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驴子还债的故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曾往扬州一行,那时瘦西湖风景迷人,使我觉得颇有诗意。瘦西湖与杭州西湖不同之处,是它本来并不是一个湖,而是为几条既长且宽而又弯曲的水道所形成。它所含的隐约的美有如一个中国的曲径通幽的园景,而西湖则是一览无遗。还有与西湖不同之处,是它比较得辽野静寂。如果西湖是一个富人家的中年美妇,那么瘦西湖就可比为森林中的美女了。

    在一个五月中下雨的一天早晨,薄雾轻罩在瘦西湖之上,我看了觉得有如走入诗境。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不提笔赋诗,如果他要以诗人自居,只需把脑筋清静下来,然后凝神体察周围的风景,尽量吸收诗意,而不去寻章摘句。或者他可以把这种风景认为是一幅油画,画中毫无一点尘土,一点不调和的笔迹,或是一点有煞风景的人迹。那弯曲着的水道,垂柳的绿影,船下静流着的水声,“船娘”低微的笑声,空中的鸟语,以及火鸟的惊飞——这些全呈现在富有梦境而曾为古诗人寻歌作乐之地,使我觉得田园生活之美,是无以复加了。

    试想在这么一个环境之中,有人讲一个最可笑的故事给你听——这个转生了的驴子还债的故事;还有一个扬州修脚者修脚的那种快感,两者是我从扬州带回来最好的纪念物。这个故事含有幽默,有如马克·吐温所作的“跳动的蛙”。我相信这个故事是实有其事,故事录:

    安徽巢县有个名为窦年镇的小村,巢县位于巢湖之上,往水道行九十里可达芜湖。窦年镇形势重要,为附近四县之商业中心。镇内人口尚多,居民以米业为生,出入口的货物有土布与干品。

    几年以前,镇内有米商名王永明者,与邻镇米商谢凤山友善。两人已交处多年,至一九三一年大水为患之时,谢以生计艰难,向王借得大洋五百元,立有收条为据。水灾过后,谢往合肥另谋生计,两人因此不常相见。王以家道富裕,并与谢为知友,故未催还借款。

    谢凤山病故之后,王以其欠债未还,遂往谢家凭条收款,表面佯作赴丧,以便一举两得。

    王抵谢家之后,果见室内停有灵柩,家人忙于处理丧事。谢子招待王氏至为周到,使王不便言及欠债一事,于是决定待丧事完毕后再说。

    过后数日,王以债务告谢子,并出收据示之,婉言请其归还。

    “你父亲是我的好朋友,”王说,“因此我没有催他还债。现在他已去世,我希望在我离开此地以前,我们能把这件债务清理一下。”

    “自然,自然,王叔父,”小谢说,“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你能慨然相助,现在我一定要偿还这笔欠债。如果你能稍等几天,我就可以周转过来的。”

    王于是又到旅店中住下来,以后数日内,小谢常来看他。一天,谢嘱其助手陪王去浴池洗澡。此时王以急于返家,浴后即往谢家追索借款。

    “我已经给你预备好了,”谢回答说,“现在只要你把借据给我,我就可以把钱交给你,这样便彼此两清了。”

    王于是伸手去拿借据,但是遍寻不得。他知道前一晚上洗澡去的时候,那张借据仍然在口袋中放着。

    “如果你拿不出借据来,我当然不能付款的。”谢说。

    王于是疑怒交加,知已被骗。小谢又说他本人并不知这笔债务,如要追索欠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