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注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光:原作“先”。

    [260] 惟:或作“维”,原作“唯”。

    [261] 佶:原作“佳”。

    [262] 序听迷诗所经:据朱谦之先生考证,“序听”当作“序数”、“序鼠”之类,音近于“夷数”、“移鼠”、“翳数”,即耶稣(Jesus),此经名原即是《移鼠迷师诃经》(Book of Jesus Messiah)。见朱谦之:《中国景教》,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13-114页。

    [263] 玄:原作“元”。

    [264] “两”字、“李”字原无。兄:原作“弟”。

    [265] 为他:原作“他为”。

    [266] “药”字原无。

    [267] “新”字原无。

    [268] 浮图:原作“浮屠”。末注不确,学界一般认为“穆护、祆”当为琐罗亚斯德教(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火教、拜火教)祭司或传教士,也有学者提出穆护指回教徒或摩尼教僧职,或可能包括基督教(景教)信徒。

    [269] 数:原作“四”。

    [270] 显明:原作“明显”。

    [271] “不”下六字原无。七:原作“九”。

    [272] 贺废毁诸:原作“毁佛”。

    [273] “约”字原无。

    [274] 隶:原作“属”。

    [275] 祆:《四库全书》本李德裕《会昌一品集》、《全唐文》卷七百及《四部丛刊》本《李文饶文集》皆误作“襖”。

    [276] 于:原作“为”。

    [277] “旧”字原无。“卷”下八字原误作“八十卷上宋武纪”。

    [278] 布:或作“有”。

    [279] 减:原作“灭”。

    [280] “等”字原无。

    [281] 州:原作“洲”。

    [282] 归:原作“还”。

    [283] “《旧”前八字原无。“卷十八上”原在“纪》”后。

    [284] 拉:原作“剌”。他处径改。

    [285] 廿二:原作“二十二”。他处径改。

    [286] 述:原作“志”。该书全称:《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

    [287] “周去非”三字原无。代答:原作“答问”。

    [288] 拉:原作“剌”。“a”后原有“a”。

    [289] u:原作“a”。亚白特阿拉:通常作“阿布杜拉”或“阿卜杜拉”。

    [290] ah:原作“a”。

    [291]  “是”字原无。

    [292] “门”字后之“教”字原无。

    [293] 以:原作“考”。在:原作“入”。“考之”二字原无。“隋”字前原有“自”字。

    [294] 斡:原作“幹”。“以其教来”及“用”五字原无。

    [295] “卷”字原无。

    [296] 斡思:原作“幹思”。

    [297] 它:原作“他”。

    [298] 原作Abraha。

    [299] 马力:通常作“玛利”。

    [300] “的”字原无。

    [301] Allah:原作“Aallah”。

    [302] “京”字原无。

    [303] 大都:原作“大部”。

    [304] “四”字原无。

    [305] 卷八·世祖本纪五:原误作“爱薛传”。

    [306] 象:原误作“众”。

    [307] “司”字前原有“回回”。

    [308] “六”及“回回”三字原无。

    [309] 札:原作“扎”。

    [310] 《元史·天文志》作“扎马鲁丁”,《元史·历志》作“札马鲁丁”。

    [311] “上”字前原有“据”字。

    [312] 以:原作“考”。在:原作“入”。“考之”二字原无。“隋”字前原有“自”字。

    [313] 斡:原作“幹”。“以其教来”及“用”五字原无。

    [314] 禄:原作“绿”。

    [315] “《华心》”原作“文”。

    [316] 炮:原作“砲”。

    [317] 在:原作“住”。

    [318] 稿:原作“藁”。见该书卷十八《回回教》。

    [319] 性:原作“典”。

    [320] 全书总目:原作“书目提要”。

    [321] 濂:当作“廉”。援:原作“授”。

    [322] 赡:原作“瞻”。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五。

    [323] 炉:原作“罏”。

    [324] 是:原作“此”。

    [325] 不以:原作“以不”。

    [326] 人由之生:原作“人由生之”。益:原作“愈”。

    [327] 也:原作“者”。

    [328] 偃:原作“堰”。

    [329] 挠:原作“桡”。

    [330] “书”下六字原无。

    [331] 相:原作“有”。“耳”字原无。

    [332] 水泉:原作“泉水”。

    [333] 也:原作“焉”。

    [334] 两“于”字原作“乎”。

    [335] “力”字后原有“者”字。也:原作“焉”。

    [336] 沉:原作“沈”。

    [337] 目:原误作“见”。

    [338] 际:原作“故”。

    [339] “乃”字后原有“吾”字。

    [340] 决对傅奕废佛法僧事:原作“決破”。

    [341] 论:原作“谏迎”。

    [342] “今”下四字原无。

    [343] “生”字后原有“相”字。

    [344] “禹”字原在“汤”字后。

    [345] 与:原作“即”。

    [346] “愚冥”二字原无。

    [347] “更”字原无。身:原作“性”

    [348] “转相仿效”四字原无。

    [349] 此篇名或作“《送僧浩初序》”。

    [350] 两“余”字原皆作“予”字。“言”字原无。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原作“惟印组是务者”。

    [351] 骚:原作“骄”。

    [352] “今”下三字原无。屠:原作“图”。

    [353] 多:原作“下卷纯”

    [354] “论”字后原有“论卷”二字。

    [355] 它:原作“他”

    [356] “许”字前原有“好”字。

    [357] 彼等以事解,我以心通:李翱原话为“彼以事解者也,我以心通者也”(《复性书·中》)。

    [358] “而”字原无。

    [359] “祖师”二字原无。

    [360] 常总:原作“常聪”。常总(1025——1091),宋代临济宗黄龙派高僧,一作“常聪”,可能当作“常总”,“聪(聪)”为“总(总)”形似之误。“常聪”和“常总”是同一人,但同书前后应该一致。

    [361] 常总:原作“常聪”。

    [362] “释氏”及“而”三字原无。

    [363] 明:原作“过”。

    [364] 所以:原作“此”。

    [365] 世:原作“生”。

    [366] “宋元”二字原无。峭:原作“削”。

    [367] 于老释者:原作“释老”。

    [368] 此非程明道原话,只是意引。此书引文多为意引,一般不再出注。

    [369] 释氏说:原作“云”。如此则不可:原作“非是”。

    [370] 言免死生,齐烦恼,卒归乎自私:原作“免死齐烦恼,为自私”。其他两句亦非程明道原话。

    [371] 本无二:原作“二无”。

    [372] 无差别:原作“平等”。六十卷《华严经》有“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略作“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373] “心经”二字原无。

    [374] 自家元是天然完全自足之物:原作“自家是天然自足物”。天地万物皆是自己:程颢原话作“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物皆然:原作“物亦然”。

    [375] “与”字原无。

    [376] 只说道时,便不是道:原作“说道时,便已不是道”。

    [377] 与善人处,坏了人;须是与不善人处,方成就得人:原作“与善人处,反而坏我;须与不善人处”。

    [378] 所引程明道的有些话在《宋元学案》中没有,基本上直接引自林科棠先生的《宋儒与佛教》。所引程明道的这些命题,出自《河南程氏遗书》。

    [379] 事:原作“字”。

    [380] 邪不能入:原作“时邪不入”。

    [381] “于”及“之说也”四字原无。“不”字后原有“宜”字。

    [382] 源:原作“致”。

    [383] 杨、游立雪:通常作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84] 此非朱子原话,只是意引。

    [385] 此三句朱子原话分别作“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庄老绝灭义理,未尽至。佛则人伦灭尽,至禅则义理灭尽”(《朱子语类》卷一二六);“释氏……虽自以为直指人心而实不识心虽自以为见性成佛而实不识性是以殄灭彝伦、堕于禽兽之域,而犹不自知其有罪”(《晦庵集》卷七十《读大纪》)。

    [386] “便是”和“即是”:原皆作“即”。

    [387] 即:原作“亦”。

    [388] “明”字前原有“我”字。

    [389] “是”字原无。

    [390] 洛州:或作“邙山”或“芒山”。

    [391] 台:或作“莒”、“吕”、“侣”。宋:或作“霍”。

    [392] 乘:原作“众部”。此处遗漏了“上座部经律论一十五部,大众部经律论一十五部,三弥底部经律论一十五部,弥沙塞部经律论二十二部”。见(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高丽藏》本,参见该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27页。《大唐西域记》卷十二和《开元释教录》卷八所记“上座部经律论”皆为“一十四部”。吕澂先生所校支那内学院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无“大众部经律论一十五部”。

    [393] “叶”字原无。

    [394] 因明论:或作“因论”。声明论:当作“声论”。

    [395] 关于玄奘大师所译佛典总数,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此据吕澂先生所校支那内学院本,《高丽藏》本“五”作“八”,参见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20页);《玄奘法师塔铭》作“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八卷”;《续高僧传》卷四作“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作“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一卷”;《开元释教录》作“总出大小乘经律论等合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又别撰《西域记》一部”,加《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为“七十六部、一千三百四十七卷”。在叙述此事时,部数和卷数当从其中一家,不宜分别从一家。

    [396] “续”字原无。

    [397] 寺三:原误作“等之”。

    [398] 泰:原作“恭”。

    [399] “之时”二字原无。

    [400] 此说不确,似当作“都被他人为玄奘搬去了”或“有人都为玄奘搬去了”。

    [401] 觉贤:原误作“贤觉”。

    [402] 现:原作“见”。

    [403] “续”字原无。

    [404] 华严:原误作“严华”。

    [405] 寄:原误作“案”。

    [406] “目”字原无。

    [407] 灌顶:原作“善导”。

    [408] 纪:原作“记”。

    [409] 后赐:原作“即”。

    [410] 纪:原作“记”。译经仪式:原作“实例”。

    [411] “第”字前当有“于东堂面西粉布圣坛,开四门,各一梵僧主之,持秘密咒七日七夜,又设木坛布圣贤名字轮,目曰大法曼拏罗,请圣贤阿伽沐浴,设香华灯水殽果之供,礼拜遶旋,祈请冥祐,以殄魔障。”

    [412] “犹”下四字原无。

    [413] “色”字后当有“僧众日日沐浴,三衣坐具,威仪整肃,所须受用,悉从官给。”

    [414] “蒋维乔”及“第”四字原无。

    [415] “赞宁”及“宋”三字原无。“传”字后原有“三集”二字。

    [416] “大师”二字原无。

    [417] 十不:原作“不十”。

    [418] 旭:原误作“昶”。

    [419] 巴恩教:即苯教,又称苯波教、黑教、蓬菩教。

    [420] 冠:原作“道士”。

    [421] 祖玄:原作“教”。

    [422] 崇玄:原作“玄学”。

    [423] 上文两“灵”字或作“虚”字,四“真经”原皆作“经”。

    [424] 撤:原作“撒”。

    [425] 元:或作“玄”。靖:或作“清”。

    [426] 超:或作“起”。

    [427] 杜:原作“孙”。

    [428] 著:原作“的”。该书多为后人依托或扶乩降笔。

    [429] “卷”下三字原无。

    [430] 为元之:原作“之为”。

    [431] 互:原作“相”。

    [432] “大”下四字原无。

    [433] 贤:当作“坚”,或作“干”。

    [434] 佩:原误作“侣”。

    [435] 蜜:原作“密”。

    [436] 任:原作“住”。

    [437] 益:原作“盖”。

    [438] 国:原误作“园”。“卷九”二字原无。

    [439] “儿”字原无。

    [440] 合:原作“同”。

    [441] “六”下四字原无。

    [442] 斑:原作“班”。

    [443] “之”下五字原无。

    [444] “由于”二字原无。

    [445] 佰:原作“伯”。

    [446] “么道”二字原无。

    [447] “从”字原无。

    [448] “中”下五字原无。

    [449] 它:原作“他”。

    [450] “卷三”二字原无。

    [451] 《廿二史考异》无“只”下十四字。廿:原作“二十”。

    [452] 乞:原作“讫”。

    [453] 存:原作“有”。

    [454] 目:原作“日”。

    [455] “道”字原无。

    [456] 敕:原作“旨”。

    [457] 须:原作“需日”。

    [458] 音:原作“旨”。

    [459] “臣”字后原有“赵”字。

    [460] 敕:原作“旨”。

    [461] 秀绝:原作“绝秀”。

    [462] 祚:原作“阼”。

    [463] 撤:原作“撒”。

    [464] 羡:原作“美”。

    [465] 绩:原作“”。

    [466] 龙藏:原作“大清重刊三藏教目录”。

    [467] 颜:原作“贤”。

    [468] “佛”字原无。

    [469] 1582:原作“一五八二”。他处径改。

    [470] 翻译:原作“绎”。

    [471] “co”原无。圣舫济:通常作“圣方济”或“方济各”。

    [472] 法里那尼:通常作“范礼安”。

    [473] “Michaele”原无。“ri”原作“rs”。

    [474] “明”字原无。

    [475] “说”字原无。

    [476] “明”字原无。“信”字前原有“的”字。

    [477] 地:原作“的”。

    [478] “丰肃”原倒。他处径改。

    [479] 泠:原作“冷”。

    [480] 己:原作“已”。

    [481] 袾:原作“袜”。

    [482] 因诺曾:通常作“英诺森”。

    [483] “世”字原无。

    [484] 克勒勉:通常作“克雷芒”。“世”字原无。

    [485] 翻译:原作“绎”。

    [486] 原作“汉英字典”。他处径改。

    [487] 李雅各:通常作“理雅各”。

    [488] 现:原作“见”。

    [489] 地:原作“的”。

    [490] 泯:原作“冺”。

    [491] 铤:原作“挺”。

    [492] 地:原作“的”。

    [493] “创”字前原有“一方面”三字。

    [494] 薙:通常作“剃”。

    [495] 板:原作“版”。

    [496] 都觉:原作“觉都”。

    [497] 占:原误作“估”。

    [498] 蒙:原作“朦”。

    [499] 般:原作“班”。

    [500] 它:原作“他”。

    [501] 地:原作“的”。

    [502] 它:原作“他”。

    [503] 它:原作“他”。

    [504] 般:当作“班”。

    [505] 它:原作“他”。

    [506] 瑶:原作“”。

    [507] 会党:原作“党会”。

    [508] 地:原作“的”。

    [509] 地:原作“的”。

    [510] 地:原作“的”。

    [511] “己”字后原有“自”字。

    [512] 神秘:原作“秘神”。

    [513] 地:原作“的”。

    [514] 它:原作“他”。

    [515] 地:原作“的”。

    [516] 上两“它”字原作“他”字。

    [517] 般:原作“班”。

    [518] 地:原作“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