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孟朴去后,一连多少天她都在盼望孟坚的来信。她希望他来信之后就可以马上回他一信,而在这封信里她将有很多话可说。等了很久却不见信来,她也就只好自己先动笔了。就象所有的水都向低处流一样,她的情感也只有一个方向,只要她提笔写信,就一定要说一些要他回来的话。这情形,连她自己也意识得相当清楚,她每每自己问自己道:这些话岂不是已经写过多少次的吗?这些话之并无多大用处也是很明白的,但无可如何,不提笔则已,提起笔来就写起这些话,仿佛说这些话的不是她,而是捏在她手里的那支笔似的,而这一次也稍稍有点不同,因为这一次她捉住了新的题目,她一开始写道:

    “朴弟从家里来了,他带来了很多故乡的礼物,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回忆。他带来了红枣,又红又大,还有花生,都是非常满饱的,绿豆尤其难得,姥姥特为昂昂作了绿豆沙,孩子喜欢得跳起来。朴弟回去好些天了,可是孩子的口袋里还带着红枣和花生,孩子很喜欢叔叔。

    “我想起我们一同回家时候的情形来了,你领我去看你家的田园,你指点给我,哪是枣树,秋后要挂一树红枣;哪是花生,秋后要从地里掘出白纷纷的果实,你又领我去看你们的桃园,那正是桃子成熟的时候,满园桃香,鲜红的桃子在密丛丛的绿叶里掩映着。你把你们的豆田谷田指给我看,一片青,一片绿,望不到边际,遍地是歌声人语,应和着飞鸣的布谷。坚,我是多么喜欢这种生活。多么愿意永久住在乡村里啊!万一上天福佑,能叫坚安全归来,我甚么都不想,甚么都不要,我只希望大家团聚在一起,作一世草野之人,也就十分满足了。而且,还有年迈的父亲和母亲……”

    她写到这里时停顿了一下,她想父亲的病是不能告诉孟坚的,母亲被车辗伤的事也不能告诉,她知道他这人的脾气:虽然永久在外边奔波,虽然从来不为家庭打算,但是他对于他的父母太关切了,每次提说起来,总见他象小孩似地那么为思念父母而愁苦,而且她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他说他只要身体不舒服,或过于疲劳,或心里有不愉快的事情,夜里便梦见他的父母,他总说,梦里的老年人更显得衰老了,而且那种贫苦的样子真令人落泪。他总是以未曾尽些孝道,未能设法帮助父母把家庭弄得更好一点而感到惭愧,为了怕伤着他的心,她便写道:

    “父亲母亲都是很健康的,不过如今世道不好,老年人总是想念他们的儿子,又因为生活愈来愈苦,就更希望你能回来帮忙。而且,我甚至存了一种幻想,假如你真地回来了,我们未尝不可把父母和朴弟都接到省城来,……”

    她真是异想天开了,她也觉得这也许很困难,但既已写上去,也就不必再涂改。关于妹妹的去世,她略略提了几句,她说妹妹早有胃病,后来就一发不可治了。这是事实,她同孟坚一同回家时妹妹确是患着胃病的,她当初之所以说一定要请妹妹到省城来,主要的还是为了请她入医院治病。最后她还提到了孩子,她说小昂昂非常乖,能从好多人的像片中间指出爸爸,而且,把像片抱到自己脸上亲爸爸的脸。她最后结束道:

    “我看了孩子的这些动作非常感动。可怜的孩子,到如今还不曾见过他的爸爸!”

    信写完了,她又从头看了两遍,虽然已经没有甚么可补充,但她总觉得还是不够,她愿意把信写得更长一些,她心里有很多意思,每苦于说不出,但说来说去也只是那些话,也就只好罢了。信发之后,就仿佛完成了一件重大的工作一样,叹一口气,而以后的日子就是期待这一工作的效果。

    近来她对于看报颇发生兴趣,因为一个新的消息————南京汪伪政府的成立,又引起了她的注意。

    报纸上为了汪政府的即将成立,早已大肆鼓吹过。报载汪精卫曾经一度飞往北平,据云也曾到过济南,但并未公开宣布。汪精卫这样跑来跑去的结果,是南北伪政权的合流,也就是一个新的伪政权的建立。苦于战争的老百姓,尤其是留在沦陷区的知识分子,几乎都对这事表示极大关注。街头,巷尾,学校,商店,家庭的餐桌上,火车的车厢里,到处都在谈论这件事。一般人心里都暗暗地想道:日本鬼子撑不住台了,拉出老汪来,作为一个下台的阶梯。讲和的条件也许不会太差,鬼子兵非完全退出不可,把占领的地方都交还我们,并赔偿我们的一切损失。汪精卫如今无耻到认贼作父,作了汉奸,投降了敌人,正好暴露了这个阴谋,说不定故意玩了一套把戏。等鬼子们滚了蛋,他也会完蛋的。在学校里边,一帮渴盼着光明的学生,在教室里,在寝室里,甚至走在路上,总是纷纷地议论着,谈到兴高采烈处,不知不觉会手舞足蹈起来。由于这种相信,她们居然把眼前一切事物都改变了看法,仿佛青石道路上,灰白墙壁上,一草一木,一几一椅,上面都罩下了一层可爱的光彩,那光彩是和平的明亮的,呼之可应,招之可至的。她们不但看见中国的师长们觉得特别可亲,远远看见,虽然不打招呼,那忍俊不禁的笑意,仿佛就说,可好了,我们总算有了出头的日期,又仿佛说,老师,这件事确乎是可靠的,因为任何人都这样相信它呀;即便对于日本人,对于犬养,石川等人,她们居然也另眼看待,仿佛他们已经是投降了的敌人,甚至是变得可怜相了,意思是说:知道吗,你们就要从这里滚出去,滚回你们的三岛去了,你昨日的威风又将何在呢!因此学生们渐渐在日本人面前放肆起来的也有,有的人竟大胆地唱起国歌来————不是“卿云烂兮”,而是“三民主义,吾党所宗”,那真是一件天大的快乐呀,此地自从沦陷以来,谁还敢唱这支歌子,更有谁敢高声地唱,在战争以前有些是极端讨厌这个歌曲的,但等到敌人不准歌唱时,却觉得它万分可爱,有时偷偷地低吟一回,于是过去的自由生活就又回到记忆中来,因之就会簌簌地落下了眼泪,这样的吟一阵,哭一阵,心里便觉得非常快慰了。现在居然有人敢于高声唱,虽然听到的人不免大大的惊吓一阵,但整个的灵魂都会震颤起来,浑身一阵剧烈的颤动,眼眶里也早含满了泪水。等学校中命令说还是不准唱,谁要再唱便要怎样怎样的时候,这些不知事的孩子才又想到她们原来还是在敌人的掌握中,她们莫名其妙,面面相觑,大大的稀罕起来。虽然如此,然而她们还是不肯罢休,她们还是纷纷地谈论,偷偷地欢喜。

    某日的报上忽然用特号大字在第二版的第一行发出了消息,说南京政府定于明日正式成立,此外还发表了许多冠冕堂皇的言论。而在第三版的下边就登着本市新闻:明早八点在公园举行庆祝大典,省级各机关学校须全体参加,这个消息简直把整个济南城翻动起来了,学生们尤其显得激动。她们忽然得到一个消息,也不知这消息是从哪里来的,有人说街上的人都如此传说:明日要开庆祝大会了,怕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一时赶做不及,误了开会应用,南京政府特赐山东省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已经派员在飞机上带了来。于是有人就说:有人已经看见南京政府派来的飞机,连那飞机上也已经改用了青天白日的国徽。也有人说南京政府还派了大员来主持大会,也有人说明天省长也一定出席,他正在忙着背诵“总理遗嘱”,恐怕明天开会时朗诵不出,叫大家笑话。也有人说,在校长办公室窗下经过时也听到校长在噜噜地背诵甚么,仿佛听到一句“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那当然也是在背诵遗嘱了,不然,他又怎么能主持学校的一切会议呢。她们都谈得眉飞色舞,心灵中都为那新丽鲜艳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影子鼓舞着,扰乱着,她们简直连功课也无心作,在教室里坐也坐不稳,甚至连饭都吃得不香了。梦华看了这种情形,心里也喜欢得按捺不住,她既不能去督责她们工作,也不能参加到她们的快乐中去,她对她们反而有点羡慕的意思。因为平日她有时对学生谈到北平的情形,谈到故宫,谈到南海北海,谈到天安门,长安街,谈到她的大学生活,更谈到西山,南口,长城,塞北,山海关,此刻就偶尔听到一个学生说:下学期她要到北平去升学,不是考北大,就是考师大。于是另有一个学生就说,她要到东北去开矿,打猎,经营林业,她大概是想到那些丰富宝藏,多年来为日本所强占太可惜了。更有一个人说,她要到日本去,登上富士山,看看三岛是不是可以装进她的小口袋,她又要到日本天皇的皇宫里去瞧瞧,看看天皇到底是个甚么鬼样子。她们的心花都开放了,她们想得很远,很美丽,而现在,则急切的期待着明天的庆祝大会,看满城彩旗,听国歌,听听那些要人们宣布新的政策,新的希望。

    第二天,梦华又很早地到了学校,因为太早,街上还没有甚么动静,她还想:如果早晨一出门立刻看见满街新旗子就好了,然而她没有看见。到校后,因为要准备参加开会,第一堂,就干脆停课。等到临要排队出发时,学校里却发生了一点小小纠纷,一些学生和大门上的工友几乎冲突起来,学生们说工友糊涂把旗子挂错了,应当到庶务处去领那新的旗子来,为甚么仍旧挂上了五色旗和日本旗。工友说,学校并没有特别吩咐他,学校里也根本没有别的旗子。后来有人说,算了罢,时间太迫促,大概学校里来不及制新旗了。队伍到了大街,她们才更其惊讶,原来大街两旁都是五色旗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