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释名卷第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释姿容第九

    【题解】

    姿容,指姿态、仪容。本篇顺接上篇《释形体》,解释了人的肢体动作相关词语的来由。其解释的顺序,是先释表示全体的词如姿、容等,次释表示面部的词如妍、蚩等,再释表示腿脚动作的词如行、步、趋、走、奔等,续释表示身体中部动作的词如担、负、坐等,然后释表示耳目动作的词如视、听、观、望等,再释表示手臂动作的词如攀、掣、牵、引等,后来又释表示脚部动作的词如践、履、蹈等,续释表示睡卧类动作的词如卧、寐、寝、寤等,最后又释表示口鼻面部动作的词如欠、嚏、笑等。这些词语的排列,虽然不像上篇《释形体》那样自上而下,次序严谨,但相对来说还是有一些“以类相从”的迹象。

    9.1 姿①,资也②。资,取也,形貌之禀③,取为资本也④。

    【注释】

    ①姿:容貌,姿态。

    ②资:取用,求取,利用。

    ③形貌:外形,容貌。禀:禀赋,谓人所禀受的体性资质。

    ④资本:凭借的条件。

    【译文】

    姿,得名于“资”。资,就是“取”,外形容貌的禀赋,可以取用为凭借的条件。

    9.2 容①,用也,合事宜之用也②。

    【注释】

    ①容:仪容,相貌。

    ②合:符合,适合。事宜:事情的道理。

    【译文】

    容,得名于“用”,具有符合事情道理的功用。

    9.3 妍①,研也②,研精于事宜③,则无蚩缪也④。

    【注释】

    ①妍:美丽,美好。引申指巧慧,聪慧。

    ②研:穷究,精研。

    ③研精:犹“精研”。精心研习。

    ④蚩缪(chī miù):痴愚错谬。缪,错误,乖误。

    【译文】

    妍,来源于“研”,精心研习事情的道理,就没有呆傻谬误了。

    9.4 蚩①,痴也②。

    【注释】

    ①蚩:通“媸(chī)”。丑陋,丑恶。按,本条原与上条不分,据卢文弨校、疏证本、吴志忠本分开另立为条。疏证本曰:“今本皆连上。案:‘蚩’与‘妍’对,当别为一条。”

    ②痴:不聪慧,愚笨。

    【译文】

    蚩,来源于“痴”。

    9.5 两脚进曰“行”①。行,抗也②,抗足而前也③。

    【注释】

    ①进:前进,行进。行:行走。

    ②抗:举。

    ③抗足:投足,举足。

    【译文】

    两只脚向前进叫作“行”。行,来源于“抗”,抬脚向前走。

    9.6 徐行曰“步”①。步,捕也②,如有所伺捕③,务安详也④。

    【注释】

    ①徐行:缓慢前行。步:步行,行走。

    ②捕:捉拿。

    ③伺(sì)捕:暗中侦察并抓捕。伺,窥伺,窥探。暗中观察或监视。

    ④务:必须,一定。安详:稳重,从容。

    【译文】

    慢走叫作“步”。步,就是“捕”,好像暗中窥探抓捕一个人,一定要稳重从容。

    9.7 疾行曰“趋”①。趋,赴也②,赴所至也③。

    【注释】

    ①疾行:快步行走。趋:快步走,奔跑。

    ②赴:急速,前往。也指急速前往。

    ③至:去。

    【译文】

    快走叫作“趋”。趋,就是“赴”,奔赴要去的地方。

    9.8 疾趋曰“走”①。走,奏也②,促有所奏至也③。

    【注释】

    ①疾趋:急速奔跑。走:疾行,奔跑。

    ②奏:通“走”。趋向。

    ③促:速,赶快。

    【译文】

    急速奔跑叫作“走”。走,就是“奏”,快速地赶赴要去的地方。

    9.9 奔①,变也②,有急变③,奔赴之也④。

    【注释】

    ①奔:急走,跑。又指赶赴、赴投。

    ②变: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③急:要紧,迫切。

    ④奔赴:驱奔,急急忙忙奔向目的地。

    【译文】

    奔,来源于“变”,有了要紧的事变,急急忙忙地奔赴要去的地方。

    9.10 仆①,踣也②,顿踣而前也③。

    【注释】

    ①仆(pū):向前跌倒。

    ②踣(bó):向前仆倒。

    ③顿踣:跌倒。顿,顿仆,跌倒。

    【译文】

    仆,来源于“踣”,跌跌撞撞地向前行进。

    9.11 超①,卓也②,举脚有所卓越也③。

    【注释】

    ①超:跃登,跳跃。

    ②卓:高超,超绝。

    ③举脚:抬腿。脚,腿。卓越:跳越,超越。

    【译文】

    超,来源于“卓”,抬腿跨越障碍。

    9.12 跳,条也①,如草木枝条②,务上行也③。

    【注释】

    ①条:植物的细长枝条。

    ②草木: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③务:致力。上行:上升。指向上生长。

    【译文】

    跳,来源于“条”,就像草木的枝条,致力于向上生长。

    9.13 立,林也,如林木森然①,各驻其所也②。

    【注释】

    ①林木:林中树木。森然:繁密直立的样子。

    ②驻:停留。

    【译文】

    立,来源于“林”,就像林中的树木耸立的样子,停留在各自的位置上。

    9.14 骑①,支也②,两脚枝别也③。

    【注释】

    ①骑:跨坐,乘坐。

    ②支:分支,旁出。也指枝条,此义后作“枝”。

    ③枝别:像树枝一样分开。别,分开,分支。“枝”或读qí,通“歧”。分歧,旁出。这种解释也通。

    【译文】

    骑,来源于“支”。两条腿像树枝一样叉开。

    9.15 乘①,升也②,登亦如之也③。

    【注释】

    ①乘(chéng):登,升。

    ②升:上升,登上。

    ③登:升,上。如之:如此,像这样。

    【译文】

    乘,来源于“升”,登也像这样的。

    9.16 载①,载也②,在其上也。

    【注释】

    ①载(zài):乘坐。

    ②载(dài):同“戴”。把东西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

    【译文】

    载,来源于“载”,加在它的上面。

    9.17 担①,任也②,任力所胜也③。

    【注释】

    ①担(dān):原作“檐”,据许克勤、张步瀛、周祖谟校改。许克勤曰:“《通鉴》释文十七引作‘檐’,从‘木’,下同。今本盖‘担’之误。”周祖谟校笺:“‘檐’字误,《妙法莲华经释文》引作‘担’,是也。”卢文弨、段玉裁、疏证本等校作“儋”,为“担(擔)”的古字。担,肩挑。

    ②任(rèn):担当,胜任。

    ③任力:运用劳力,依凭力量。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译文】

    担,来源于“任”,依靠力量能够承受。

    9.18 负①,背也②,置项背也③。

    【注释】

    ①负:用背部载物。

    ②背(bèi):脊背。

    ③项背:脖子后部和背脊。项,脖子的后部。

    【译文】

    负,来源于“背”,把东西放置在脖子后部和脊背上。

    9.19 驻①,株也②,如株木不动也③。

    【注释】

    ①驻:停留。

    ②株:露在地面上的树根、树干或树桩。

    ③株木:木株,树桩。

    【译文】

    驻,来源于“株”,像树桩那样伫立不动。

    9.20 坐①,挫也②,骨节挫屈也③。

    【注释】

    ①坐: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

    ②挫:屈折,弯曲。

    ③骨节:骨头,骨头的关节。挫屈:屈折。

    【译文】

    坐,来源于“挫”,坐的时候关节屈折。

    9.21 伏①,覆也②。

    【注释】

    ①伏:面向下、背朝上俯卧着。

    ②覆:翻倒,反转。

    【译文】

    伏,来源于“覆”。

    9.22 偃①,安也②。

    【注释】

    ①偃(yǎn):按,本条原与上条不分,据卢文弨校、疏证本等分开另立为条。偃,仰卧,安卧。

    ②安:安居,安定,安适。

    【译文】

    偃,来源于“安”。

    9.23 僵①,正直畺然也②。

    【注释】

    ①僵:倒下。

    ②正直:直挺挺,不弯曲。畺(jiāng)然:挺直貌。畺,通“僵”。僵硬,不活动。

    【译文】

    僵,从头到脚直挺挺的僵硬的样子。

    9.24 侧①,逼也②。

    【注释】

    ①侧:藏伏。

    ②逼:迫近,狭窄。

    【译文】

    侧,来源于“逼”。

    9.25 据①,居也②。

    【注释】

    ①据:跨,跨坐。

    ②居:踞坐(坐时两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坐。

    【译文】

    据,来源于“居”。

    9.26 企①,启开也②,自延竦之时③,诸机枢皆开张也④。

    【注释】

    ①企:踮起脚。

    ②启开:打开。又指分开。

    ③自:原作“目”,据疏证本、吴志忠本校改。胡楚生说:“慧琳《音义》卷五十九引此条……‘目’作‘言自’。”延竦(sǒng):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竦,原作“踈(疏)”,据疏证本、吴志忠本、巾箱本校改。延,伸长。竦,企立,踮脚站立。

    ④机枢: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枢纽。机,门限。枢,户枢。开张:张开,舒展。

    【译文】

    企,就是启开,从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的时候开始,身体的各个关键枢纽部位就都舒展了。

    9.27 竦①,从也②,体皮皆从引也③。

    【注释】

    ①竦(sǒng):企立。伸长头颈,踮起脚跟。

    ②从(zòng):同“纵”。竖,直。

    ③体皮:肢体及皮肤。引:牵引,拉。

    【译文】

    竦,来源于“从”,身体及皮肤都纵向牵拉。

    9.28 视①,是也②,察是非也③。

    【注释】

    ①视:看。

    ②是:正确,对的。

    ③察:仔细察看。是非: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

    【译文】

    视,来源于“是”,看是对还是错。

    9.29 听,静也①,静然后所闻审也②。

    【注释】

    ①静:默不作声。

    ②所闻:听到的话或声音。审:明白,清楚。

    【译文】

    听,来源于“静”,安静下来以后就听得清楚了。

    9.30 观①,翰也②,望之延颈翰翰也③。

    【注释】

    ①观:观看,观览。

    ②翰:长。

    ③延颈:伸长头颈。翰翰:头伸颈延张望貌。

    【译文】

    观,来源于“翰”,观望的时候伸长头颈眼巴巴的样子。

    9.31 望①,茫也②,远视茫茫也③。

    【注释】

    ①望:远视,遥望。

    ②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③远视:远看。茫茫:广大而辽阔貌。

    【译文】

    望,来源于“茫”,远远看去茫茫无际的样子。

    9.32 跪①,危也②,两膝隐地③,体危倪也④。

    【注释】

    ①跪:屈膝着地,臀部抬起。

    ②危:高,高耸。

    ③隐(yìn):依据,凭依。

    ④危倪(nì):犹“阢(wù)倪”,又作“阢陧(niè)”。倾危不安,动摇不稳。

    【译文】

    跪,来源于“危”,两个膝盖靠着地,身体好像摇摇晃晃不稳定的样子。

    9.33 跽①,忌也②,见所敬忌③,不敢自安也④。

    【注释】

    ①跽(jì):跪而挺直上身。

    ②忌:顾忌,忌惮。

    ③敬忌:谨慎而有所畏惧。

    ④不敢:谓没胆量,没勇气。自安:自安其心,自以为安定。

    【译文】

    跽,来源于“忌”,见到令人谨慎而又畏惧的人,自己心里就不踏实了。

    9.34 拜①,于丈夫为“跋”②,跋然屈折③,下就地也④;于妇人为“扶”⑤,自抽扶而上下也⑥。

    【注释】

    ①拜:行礼时下跪,低头与腰平,两手至地。

    ②丈夫:男子,指成年男子。跋(bá):原作“跌”,据徐复校改,下同。徐复《〈释名〉补疏》:“沈曾植《海日楼札丛》卷一:‘扶’‘拜’声谐,而‘跌’‘拜’不谐。且‘跌然’形容曲折,辞亦未当,尝以为疑。久而悟得‘跌’乃‘跋’字误耳。‘跋’‘拜’声谐。《说文》‘跋’训‘蹎’。《诗·狼跋》疏:‘跋与疌皆颠倒之类。’蹎跋、颠倒,与屈折下就地形容较切。”曲折,《海日楼札丛》实作“屈折”;“疌”字误,《海日楼札丛》作“疐”。《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跋,跌倒,仆倒。此指跪拜。

    ③屈折:屈身。

    ④就:就近,凑近。

    ⑤妇人: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扶:肃拜。

    ⑥抽:引,拉。上下:升降。

    【译文】

    拜,对于成年男子来说叫作“跋”,像跌倒一样屈身下拜,膝盖向下着地;对于成年女子来说叫作“扶”,自己抽引双手互扶同时屈身后再抬起。

    9.35 攀①,翻也②,连翻上及之言也③。

    【注释】

    ①攀:抓住东西向上爬,攀登。

    ②翻:翻过,越过。

    ③及:到,到达。之:原书无,据卢文弨、疏证本等补出。疏证本曰:“今本脱‘之’字,据《一切经音义》引增。”

    【译文】

    攀,来源于“翻”,说的是连续翻越到达上方。

    9.36 掣①,制也②,制顿之③,使顺己也④。

    【注释】

    ①掣(chè):牵曳,牵引。引申为牵制,控制。

    ②制:牵制,控制。

    ③制顿:犹“掣顿”。硬拉,强夺。

    ④顺:依顺,降服。

    【译文】

    掣,来源于“制”,强拉硬打,使之顺服自己。

    9.37 牵①,弦也②,使弦急也③。

    【注释】

    ①牵:拉,挽。

    ②弦:弓两端之间的绳状物。比喻急促。

    ③急:紧,缩紧。

    【译文】

    牵,来源于“弦”,使弓弦急促拉紧。

    9.38 引①,演也②,徙演广也③。

    【注释】

    ①引:牵引,拉。

    ②演:推广,传布,延及。

    ③徙(xǐ)演:原作“徒演”,据施惟诚刻本校改。徙演,迁移,传播。徙,迁移。演,推广,传布。

    【译文】

    引,来源于“演”,迁移传布得广远。

    9.39 掬①,局也②,使相局近也③。

    【注释】

    ①掬(jū):两手相合捧物。

    ②局:逼迫。

    ③局近:逼迫靠近。

    【译文】

    掬,来源于“局”,使物体相互逼迫靠近。

    9.40 撮①,捽也②,暂捽取之也③。

    【注释】

    ①撮(cuō):抓取。

    ②捽(zuó):抓,揪。

    ③暂:猝然,突然。捽取:抓取。

    【译文】

    撮,来源于“捽”,突然间抓取东西。

    9.41 揸①,叉也②,五指俱往叉取也③。

    【注释】

    ①揸(zhā):原作“樝(楂)”,据卢文弨、段玉裁等校改。揸,把手指伸张开,抓取。

    ②叉:头部有分杈用来刺物、取物的器具。在此指手指像叉那样扎取,刺取。

    ③叉取:原书无,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胡楚生《释名考》:“慧琳《音义》凡四引此条,卷二所引,‘往’下有‘叉取’二字。卷二十七所引,‘往’下有‘叉取’二字,句末无‘也’字。卷四十八、卷七十所引,‘往’下并有‘叉取’二字。”周祖谟校笺:“案《法华经玄赞》卷九引‘五’上并有‘谓’字,作:‘揸,叉也,谓五指俱往叉取。’当据校。”

    【译文】

    揸,来源于“叉”,五个手指一起前去叉取东西。

    9.42 捉,促也①,使相促及也②。

    【注释】

    ①促:原作“捉”,据卢文弨、段玉裁等校改。周祖谟校笺:“案《韵补·屋韵》引作‘捉,促也’,当据正。”促,靠近,迫近。

    ②促及:靠近,接近。

    【译文】

    捉,来源于“促”,使手与物体相接近。

    9.43 执①,摄也②,使畏摄己也③。

    【注释】

    ①执:拿,持。

    ②摄:执持,握持。

    ③畏摄:畏惧。摄,通“慑”。畏惧。

    【译文】

    执,来源于“摄”,使别人畏惧自己。

    9.44 拈①,黏也②,两指翕之③,黏著不放也④。

    【注释】

    ①拈(niān):用两三个手指头夹、捏取物。

    ②黏(nián):胶附,黏合。

    ③翕(xī):聚合。

    ④黏著(zhuó):粘连在一起。

    【译文】

    拈,来源于“黏”,两个手指合拢,粘连在一起不放松。

    9.45 抶①,铁也②,其处皮黧黑③,色如铁也。

    【注释】

    ①抶(chì):笞(chī)击,鞭打。

    ②铁:像铁一样的颜色。

    ③黧(lí)黑:原作“薰黑”,疏证本作“熏黑”,据孙诒让校改。孙诒让《札迻》:“‘熏黑’无义,‘熏’当为‘黧’。《墨子·兼爱中篇》云:‘朝有黧黑之色。’‘黧’字亦见《玉篇》。后《释长幼》云:‘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黧黑,色黑而黄。

    【译文】

    抶,来源于“铁”,那一处皮肤黑里带黄,颜色像铁。

    9.46 搨①,蹋也②,蹋著地也③。

    【注释】

    ①搨(dá):打。

    ②蹋(tā):落下,又指下垂貌。

    ③著(zhuó)地:落地。本条原作“蹋,蹋也,榻著地也”,王国珍《〈释名〉语源疏证》校作:“蹋,搨也,搨著地也”,说:“第一个‘搨’,吕本作‘蹋’,《疏证补》改作‘榻’。第二个‘搨’,吕本、《疏证补》均作‘榻’。本书‘木’旁字常与‘扌’旁用混。疑‘榻’是‘搨’字。……搨著,贴近、靠近。”依上下各条俱与手有关之例,此受其启发而改。

    【译文】

    搨,来源于“蹋”,下落着地。

    9.47 批①,裨也,两相裨助,共击之也。

    【注释】

    ①批:用手击打。

    【译文】

    批,来源于“裨”,两只手互相帮助,共同拍打。

    9.48 搏①,博也②,四指广博③,亦似击之也④。

    【注释】

    ①搏:拍,击。

    ②博:大,广大,宽广。

    ③广博:宽广博大。

    ④似:通“以”。用,使。击:打,敲打。

    【译文】

    搏,来源于“博”,四个手指因并拢而宽大,也能用来拍打。

    9.49 挟①,夹也②,夹在旁也③。

    【注释】

    ①挟(xié):夹持,夹在腋下。

    ②夹(jiā):从左右相持或相对。

    ③夹:原书无,据吴志忠本补出。

    【译文】

    挟,来源于“夹”,夹在一旁。

    9.50 捧,逢也①,两手相逢以执之也②。

    【注释】

    ①逢:遇到,碰上。

    ②相逢:彼此遇见,遭遇。

    【译文】

    捧,来源于“逢”,两只手碰到一块儿托起东西。

    9.51 怀①,回也②,本有去意③,回来就己也。亦言归也④,来归己也。

    【注释】

    ①怀:怀藏,抱在胸前。也指留恋,爱惜。

    ②回:回转,收回。

    ③去:抛弃,舍弃。意:意志,想法。

    ④归:回归。

    【译文】

    怀,来源于“回”,原本有丢弃的想法,又收回靠近自己。也说的是“归”,使它回归自己。

    9.52 抱,保也①,相亲保也②。

    【注释】

    ①保:养育,抚养。

    ②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亲保:亲近,保养。

    【译文】

    抱,来源于“保”,抱的人对被抱的人亲近保养。

    9.53 戴,载也①,载之于头也。

    【注释】

    ①载(zài):放置,担负。

    【译文】

    戴,来源于“载”,加载在头上。

    9.54 提,地也,臂垂所持近地也。

    【译文】

    提,来源于“地”,手臂下垂提的东西接近地面。

    9.55 挈①,结也②。结,束也,束持之也。

    【注释】

    ①挈(qiè):提起,悬持。

    ②结:系,扎缚。

    【译文】

    挈,来源于“结”。结,是“束”的意思,把东西捆扎起来提着。

    9.56 持①,跱也②,跱之于手中也。

    【注释】

    ①持:拿着,握住。

    ②跱(zhì):止。

    【译文】

    持,来源于“跱”,停滞在人手里。

    9.57 操①,抄也②,手出其下之言也。

    【注释】

    ①操:执持,拿着。

    ②抄:叉取,刺取。

    【译文】

    操,来源于“抄”,说的是手从物体下边经过。

    9.58 揽①,敛也②,敛置手中也③。

    【注释】

    ①揽:执持,拉住。

    ②敛:聚集。

    ③敛置:聚敛放置。

    【译文】

    揽,来源于“敛”,收拢放置在手里。

    9.59 拥①,翁也②,翁抚之也③。

    【注释】

    ①拥:抱。

    ②翁:父亲。也用为对年长者的敬称。

    ③抚:抚摩。

    【译文】

    拥,来源于“翁”,长辈拥抱抚摩着小孩。

    9.60 抚①,敷也②,敷手以拍之也③。

    【注释】

    ①抚:拍,轻击。

    ②敷:铺开,扩展。

    ③敷手:舒展五指,伸开手掌。

    【译文】

    抚,来源于“敷”,伸开手指轻轻拍抚。

    9.61 拍,搏也①,手搏其上也。

    【注释】

    ①搏:拍,击。

    【译文】

    拍,来源于“搏”,手在上面轻拍。

    9.62 摩娑犹末杀也①,手上下之言也②。

    【注释】

    ①摩娑(suō):亦作“摩莎(suō)”“摩挲(suō)”。抚摸,用手轻按着上下移动。末杀:用手摩弄。

    ②上下:升降。

    【译文】

    摩娑犹如说“末杀”,说的是用手轻按着上下移动。

    9.63 蹙①,遒也②,遒迫之也③。

    【注释】

    ①蹙(cù):通“蹴”。踢,踏。

    ②遒(qiú):原作“遵”,据卢文弨、段玉裁等校改,下同。苏舆曰:“《说文》:‘逎,迫也。’或作‘遒’。《楚辞·招魂》:‘遒相迫些。’本书《释天》:‘秋,緧也,緧迫万物。’‘緧’‘遒’并通。《广雅》:‘蹙、逎、迫,急也。’又云:‘蹙、遒,迫也。’与此义同。”按,“万物”应是“品物”,见1.20条。“蹙、逎、迫,急也”应是“迫、逎、蹙,急也”。遒,迫近。

    ③遒迫:逼迫,迫逐。

    【译文】

    蹙,来源于“遒”,逼迫的意思。

    9.64 践①,残也②,使残坏也③。

    【注释】

    ①践:踩,踩踏。

    ②残:毁坏,破坏。

    ③残坏:破败,毁坏。

    【译文】

    践,来源于“残”,使物体残破毁坏。

    9.65 踖①,藉也②,以足藉之也③。

    【注释】

    ①踖(jí):践踏,跨越。

    ②藉(jí):践踏。

    ③之:原书无,据吴志忠本补出。吴翊寅校议:“吴本作‘以足藉之也’。案:‘履’言‘以足履之’,‘蹈’言‘以足践之’,则此亦当有‘之’。”

    【译文】

    踖,来源于“藉”,用脚践踏它。

    9.66 履①,以足履之,因以名之也②。

    【注释】

    ①履:踩踏。又可指鞋。

    ②因:因此。以:用。

    【译文】

    履,用脚踩着履,因此用“履”来称说踩踏。

    9.67 蹈①,道也,以足践之,如道路也②。

    【注释】

    ①蹈:踩,践踏。

    ②道(dǎo):疏通,先导。

    【译文】

    蹈,来源于“道”,用脚踩踏,像开通道路一样。

    9.68 ①,弭也②,足践之,使弭服也③。

    【注释】

    ①:原作“跐”,据蔡天祜刊本、毕效钦刻《五雅》本等校改。,同“(bì)”。踢,蹴。

    ②弭(mǐ):顺服,顺从。

    ③弭服:顺服,服从。

    【译文】

    ,来源于“弭”,用脚踩踏,使之屈服。

    9.69 蹑①,慑也②,登其上,使慑服也③。

    【注释】

    ①蹑(niè):踩,踏。又指攀登,登上。

    ②慑(shè):恐惧。又指威慑,使屈服。

    ③慑服:因畏惧而屈服。

    【译文】

    蹑,来源于“慑”,登到它的上面,使之屈服。

    9.70 匍匐①,小儿时也②。匍犹捕也③,藉索可执取之言也④;匐⑤,伏也,伏地行也。人虽长大,及其求事⑥,尽力之勤,犹亦称之。《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是也⑦。

    【注释】

    ①匍匐(pú fú):爬行。

    ②小儿:小孩子。

    ③捕:捉拿。

    ④藉(jí)索:系缚绳索。藉,用绳缚。索,粗绳。泛指绳索。执取:捉取,拿取。疏证本曰:“小儿初学步时,恐其蹎跋,必以带围绕其胸腋而结于背后,乃曳之以行,故曰‘藉索可执取’。”

    ⑤匐:原作“匍”,据《古今逸史》本、疏证本等校改。

    ⑥求事:追求事业。

    ⑦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语见《诗经·邶风·谷风》。只要老百姓有了不幸的事,就连滚带爬地去救治。

    【译文】

    匍匐,是小孩子时候的动作。匍犹如“捕”,说的是拴上绳子就能拉住他;匐,说的是“伏”,在地面上爬行。人即使长大了,等到他追求事业的时候,竭尽全力的勤奋劲儿,也叫作“匍匐”。《诗经》上说的“只要老百姓有了不幸的事,就连滚带爬地去救治”正是这种情况。

    9.71 偃蹇也①,偃息而卧②,不执事也③;蹇④,跛蹇也⑤,病不能作事⑥。今托病似此⑦,而不宜执事役也⑧。

    【注释】

    ①偃蹇(yǎn jiǎn):犹“安卧”,安逸地躺着。

    ②偃息:睡卧休息。

    ③执事:从事工作,主管其事。

    ④蹇(jiǎn):瘸腿,跛脚。按,“蹇”条原与“偃”条分开,据段玉裁、疏证本、吴志忠本合并。周祖谟校笺:“此条玄应书卷三、卷九两引,皆与上条相连。‘蹇,跛蹇也’即释‘偃蹇’之‘蹇’。毕本已改正。”

    ⑤跛(bǒ)蹇:瘸腿,跛行。

    ⑥作事:任职,工作。

    ⑦托病:借口生病。托,假托,推托。

    ⑧不宜:不适宜,不适合。执:操持,从事。事役:劳役。

    【译文】

    偃蹇,睡卧休息,不再工作了;蹇,腿一瘸一拐地走路,生病不能干事儿。现在假托生病就像这样,不适宜从事劳役了。

    9.72 望佯①,佯,阳也②,言阳气在上③,举头高④,似若望之然也。

    【注释】

    ①望佯(yáng):同“望羊”“望洋”“望阳”。仰视貌,远视貌。

    ②阳:阳气,亢阳之气。

    ③阳气:暖气,生长之气。

    ④举头:抬头。

    【译文】

    望佯,佯,来源于“阳”,说的是亢阳之气在天上,人们高高抬头,好像仰望它的样子。

    9.73 沐秃也①,沐者发下垂②,秃者无发③,皆无上貌之称也。

    【注释】

    ①沐秃:头秃无发貌。

    ②沐:洗头发。

    ③秃:头无发。

    【译文】

    沐秃,洗头的人头发下垂,秃子没有头发,都是上面光溜溜没有东西的样子。

    9.74 卦卖①,卦②,挂也,自挂于市而自卖之③,自可无惭色④,言此似之也。

    【注释】

    ①卦卖:对自己所出售的东西一边卖一边夸赞。谓自我吹嘘。

    ②卦:通“挂”。

    ③之:原作“边”,段玉裁于旁加一“┐”号,卢文弨校:“段疑是‘之’。”此据以改之。

    ④自可:自许,自夸。惭色:羞愧的脸色。

    【译文】

    卦卖,卦,来源于“挂”,自己把要卖的东西挂在市场上自个儿卖它,自吹自擂面无愧色,说的就是这个样子。

    9.75 倚簁①:倚②,伎也③;簁④,作清簁也⑤,言人多技巧,尚轻细如簁也⑥。

    【注释】

    ①倚簁(shāi):精细。

    ②倚:和着乐声(歌唱)。亦指以乐器伴奏,或按照乐曲写作歌词。

    ③伎(jì):通“技”。才智,技艺。

    ④簁:筛子。

    ⑤清:虑去酒糟的甜酒。

    ⑥轻细:细微,细小。

    【译文】

    倚簁:倚,来源于“伎”;簁,制作清酒要过筛,说的是人们有很多精巧的技能,崇尚轻微细小就像筛子一样。

    9.76 窭数犹局缩①,皆小意也②。

    【注释】

    ①窭(jù)数:又作“寠数”。戴在头上供顶物用的草垫圈。比喻贫贱、卑微。局缩:狭小。

    ②小意:小的意思。

    【译文】

    窭数等于说“局缩”,都是“小”的意思。

    9.77 啮掣①:掣,卷掣也②;啮,噬啮也③。语说卷掣④,与人相持如噬啮也⑤。

    【注释】

    ①啮掣(niè chè):互相争吵,言语互相攻击。

    ②卷掣:开合。《释名·释衣服》“掣,开也。”

    ③噬(shì)啮:咬。

    ④语说:谈论义理。

    ⑤持:对立,对抗。啮:咬,啃。在此比喻言语攻击。

    【译文】

    啮掣:掣,开合的意思;啮,咬啮的意思。谈论义理时口齿开合,与别人言语对抗互攻。

    9.78 脉摘①,犹谲摘也②,如医别人脉③,知疾之意④,见事者之称也⑤。

    【注释】

    ①脉摘:非议,欺骗。

    ②谲(jué)摘:欺谩,指责。谲,诡诈,欺诳。摘,指摘,责备。

    ③别:区分,辨别。脉:脉搏,脉息。

    ④疾:病,病痛。

    ⑤见事:识别事势。

    【译文】

    脉摘,犹如“谲摘”,好像医生分辨人的脉息,得知疾病的迹象,是对识别事势的人的叫法。

    9.79 贷者①,“贷”言以物贷予②,“”者言必弃之不复得也③,不相量事者之称也④。此皆见于形貌者也⑤。

    【注释】

    ①贷(ái):呆傻。

    ②贷予:施与,给予,借给。

    ③不复:不再。

    ④量(liáng)事:商量事情。量,商酌。

    ⑤形貌:外形、容貌。

    【译文】

    贷,“贷”说的是把东西借给别人,“”说的是一定抛弃不能再次得到了,是对不能与人商量事情的人的叫法。这些都是表现在外形容貌上的情况。

    9.80 卧①,化也②,精气变化③,不与觉时同也④。

    【注释】

    ①卧:趴在几上或躺在床上睡眠。

    ②化:变化,改变。

    ③精气:人的精神元气。变化:改变化生,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

    ④觉(jiào):睡醒,清醒。

    【译文】

    卧,来源于“化”,人的精神元气改变化生,与睡醒时的情况不一样。

    9.81 寐①,谧也②,静谧无声也③。

    【注释】

    ①寐:睡,入睡。

    ②谧(mì):寂静。

    ③静谧:安宁平静。

    【译文】

    寐,来源于“谧”,静谧安宁没有声音。

    9.82 寝①,权假卧之名也②。寝,侵也③,侵损事功也④。

    【注释】

    ①寝:睡,卧。

    ②权假:暂且,权宜。权,权宜,姑且。假,暂且,权宜。

    ③侵:侵犯。

    ④侵损:侵犯损害。事功:功绩,功业,功劳。

    【译文】

    寝,暂且卧息的称谓。寝,来源于“侵”,逐渐侵犯损害工作业绩。

    9.83 眠①,泯也②,无知泯泯也③。

    【注释】

    ①眠:睡觉。

    ②泯(mǐn):不明的样子。

    ③泯泯:静默,无声无息貌。

    【译文】

    眠,来源于“泯”,没有知觉静默无声的样子。

    9.84 觉①,告也②。

    【注释】

    ①觉(jiào):睡醒,清醒。

    ②告:告谕,晓示。

    【译文】

    觉,来源于“告”。

    9.85 寤①,忤也②,能与物相接忤也。

    【注释】

    ①寤(wù):睡醒。

    ②忤(wǔ):触遇,接触。

    【译文】

    寤,来源于“忤”,能够与外物接触。

    9.86 欠①,嵚也②,开张其口作声③,唇嵚嵚然也④。

    【注释】

    ①欠:倦时张口呵气,打呵欠。

    ②嵚(qīn):高而险峻。

    ③口作:口,原作“曰”,“作”字原本无,据吴志忠本校改。吴翊寅校议:“吴本作‘开张其口作声’。案:毕云今本‘口’下衍‘声’字,吴云各本‘声’上脱‘作’字,‘欠’亦微有声也,当从吴本。”

    ④嵚嵚:高深貌。然:原书无,据卢文弨、疏证本补。疏证本曰:“今本……‘钦钦’下无‘然’字,据《太平御览》引增。”

    【译文】

    欠,来源于“嵚”,人在打哈欠时张开他的嘴巴并发出声音,嘴唇张得高高的。

    9.87 嚏①,疐也②,声乍疐而出也③。

    【注释】

    ①嚏(tì):打喷嚏。

    ②疐(zhì):原作“踕”,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下同。疏证本曰:“今本‘疐’皆作‘踕’,俗讹字也。《毛诗·终风》云:‘愿言则疐。’陆氏释文乃云:‘疌,本又作啑,本又作疐。’据此,则知‘疐’一误而为‘疌’,再误而为‘嚏’。今本作‘踕’者,又因‘嚏’而讹也。《说文》‘嚏’从口疐声,郑君笺《诗》云:‘疐’读为‘不敢嚏咳’之‘嚏’,然则此当云‘嚏,疐也’。”疐,发怒的样子。

    ③乍疐:原作“作踕”,“乍”据顾广圻、楼黎默、丁山校改。顾广圻曰:“《御览·三百八十七》引云:‘嚏,声乍嚏而出也。’”乍,突然,忽然。

    【译文】

    嚏,来源于“疐”,喷嚏声突然愤怒似的发出。

    9.88 笑,钞也①,颊皮上钞者也②。

    【注释】

    ①钞:敛撮,收拢。

    ②颊皮:脸颊的皮肤。上钞:向上敛撮。

    【译文】

    笑,来源于“钞”,是脸颊上的皮肤向上收缩的动作。

    释长幼第十

    【题解】

    长幼,指老年人和年轻人,年长者与年少者。本篇解释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名称的得名之由,从婴儿到少年,再到壮年,再到老年,直至去世乃至成仙,构成了人的整个生命的完整链条。

    10.1 人始生曰“婴儿”①,胸前曰“婴”②,抱之婴前,乳养之也③。或曰“嫛婗”④:嫛,是也⑤,言是人也;婗,其啼声也⑥,故因以名之也⑦。

    【注释】

    ①始生:初生。婴儿:初生幼儿。

    ②婴:通“膺”。胸。

    ③乳养:哺育。

    ④嫛婗(yī ní):婴儿,幼年时期。

    ⑤是:此,这。

    ⑥啼声:幼儿的哭声。

    ⑦因:依照,根据。以:用。

    【译文】

    人刚出生叫作“婴儿”,胸前叫作“婴”,把他抱在胸前,哺育他。有的地方叫作“嫛婗”:嫛,就是“是”,说的是“这个人”;婗,是他的啼哭声,所以据此用“嫛婗”来为这个人命名。

    10.2 男,任也①,典任事也②。

    【注释】

    ①任(rèn):担荷,负载。

    ②典任:负责,主持。典,掌管,主持,任职。事:官职,也指责任、事情。

    【译文】

    男,得名于“任”,是负责干事儿的。

    10.3 女,如也①,妇人外成如人也②。故“三从”之义③: 少如父教④,嫁如夫命⑤,老如子言⑥。青徐州曰“娪”⑦。娪,忤也⑧,始生时人意不喜⑨,忤忤然也⑩。

    【注释】

    ①如:随顺,依从。

    ②妇人:成年女子。多指已婚者。外成:女子出嫁。

    ③三从:旧礼教中妇女应遵守的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个规范。从,听从,顺从。义:道德规范。

    ④父教:父亲对子女的教育。

    ⑤夫命:丈夫的命令。

    ⑥子言:儿子的话。

    ⑦青徐:青州和徐州的并称。娪(wù):女子。

    ⑧忤(wǔ):违逆,触犯。

    ⑨人意:人的意愿、情绪。

    ⑩忤忤:不喜欢、不高兴的样子。

    【译文】

    女,得名于“如”,女子出嫁要顺从夫家。所以“三从”的规范是:年少时听从父辈的教导,出嫁后遵循丈夫的命令,年老时听从儿辈的建言。青州、徐州那里称为“娪”。娪,得名于“忤”,刚出生时大人们不喜欢,不高兴的样子。

    10.4 儿始能行曰“孺”①。孺,濡也②,言濡弱也。

    【注释】

    ①孺:幼儿。

    ②濡(ruǎn):柔软,柔弱。

    【译文】

    小孩刚会行走叫作“孺”。孺,得名于“濡”,说的是他很柔弱。

    10.5 七年曰“悼”①。悼,逃也②,知有廉耻③,隐逃其情也④。亦言是时而死⑤,可伤悼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