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释名卷第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释言语第十二

    【题解】

    言语,指言辞,话。本篇解释的是普通词汇的词源,所收词汇具有抽象性,与其他篇解释具体事、物的得名之由不同。本篇各条的编排,除同类排列外,还有成对排列、反义对立的。从词性来看,形容词最多,动词稍次,名词最少。

    12.1 道①,导也②,所以通导万物也③。

    【注释】

    ①道:事理,规律。

    ②导:带领,指引。

    ③通导:通达引导。

    【译文】

    道,来源于“导”,它可以通达引导宇宙间的一切物类。

    12.2 德①,得也②,得事宜也③。

    【注释】

    ①德:准则,规范。

    ②得:知晓,明白。

    ③事宜:事情的道理。

    【译文】

    德,来源于“得”,明白事情的道理。

    12.3 文者①,会集众彩以成锦绣②,会集众字以成辞义③,如文绣然也④。

    【注释】

    ①文:本指彩色交错,也指彩色交错的图形。引申为文字、文辞、文章、锦绣织物、礼乐制度、礼节仪式、法令条文、文治、文饰、文化等诸多意义。

    ②会集:聚集,集合。彩:彩色的丝织品。锦绣:花纹精美色彩鲜艳的丝织品。

    ③辞义:辞采和文义。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又指辞章,诗文。

    ④文绣:刺绣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

    【译文】

    文,汇集众多彩线织成花纹精美色彩鲜艳的丝织品,汇集众多文字组成辞章诗文,就好像刺绣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那样。

    12.4 武①,舞也②,征伐动行③,如物鼓舞也④。故《乐记》曰⑤:“发扬蹈厉⑥,太公之志也⑦。”

    【注释】

    ①武:舞蹈。又指军事征伐或技击等暴力行动。与“文”相对。

    ②舞:挥动,舞动。

    ③征伐:出征讨伐。动行:走动,行动。

    ④物:事务,事情。鼓舞:激发,激励。

    ⑤《乐(yuè)记》:《礼记》篇名。记音乐之义。

    ⑥发扬蹈厉:指舞蹈时精神奋发、动作威武。

    ⑦太公:指太公望吕尚,民间熟知的姜子牙。

    【译文】

    武,来源于“舞”,出征讨伐行动,好像被什么事情激发了似的。所以《乐记》书上说:“舞蹈时精神奋发动作威武,这是姜太公的意志啊。”

    12.5 仁①,忍也②,好生恶杀③,善含忍也④。

    【注释】

    ①仁:仁爱,相亲爱。

    ②忍:忍耐,容忍。

    ③好(hào)生:爱惜生灵,不嗜杀。恶(wù)杀:厌恶杀生。

    ④善:擅长,善于。含忍:容忍。

    【译文】

    仁,来源于“忍”,爱惜生命憎恶杀生,善于容忍。

    12.6 义①,宜也②,裁制事物③,使合宜也④。

    【注释】

    ①义:合宜。谓符合正义或道德规范。

    ②宜:合适,适当,适宜。又指正当的道理,适宜的事情或办法,适当的地位。

    ③裁制:规划,安排。事物:事务,事情。

    ④合宜:合适,恰当。

    【译文】

    义,来源于“宜”,规划安排事务,使它合适恰当。

    12.7 礼①,体也②,得事体也③。

    【注释】

    ①礼:指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各种礼节。

    ②体:体统,体制。泛指言行举措应遵守的规范道理。

    ③得:知晓,明白。事体:事理,大体(重要的义理,有关大局的道理)。

    【译文】

    礼,来源于“体”,知晓事情的大体。

    12.8 智①,知也②,无所不知也③。

    【注释】

    ①智:智慧,聪明。又指知识。

    ②知:晓得,了解。又指认识,辨别。

    ③无所不知:没有不懂得的,什么事情都知道。

    【译文】

    智,来源于“知”,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12.9 信①,申也②,言以相申束③,使不相违也④。

    【注释】

    ①信:诚实不欺。

    ②申:束,缚。

    ③言:说话,谈论。也有“誓言”“约定”的意思。申束:约束。

    ④相违:彼此违背。

    【译文】

    信,来源于“申”,谈话约定以便互相约束,使人们不相违背。

    12.10 孝①,好也②,爱好父母③,如所悦好也④。《孝经说》曰⑤:“孝,畜也⑥;畜,养也⑦。”

    【注释】

    ①孝:顺从并尽心奉养父母,善事父母。

    ②好(hào):喜爱,爱好。

    ③爱好:喜爱,喜好。

    ④悦好:喜悦,爱好。

    ⑤《孝经说》:书名。汉时说解《孝经》的纬书。已亡佚。

    ⑥畜(xù):兼有养育、孝顺二义。

    ⑦养:赡养,供养。

    【译文】

    孝,来源于“好”,喜欢父母,就像男女之间的喜爱一样。《孝经说》讲:“孝,就是畜;蓄,就是养。”

    12.11 慈①,字也②,字爱物也③。

    【注释】

    ①慈:上爱下,父母爱子女。

    ②字:抚爱,爱护。

    ③字爱:抚爱,爱护。物:人。

    【译文】

    慈,来源于“字”,抚爱孩子。

    12.12 友①,有也②,相保有也③。

    【注释】

    ①友:亲近相爱。

    ②有:亲爱,相亲。

    ③保有:拥有,获得。

    【译文】

    友,来源于“有”,互相拥有亲爱。

    12.13 恭①,拱也②,自拱持也③。亦言供给事人也④。

    【注释】

    ①恭:肃敬,有礼貌。

    ②拱:拱手。两手相合以示敬意。

    ③持:拿着,握住。

    ④供给(gōng jǐ):供(gōng)养。供,奉养。给,供养。事人:事奉人,服侍人。

    【译文】

    恭,来源于“拱”,自己两手相合互握以示恭敬。也说的是供养侍奉他人。

    12.14 悌①,弟也②。

    【注释】

    ①悌(tì):敬爱兄长。亦泛指敬重长上。

    ②弟:次第。又指兄弟之弟。

    【译文】

    悌,来源于“弟”。

    12.15 敬①,警也②,恒自肃警也③。

    【注释】

    ①敬:恭敬,尊重。引申为警戒、警惕。

    ②警:戒备。

    ③恒:经常,常常。肃警:犹“警肃”。严密戒备。

    【译文】

    敬,来源于“警”,常常自我警惕戒备。

    12.16 慢①,漫也②,漫漫③,心无所限忌也④。

    【注释】

    ①慢:轻忽,怠惰。

    ②漫:放纵,散漫,不受约束。

    ③漫漫:没有拘束的样子。

    ④限忌:限制和禁忌。

    【译文】

    慢,来源于“漫”,无拘无束,心里没有什么限制和禁忌。

    12.17 通①,洞也②,无所不贯洞也③。

    【注释】

    ①通:通晓。

    ②洞:通晓,悉知。

    ③贯洞:犹“贯通”。谓全部、透彻地理解,通晓明白。

    【译文】

    通,来源于“洞”,没有什么不明白的。

    12.18 达①,彻也②。

    【注释】

    ①达:通晓,明白。

    ②彻:通达,通晓。

    【译文】

    达,来源于“彻”。

    12.19 敏①,闵也②,进叙无否滞之言也③,故汝颍言“敏”曰“闵”也④。

    【注释】

    ①敏:勤勉。

    ②闵(mǐn):勉,尽力,努力。

    ③进叙:谓按等级次第以进职或奖功。叙,古代指按规定的等级次第授予官职,或按劳绩大小给予奖励。否(pǐ)滞:停滞,阻塞。

    ④汝颍:汝南郡和颍川郡的合称,东汉属豫州刺史部。颍,原作“颖”,据《逸雅》本、疏证本等改。

    【译文】

    敏,来源于“闵”,说的是晋级升职没有停滞,所以汝南郡和颍川郡一带的人说“敏”发音为“闵”。

    12.20 笃①,筑也②;筑,坚实称也③。

    【注释】

    ①笃:固,坚实。也指深厚、敦厚。

    ②筑:捣土使坚实。

    ③坚实:坚固,牢固。

    【译文】

    笃,来源于“筑”;筑,是使物体坚固牢实的说法。

    12.21 厚①,后也②,有终后也③,故青徐人言“厚”曰“后”也。

    【注释】

    ①厚: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与“薄”相对。也指人敦厚、厚道。

    ②后: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③终后:结局,终止。

    ④青徐:青州和徐州的并称。

    【译文】

    厚,来源于“后”,做事有始有终,所以青州和徐州一带的人说“厚”发音为“后”。

    12.22 薄①,迫也②,单薄相逼迫也③。

    【注释】

    ①薄(bó):厚度小。也指人虚假刻薄,不诚朴宽厚。

    ②迫:逼近,接近。

    ③逼迫:紧迫逼近。逼,迫近。迫,逼近。

    【译文】

    薄,来源于“迫”,既少又薄两面紧迫逼近。

    12.23 懿①,僾也②,言奥僾也③。

    【注释】

    ①懿(yì):美,美德。

    ②僾(ài):隐约,仿佛。

    ③奥僾:同“隩爱”。荫庇。引申为疼爱,怜爱。

    【译文】

    懿,来源于“僾”,说的是受到荫蔽疼爱。

    12.24 良①,量也②,量力而动③,不敢越限也④。

    【注释】

    ①良:美好,良好。

    ②量(liáng):衡量,估计。

    ③量力:衡量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④越限:超越限度。

    【译文】

    良,来源于“量”,衡量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而行动,不敢超越限度。

    12.25 言①,宣也②,宣彼此之意也③。

    【注释】

    ①言:说,说话。又指话,言语。

    ②宣:宣泄,抒发。

    ③彼此:那个和这个,双方。

    【译文】

    言,来源于“宣”,宣泄各自的想法。

    12.26 语①,叙也②,叙己所欲说也③。

    【注释】

    ①语:谈话,谈论。又指话,语言。

    ②叙:陈述,记述。

    ③欲说:想说。

    【译文】

    语,来源于“叙”,叙述自己想要说的。

    12.27 说①,述也②,序述之也③。

    【注释】

    ①说:叙说,讲述。

    ②述:记述,叙述。又指阐述前人成说。

    ③序述:叙述。

    【译文】

    说,来源于“述”,叙述自己的想法或别人的说法。

    12.28 序①,抒也②,拽抒其实也③。

    【注释】

    ①序:表示,叙述。

    ②抒:原作“杼”,“抒”之形讹,据卢文弨、段玉裁等校改。抒,表达,发泄。

    ③拽(yè)抒:抒发,发泄。拽,旧同“曳”。牵引,拉。此指引出内心想法,即抒发。实:实际,事实。

    【译文】

    序,来源于“抒”,发泄实情。

    12.29 曳①,泄也②,发泄出之也③。

    【注释】

    ①曳:原作“枻”,“曳(抴)”之形讹,据疏证本、黄丕烈校改。

    ②泄:发泄,发散。

    ③发泄:散发,舒发。

    【译文】

    曳,来源于“泄”,把想法发泄出去。

    12.30 发①,拨也②,拨使开也。

    【注释】

    ①发:发布,宣告。

    ②拨:分开,拨开。也是散布之义。

    【译文】

    发,来源于“拨”,散布想法使之公开。

    12.31 拨,播也①,播使移散也②。

    【注释】

    ①播:分散。

    ②移散:转移,分散。

    【译文】

    拨,来源于“播”,把想法播散出去。

    12.32 导①,陶也②,陶演己意也③。

    【注释】

    ①导:表达,传达。

    ②陶:广大貌。

    ③演:推广,传布,延及。

    【译文】

    导,来源于“陶”,广泛地传布自己的思想感情。

    12.33 演①,延也②,言蔓延而广也③。

    【注释】

    ①演:推演,阐发。

    ②延:展开,蔓延。

    ③蔓延: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

    【译文】

    演,来源于“延”,说的是蔓延开来范围越来越大。

    12.34 颂①,容也②,序说其成功之形容也③。

    【注释】

    ①颂:颂扬,赞美。又为文体的一种。以颂扬为宗旨的诗文。

    ②容:事物的形状或气象。

    ③序说:叙说,叙述。成功:成就的功业,既成之功。形容:表现,体现。

    【译文】

    颂,来源于“容”,是叙说他成就功业的表现。

    12.35 读①,录也②,省录之也③。

    【注释】

    ①读:原作“讚(赞)”,据王鸣盛、疏证本等校改。读,讲说,宣扬。又为文体名,属题跋类,犹如现在的读后感。

    ②录:记载,登记。此指记录功绩而言。

    ③省(xǐng)录:察看并记录。省,察看,察视。

    【译文】

    读,来源于“录”,宣扬功绩前要先察看并记录它。

    12.36 铭①,名也②,记名其功也③。

    【注释】

    ①铭:记载,镂刻。又为文体名,古代常刻于碑版或器物,或以称功德,或用以自警。

    ②名:形容,称说。

    ③记名:记载,称说。功:功劳,功绩。

    【译文】

    铭,来源于“名”,记载他的功绩。

    12.37 勒①,刻也②,刻识之也③。

    【注释】

    ①勒:雕刻,刻写。又指刻在金石上的文字。

    ②刻:雕镂。

    ③刻识(zhì):刻记,标志。

    【译文】

    勒,来源于“刻”,刻在石头等坚固物体上以作记载。

    12.38 纪①,记也②,纪识之也③。

    【注释】

    ①纪:通“记”。记载,记录。又指我国史书的一种体裁。专记帝王的事迹及有关大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记:记录,载录。

    ③纪识(zhì):记住,记载。

    【译文】

    纪,来源于“记”,记录以便于记住帝王事迹及历史大事。

    12.39 识①,帜也②,有章帜可按视也③。

    【注释】

    ①识(zhì):标记,记号。按,本条原与上条不分,据卢文弨、疏证本、吴志忠本分开另起。

    ②帜(zhì):标志,标记。

    ③章帜:标志,标记,记号。章,标记,徽章。按视:查看,察看。按,查验,考核。

    【译文】

    识,来源于“帜”,有标记可以查看。

    12.40 视①,是也②,察其是非也③。

    【注释】

    ①视:观察,审察。

    ②是:正确。

    ③察:明辨,详审。是非: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

    【译文】

    视,来源于“是”,明辨事物的是非对错。

    12.41 是①,嗜也②,人嗜乐之也③。

    【注释】

    ①是:正确。

    ②嗜:爱好,喜爱。

    ③嗜乐(yào):喜爱,乐意。乐,喜爱,喜欢。

    【译文】

    是,来源于“嗜”,是人们所喜爱的。

    12.42 非①,排也②,人所恶③,排去也④。

    【注释】

    ①非:不对,错误。

    ②排:排斥,排挤。

    ③恶(wù):讨厌,憎恨。

    ④去:赶走,除去。

    【译文】

    非,来源于“排”,人们厌恶的,就排斥赶走它。

    12.43 基①,据也②,在下,物所依据也③。

    【注释】

    ①基:建筑物的根脚。引申为最下面的、事物的根本、起始等义。也指事业、规划。

    ②据:依靠,依据。

    ③物:事物,事情。

    【译文】

    基,得名于“据”,在下边,是事物依靠的基础。

    12.44 业①,捷也②,事捷乃有功业也③。

    【注释】

    ①业:基业,功业。

    ②捷:战胜,成功。

    ③功业:功勋事业。

    【译文】

    业,来源于“捷”,事情成功了才算有功勋事业。

    12.45 事①,倳也②;倳,立也,凡所立之功也③。故青徐言“立”曰“倳”也。

    【注释】

    ①事:事业,功业。

    ②倳(zì):原作“伟”,据卢文弨、疏证本、巾箱本校改,下同。疏证本曰:“案:‘倳’字,本皆作‘伟’,误。《周礼·天官·大宰职》:‘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注:‘任犹倳也。’陆德明云:‘倳,侧吏反……犹立也。’疏云:‘东齐人物立地中为倳。’……皆与此云‘青徐人言立’合,故定为‘倳’字。”倳,同“剚(zì)”。刺入,插入。引申为树立,建立。

    ③凡:所有。

    【译文】

    事,来源于“倳”;倳,就是“立”,指所有建立的功业。所以青州和徐州的人说“立”发音为“倳”。

    12.46 功①,攻也②,攻治之乃成也③。

    【注释】

    ①功:事情,事业。

    ②攻:治理,加工。

    ③攻治:加工,治理。治,治理,整治。

    【译文】

    功,来源于“攻”,加工治理才能成就功业。

    12.47 取①,趣也②。

    【注释】

    ①取:捕捉,捉拿。

    ②趣(qū):趋向,归向。

    【译文】

    取,来源于“趣”。

    12.48 名①,明也②,名实事使分明也③。

    【注释】

    ①名:起名,命名。又指事物的名称。

    ②明:明白,清楚。

    ③实事:真实存在的事物或情况。分明:明确,清楚。

    【译文】

    名,来源于“明”,给真实存在的事物命名使它显得清楚明白。

    12.49 号①,呼也②,以其善恶呼名之也③。

    【注释】

    ①号(hào):给以称号或取号。又指名称,名号。

    ②呼:称谓,称呼。

    ③善恶:好坏。呼名:定名,命名。

    【译文】

    号,来源于“呼”,根据人或事物的好坏为之命名。

    12.50 善①,演也②,演尽物理也③。

    【注释】

    ①善:善行,善事。又指擅长,善于。

    ②演:推演,阐发。

    ③物理:事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译文】

    善,来源于“演”,推演穷尽有利于事物顺利发展的道理和规律。

    12.51 恶①,扼也②,扼困物也③。

    【注释】

    ①恶:罪过,罪恶。

    ②扼:掐住,握住。

    ③扼:阻塞,拦阻。困:阻碍。

    【译文】

    恶,来源于“扼”,阻碍事物顺利发展。

    12.52 好①,巧也②,如巧者之造物③,无不皆善④,人好之也⑤。

    【注释】

    ①好(hǎo):善,优良。

    ②巧:机巧,灵巧。

    ③造物:制造器物。

    ④善:好,美好。

    ⑤好(hào):喜爱,爱好。

    【译文】

    好,来源于“巧”,就像灵巧的人制造器物,没有不是各方面都好的,都是人们喜欢的。

    12.53 丑(醜)①,臭也,如臭秽也②。

    【注释】

    ①丑(醜):凶,邪恶。

    ②臭:秽恶之气。秽:脏物,污物。

    【译文】

    丑(醜),来源于“臭”,就像肮脏发臭的东西那样。

    12.54 迟①,颓也②,不进之言也。

    【注释】

    ①迟:缓慢。也指迟滞。

    ②颓:萎靡不振貌。

    【译文】

    迟,来源于“颓”,说的是不前进。

    12.55 疾①,截也②,有所越截也③。

    【注释】

    ①疾:快速。也指急剧而猛烈。

    ②截:直渡,跨越。

    ③越截:越过,超越。

    【译文】

    疾,来源于“截”,直截了当地跨越某地。

    12.56 缓①,浣也,断也②,持之不急,则动摇浣断③,自放纵也④。

    【注释】

    ①缓:迟,慢。

    ②浣(huàn)也,断也:此将联绵词“浣断”分开解释。在“浣断”中,“浣”和“断”单字无义,合起来才有意义。又疑“浣”“断”中“也”字衍。

    ③动摇:摇摆晃动。浣断:犹“輐断”“宛转”。回旋盘曲,随顺变化。

    ④放纵:放任而不受约束。

    【译文】

    缓,来源于“浣”,也就是“断”,拿到手了不着急,就摇摆晃动随意改变,自我放任而没有约束。

    12.57 急①,及也②,操切之③,使相逮及也④。

    【注释】

    ①急:迫切,急需。

    ②及:追上,赶上。

    ③操切(qiè):切,原作“功”,据吕柟《重刊〈释名〉后序》、王宗炎等校改。操切,胁迫,劫持。

    ④逮(dài)及:至,达到,赶上。

    【译文】

    急,来源于“及”,胁迫他,使他赶上。

    12.58 巧,考也①,考合异类②,共成一体也③。

    【注释】

    ①考:省(xǐng)察,研求。又指完成,制成。

    ②考合:研究综合。异类:不同种类的事物。

    ③一体:谓关系密切或协调一致,犹如一个整体。

    【译文】

    巧,来源于“考”,研究综合不同种类的事物,使它们协调为一个整体。

    12.59 拙①,屈也②,使物否屈不为用也③。

    【注释】

    ①拙(zhuō):笨拙,迟钝。

    ②屈:压抑,屈抑。又音jué,竭尽,穷尽。

    ③否(pǐ)屈:困顿受挫。

    【译文】

    拙,来源于“屈”,使物品困顿穷尽不堪使用。

    12.60 燥①,燋也②。

    【注释】

    ①燥:缺少水分,干燥。

    ②燋:通“焦”。烧焦。

    【译文】

    燥,来源于“燋”。

    12.61 湿,浥也①。

    【注释】

    ①浥(yì):湿,湿润。又指沾湿,浸渍。

    【译文】

    湿,来源于“浥”。

    12.62 强,畺也①。

    【注释】

    ①畺:同“疆”,通“强”。强大。

    【译文】

    强,来源于“畺”。

    12.63 弱,衄也①,言委衄也②。

    【注释】

    ①衄(nǜ):挫折,挫伤,失败。

    ②言委衄也:原作“言委也”,另起,据吴志忠校使上下合并,并增补“衄”字。委衄,挫败。委,通“萎”。委顿,衰败。

    【译文】

    弱,来源于“衄”,说的是委顿衰败。

    12.64 能①,该也②,无物不兼该也③。

    【注释】

    ①能:能够。

    ②该:具备,充足。

    ③兼该:兼备,包括各个方面。

    【译文】

    能,来源于“该”,没有什么不是充足兼备的。

    12.65 否①,鄙也②,鄙劣不能有所堪成也③。

    【注释】

    ①否(fǒu):不可。又音pǐ,通“鄙”。鄙陋,卑微。

    ②鄙:粗俗,低贱。

    ③鄙劣:浅陋低劣。堪成:胜任,成就。

    【译文】

    否,来源于“鄙”,浅陋低劣不能胜任成就任何事情。

    12.66 躁①,燥也,物燥乃动而飞扬也②。

    【注释】

    ①躁:动乱,不安定。

    ②飞扬:飘扬,飞腾。

    【译文】

    躁,来源于“燥”,物品干燥就会动乱不安甚而飞扬。

    12.67 静①,整也②。

    【注释】

    ①静:静止,不动。

    ②整:端方,端庄,严肃。

    【译文】

    静,来源于“整”。

    12.68 逆①,遌也②,不从其理③,则生殿遌不顺也④。

    【注释】

    ①逆:违背,拂逆。

    ②遌(è):抵触。

    ③不从:“不从”前原空缺一字,蔡天祜刊本、疏证本等此处有一“遌”字;《古今逸史》本、吴志忠本等作“言”。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曰:“吴校作‘言不从其理’。”不从,不顺从,不服从。理:纹路。

    ④生殿遌(è):形容高起而边界明显的形状。殿遌,犹“垠堮”。边际,悬崖。

    【译文】

    逆,来源于“遌”,不顺从纹理,就会凸凹不平地不顺畅。

    12.69 顺,循也①,循其理也。

    【注释】

    ①循:沿着,顺着。

    【译文】

    顺,来源于“循”,顺从它的纹理。

    12.70 清,青也①,去浊远秽②,色如青也。

    【注释】

    ①青:近于绿色、蓝色或黑色的颜色,如青草、青天、青丝等。

    ②去浊远秽:去除污浊,远离肮脏。

    【译文】

    清,来源于“青”,去除污浊远离肮脏,颜色就像青色那样。

    12.71 浊①,渎也②,汁滓演渎也③。

    【注释】

    ①浊:液体肮脏浑浊。与“清”相对。

    ②渎(dú):败乱,混杂。

    ③汁滓:汁液与渣滓。演渎:漫延杂乱。演,传布,延及。

    【译文】

    浊,来源于“渎”,汁液与渣滓漫延杂乱。

    12.72 贵,归也,物所归仰也①。汝颍言“贵”,声如“归往”之“归”也②。

    【注释】

    ①物:人。归仰:归附仰仗。

    ②归往:归附,向往。

    【译文】

    贵,来源于“归”,是人们所归附向往的。汝南、颍川一带说“贵”,发音好像“归往”的“归”。

    12.73 贱,践也①,卑下见践履也②。

    【注释】

    ①践:踩,踩踏。

    ②卑下:低贱。见:被,受到。践履:踩,踏。

    【译文】

    贱,来源于“践”,低贱的东西会受到践踏。

    12.74 荣犹荧也①,荧荧照明貌也②。

    【注释】

    ①荣:光荣,荣耀。荧:指光亮。

    ②荧荧:光闪烁貌。照明:明亮,照亮。

    【译文】

    荣犹如“荧”,光彩闪烁明亮。

    12.75 辱,衄也,言折衄也①。

    【注释】

    ①折衄(nǜ):挫折,挫败。

    【译文】

    辱,来源于“衄”,说的是挫折失败。

    12.76 祸,毁也,言毁灭也①。

    【注释】

    ①毁灭:摧毁消灭。

    【译文】

    祸,得名于“毁”,说的是摧毁消灭。

    12.77 福,富也①,其中多品②,如富者也③。

    【注释】

    ①富:充裕,丰厚,多。

    ②品:物品,物件。

    ③富者:富裕的人。

    【译文】

    福,得名于“富”,里面有很多物品,像富翁那样。

    12.78 进,引也①,引而前也②。

    【注释】

    ①引:引导,带领。

    ②前:向前行进,前去。

    【译文】

    进,来源于“引”,引导前进。

    12.79 退,坠也①。

    【注释】

    ①坠:落下。

    【译文】

    退,来源于“坠”。

    12.80 羸①,累也②,恒累于人也。

    【注释】

    ①羸(léi):衰病。

    ②累:拖累,连累,牵累。

    【译文】

    羸,来源于“累”,经常拖累别人。

    12.81 健①,建也②,能有所建为也③。

    【注释】

    ①健:强有力,健康。

    ②建:建立,创立。

    ③建为:建树,作为。

    【译文】

    健,来源于“建”,能够有所建树作为。

    12.82 哀①,爱也,爱乃思念之也②。

    【注释】

    ①哀:悲痛,悲伤。又指怜悯,怜爱。

    ②思念:想念,怀念。

    【译文】

    哀,来源于“爱”,因为爱才想念去世的人。

    12.83 乐①,乐也②,使人好乐之也③。

    【注释】

    ①乐(lè):快乐,欢乐。也指使其欢乐。

    ②乐(yào):喜好。

    ③好乐(hào yào):喜好,嗜好。

    【译文】

    乐,来源于“乐”,使人喜欢它。

    12.84 委①,萎也②,萎蕤就之也③。

    【注释】

    ①委:弯曲,屈曲。又指随顺,顺从。

    ②萎:(植物)枯槁、凋谢。引申为软弱,虚弱。

    ③萎蕤(ruí):柔弱貌,柔软貌。就:就近,凑近。

    【译文】

    委,来源于“萎”,植物屈曲柔软地靠近地面。

    12.85 曲①,局也②,相近局也③。

    【注释】

    ①曲(qū):弯曲,不直。

    ②局:弯曲,委屈。

    ③近局:因弯曲而接近。

    【译文】

    曲,来源于“局”,物体两端因弯曲而互相接近。

    12.86 踪①,从也②,人形从之也③。

    【注释】

    ①踪:脚印,踪迹。又指追随,追踪。

    ②从(cóng):跟从,跟随。

    ②人形:人的形状、模样。

    【译文】

    踪,得名于“从”,人的模样跟随着他。

    12.87 迹①,积也②,积累而前也③。

    【注释】

    ①迹:脚印,足迹。

    ②积:积聚,累积。

    ③积累:逐渐增多。

    【译文】

    迹,来源于“积”,一步一步地逐渐增多而前进。

    12.88 扶①,傅也②,傅近之也③。

    【注释】

    ①扶:扶持,帮助。

    ②傅:迫近,靠近。

    ③傅近:靠近。

    【译文】

    扶,来源于“傅”,靠近要扶助的人。

    12.89 将①,救护之也②。

    【注释】

    ①将:扶助,扶持。按,本条原与上条相合,据卢文弨、疏证本、吴志忠本分开。

    ②救护:求助保护。

    【译文】

    将,救助保护他。

    12.90 缚①,薄也②,使相薄著也③。

    【注释】

    ①缚:束,捆绑。

    ②薄:逼近,靠近。

    ③薄著(zhuó):紧贴。著,接触,贴近。

    【译文】

    缚,来源于“薄”,使被绑的物体互相紧贴。

    12.91 束①,促也②,相促近也。

    【注释】

    ①束:捆缚。

    ②促:靠近,迫近。

    【译文】

    束,来源于“促”,使被捆的物体互相逼近。

    12.92 覆①,孚也②,如孚甲之在物外也③。

    【注释】

    ①覆:覆盖,遮蔽。

    ②孚(fū):谷粒的壳。后作“稃”。

    ③孚甲:植物籽实的外皮。物外:物体的外表,事物本体以外。

    【译文】

    覆,来源于“孚”,如同植物籽实的皮壳处在外表。

    12.93 盖,加也①,加物上也。

    【注释】

    ①加:谓置此于彼之上,覆盖。

    【译文】

    盖,来源于“加”,覆加在物体的上面。

    12.94 威①,畏也,可畏惧也。

    【注释】

    ①威:威严。

    【译文】

    威,来源于“畏”,能够使人害怕。

    12.95 严,俨也①,俨然人惮之也②。

    【注释】

    ①俨(yǎn):恭敬庄重,庄严。

    ②俨然:严肃庄重的样子。惮(dàn):畏惧,敬畏。

    【译文】

    严,来源于“俨”,严肃庄重得令人畏惧。

    12.96 政①,正也②,下所取正也③。

    【注释】

    ①政:政治,政事。

    ②正:直,不弯曲。引申为标准,准则。

    ③下:臣下,百姓。取正:用作典范。

    【译文】

    政,得名于“正”,下属和百姓用来作为典范。

    12.97 教①,效也②,下所法效也③。

    【注释】

    ①教(jiào):政教,教化。

    ②效:效法,模仿。

    ③法效:效法。

    【译文】

    教,得名于“效”,是下属和小辈效法的。

    12.98 侍①,时也②,尊者不言③,常于时供所当进者也④。

    【注释】

    ①侍:陪从或伺候尊长、主人。又指奉养,赡养。

    ②时:按时。

    ③尊者:称辈分或地位高的人。不言:不说。

    ④常:固定不变。于时:在一定的时刻,按时。供(gòng):奉献,进献。进:进奉,奉献。

    【译文】

    侍,来源于“时”,辈分或地位高的人不用说话,下属和晚辈就会固定不变地按时献上应当进奉的东西。

    12.99 御①,语也②,尊者将有所欲③,先语之也。亦言职卑,尊者所勒御④,如御牛马然也⑤。

    【注释】

    ①御:驾驭。比喻统治、治理。

    ②语(yù):告诉。

    ③所欲:想要的,希望的。

    ④勒(lè)御:驾驭,统治。勒,拉紧缰绳以止住牲口。御,驾驭车马。

    ⑤牛马:牛和马。

    【译文】

    御,来源于“语”,辈分或地位高的人想要什么,就先告诉晚辈或下属。又说的是下属的职位低下,被地位高的人统治,就像驾驭牛马那样。

    12.100 雅①,雒也②,为之难,人将为之③,雒雒然惮之也④。

    【注释】

    ①雅:正,合乎规范、标准的。又指高雅不俗,优美。

    ②雒:通“詻(è)”。严肃的样子。

    ③为:做,干。此指施行,实现。

    ④雒雒:犹“詻詻”。严肃貌。

    【译文】

    雅,来源于“雒”,施行起来困难,有人要实现它,会因它显得十分严肃而心存畏惧。

    12.101 俗①,欲也②,俗人所欲也③。

    【注释】

    ①俗:庸俗,不高雅。又通“欲”。想要,希望。

    ②欲:欲望,愿望。

    ③俗人:庸俗的人,鄙俗的人。

    【译文】

    俗,来源于“欲”,是庸俗的人想要的。

    12.102 艰①,根也②,如物根也③。

    【注释】

    ①艰:困难,不容易。

    ②根: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③如物根也:吴志忠本、佚名分别于“物根”后增一“引”字。译文从之。

    【译文】

    艰,来源于“根”,像植物的根牵连难除。

    12.103 难,惮也,人所忌惮也①。

    【注释】

    ①忌惮:顾虑畏惧。

    【译文】

    难,来源于“惮”,是人们顾忌畏惧的状况。

    12.104 吉①,实也②,有善实也。

    【注释】

    ①吉:善,美。又指吉利,吉祥。与“凶”相对。

    ②实:实惠,实利。又指财物,物资。

    【译文】

    吉,来源于“实”,有好的实惠。

    12.105 凶①,空也,就空亡也②。

    【注释】

    ①凶:祸殃,不吉利。与“吉”相对。

    ②空亡(wú):占卜用语。古代用干支纪日,十干配十二支,所余二支,谓之“空亡”。又称孤虚。迷信者谓为凶辰(坏日子),做事不利。亡,无,没有。

    【译文】

    凶,来源于“空”,接近不利的坏日子。

    12.106 停,定也①,定于所在也②。

    【注释】

    ①定:稳定,固定。

    ②所在:所处或所到之地。

    【译文】

    停,来源于“定”,定在了所处的地方。

    12.107 起,启也①。启,一举体也②。

    【注释】

    ①启:跪,危坐。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谓之“坐”,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

    ②一:忽然,忽而。“一”字吴志忠本改在“举”字之后,校曰:“各本‘举一’二字倒,今乙。”按,吴氏亦觉“一举”难解。综合本书他条,疑“一”仍在“举”前,为“上”之形讹。“一举体”应为“上举体”。详见8.106条注释②。举体:耸起身体。举,升起,耸起。

    【译文】

    起,来源于“启”。启,一下子升起上身。

    12.108 翱①,敖也②,言敖游也③。

    【注释】

    ①翱(áo):飞翔。

    ②敖:游玩,游逛。

    ③敖游:嬉游,游逛。

    【译文】

    翱,来源于“敖”,说的是四处游玩。

    12.109 翔①,佯也②,言仿佯也③。

    【注释】

    ①翔:回旋而飞,高飞。又指行步,游翱。

    ②佯(yáng):即倘佯。徘徊,安闲自在地步行。

    ③仿(páng)佯:周游,游荡,遨游。

    【译文】

    翔,来源于“佯”,说的是漫步周游。

    12.110 出,推也①,推而前也②。

    【注释】

    ①推: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

    ②前:向前行进,前去。

    【译文】

    出,来源于“推”,推动而前进。

    12.111 入,纳也①,纳使还也。

    【注释】

    ①纳:入,使入。

    【译文】

    入,来源于“纳”,纳入使之回还。

    12.112 候①,护也②,司护诸事也③。

    【注释】

    ①候:伺望,侦察。

    ②护:监视,监督,监察。

    ③司(sì):同“伺”。守候,等待。

    【译文】

    候,来源于“护”,守候监察各种事务。

    12.113 望①,惘也②,视远惘惘也③。

    【注释】

    ①望:期盼,守望。篆字疏证本曰:“案《释姿颂》篇有云:‘望,茫也,远视茫茫也。’谊与此同,此似重出。”“颂(róng)”即“容”的古字。

    ②惘:恍惚貌,失意貌。

    ③视远:看得远,望远。惘惘:犹“罔罔”。心神不定、无所适从貌。

    【译文】

    望,来源于“惘”,看着远方心神不定。

    12.114 狡①,交也②,与物交错也③。

    【注释】

    ①狡:猜疑。

    ②交:错杂,交错。

    ③交错:交叉,错杂。

    【译文】

    狡,来源于“交”,与事物错杂纠缠。

    12.115 夬①,决也②,有所破坏决裂也③。

    【注释】

    ①夬(guài):坚决,果断。

    ②决:决断,决定。

    ③破坏:摧毁,毁坏。决裂:毁坏,败坏。也:原书无,据吴志忠本校补。吴翊寅校议:“吴云‘决裂’下脱‘也’字,案:此当别为条,补‘也’字是。”

    【译文】

    夬,来源于“决”,有摧毁和败坏的东西。

    12.116 终,充也,充之于终始也①。

    【注释】

    ①终,充也,充之于终始也:原作“之于终始也”并连接上条,据吴志忠本校补并另分为条。吴翊寅曰:“吴本作‘终,充也,充之于始也’,云:‘各本“之”上脱“终,充也,充”四字,又“于”下衍“终”字,又误连上条,今正。’案:毕云与‘始’对文,当言‘终’,故据谊补。《仪礼·士冠礼》‘广终幅’,郑注云:‘终,充也。’本书多从郑训。又《尔雅·释言》:‘终,竟也。’《小尔雅·广诂》:‘充,竟也。’则当云‘充之于终始也’,‘终’字非衍文。”按,《尔雅·释言》“弥,终也”郭璞注:“终,竟也。”吴氏误引。充,充足,充满。

    【译文】

    终,来源于“充”,充满于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12.117 始,息也①,言滋息也②。

    【注释】

    ①息:滋息,生长。

    ②滋息:繁殖,增生。

    【译文】

    始,来源于“息”,说的是繁殖生长。

    12.118 消①,削也②,言减削也③。

    【注释】

    ①消:减耗,损耗。与“息”相对。

    ②削:削除,削减。

    ③减削:降低,减少。

    【译文】

    消,来源于“削”,说的是降低削减。

    12.119 息,塞也①,塞满也。

    【注释】

    ①塞:充塞,充满。

    【译文】

    息,来源于“塞”,充塞满满。

    12.120 奸(姦)①,奸也②,言奸正法也③。

    【注释】

    ①奸(姦):奸邪,罪恶。

    ②奸:干犯,扰乱。

    ③正法:准则法度。正,标准,准则。

    【译文】

    奸(姦),来源于“奸”,说的是干犯扰乱准则法度。

    12.121 宄①,佹也②,佹易常正也③。

    【注释】

    ①宄(guǐ):作乱或盗窃的坏人。

    ②佹(guǐ):乖戾,悖逆。

    ③易:轻视。常正:法度准则。常,典章法度。

    【译文】

    宄,来源于“佹”,违背藐视法度准则。

    12.122 谁①,相也②,有相择③,言不能一也④。

    【注释】

    ①谁:什么,哪个。

    ②相(xiàng):篆字疏证本曰:“‘相’字疑误,似当为‘择’。”相,选择。

    ③相择:选择。

    ④一:专一。

    【译文】

    谁,来源于“相”,有所选择,说的是不能专一。

    12.123 往,暀也①,归暀于彼也②。故其言之,卬头以指远也③。

    【注释】

    ①暀(wǎng):往,去。

    ②归暀:同“归往”。归附,向往。

    ③卬(yǎng)头:原作“于卬头”,据卢文弨、疏证本等删“于”字。卬头,即“仰头”。抬头。卬,同“仰”。

    【译文】

    往,来源于“暀”,去向另一方归附。所以人们在说“往”的时候,抬头向上以指向远方。

    12.124 来,哀也①,使来入,己哀之②。故其言之,低头以招之也③。

    【注释】

    ①哀:怜悯,怜爱。

    ②入:特指入门,在家。

    ③低头:垂下头。招:以打手势、点头等动作示意人过来。

    【译文】

    来,来源于“哀”,让别人来到家中,自己怜爱他。所以人们在说“来”的时候,低头向下示意别人过来。

    12.125 粗①,错也②,相远之言也③。

    【注释】

    ①粗:粗糙,粗劣。

    ②错:粗糙。

    ③相远:间隙远,孔隙大。

    【译文】

    粗,来源于“错”,说的是间隙较远。

    12.126 细①,弭也②,弭弭两致之言也③。

    【注释】

    ①细:原作“纳”,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疏证本曰:“本皆作‘纳’,误也。此篇皆两两反对,‘粗’之对当作‘细’。”

    ②弭(mǐ):通“弥”。

    ③弭弭:犹“弥弥”。有光泽貌。两: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曰:“‘两’无义,盖讹字。”按,疑“两致”即“致致”之误。抄者或刻工谓有两“致”字,而误作“两致”。致致,细润光滑貌。正与“弭弭”同义。致:精致,坚密。

    【译文】

    细,来源于“弭”,说的是物品光滑细致。

    12.127 疏①,索也②,获索相远也③。

    【注释】

    ①疏:稀疏,稀少。

    ②索:散,空。

    ③获索:空隙,空廓。获,恢廓,空廓。相远:间隙远,缝隙大。

    【译文】

    疏,来源于“索”,孔隙较大。

    12.128 密①,蜜也②,如蜜所涂,无不满也。

    【注释】

    ①密:稠密。按,本条起头正逢行首,刻工忘记空一格,致使该条看似与上条相合。卢文弨、段玉裁等分别将以下另分为条。《古今逸史》本、《逸雅》本以下另起。据改。

    ②蜜:蜂蜜。蜜蜂用所采的花蜜酿成的黏稠液体。

    【译文】

    密,来源于“蜜”,就像用蜂蜜涂抹缝隙,没有不充满的。

    12.129 甘,含也①,人所含也。

    【注释】

    ①含:置物于口中,既不咽下也不吐出。

    【译文】

    甘,来源于“含”,是人爱含着的味道。

    12.130 苦,吐也①,人所吐也。

    【注释】

    ①吐(tǔ):使物从口中出来。

    【译文】

    苦,来源于“吐”,是人要吐出的味道。

    12.131 安,晏也①,晏晏然和喜②,无动惧也③。

    【注释】

    ①晏(yàn):安定,安宁,恬适。

    ②晏晏:和悦貌。和喜:和洽喜悦。

    ③动:通“恸(tòng)”。悲痛。惧:恐惧,害怕。

    【译文】

    安,来源于“晏”,喜气洋洋,没有悲伤和恐惧。

    12.132 危①,阢也②,阢阢不固之言也③。

    【注释】

    ①危:按,本条起头正逢行首,刻工忘记空一格,致使该条看似与上条相合为一条。卢文弨、段玉裁将此分开。疏证本、吴志忠本等另分为条。据改。

    ②阢(wù):阢陧(niè),动摇不安。形容危险。

    ③阢阢:犹“兀兀”。摇晃貌。固:稳固,牢固。

    【译文】

    危,来源于“阢”,说的是摇摇晃晃不稳固。

    12.133 成,盛也①。

    【注释】

    ①盛(shèng):旺盛,兴盛,茂盛。

    【译文】

    成,来源于“盛”。

    12.134 败,溃也①。

    【注释】

    ①溃:败逃,散乱。

    【译文】

    败,来源于“溃”。

    12.135 乱①,浑也②。

    【注释】

    ①乱:无秩序,混乱。引申指政治昏乱,社会动荡。与“治”相对。

    ②浑(hùn):混杂,混淆。

    【译文】

    乱,来源于“浑”。

    12.136 治①,值也②,物皆值其所也。

    【注释】

    ①治:有规矩,严整。引申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与“乱”相对。

    ②值:当,对。

    【译文】

    治,来源于“值”,事物都各得其所。

    12.137 烦①,繁也②,物繁则相杂挠也③。

    【注释】

    ①烦:众多,繁杂。与“省”相对。

    ②繁:多。

    ③杂挠:混杂扰乱。挠,扰乱,阻挠。

    【译文】

    烦,来源于“繁”,事物繁多就互相混杂干扰。

    12.138 省①,眚也②,臞眚约少之言也③。

    【注释】

    ①省:简,少。与“繁”相对。

    ②眚(shěng):原作“啬”,吴志忠本校作“”。然而“啬”“”形不近,受其启发改为“眚”。“眚”与“啬”形近,且与“省”音近,符合《释名》音训条例。本书1.91条:“眚,也,如病者瘦也。”以“眚”释“省”,正如以“”释“眚”。眚,减省,消瘦。下同。

    ③臞(qú)眚:原作“曜啬”,据篆字疏证本、吴志忠本、胡玉缙校改。臞眚,消瘦。臞,消瘦。约少:简约瘦小。约,少,省减,简约。

    【译文】

    省,来源于“眚”,说的是简约瘦小。

    12.139 闲①,简也②,事功简省也③。

    【注释】

    ①闲:原作“間”,同“閒”。“閒”又同“閑”,今简作“闲”。故据疏证本改作“闲”。闲,闲暇。与“剧”相对。

    ②简:简省,稀少。

    ③事功:事情,功夫。简省:节约,省略。

    【译文】

    闲,来源于“简”,事情和功夫简化省略了。

    12.140 剧①,巨也,事功巨也②。

    【注释】

    ①剧:繁多,繁忙。与“闲”相对。

    ②事功:职责,任务。

    【译文】

    剧,来源于“巨”,工作任务量大。

    12.141 贞①,定也,精定不动惑也②。

    【注释】

    ①贞:稳定,安定。又指操守坚定不移,端方正直。与“淫”相对。

    ②精:精神,精力。动惑:动摇惑乱。

    【译文】

    贞,来源于“定”,精神坚定不动摇不惑乱。

    12.142 淫①,浸也,浸淫旁入之言也②。

    【注释】

    ①淫:沉湎,放纵。与“贞”相对。

    ②浸(qīn)淫:逐渐蔓延、扩展。旁入:从旁边侵入。

    【译文】

    淫,来源于“浸”,说的是逐渐蔓延扩展从旁边侵入。

    12.143 沉①,澹也②,澹然安著之言也③。

    【注释】

    ①沉:没入水中,沉没。

    ②澹(dàn):安定,安静。

    ③澹然:安定貌,安静貌。安著(zhuó):安放,安置。

    【译文】

    沉,来源于“澹”,说的是沉着冷静地安置。

    12.144 浮,孚也①,孚甲在上称也②。

    【注释】

    ①孚(fū):谷粒的壳。后作“稃”。

    ②孚甲:植物籽实的外皮。

    【译文】

    浮,来源于“孚”,说的是像植物籽实的外皮那样浮在上边。

    12.145 贪,探也①,探入他分也②。

    【注释】

    ①探:取,摸取。

    ②他分(fèn):别人那一份。他,别的,另外的。

    【译文】

    贪,来源于“探”,摸到别人那一份里面去。

    12.146 廉,敛也①,自检敛也②。

    【注释】

    ①敛:约束,节制。

    ②检敛:检点约束。

    【译文】

    廉,来源于“敛”,自己检点约束。

    12.147 洁,确也①,确然不群貌也②。

    【注释】

    ①确:坚定,坚决。

    ②确然不群:志节坚定,不同流俗。确然,刚强,坚定。不群,不平凡,不合群。

    【译文】

    洁,来源于“确”,刚强坚定不同流俗。

    12.148 污①,洿也②,如洿泥也③。

    【注释】

    ①污:贪赃,不廉洁。

    ②洿(wū):污秽,不廉洁。

    ③洿泥:污泥。

    【译文】

    污,来源于“洿”,贪污就像洿泥一样污秽。

    12.149 公①,广也②,可广施也③。

    【注释】

    ①公:朝廷,国家,公家。

    ②广:大。指规模、范围、程度等超过一般。

    ③广施:广泛施予。施,给予,施舍。

    【译文】

    公,得名于“广”,能够广泛地施舍恩惠。

    12.150 私①,恤也②,所恤念也③。

    【注释】

    ①私:私情,私心,属于个人的。

    ②恤(xù):体恤,怜悯。又指顾及,顾念。

    ③恤念:体恤,顾念。念,爱怜。

    【译文】

    私,得名于“恤”,是体恤顾念的对象。

    12.151 勇①,踊也②,遇敌踊跃③,欲击之也④。

    【注释】

    ①勇:勇敢,勇猛。

    ②踊:向上跳,跳跃。

    ③踊跃:跳跃。也形容情绪高涨、热烈,争先恐后。

    ④击:攻打,进攻。

    【译文】

    勇,来源于“踊”,遇到敌人就情绪高涨,要击退他们。

    12.152 怯①,胁也②,见敌恐胁也③。

    【注释】

    ①怯(qiè):胆小,懦弱。

    ②胁:恐惧。

    ③恐胁:恐惧,害怕。

    【译文】

    怯,来源于“胁”,见到敌人就恐惧害怕。

    12.153 断,段也①,分为异段也。

    【注释】

    ①段:分段,截断。

    【译文】

    断,来源于“段”,分成不同的各段。

    12.154 绝①,截也②,如割截也③。

    【注释】

    ①绝:断,分成两段或几段。

    ②截:断,割断。

    ③割截:割断,截断。

    【译文】

    绝,来源于“截”,就像切割截断。

    12.155 骂,迫也①,以恶言被迫人也②。

    【注释】

    ①迫:逼迫,强迫。

    ②恶言:无礼、中伤的言语。被迫:强加逼迫、压迫。被,加,施加。

    【译文】

    骂,来源于“迫”,用恶毒的语言逼迫别人。

    12.156 詈①,历也②,以恶言相弥历也③。亦言离也,以此挂离之也④。

    【注释】

    ①詈(lì):骂,责备。

    ②历:乱,紊乱。引申为扰乱,触犯。

    ③恶言:无礼、恶毒的言语。弥历:犹“灭裂”。败坏,毀灭。

    ④挂:划分,界画。

    【译文】

    詈,来源于“历”,用恶毒的语言冒犯对方。也说的是“离”,用恶言分离他人。

    12.157 祝①,属也②,以善恶之词相属著也③。

    【注释】

    ①祝(zhòu):诅咒,发誓。又音zhù。祝祷,祝颂。“咒(呪)”与“祝”同,一正一反,本为一事,即向上天、神灵等寄托意愿。

    ②属(zhǔ):依托,寄托。

    ③善恶:好坏,褒贬。词:言辞。属著(zhǔ zhuó):寄托附着。

    【译文】

    祝,来源于“属”,把好的或坏的言辞寄托依附于人。

    12.158 诅①,阻也②,使人行事阻限于言也③。

    【注释】

    ①诅(zǔ):诅咒,咒骂。又指盟誓。

    ②阻:阻止,障隔。

    ③行事:办事,从事。限:阻隔,限制。

    【译文】

    诅,来源于“阻”,让别人办事为语言所阻碍限制。

    12.159 盟①,明也,告其事于神明也②。

    【注释】

    ①盟:古代诸侯为释疑取信而对神立誓缔约的一种仪礼。多杀牲歃(shà)血。泛指发誓、起誓。

    ②告:上报,报告。神明:天地间一切神灵的总称。

    【译文】

    盟,来源于“明”,把约定的事报告给神灵。

    12.160 誓①,制也②,以拘制之也③。

    【注释】

    ①誓:盟约,誓言。

    ②制:管束,控制。

    ③拘制:约束,限制。

    【译文】

    誓,来源于“制”,用盟誓来控制约束他。

    12.161 佐①,左也②,在左右也③。

    【注释】

    ①佐:辅助,帮助。

    ②左:左边。

    ③左右:左边和右边。泛指旁边。

    【译文】

    佐,来源于“左”,在旁边辅佐。

    12.162 助,乍也①,乍往相助②,非长久也。

    【注释】

    ①乍(zhà):暂时,短暂。

    ②助:原作“阻”,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疏证本曰:“相助,本皆作‘相阻’,讹。今从段校本校改。”译文从之。

    【译文】

    助,来源于“乍”,暂时前往相助,不是很长久。

    12.163 饰①,拭也②,物秽者③,拭其上使明。由他物而后明④,犹加文于质上也⑤。

    【注释】

    ①饰:刷洗清洁,拭。

    ②拭:揩,擦。

    ③秽:污浊,肮脏。

    ④由:使用。他物:别的物体。而后:然后。

    ⑤文:彩色交错。亦指彩色交错的图形。质:质地,底子。

    【译文】

    饰,来源于“拭”,物体肮脏了,擦拭它的上面使它变得明亮。通过使用别的物体擦拭然后明亮了,就好像在物体底子上添加交错的色彩。

    12.164 荡①,盪也②,排盪去秽垢也③。

    【注释】

    ①荡:冲洗,清除。

    ②盪(dàng):移动,摇动。又指洗涤,清除。

    ③排盪:激荡,冲激。秽垢:污浊。

    【译文】

    荡,来源于“盪”,摇摆激荡清除污秽泥垢。

    12.165 啜①,惙也②,心有所念③,惙然发此声也④。

    【注释】

    ①啜(chuò):哭泣,抽噎。

    ②惙(chuò):忧愁。

    ③念:思考,考虑。引申为忧虑。

    ④惙然:叹气貌。

    【译文】

    啜,来源于“惙”,心里有所思虑,唉声叹气地发出这种声音。

    12.166 嗟①,佐也,言之不足以尽意②,故发此声以自佐也③。

    【注释】

    ①嗟(jiē ):叹息。

    ②不足以:不够格,不能够。尽意:充分表达心意。

    ③自佐:辅助自己。

    【译文】

    嗟,来源于“佐”,说话不能够充分表达心意,所以发出“嗟”声用以辅佐自己。

    12.167 噫①,忆也②,忆念之③,故发此声忆之也。

    【注释】

    ①噫(yī):叹词。表示悲痛或叹息。

    ②忆:思念,想念。

    ③忆念:思念。

    【译文】

    噫,来源于“忆”,想念他,所以发出“噫”声来表达对他的思念。

    12.168 呜①,舒也②,气愤满③,故发此声以舒写之也④。

    【注释】

    ①呜(wù):哀伤。

    ②舒:抒发,发泄。

    ③气:指精神状态,情绪。愤满:充盈于内而发于外。

    ④舒写(xiè):同“舒泻”。抒发,发泄。写,同“泻”。倾泻。

    【译文】

    呜,来源于“舒”,情绪充盈,所以发出“呜”声用以发泄出去。

    12.169 念①,黏也②,意相亲爱③,心黏著不能忘也④。

    【注释】

    ①念:思念,怀念。

    ②黏(nián):胶附,黏合。

    ③意:情意,感情。亲爱:亲近喜爱。

    ④黏著(zhuó):黏连在一起。

    【译文】

    念,来源于“黏”,个人的情意对另一人亲近喜爱,心里牵挂着对方难以忘怀。

    12.170 忆①,意也②,恒在意中也③。

    【注释】

    ①忆:思念,想念。

    ②意:胸怀,内心。

    ③恒:长久,固定。意中:心里。

    【译文】

    忆,来源于“意”,长久地存留在心里。

    12.171 思,司也①,凡有所司捕②,必静思③。“忖”亦然也④。

    【注释】

    ①司(sì):同“伺”。窥伺,窥探。暗中观察或监视。

    ②司捕:犹“伺捕”。暗中侦察并抓捕。

    ③静思:沉静地思考、省察。

    ④忖(cǔn):思量,揣度。

    【译文】

    思,来源于“司”,凡是要侦察并抓捕什么人,必定沉静地思考省察。“忖”也是这样。

    12.172 克①,刻也②,刻物有定处③,人所克念有常心也④。

    【注释】

    ①克:通“刻”。铭记。

    ②刻:雕镂。

    ③定处:固定之处。

    ④克念:记念,怀念。常心:固定不变的心。

    【译文】

    克,来源于“刻”,雕刻物品有固定的地方,人对怀念的人和事物有长久不变的心迹。

    12.173 虑①,旅也②。旅,众也。《易》曰:“一致百虑。”③虑及众物④,以一定之也⑤。

    【注释】

    ①虑:思考,谋划。

    ②旅:众,众多。

    ③一致百虑:语见《周易·系辞下》。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常指虑虽百端,理归于一。致,指思想的趋归。《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一致而百虑’者,所致虽一,虑必有百。言虑虽百种,必归于一致也。”

    ④众物:万物,诸物。

    ⑤一:相同,一样。定:确定,规定。

    【译文】

    虑,来源于“旅”。旅,就是众多。《周易》里说:“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思虑。”考虑到万事万物,用一个道理确定下来。

    释饮食第十三

    【题解】

    饮食,既是动词,指吃喝,如《尚书·酒诰》:“尔乃饮食醉饱。”又是名词,指饮料和食品,如《诗经·小雅·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饮食。”本篇解释饮食相关词语的得名之由,包括饮食动作词语,主食名称及主食烹制方法词语,调料名称及烹制方法词语,肉类名称及储存、烹制方法词语,饮品名称及加工方法词语,果蔬的腌制等加工储存方法词语,海鲜的再加工烹制方法词语以及借用的非本族食品名称词语,堪称古代烹饪文化的小百科全书。

    13.1 饮①,奄也②,以口奄而引咽之也③。

    【注释】

    ①饮:喝。

    ②奄:覆盖。引申为尽,包括。又同“掩”。关闭,掩藏。

    ③引:收纳,引进。

    【译文】

    饮,来源于“奄”,用口掩盖然后吸纳吞咽下去。

    13.2 食①,殖也②,所以自生殖也③。

    【注释】

    ①食:吃饭,进餐。

    ②殖:增加,增长。

    ③生殖:孳生,生长。

    【译文】

    食,来源于“殖”,是保障自身生长发育的行为。

    13.3 啜①,绝也②,乍啜而绝于口也③。

    【注释】

    ①啜(chuò):食,饮。

    ②绝:断绝,净尽。也指竭,尽。

    ③乍:暂,短暂。引申为初,刚刚。

    【译文】

    啜,来源于“绝”,刚刚吃进去不久就从嘴里消失了。

    13.4 餐①,干也②,干入口也③。

    【注释】

    ①餐:吃,吞食。

    ②干(gān):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③入口:进入嘴中。此指饮食。

    【译文】

    餐,来源于“干”,干巴巴的食物进入嘴里。

    13.5 吮①,循也②,不绝口③,稍引滋液④,循咽而下也⑤。

    【注释】

    ①吮(shǔn):用嘴吸。

    ②循:沿着,顺着。

    ③绝口:闭口,住口。

    ④稍:略微,稍微。滋液:唾液。液,原作“汋”,为“液”的形讹。详见8.19“液,泽也,有润泽也”条注释①。

    ⑤咽(yān):咽喉。

    【译文】

    吮,来源于“循”,不闭口,稍微吸引一些唾液,顺着咽喉吞下。

    13.6 嗽①,促也②,用口急促也③。

    【注释】

    ①嗽(suō):吮吸。

    ②促:急速,紧迫。

    ③急促:快而短促。

    【译文】

    嗽,来源于“促”,用嘴急促地吸食。

    13.7 含①,合也,合口停之也②。衔亦然也③。

    【注释】

    ①含:置物于口中,既不咽下也不吐出。

    ②合口:闭口,使嘴合拢。

    ③衔:含在嘴里,用嘴咬着。

    【译文】

    含,来源于“合”,闭上嘴让物品停留。“衔”也是这样。

    13.8 咀①,藉也②,以藉齿牙也③。

    【注释】

    ①咀(jǔ):嚼,嚼食。

    ②藉(jiè):以物衬垫。

    ③齿牙:牙齿。

    【译文】

    咀,来源于“藉”,用食物衬垫在上下牙齿之间。

    13.9 嚼①,削也②,稍削也③。

    【注释】

    ①嚼(jiáo):用牙齿磨碎食物,咀嚼。

    ②削(xiāo):分,割裂。

    ③稍:渐,逐渐。

    【译文】

    嚼,来源于“削”,逐渐地割裂食物。

    13.10 鸟曰“啄”①,如啄物②,上复下也③。

    【注释】

    ①啄:鸟用嘴取食。

    ②啄物:叩击物品。啄,叩击。

    ③复:又,更,再。

    【译文】

    鸟吃食叫作“啄”,就像叩击物品,一上又一下。

    13.11 兽曰“啮”①。啮,齾也②,所临则秃齾也③。

    【注释】

    ①啮(niè):咬。

    ②齾(yà):缺齿。引申为残缺、挫损。

    ③临:碰上,逢着。则:立即,马上。秃:脱落。又指物体失去尖端。

    【译文】

    兽吃食叫作“啮”。啮,来源于“齾”,碰上的东西立马破损脱落。

    13.12 饼①,并也②,溲面使合并也③。

    【注释】

    ①饼:古称烤熟或蒸熟的面食。后专指扁圆形的用面粉、米粉等做成的食品。

    ②并:合并,并合。

    ③溲(sǒu)面:和面。溲,以液体调和粉状物。

    【译文】

    饼,得名于“并”,加水和面使它们结合到一起。

    13.13 胡饼①,作之大漫沍也②。亦言以胡麻著上也③。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④,皆随形而名之也。

    【注释】

    ①胡饼:指经烘烤制成的面饼。由西域胡人传入,故名。

    ②漫沍(hú):囫囵模糊的样子。

    ③胡麻:即芝麻。相传得其种于西域胡人,故名。著(zhuó):依附,附着。

    ④蒸饼:蒸制而成的面饼。即馒头。汤饼:水煮的面片之类的食品。蝎饼:一种面食,又称“蝎子”“截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细环饼截饼》:“截饼一名‘蝎子’,皆须以蜜调水溲面。若无蜜,煮枣取汁。牛羊脂膏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饼美脆。”髓饼:用骨髓油等和面做成的饼。《齐民要术·饼法·髓饼法》:“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广六七寸,便著胡饼炉中令熟,勿令反覆,饼肥美可经久。”金饼:外面有一层黄豆之类细粉的饼,因色黄而得名。又,经油煎炸后的面饼色泽金黄,也可能是油煎之饼。索饼:即面条,以其细长如线索而得名。

    【译文】

    胡饼,做出的是囫囵一团。也说的是用芝麻附着在上面。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类的,都是根据它们的形状命名的。

    13.14 糁①,也②,相黏也③。

    【注释】

    ①糁(sǎn):以米和羹。

    ②(rǔ):黏。

    ③黏:黏着,黏连在一起。

    【译文】

    糁,得名于“”,互相黏连在一起。

    13.15 饵①,胹也②,相黏胹也③。兖、豫曰“糖”④,就形名之也⑤。

    【注释】

    ①饵(ěr):糕饼。

    ②胹(ér):原作“而”,段玉裁校作“濡(ér)”,据此改作“胹”(同“濡”)。下同。胹,以汁调和烹煮。

    ③黏胹:调和黏着在一起。

    ④兖(yǎn):即兖州。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东西南部及河南东部地区。豫:豫州。约当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地区。糖(tí):原作“溏浃”,据《原本玉篇残卷》及成蓉镜、许克勤等校改。《原本玉篇残卷》收罗振玉影印《玉篇》残卷,“餹(糖)”字条引《释名》作:“兖、豫谓饵曰餹也。”(中华书局1985年版,95页)成蓉镜补证:“案‘溏浃’疑即‘餹’之讹。《集韵》:‘,饵也,兖、豫谓之餹。’当本此。”糖,一种甜饼。按,此条原书另起,据卢文弨、段玉裁、疏证本等与上条合并。

    ⑤就:依从,按照。

    【译文】

    饵,得名于“胹”,互相调和黏连在一起。兖州、豫州叫作“糖”,是按照它的形状命名的。

    13.16 糍①,渍也②,烝糁屑③,使相润渍④,饼之也⑤。

    【注释】

    ①糍(cí):用稻米、黍米的粉粒制成的糕饼。现在叫“糍粑”“糍糕”。

    ②渍(zì):浸润,湿润。

    ③烝:原作“丞”,据疏证本、吴志忠本校改。疏证本曰:“今本讹作‘丞’,据《太平御览》引改。”烝,用蒸汽加热,后作“蒸”。糁(sǎn):原作“燥”,林海鹰《〈太平御览〉引〈释名·释饮食〉考》:“糁,《说文》:‘以米和羹也。’故有粘性,以‘糁’先讹为‘’又讹为‘燥’。”按,“”非“燥”之讹,实为“燥”之俗写。“燥”又有俗写作“”的,《释名》此条之“糁(糝)应是讹为“燦”,而成为“燥”的。或者,“糁”又可写作“”,而讹为“燥”。糁,米粒,粮食碎屑。

    ④润渍:滋润。饼:此指做饼,使成饼。

    ⑤饼:做饼,使成饼。

    【译文】

    糍,得名于“渍”,蒸谷米的碎屑,使它们滋润,做成饼。

    13.17 饙①,分也,众粒各自分也。

    【注释】

    ①饙(fēn):蒸饭,米煮半熟后漉出再蒸熟。

    【译文】

    饙,得名于“分”,谷米的众多碎粒各自分散。

    13.18 飧①,散也②,投水于中解散也。

    【注释】

    ①飧(sūn):熟食品,用水泡饭。

    ②散(sàn):分散,由聚集而分离。

    【译文】

    飧,得名于“散”,把水浇到饭里让饭分散。

    13.19 羹①,汪也②,汁汪郎也③。

    【注释】

    ①羹:原作“嘆”,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疏证本曰:“羹,今本讹作‘叹’,据《初学记》《太平御览》引改。《仪礼·士昏礼》有‘大羹湆(qì)’,湆,汁也。则羹,多汁者也,故曰‘汁汪郎’。”羹,用肉类或菜蔬等制成的带浓汁的食物。

    ②汪:池,水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