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六 糅合南北之赋家荀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荀卿名况,赵人。为北方大儒。《毛诗》、《鲁诗》、《韩诗》、《左传》、《春秋》、《穀梁春秋》皆其所传,而犹长于《礼》。年十五,(《史记·荀卿传》作五十,应劭《风俗通》作十五。)始游学于齐。时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按荀子得年极高,其适楚时,约在东周灭亡之际,时年约六十。而《盐铁论·毁学》篇且谓李斯相秦,荀子为之不食,是荀子且及见秦始皇统一六国矣。其生卒不甚可考,大抵死于始皇三十年前后,上距屈原之死,几及百年。

    《汉志》儒家有《孙卿子》三十三篇。孙卿即荀卿,音相近耳。今所传荀子书止三十二篇,自《劝学》迄《尧问》是也。其中《劝学》、《礼论》、《乐论》诸篇与《大戴礼记》之《劝学》、《礼三本》,及《小戴礼记》之《乐记》大同小异,未审孰为先后,意者今三十二篇中多后人杂缀之文欤?荀子之学,源出孔氏;其书大旨在劝学隆礼,尽人事而不信天命,道尧舜而又法后王;其“性恶”之说,更与孟子相反。然其宗法圣人,诵说王道,则固与孟子无殊。其《非十二子》(王应麟引《韩诗外传》四止云十子,无子思、孟轲,谓非十二子者,其徒韩非、李斯所加。然思、孟在当时亦与诸子等耳,不足怪也。)《天论》、《解蔽》诸篇,于诸子多所评驳,亦颇得其当,要不失为儒学正传,故韩愈谓其大醇而小疵也。其文略好铺张,有赋家习气,然娓娓陈说,词达理举,而锋芒敛抑,略无廉隅可迹,与孟轲、庄周不同。

    《艺文志》“诗赋略”又有孙卿赋十篇,盖在三十二篇之外者。惟今《荀子》有《成相》一篇,《赋篇》一篇,分咏“礼”、“知”、“云”、“蚕”、“针”五事,篇末复以《佹诗》二首,体甚奇特。是否原在十篇之内,为后人移入本书者,不可知矣。兹录其一篇于后: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能连横;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始生巨,其成功小者耶?长其尾而锐其剽者耶?头铦达而尾赵缭者耶?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无羽无翼,反覆甚极。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既以缝表,又以连理。————夫是之谓‘箴理’。”————《针》。

    今观其词,以四言为主,《诗经》之变体也。而班固论之云:“大儒孙卿,及楚贤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是荀子之赋之与屈子同者,不在其文辞而在其主旨也。主旨维何?讽刺是已。考“三百篇”固多讽刺之诗,而尤著者莫过于战国时滑稽家之隐语,荀子诸赋亦其类也。按《史记·滑稽传索隐》云:“滑,谓乱也;稽,同也。以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能乱同异也。《楚辞》云:‘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又引姚察云:“滑稽,犹俳谐也。以言谐语滑利,其智计疾出,故云‘滑稽’也。”今按滑稽家唯一之能事,全在出口成章,吐词不竭,以诙谐之情,寓讽谏之意,当时号之曰“隐”。《汉志》杂赋家有《隐书》十八篇,是也。颜师古引刘向《别录》云:“《隐书》者,疑其言以相问,对者以虑思之,可以无不论。”《文心雕龙·谐讔》篇云:“讔者,隐也;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是以齐威王喜“隐”,而淳于先生即以大鸟说之,使罢长夜之饮。(见《史记·滑稽传》。)靖郭君城薛,客以大鱼说之,使辍已成之事。(见《战国策·齐策》。)而无盐女之讽谏宣王,亦用隐语,而大类滑稽。(见《新序·杂事二》。)即晏子之谲谏齐景公亦往往有此。(杂见《晏子春秋》。)至于楚国,则伍举进“隐”以谏庄王;(见《史记·楚世家》及《新序·杂事二》,《吕览·重言》篇作成公贾诤庄王。)优孟谏葬马及为孙叔敖衣冠;(见《滑稽传》。)庄辛之论幸臣,以蜻蜓黄雀为喻。(见《楚策》)是则春秋战国之时,齐楚之人无不乐以隐戏为讽谏。(参阅下章)虽曰一时之风尚,实即推广“三百篇”以诗为刺之义。屈原楚人,生逢其时,又当其地,故其赋好以美人、香草、善鸟、恶禽等等为讽喻。荀卿在屈原后,既游学于齐,三为祭酒,又宦游于楚,久客春申,其文自不免有稷下郢中之风;观其所为隐语诸赋,固明明《隐书》与屈赋二者之糅合物也。其与滑稽家异者,不过庄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