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的未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知道我们这巨大的种族和民族的实质的意义,而要想来讨论中国的未来是不可能的。这工作所以困难是因为中国的变动是太快了,它脱离了久长的旧时代,它潜蓄着那么多的持续力的伟大因素,这在只从表面看事的人是见不到的。

    就是对于现在的中日战事的战场的命运以及战争的范围结果,如果不熟悉成长中的中华民族不是民族而是文化,要想估计是不可能的。战争的结果仅能表面地影响这落后的成长中的民族的。我个人以为中国是有着一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使战事停顿下去而实际上却是中国的胜利。可是不论胜利、失败,中国的命运掌握在她自己手中,这在旁人,即便是日本的坦克飞机也是无能为力的。

    战争爆发后,我们已看到了中国的新的民族实质。她在战场上失利了,她损失了大块土地;她甚至失去了她从前的首都。可是中国的领袖和内部一致的对外团结至今没有什么变动。在另一面,改组,政府迁都,拒绝日本的几次求和,采行焦土政策和游击战术,训练无数新兵,和建筑数千里的公路——所有这些事实都说明了抗战到底的坚决。这些事情在五年前是不会发生的,这表明了有着一种足以转变中国的伟大力量。

    我们且回到二十九年前的时代,那时,在一九一一年,清王朝崩溃了。年青的革命者以为他们能够一举手便把这老大帝国改变成新的共和国。可是共和国却因土地的广大而堕入一批清政府时训练了的地方军阀手中了。议会政治是失败而且立刻舍弃,也没有谁出来保卫。

    这是很明白了,是因为帝国的崩溃连普通社会的和文化的真义也崩溃了。没有新式的交通工具,统一是全然不可能的事。欧洲在查理曼或拿破仑倾覆后发生的事情,现在在清朝倾覆后的中国发生了。那时是军阀间均势的变动和军阀和革命力量间的争斗。

    十一年以后,在一九二二年华盛顿会议时,西方列强虽然见到中国当时的纷乱,他们却认为中国有恢复她国家秩序的能力,并担保“与中国以最多最平静之机会,俾彼得发展并保持其稳固有效之政府”。

    事实上,虽然有些中国人不喜欢华盛顿协定,把它视作侮辱,可是十几年来中国却并未有过外人承认“俾彼得发展并保持其稳固有效之政府”的纪录。只有有远见的政治家才能见到目前以外的事,一九二七年南京政府的成立,便可证明他们的对中国的信念,而南京政府的逐年成长和内政的革新符合于那些西方列强的希望。它是“稳固有效之政府”的期望,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对于约言有神圣信念的华盛顿协定,使太平洋的列强之扩展海军军备暂得休息,而中国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复兴图强的真正机会。华盛顿会议后的十年中,日本自由主义者颇为得势因而阻止田中一类的军事梦想家的行动。华盛顿会议后的这十年是中日保持友好关系的唯一十年;新的阶段开始于一九三一年的征服满洲。

    中国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不是一个普通人知道的事情。就是连中国最重要的人物——蒋介石也不能知道。使得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力量是不可见的信念的力量和国际环境。信念的力量,报纸,图画,杂志的力量,电影,无线电的力量,建设公路交通工具的力量,以及大众觉醒的力量——这些力量是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得住的。

    男男女女的外观都成新式的了;年轻一代的教授代替了前清的遗老(我在国立北京大学的同事有一个经济学教授,一个地质学教授,一个名誉校长,都是哥伦比亚留学生,都在南京政府当着官),一批年轻的留学欧美的银行家和经济学家代替了北京政府时代天生捞钱养军队的老财务官。这并不由于金融制度的改良,而是由于税收漏卮的发现。年轻的一代总是有一些左派而激进的。中国反对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人们大概是很和善的。

    自一九三一年以后,日本进攻的信号促使中国加速地增强她的民族意识。政府方面,国防复兴计划在积极进行着。铁路飞快地扩展着(粤汉铁路是连夜用了火把照着赶筑成功的,他们还提防日本的封锁),连接西南西北各省到南京的全国公路网加速建设;双顶的钱塘大桥和七百万元的虬江码头都在战事发生之前完工。政府金融状况因发行纸币,集中银元准备金和收并国家银行而大为增强了。在许多省,大学一年级学生和高中一年级学生须受三个月的集中军训。中国显然是团结起来的,这是刺痛日本的新生中国。以前努力改进内政的民族主义者,现在全起来和日本作誓死战了。这些都不是外来侵略所能击溃的。不论如何,种子是已经播下了,它是一定会抽芽生成的。

    这个民族主义现在是受着试验。这个自沈阳事件后六年来的试验是对中国有利的。我早说过日本军队已经帮助了并且煽动了中国的民族主义者的兴起,这民族主义者不论是理论上或是实际上和“反日主义者”是毫无分别的。在侵占东三省以后的对中国土地主权不断的侵害中,觉醒了的民族意识,也就是对日的仇恨,渐渐地充裕地侵入了每一阶级的中国人的心,而这种意识却因为南京政府为了要避免发生事件对一切反日举动的压制而加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