小重山》詞:“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爲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瑶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以爲沈鬱悽壯,遠勝於世共傳誦之《滿江紅》一闋。惟欲戲爲作一轉語云:“儘管没有人聽,我依舊要拚命的彈,好教一般醉生夢死的人,有些警覺,何況知音還有呢。”

    每念河山殘破,滿目瘡痍,平生師友知遇之恩,父母鞠育教誨之德,曾未能少圖報效,心之憂矣,白髮横生。偶憶王静安先生詞云“閒愁無分況清歡”,愈覺其沈痛入骨也。

    (載《同聲月刊》創刊號)

    來禽仙館詞識語

    右《來禽仙館詞》一卷,嘉興女史沈蘂遺著。蘂字芷薌,西雍先生之女,桐鄉勞玉初(乃宣)先生之母也。生於嘉慶二十年,以光緒八年卒,享年六十七,葬蘇州木瀆榮家山。此家藏未刊稿,往年承勞篤文先生寄示,將以載入《詞學季刊》。會因時變,未果刊出。適檢舊篋得之,亟爲印布。至其詞之清麗典雅,亦晚清閨閣中未易才也。辛巳孟春,龍沐勛謹識。

    (載《同聲月刊》一卷三號)

    花陰偶筆

    精衛先生最喜陳蒼虬(曾壽)先生所作菊花詩,以爲古今絶唱。偶檢蒼虬先生《舊月簃詞》(《滄海遺音集》本),詠菊之詞,多至五闋,倘所謂芳潔之懷,神與俱化者歟!特録二闋如下,期與同好共賞之。

    《木蘭花慢·舊京移菊憔悴可憐感賦》云:“冷牆陰一角,結幽怨,舊痕青。自辛苦移根,戀香殘蝶,夢也伶俜。羞憑。别畦新緑,算年年稱意占階庭。一寸霜姿未展,西風涼透窗櫺。  亭亭。還向畫圖尋。影事慰飄零。悵蟬休露滿,芳心委盡,枉致丁寧。微酲。晚來乍洗,賸無多清淚奠寒馨。流浪他生未卜,斜街花市重經。”

    《八聲甘州·十月返湖廬晚菊尚餘數種幽媚可憐》云:“慰歸來,歲晏肯華予,寒花靚幽姿。賸青霞微暈,殘妝乍整,仍自矜持。休更銷魂比瘦,惆悵易安詞。潔白清秋意,《九辯》難知。  我是辭柯落葉,任飄零逝水,不憶東籬。早芳心委盡,翻怯問佳期。看燈窗疏疏寫影,算一年今夜好秋時。平生恨,儘淒迷了,莫上修眉。”

    (載《同聲月刊》一卷四號)

    遯盦樂府小引

    孟劬先生生平所爲詞,往往不自存稿,多散在朋好間。此《樂府》前一卷,吾師彊邨翁曾刻之《滄海遺音》,後一卷則勛從篋衍中選録者也。孟劬嘗奉教於吾師,又嘗從鄭君叔問研討聲律。故所作清商變徵,一唱三歎,有《小雅·匪風》之思焉。流離北渡,投老依人,其阨窮之所遭,亦復似之。今海内承吾師衣鉢者,尚有其人。而親接大鶴墜緒者,蓋寥寥矣。睠《伐木》之相勞,感知音於未沫。忝附玄賞,以代引喤。此後續有所得,尚當善之爲《集外詞》云。

    辛巳端陽日,萬載龍沐勛。

    (載《同聲月刊》一卷八號)

    清詞壇點將録識語

    《清詞壇點將録》,爲予數年前校刻《彊邨遺書》時,友人聞在宥先生録以見寄者。據在宥言,此爲彊邨先生晚年遊戲之作。又以董平自居,故原稿不署真名,但題“覺諦山人”云云。此一别號,他處未見題署。雖一時戲筆,要爲談清代詞林故實者一絶好資料也。偶從行篋中檢出,特爲刊布,以示同好。辛巳初秋,龍沐勛謹識。

    (載《同聲月刊》一卷九號)

    疏篁館雜綴九則

    疎篁館雜綴(一)

    杜陵兼工各體,古今來推爲集大成之詩家。惟所作絶句,除《贈花卿》及《江南逢李龜年》二首,膾炙人口外,其餘諸作,世或以别調目之。絶句貴有絃外之音,故以含蓄藴藉爲主。然情感觸發,亦復萬殊,表現方式,寧可拘於一體。曾滌笙氏選《十八家詩鈔》,獨全録少陵絶句。豈非以其能文因情變,開逕獨行耶。讀少陵七絶,如《黄河》二首云:“黄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羣。”“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願驅衆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又《三絶句》云:“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羣盜相隨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自説二女齧臂時,迴頭卻向秦雲哭。”“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聞道殺人漢水上,婦人多在官軍中。”刺譏當世,一以雄直之氣行之,略無隱諱,真風雅遺音也。詩以温柔敦厚爲教,然三百篇中,怨怒之音,數見不尠。詩人本有爲民衆代訴冤苦之責任,民衆之所不敢言與不能言者,惟賴詩人爲表達之,庶幾言之者無罪,而聞之者足以戒,且無悖於興觀羣怨之旨。吾以爲王龍標之絶句,譬之正風,少陵則變風變雅也。因時而發,異曲同工,寧容有所軒輊於其間耶?

    疎篁館雜綴(二)

    索居無俚,但爲無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讀《王風·黍離》之篇,肝腸寸裂矣。按譜填詞,昔人已視爲小道。然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能端其本,譬之迦陵頻伽之鳥,一一演説法音,不猶賢於博弈者乎。晨起覆閲《蕙風詞話》,喜其示人以學詞之法,多可取者。爰爲摘録數則,且以自勵云。

    “學填詞先學讀詞。抑揚頓挫,心領神會。日久胸次鬱勃,信手拈來,自然丰神諧鬯矣”。“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詞中求詞,不如詞外求詞。詞外求詞之道,一曰多讀書,二曰謹避俗,俗者詞之賊也”。“填詞要天資,要學力。平日之閲歷,目前之境界,亦與有關係。無詞境即無詞心,矯揉而强爲之,非合作也。境之窮達天也,無可如何者也。雅俗人也,可擇而處者也”。“學詞程序,先求妥帖停匀,再求和雅深秀,乃至精穩沈著,精穩則能品矣,沈著更進於能品矣。精穩之穩,與妥帖迥乎不同。沈著尤難於精穩。平昔求詞詞外,於性情得所養,於書卷觀其通,優而游之,饜而飫之,積而流焉。所謂滿心而發,肆口而成,擲地作金石聲矣。情真理足,筆力能包舉之。純任自然,不假錘鍊,則沈著二字之詮釋也”。

    疎篁館雜綴(三)

    讀武陵陳伯弢(鋭)先生《袌碧齋詞話》,於近代詞家,多所評品,亦研治倚聲者之絶好資料也。節録如次。

    王幼遐詞,如黄河之水,泥沙俱下,以氣勝者也。鄭叔問詞,剥膚存液,如經冬老樹,時一著花,其人品亦與白石爲近。朱古微詞,墨守一家之言,(案此言未諦,古微先生晚年之作,固未嘗墨守夢窗也。)華實並茂,詞場之宿將也。文道羲詞,有稼軒、龍川之遺風,惟其斂才就範,故無流弊。張次珊詞,軒豁疏朗,尤有守律之功。宋芸子詞,學非顓門,要自情韻不匱。夏劍丞詞,秀韻天成,似不經意,而出其鍛鍊,仍具苦心。胡研孫詞,標格在梅谿、玉田之間,往往風流自賞。蔣次香詞,伊鬱善感,信筆寫出,亦鐵中之錚錚。況夔笙詞,手眼不必甚高,字字銖兩求合,其涉獵之精,非餘子可及。蕭琴石詞,老氣横秋,乃時有拖沓之態,今遺稿不知流落何許矣。洪未聃詞,聰明絶世,亦復沈著有餘音。程子大詞,源於三十六體,粉氣脂光,令人不可偪視。易實甫詞,才大如海,惟忍俊不禁,猶有少年豪氣未除。王夢湘詞,工於賦愁,長於寫豔,故亦卓犖偏人。之數君者,投分既深,故能管窺及之,而竊歎爲不可及。客曰,君詞自謂何如。余曰,天分太低,筆太直,徒能以作詩之法作詞耳。

    疎篁館雜綴(四)

    潯暑困人,輒喜臥閲宋人筆記,以消永晝。而年來飽經憂患,寖致善忘,誠恐立功立言,兩俱無分,思之悵然而已。生平頗喜聚書,二十年教薪所入,除事畜外,輒以搜羅舊籍。雖殘編斷簡,不忍抛棄。以是亦積至數十巨篋。遭亂轉徙,大是累人。而結習難除,室人交謫,頗有劉伶斷酒之感。比讀《墨莊漫録》,見晏叔原聚書事,不禁爲表同情,轉録如次。

    晏叔原(幾道)聚書甚多,每有遷徙,其妻厭之,謂叔原有類乞兒搬漆椀,叔原戲作詩云:“生計惟兹椀,般檠豈憚勞。造雖從假合,成不自埏陶。阮杓非同調,顔瓢庶共操。朝盛負餘米,暮貯籍殘糟。幸免墦間乞,終甘澤畔逃。挑宜卭作杖,捧稱葛爲袍。倘受桑間餉,何堪井上螬。綽然真自許,嘑爾未應饕。世久輕原憲,人方逐子敖。願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

    又讀岳珂《桯史》“逆亮辭怪”一條,載有完顔亮詞三首。其“雪詞”《昭君怨》云:“昨日樵村漁浦,今日瓊川玉渚。山色捲簾看,老峯巒。錦帳美人貪睡,不覺天花剪水。驚問是楊花,是蘆花。”又“中秋待月不至”賦《鵲橋仙》云:“停杯不舉,停歌不發,等候銀蟾出海。不知何處片雲來,做許大通天障礙。虬髯撚斷,星眸睁裂,惟恨劍鋒不快。一揮截斷紫雲腰,子細看嫦娥體態。”岳氏稱其“語出輒崛强愸愸,有不爲人下之意。”予以爲文學必須有我在,乃見生氣。彼專以塗飾爲工者,又烏足於此耶。

    疎篁館雜綴(五)

    予每讀陶淵明《雜詩》云:“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遥遥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風來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夜永。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静。”又《詠貧士》云:“萬族各有託,孤雲獨無依。曖曖空中滅,何時見餘暉。朝霞開宿霧,衆鳥相與飛。遲遲出林翮,未夕復來歸。量力守故轍,豈不寒與飢。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觀其悲心内藴,悽音外發,迴環諷諭,未嘗不爲之惆悵移時。世僅以沖淡求陶詩,又如白香山謂“以淵明之高古,偏放於田園”(《與元九書》),皆未爲知淵明者也。唐詩人學陶而得真髓者,要當首推韋蘇州(應物)。集中如《對芳樹》云:“迢迢芳園樹,列映清池曲。對此傷人心,還如故時緑。風條灑餘靄,露葉承新旭。佳人不再攀,下有往來躅。”《秋夜》云:“庭樹轉蕭蕭,陰蟲還戚戚。獨向高齋眠,夜聞寒雨滴。微風時動牖,殘鐙尚留壁。惆悵平生懷,偏來委今夕。”《幽居》云:“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遶舍鳴。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寓刻摯於高簡,化沈鬱爲悲涼,皆所謂傷心人别有懷抱者。願與言詩之士,試共參之。

    疎篁館雜綴(六)

    兩宋詞人,除浙江外,以吾鄉爲最盛。名家輩出,異軌同奔。如臨川二晏,廬陵歐陽公,以及劉龍洲、劉須溪,其尤卓卓者也。辛稼軒原籍歷城,突騎渡江,慨然以恢復中原爲己任。壯懷莫展,晚乃卜居上饒,旋徙鉛山以卒。其後嗣至今蕃衍,然則雖謂稼軒爲江西人可也。乃自元明以後,風流消歇。清代詞學中興,而西江作者寥寥。直至末葉,萍鄉文道希先生(廷式)始出而振之。朱彊邨先生以爲兀傲難雙,爰有西江詞派之目。吾鄉七百年來作者,未能或之先也。暇當爲專篇論之。次則新建勒少仲先生(方琦)《太素齋詞》,采藻妍麗,聲律諧婉,亦不媿爲近代名家。短調如《浪淘沙》云:“闌角檥吴檣。人對離觴。一川夢雨濕春光。解向玉樓遮望眼,多謝垂楊。  後約指新涼。蘭鬢吹香。見時重認别時妝。留取羅襟紅淚點,添繡秋棠。”又:“風葉響虚廊。燈颭寒光。翠衫蕭瑟十年香。記起江湖春夢影,千遍思量。  窗外急啼螿。如説衷腸。倩誰傳與卻愁方。難道秋來聽夜雨,都不淒涼。”皆悽豔可喜。長調如《水龍吟·望江道中守風》云:“凍雲飛度亭皋,浪花萬疊連霜渚。漁村人散,驚濤卷雪,亂山横霧。冷逼鸘裘,暈迷蟾鏡,聲喧鼉鼓。訝千軍馳驟,金戈鐵馬,長圍合,鏖貔虎。  還恐潛虯夜舞。唤移舟葦叢深處。間鷗應笑,江空歲晚,客程良苦。静對蘭釭,細斟梨醖,憂時懷古。定何年穩泛,鴟夷一舸,向吴淞路。”狀江行阻風之景,亦殊逼真。

    疎篁館雜綴(七)

    頃從友人陳柱尊教授處,假得日本阿部房次郎氏印行《爽籟館欣賞》六巨册。所載皆氏家藏歷代名畫,攝影精印,直與真蹟無殊。中有宋遺民鄭所南翁畫蘭,原爲清宫藏本,乾隆嘉慶宣統三朝御璽,赫然具在。流往域外,爲時當尚不遠也。所南翁自題一絶云:“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後附元明諸家題句,多爲世不經見之作,因並録之,留供譚助。陳深題云:“芳草渺無尋處,夢隔湘江風雨。翁還肯作楚花,我亦爲翁楚舞。”中吴王育賦云:“所南老翁磊落人,胸底飽含萬劫春。吐出必須作怪異,聚空削有還强陳。撮山捏雲欲隱袖,争自兩手無力空張脣。歸來垂頭默無語,戄然捉得身内神。從此縱横踏天地, 狂闊步誰能倫。倒拂溪藤直畫蘭,花紫葳蕤香可餐。清風無聲煙露翠,月白凝秋半夜寒。入夢迷人燕姞醉,相逢援琴愁對歎。老翁不見今何在,忍着遺墨眉皺攢。人亦香兮蘭亦香,相思脈脈欲斷腸。雲開山阿見圭璧,風散羣飛聞鳳皇。長使消摇不拘束,與蘭千載共幽芳”。烈哲云:“雨過春山曉,雲歸空谷香。靈均不可見,惆悵對幽芳。”余澤題云:“南子毫端有古香,不求或與意尤長。如今好事非前輩,祗愛昌陽掛屋梁。”“曾游澧上過湘中,祗見葩花作小叢。近日靈均生意轉,衡從千畝媚春風。”

    疏篁館雜綴(八)

    所南翁畫蘭卷後題句又有魏俊民云:“南望湘江歌楚聲,癯癯鶴骨老山林。濡毫爲染萇弘血,澹掃幽芳寄此心。”臥龍山人陳昱云:“家學相承寶祐年,東籬幾度菊花天。紫莖緑葉留殘墨,更覺秋光分外妍。”遂昌鄭元祐云:“南冠江上哭湘纍,淚着幽蘭雨裏枝。不獨萇弘血化碧,孤芳愁絶有誰知。”屠澤釋懷欽云:“君子譬如蘭在谷,所翁得之香可掬。湘江浩蕩波濤空,月落蒼梧滿秋屋。”王冕云:“老子平生忠義俱,棲棲山澤太清癯。疏豪不作尋常醉,恰似三閭楚大夫。”後附短跋云:“鄭所南胸次不凡,文章學問有古人風度。不偶于時,遂落魄湖海。晚年學佛,作詩作畫每寓意焉。然其白首南冠,磊磊落落,或者有未知也。”胡熙云:“鄭公高蹈出風塵,心藴靈均九畹春。每向毫端適幽興,自然花葉逼其真。”汴段天祐云:“手種沅湘九畹春,所南心事似靈均。古今俛仰俱塵跡,紙上幽芳見似人。”奕云:“惟公生南楚,侍宦來吴中。身遭宋國亡,耿耿懷孤忠。無家又無後,南冠號北風。洒淚寫離騷,咄咄如書空。幽花間疏葉,孤生不成叢。翛然數筆間,遺恨自無窮。圖成綴數語,語怪誰能通。流落爲世重,心苦寧論工。此花有時盡,此恨無時終。吁嗟匹夫心,所受由天衷。我思殷頑民,千古將無同。”卷末有正德辛未祝允明記云:“所南不易作,作必賢士。不然,寧付之方外,不肯落凡夫手。此 先藏於衲子,今歸吾子魚。所南在地,必欣然以爲得也。”

    疏篁館雜綴(九)

    頃有人以彭剛直畫蘭來此求售。露葉煙苞,幽香欲活,自題兩詩一跋,風致尤佳。剛直素以畫梅名,蘭則殊少見。顧以價昂,未能購置。燈窗默坐,惘惘於懷。爰將所題,追録於後。清姿微馥,尚依稀於几案間也。詩云:“披榛采得出山林,别有仙根撰結深。春雨緑濃名士袖,秋煙素沁美人心。夫妻蕙纈瓊英佩,姊妹花抽玉蕊簪。我與幽蘭最相契,誰言空谷少知音。”“風雨無端摧蕙質,天涯芳草泣王孫。難忘静女幽思致,莫覓秋娘倩影痕。一曲素琴空寫怨,三湘碧月爲招魂。國香零落園林冷,幸有梅花鐵骨存。”跋云:“予性躭山水,喜花木。丙申春,得並頭素心蘭,以紫泥白描美人盆,供養吟香館茜紗窗下,緑萼仙梅與爲侣。每花時相對,煑茗焚香,神往情怡。而秋陽春雪愛護倍至者,歷有年所,此前一律所由詠也。旋以投筆從戎,莫遂惜花心性。家山作别,頓辭空谷佳人。今夏仲得故園書,蘭則萎矣。嗚呼。蘭棄我我負蘭耶。芳魂與碧月同消,倩影共幽香俱滅。冰綃作霧,青玉成煙,憾何如之。爰磨盾作小幅,肖其生,更以一律誄之。噫。我爲蘭花寫照,未免情癡。誰知香草宜人,深縈夢想。戈船兀坐,惆悵無聊,信筆拈來,遣悶云耳。時乙卯秋七月十有七日。梅仙外子彭玉麐並識于漢江沌口水師軍次。”

    (載《同聲月刊》一卷七至十號)

    藕香館詞序

    詞爲倚聲之學,而緣情綺靡,低徊要眇,以曲達騷人志士不能自已之懷,實合古之詩教與樂教而一之,感人之深,蓋無過於斯體者。而舊時士大夫往往以小道目之,遂視爲文章之末技,鮮復措意於此,以致沉霾湮晦者,且五六百年。清代號爲詞學中興,而浙西一派,務崇典雅,莫識聲律之妙用。且自唐、宋遺譜絶而莫傳,而嚮之依聲感人者,亦遂不可究詰;即號稱知音識曲之士,徒以平仄圖譜懸揣某一曲調之聲情,藉爲依聲託事之標準。雖所有曲調咸因曾受音樂之陶冶而富有音樂性,吾人按譜填詞,以成“長短不葺之詩”,未嘗不悱惻纏绵,足以動摇人情志。而顧名思義,則詞必附麗於樂,乃能極聲容之美。物窮則變,變則通。居今日而求詞學之發皇,則移根换葉,殆爲吾人之急務。且今之樂,猶古之樂也。唐、宋曲子詞自與樂離,一變而爲長短不葺之詩,其聲律調韻猶足令人沉酣把玩,絶非五七言古近體詩所能比擬。由此可知,長短句之宜於入樂而富有音樂性之詩體,一旦復與樂合,其能移人情志,殆有非言語文字所可形容者。予往年居滬上,兼任暨南大學文學院及國立音樂院講席,常以此意召諸生,將欲通二者之郵,而復詩樂合一之舊,亦因亦創,事本至難,而聰明絶特之才又未易數數覯。懷抱此心,終冀有及身而行之一日耳。門人中之習今樂者,經予積年之誘導,每取唐、宋人詞,一一分析其聲韻配置與夫句度長短參差之故,其才智之過人者以爲予説往往與西洋作曲之理暗合,而信從者漸衆,予以是益感詞學前途之發展,捨重合詩樂而一之,其道末由。而循舊轍以闢新途,固吾輩之所有事也。

    章子石承曩歲就學於暨南外文系,既工爲新體詩,復從予講論詞學,是時所作已超邁流輩,温馨绵麗,有納蘭容若之遺風。予既遠適嶺南,石承旋亦赴日本求深造。猶憶當予離滬之前夕,石承置酒真如村舍,相與促膝快譚,已而歔欷相泣,若不勝其依戀,是其賦性之篤厚,所以醖釀其詞心者,又復軼羣絶倫,迥非晚近儇薄少年,惟趨炎附勢者之所能幾及於萬一也。

    數載暌違,滄桑驟變,石承歸自海外,壹意於鄉邦教育,倉皇戎馬,不廢絃歌,而情之所鍾,又有達士所不能自已者,宜其詞之纏绵悽怨,益進於婉約之域,淮海後人,當之無媿矣!予也頻年落拓,偷活兵間,念亂傷離,雖塊然自居於死灰槁木,獨此倚聲結習,不避秀鐵面之訶,而猶以詩樂合一之宏圖,期之吾黨,行且謀集舊侣,試演新聲,獨惜吾石承遠居江北,不獲相與從容討論,重振雅音於狂歌痛哭之餘也。石承將刊近歲所爲詞,書來索序,因雜抒所感以寄之。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六日,萬載龍沐勛。

    重編海日樓詩四卷跋

    右《重編海日樓詩》四卷,平湖金籛孫先生手定。《補遺》一卷,則重編後歷經乙盦先生諸舊好鑒别,以爲年月不合者,倉卒排印,不及改編,姑彙集以待將來之重訂而已。乙盦先生以餘事作詩人,一時興到,隨取斷爛報紙或簡札封套書之,往往令人不辨首尾,因亦不易編次。乙盦先生下世後,哲嗣慈護悉取未刊各稿乞朱彊邨先生爲之審正,朱先生亦苦其爬梳不易也,又以託諸陳蒼虬先生。當朱先生易簀時,予深恐其散落,爰爲請歸慈護。慈護先後就商於馬一浮先生,卒由金先生編定,而予門人朱居易爲寫清本。予復爲郵致陳散原、夏吷盦、李拔可、李證剛諸先生,亦各稍有更定。而文字奥衍,又多引用梵典,讀者不易驟識。原稿既不可悉見,訛文奪字亦姑仍之而已。清本置敝篋中者有年,慈護原欲雕版而頻年喪亂,遂致因循。大懼先賢手澤將歸湮没也,爰商諸慈護,先行分期載入《月刊》,以省傳鈔之煩,而備他日重壽梨棗焉。至乙盦先生詩稿之散在各方者當猶不少,容待搜訪補録,期與其他遺著早謀刊行,以傳世行遠。且先以此爲券云。辛巳孟冬,萬載龍沐勛謹識於秣陵。

    (載《同聲月刊》一卷十二號)

    影山詞跋

    右《影山詞》二卷,《外集》一卷,貴陽凌氏筍香室據原稿迻録本。往年在滬,任心白先生舉以見示,意欲爲載入《詞學季刊》以廣其傳,會東事驟起,《詞刊》中斷,不果登出。此本訛文奪字不可勝數。憶在葉遐庵先生處亦曾見一鈔本,亂後無由借校。凌氏所稱原稿亦不審尚在人間否。輒以私意,略爲勘定,及兹流布,庶使先賢遺製不至竟化劫灰,倘亦稍盡後死者之責歟。辛巳初冬,龍沐勛謹識。

    (載《同聲月刊》一卷十二號)

    徧行堂集詞附記

    《徧行堂集詞》四卷,清初丹霞寺原鈔本。予往歲客嶺南,謝英伯先生以全集見示。緑格精鈔,中縫“徧行堂集”四字爲木刻,知當日所鈔或不止一本也。英伯語予,澹歸詩文集清初曾刊版行世,後遭禁燬。附詞四卷,則世無刻本。因從假歸録副,其第一卷已載拙輯開明書店出版之《詞學季刊》第三卷第三號,趙叔雍先生亦從予轉録一本,將收入所輯《惜陰堂彙刻明詞》。遭亂輟工,英伯亦經謝世,其全集殆不可復問。僅此四卷之詞尚存篋中,懼其湮没不彰,有負死友之託也,爰從第二卷起續載本刊,以廣其傳。案澹歸俗姓金名堡,字道隱,浙江杭州人。明崇禎庚辰進士,戊子詣肇慶謁永明王,授禮科給事中。抗直不畏强禦,後薙髮爲僧,住韶州丹霞山寺,《南疆逸史》載其行事頗詳云。辛巳季冬,龍沐勛附記。

    (載《同聲月刊》二卷一號)

    易水送别歷史歌劇

    此劇取材於《史記·刺客列傳》。以中無女主角,不合劇情,爰採趙人徐夫人匕首一語,構爲空中樓閣,亦傳奇之體宜然也。劇中歌詞,或襲用詞曲舊調,或率意爲長短句,自創新名。將倩新興樂家,爲製新譜。作者不解西洋歌劇,但雜採唐宋大曲,及金元散套雜劇之遺式,而變化出之,命曰“四不象體”,亦聊以解嘲云爾。中華民國三十一年三月三日。

    第一幕 開場

    登場人物男女合組大樂隊

    《鵲踏枝》舊曲 男女聲大合唱

    落落死生原一瞬,奮迅爲仁,成敗何須問。世亂寧容身遁隱,幾人青史將心印。  横掃千軍誇筆陣,發憤龍門,節俠同傳信。水冷風蕭還自忍,風回待解吾民愠。

    陶淵明《詠荆軻》詩全體演員朗誦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强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羣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疎,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没,千載有餘情。

    第二幕 邯鄲奇遇

    登場人物荆軻 徐夫人

    《臨江仙》舊曲 男聲獨唱

    荆軻唱 歌哭無端燕月冷,行游又到邯鄲。危絃獨撫向誰彈。秦雲遮望眼,趙舞愜幽歡。  半爲無聊還縱博,揮拳相較何難。隔鄰閃出劍光寒。萬般須隱忍,默默上征鞍。

    《蝶戀花》舊曲 女聲獨唱

    徐夫人唱 莫笑深閨無好手,萬道清光,本自名師授。雷電收威餘怒吼,嬋娟豈是尋常有。  到眼何非雞與狗。駐得華年,只惜歡難偶。陌上兒郎雄赳赳,不辭肝膽從君剖。

    《締鴛盟》新曲 男女聲合唱

    荆軻唱 問何處卿卿。有情,目成。須知我、隱忍就功名。前路光明。問卿卿,緣結多生,肯與締鴛盟。  徐夫人唱 千金一諾久聞聲。是熱血男兒心性。一見傾心,相期同命。且自奮前程。合唱 我我卿卿,卿卿我我,相期同命。努力奮前程。

    第三幕 燕市酣歌

    登場人物荆軻 狗屠 高漸離

    《展長圖》新曲 男聲獨唱

    荆軻唱 怎奈佳人義重,相期各奮前途。飄零書劍,重到舊燕都。待結交慷慨悲歌侣,共展長圖。  歎捭闔縱横,幾多策士,朝秦暮楚相攀附。不顧吾民轉死在溝渠。羨西方强且富,謂他人父竟何如。只落得封疆日蹙勢日孤。百結愁腸待酒舒。去尋訪隔鄰狗屠。

    《醉糊塗》新曲 男聲獨唱

    狗屠唱 我是坊間一老粗。好酒貪杯,爛醉糊塗。管不了豺狼當路,荆棘塞途。幾人曾把蒼生誤。  磨刀霍霍朝還暮。斫取狗頭自燻煑。難得嘉賓同下箸。爛醉狂呼。終當有日,合把他們當狗一般的來屠。

    《醉中天》新曲 男聲合唱

    高漸離擊築荆軻狗屠合唱 眼前黑白都無據,醉中天地是吾廬。白眼看天、天高不可呼。此情誰訴。只落得佯狂玩世,相歡相泣,拍手兒童唤酒徒。

    第四幕 燕丹圖秦

    登場人物燕太子丹 鞠武 田光

    《共甘苦》新曲 男聲獨唱

    太子丹唱 脱出虎狼叢。思量萬種。隱隱心頭有餘痛。念燕趙鄰封。理應甘苦相共。忠言莫用。累歲交鋒。相持 蚌利漁翁。  可憐我身陷秦中。幾諫無從。坐使虎狼威日縱。盡情播弄。席捲而東。來勢汹汹。堪傷幾輩猶酣夢。  思量萬種。便今日途窮。忍把江山斷送。便今日途窮。忍把吾民斷送。熱血心頭湧。肯許從容。願太傅,鼓予勇。

    《勢懸殊》新曲 男聲獨唱

    鞠武唱 秦據崤函之固,擅巴漢,倚隴蜀。兵强國富。相形彼此勢懸殊。真堪怖。犧牲無補。並非我顛而不扶。  待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購於單于。其後乃可圖。  更有田光處士,智深勇沈,可當大敵,謀大事,不迂疏。曷與伊,同攷慮。

    《蹈湯火》新曲 男聲獨唱

    田光唱 精力已消亡。非同少壯。可供馳騁、效命在疆場。有孤雅望。圖謀國事不敢當。  我友荆卿最豪爽。曾見他、燕市悲歌淚萬行。曾見他、沈潛文史多修養。曾見他、見義勇爲,當仁不讓。無雙國士,國士無雙。爲知己死無虚誑。赴火蹈湯。唯所命,是宜往。

    第五幕 荆卿縱樂

    登場人物荆軻 美女數十人 駿馬數十匹 騎士數十人

    《囀春鶯》新曲 女聲合唱

    衆舞女合唱 躡利屣,曳鳴琴,目挑心招,腰細掌中輕。  燕歌趙舞娱清夜。春宵一刻千金價。人生幾何須盡歡,有酒不飲真騃呆。  鬥娉婷。獻温馨。眼波徐動思盈盈。迴眸一笑百媚生。聽。嚦嚦囀春鶯。踏上了迷香徑。任你是鐵石心腸,也須動情。

    《馬上桃花》新曲 男女聲合唱

    衆歌女騎士合唱 秋郊試馬。又送夕陽西下。白草黄沙。颺歸鞭、風流蕭洒。看西山一帶渾如畫。  馬上桃花。城上悽笳。感懷身世莫驚嗟。恩重命輕,要趁時陶寫。今日豪華。明日荒遐。從教抛捨。斷腸人向天涯。

    第六幕 於期授命

    登場人物荆軻 樊於期

    《除殘賊》新曲 男聲獨唱

    荆軻對太子丹唱 待入虎狼秦。警衛森嚴,如何可親近。聞説秦王殘暴復貪嗔。但得督亢圖,於期首,必悦見臣。見臣。志乃獲逞。  荆軻對樊於期唱 深仇大恨。問將軍,可能忍。試撫頭顱,黄金懸賞過千斤。秦王凶狠。人神共憤。問將軍,爲除殘賊蘇民困。公誼私恩。這頭顱一擲知無吝。

    《髮衝冠》新曲 男聲獨唱

    樊於期唱 不共戴天仇。切齒腐心,日把秦王咒。欲報乏因由。無謀轉自羞。仰天搔首。有衝冠怒髮,原自雙親受。熱血盈腔肯罷休。此頭。願攜向秦庭,看君雙手。揕伊胸,把伊袖。烈烈轟轟豁兩眸。

    第七幕 百金求劍

    登場人物燕使者 徐夫人

    《路迢迢》新曲 男聲獨唱

    燕使者唱 路遠迢迢。人行悄悄。行李一肩挑。來到了邯鄲道。探訪暮連朝。剛巧。是處人家、有龍光、射雲表。試把門兒敲。乍見娉婷人影、光彩旋相照。對徐夫人唱 賢嫂。是當今奇俠女中豪。銜密命,特來報。

    《鬢初凋》新曲 女聲獨唱

    徐夫人唱 生來嬌小。閉深閨、門巷寂寥。流光容易把人抛。自别了荆卿後,緑鬢初凋。眉黛嬾描。暮暮朝朝。魂牽夢勞。只爲他壯志凌霄。忘了歸期及早。冷落鳳凰巢。  怪宵來、劍光出鞘。報知音、極意相招。驚人事業期同調。奈高堂母老。白髮飄蕭。地遠天遼。捨去如何好。且將利器、付與伊家、努力除殘暴。這黄金、何足道。祈歸報。説一聲感恩罷了。

    第八幕 易水送别

    登場人物太子丹 高漸離 諸賓客美女 荆軻 徐夫人

    《南樓令》舊曲 男女聲大合唱

    太子丹、高漸離、諸賓客美女合唱 風緊歲將闌。脣亡齒自寒。聽晴空、歸雁聲酸。舊恨新愁消不得,同扼腕,望長安。  滿座白衣冠。悲歌行路難。便功成、無計生還。宗社興亡期壯士,憑一劍,保江山。

    《易水歌》大合唱

    荆軻領導諸賓客美女合唱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水龍吟》舊曲 風雨龍吟室詞 男聲獨唱

    荆軻唱 所期不與偕來,雪衣相送胡爲者。高歌擊筑,寒波酸淚,一時俱下。血冷樊頭,忍還留戀,名姬駿馬。問誰深知我,時相促迫,恩和怨,餘悲咤。  孤注早拚一擲,賭興亡、批入聲 鱗寧怕。秦貪易與,燕仇可復,逕騰吾駕。日瘦風悽,草枯沙白,飄然曠野。漸酒醒人遠,暗祈芳劍,把神威借。

    《夢飛揚》新曲 女聲獨唱

    徐夫人唱 國破家亡。浪跡在他鄉。匿影韜光。爲老母、須供養。朝思暮想。忘不了、我那豪俠好義的有情郎。知他負氣激昂。先將短劍伴行裝。  驀聽得、風聲擾攘。懷惡意、寇賊須防。争奈老母、受不了栖皇震蕩。斷腸。親喪。只草草、荒原葬。  我來到這易水岸旁。早單車西去向咸陽。滿目悲涼。只奔注寒流、猶似歌聲壯。苦難追訪。但相隨魂夢,夜夜共飛揚。

    第九幕 秦庭驚變

    登場人物秦王 荆軻 秦舞陽 夏無且 秦國羣臣 各國使臣 宫女 衛隊

    《殿前歡》舊曲 男女大合唱

    秦臣宫女衛隊合唱 樂嘉賓。萬邦相繼並來臣。獻圖端被皇威震。擁千官、祝聖神。山呼進。尺咫天顔近。小心趨陛,日暖龍鱗。

    《清平樂》舊曲 男聲獨唱

    秦王唱 威加海内。不是閒朝會。快展輿圖心自喜。瞋目樊頭須避。  何來異樣光芒。驚呼神色倉皇。幸得隱身銅柱,無且平聲 還提去聲 藥作平 囊。

    《滿江紅》舊曲 男聲獨唱

    荆軻唱 倚柱狂吟,堪笑處、名王氣奪。誰暇顧、金創被體,此身難活。失算待酬生劫願,銜悲閒撫衝冠髮。細思量、未負好頭顱,心還熱。  除暴志,常覬豁。豺虎横,終當滅。但長留浩氣,争光日月。此去深慙同命鳥,再來須掃狂鯨穴。辨恩仇、不是爲吾私,揚芳烈。

    第十幕 徐氏殉情

    登場人物徐夫人 狗屠

    《一燈青》新曲 女聲獨唱

    徐夫人唱 野廟一燈青。窗外流螢。寒光閃爍淡於星。越顯得、人孤另。  單枕夢難成。自惜伶俜。揮杯勸影。驀聽得、犬吠兩三聲。怎遣驚魂定。  傷情。我那荆卿。血濺秦庭。劍術雖疏志常猛。丹青彪炳。留得千秋百代名。  重省。黄金臺冷。翡翠巢傾。忘不了、鴛鴦交頸。忘不了、爲蒼生請命。相期同作萬人英。深盟。願生生世世,世世生生。千磨百折,百折千磨、事竟成。把心事、從頭證。

    《弔芳魂》新曲 男聲獨唱

    狗屠唱 朝朝。鼓刀。俎上哀號。誰叫你、逐臭貪臊。向那有錢的人、只把尾巴兒掉。忘恩負義、狺狺只自驕。怎能够、將你這狗命兒饒。 壞了。風聲不好。聞説荆卿此去只徒勞。秦王着惱。鬧轟轟、有十萬大兵來到。逼近燕郊。河山動摇。逃、逃、逃。  逃到這寒山破廟。門荒徑悄。是何人頸血污征袍。瞧。誰家窈窕。英威凛凛如生貌。瞧。有遺書,字妍妙。好一腔悲壯熱烈奇懷抱。不負荆卿一世豪。待取紙錢燒。來把芳魂弔。留得衝霄劍氣出蓬蒿。

    第十一幕 漸離擊筑

    登場人物秦皇帝 高漸離

    《醉太平》舊曲 男聲獨唱

    秦皇帝唱 車書混同。夷蠻嚮風。歷來誰擬豐功。正安居九重。  皇皇鼓鐘。烏烏韻桐。娱情拊缶聲中。喜時清運隆。

    《念奴嬌》舊曲 男聲獨唱

    高漸離唱 舊游回首,記歸風送遠,寒流同咽。酒市悲歌人散後,只賸盈懷蕭瑟。俠骨成塵,荒雞警夢,幽恨憑誰説。無窮隱畏,可堪技癢難遏。  聞道車駕東巡,中年陶寫,雅興新來發。豪竹哀絲何限感,轉爲知音愁絶。事往情留,目亡心在,此憤終須洩。懷鉛一縱,人間寧望偷活。

    第十二幕 餘韻

    登場人物男女合組大樂隊

    雙照樓《題易水送别圖》詩全體演員朗誦

    酒市酣歌共慨慷,況兹揮手上河梁。懷才蓋聶身偏隱,授命於期目尚張。落落死生原一瞬,悠悠成敗亦何常。漸離筑繼荆卿劍,博浪椎興人未亡。

    少壯今成兩鬢霜,畫圖重對益徬徨。生慚鄭國延韓命,死羨汪錡作魯殤。有限山河供墮甑,無多涕淚泣亡羊。相期更聚神州鐵,鑄出金城萬里長。

    《滿江紅》舊曲 《漱碧詞》 男女聲大合唱

    煑酒談天,且休笑、荆卿謀拙。燕趙勢、虎蹊委肉,幾何能輟。功就定誇曹沬勇,身亡未讓專諸烈。算當時、百計費沈吟,方投玦。  一諾感,田光節。片語濺,於期血。豈縱横游俠,恩酬冤雪。短劍單車濡水遠,高歌哀筑秦宫歇。甚丹青、千載卷圖看,酸風咽。

    《臨江仙》舊曲 大合唱

    濟物終須憑俠義,何妨往事重陳。恒如鐵鑊烈如薪。熊熊騰火燄,粒粒療飢民。  好仗仁心生勇氣,犧牲寧惜吾身。世間無限虎狼秦。火傳薪自繼,飯熟鑊常新。

    《浪淘沙》舊曲 大合唱

    飯熟鑊常新。粒我烝民。恒將壯烈抵悲辛。看並寒梅花共發,著手成春。  幾輩尚迷津。只自逡巡。金城鑄出證前因。眼底恩仇須細認,肝膽輪囷。

    附記

    詞曲中有櫽括前賢或並世哲人著作,以入聲律者。如東坡以陶淵明《歸去來》,稼軒以《南華秋水》篇,櫽括入《哨徧》之種,遽數不能悉終。蓋由聲律之感人,較他種文體爲尤切至。釋典有長行,有頌或偈。長行等於中土之散文,頌或偈則撮取其要義,而以韻語出之者也。本劇《餘韻》一幕,竊師其意。以汪先生在清季謀刺攝政王時遺胡漢民先生書中語意,櫽括爲《臨江仙》詞,兹録原書,以資參證。原書略云:“前函草就,復念世人性質,好崇拜死人,而批評生人。此風大不可長,欲爲文以正之,使知生負委曲繁重之任者,其難固有甚於死者也。惜匆遽之際,爲文不能詳。然亦已簡括言之,煩登諸《中興報》上,即作爲弟之絶筆可也。革命之勇氣,由仁心而生者也。仁心一日不滅,則勇氣一日不息,故能毅然以身爲犧牲而不辭。欲犧牲其身者,其所由之道有二焉。一曰恒,二曰烈。恒乎烈乎,斯二者欲較其難易,權其輕重,非可以一言盡也。設譬以明之。譬之治飯,盛米以鑊,束薪燒之。鑊之爲用,能任重,能持久,水不能蝕,火不能鎔,飽受熬煎,久而不渝,此恒之德也。猶革命黨人之擔負重任,集勞怨於一躬,百折不撓,以行其志者也。薪之爲用,炬火熊熊,頃刻而燼,顧體質雖燬,而熱力漲發,飯以是熟,此烈之德也。猶革命黨人之猛向前進,一往不返,流血溉同種者也。夫捨鑊與薪,飯無由成,即取其一而舍其一,飯亦無由成。欲致力於革命者,亦嘗深念及之。則當度德量力,擇其一而爲之,不必較其難易,權其輕重,第視己力之所能爲而已。今欲舉革命黨人之有恒德者一人以爲代表,則以最先進之一人當之,孫逸仙先生是也。今欲舉革命黨人之有烈德者之一人以爲代表,則以最先進之一人當之,史堅如先生是也。吾黨人欲於恒與烈擇其一者,其視此矣。而語其本原,則曰由仁心而生之勇氣。”(張江裁著《汪精衛先生庚戌蒙難實録》)

    (載《同聲月刊》二卷三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