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注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巴尔托德,前引书,第350页,注⑤,注释称:“多半不是主要的河床,而是指流经古耳干赤附近的河道。”

    【113】  答剌速( arār、Talas),后来的奥利亚阿塔,今江布尔,在塔剌斯(Talas)河岸。

    【114】   AYNKW。这可能是该人的称号而不是他的名字:tayangu在古突厥语中训为“管家”。

    【115】  指《古兰经》第cv章,那里“象民”指也门的阿比西尼亚总督亚伯拉哈(Abraha)的军队,他在穆圣出生的那一年出兵默伽。见尼科尔松,《阿拉伯文学史》,第65-69页。

    【116】  《古兰经》,第vi章,第70节。

    【117】  未考证出来。

    【118】  《古兰经》,第xlviii章,第20节。

    【119】  后两行有双重涵义,也可以翻译如下:他从一名骑士变成一个卒子并藏起〔遮盖〕城堡。国王把主教交给你,因此被将死。

    【120】  今北阿富汗斯坦的安德胡伊(Andkhui)。(亦作安德库德————中译者注)

    【121】  《古兰经》,第xxxviii章,第2节。

    【122】  阿不答剌·本·乌泰伯(Abdallah b. Utaiba),弼斯罗的一个首脑人物。乌特比( Utbi)引用在他的史书中。见沙亦黑·阿合马·马尼尼(Shaikh Ahmad al-Manini),《撒儿黑牙迷尼》(Shar -al-Yamīnī),开罗编本,第Ⅱ卷,第417页。(穆.可.)

    【123】  这次远征的目的毋宁是镇压科卡尔人(Khokars)和索尔特岭诸部落的一次起义。见拉维特译朱思扎尼,第481-482页,斯米尔诺娃译拉施特,第156-157页,哈格,《突厥人和阿富汗人》,第47-48页。

    【124】  原文作 YLY,读作 YLM,即Jēlam,这系穆.可.所提出。

    【125】  Jai ūn,即印度河。巴尔托德,《突厥斯坦》,第352页,把它当成是乌浒水,但如穆.可.在他给第Ⅱ卷写的序言第10页中所指出,志费尼书中的这个名字适用于任何大河,如高加索的库拉河,药杀水即锡尔河。

    【126】  据志费尼的叙述,刺客们是否菲达额即亦思马因教的间谍,这是不清楚的;拉施特(斯米尔诺娃,第158页)称他们是科卡尔人。另一方面,朱思扎尼(拉维特,第484-485页)特别说失哈不丁“在一个木剌夷(Mulāhidah)信徒手中殉教。”哈格,前引书,第48页,讨论了对这次谋杀的各种说法,并得出结论说,尽管科卡尔人“多半参与了这个阴谋,而且,如其属实,必然促成它,真正的凶手看来仍然是异端亦思马因教中的狂热什叶徒(Shiahs)。”据朱思扎尼(拉维特,第484页和486页)和拉施特(斯米尔诺娃,第157页)二者,他死的地点是一个叫做答木雅克(Damyak)的地方;而日期在朱思扎尼(拉维特,第486页)引的一首四行诗中作602年沙班月第3日,即1206年3月15日。答木雅克的位置不知道,但它可能位于印度河北岸。然而,拉维特,前引书,注⑤,认为它最可能在杰卢姆河以西不远。

    【127】  哈马丹的阿不勒姆法剌只·阿合马·本·阿里·本·哈剌夫(Abul-Faraj Ahmad b. Ali b. Khalaf),赛阿利比的同时代人,引用在赛阿利比的《塔特马都尔雅特马黑》中。(穆.可.)见埃格巴尔编本,第Ⅱ卷,第99页。

    【128】  倘若AMNYH(umnīya)“希望”的第一个alif被略掉,那就剩下MNYH(manīya)“死亡”;又当最后的hā也被去掉,则剩下MNY(manī)“精液”。(穆.可.)

    【129】  事实上爱别是由他的儿子阿剌木沙(Aram Shah)继承,然而后者在统治了不到一年后被亦勒秃惕迷失所推翻。见哈格,《突厥人和阿富汗人》,第50-51页。

    【130】  原文作AW A,读作AW?A,即在巴哈瓦尔普尔州(State of Bahawalpur)奇纳布河(Chenab)上的乌察(Uch)。

    【131】  谢 斯坦(Zāvulistān,或Zābulistān)是用来称呼赫尔曼德河上游诸水沿岸山区的名字。

    【132】  Ghaznin是Ghazna的另一形式(今加兹尼(Ghazni))。

    【133】  被荷尔迪什,《印度之门》,第222-223页,考证为古耳河谷的太瓦腊(Taiwara)。“太瓦腊在当地称作古耳,可能完全在旧都的遗址上,因为有足以支持这个说法的废墟……可以……毫无困难的在几乎任何方向越过这些太麻尼(Taimani)山区,而行动之方便,加之该地的秀美和肥沃,都无疑地指出太瓦腊及其领域是阿富汗王的古耳朝所在地。”

    【134】  即哈剌契丹。

    【135】  《古兰经》,第xxviii章,第69节。

    【136】  同前,第xvii章,第15节。阿拉伯语的“书”,也有“信函”之意。

    【137】  朱耳祖汪(Jurzuvān)即古耳祖汪(Gurzuvān),要么位于巴拉木尔加布(Bala Murghab)以东阿富汗斯坦西北的塔黑特-依-哈敦(Takht-i-Khatun),要么位于卡拉瓦里(Qal a Wali)。见雷斯特朗治,《东哈里发的国土》,第424页和注①。

    【138】  何年?本章中在前面没有提到任何年代。伊本额梯儿把这件事记录在603/1206-1207年条下。(穆.可.)

    【139】  《古兰经》,第xv章,第46节。

    【140】  同上,第i章,第1节。

    【141】  Husain无疑地被用来和maghribain“东方和西方”谐韵。他的曾祖是也速丁·哈散( Izz-ad-Din Hasan)。他的祖父是统治俾路斯忽的巴哈丁·沙本(Baha-ad-Din Sām)。

    【142】  见原文第323页,注?。

    【143】  在A本中这些数字是用siyāq记数法〔siyāq或dīvānī是波斯税吏用来记他们账目的数字体系〕,因这个抄本很古老,看来在那个时期siyāq记数法采用了多少跟今天相同的形式。(穆.可.)

    【144】  又在何年?据依本额梯儿以及上下文,显然是603/1206-1207年。(穆.可.)

    【145】  大概指马合木及他的幕僚。

    【146】  《古兰经》,第lxvii章,第30节。直译是“汝之河水将变成一个ghaur(即沉没地中)”————Ghūr的双关语。

    【147】  撒鲁迷德(Salūmid),《霍杜德》的Salūmidh,也以Salūmak和Salām而知名,可能是今天通往托尔巴特黑达里道路上哈甫西北的撒拉米(Salāmi)。

    【148】  KZLY。比较豪茨马,《语汇》,第99页的közlü“看”。

    【149】  bahādur,一个来自其胜利的敌人(蒙古人)的借词,在这里————弄错了年代————被用来指算端摩诃末自己的军队。这个词尚存于今蒙语bātor之形中。比较Ulan Bator(乌兰巴托)“红色英雄”,外蒙首都库伦(Urga)的今名。

    【150】  显即从围攻也里中撤退。

    【151】  克尔曼沙(Kermanshah)以北的大山,其山岩上刻有著名的阿契米尼朝铭文。

    【152】  Muhtasham是一个亦思马因的称号。

    【153】  即麦什特。

    【154】  即迦布德扎马(Kabūd-Jāma)的亦思法合八忒即君主,关于他,见后,第351页,注③。

    【155】  见前,第151页,注⑧。

    【156】  《古兰经》,第xcix章,第1节。

    【157】  均未考证出来。Banask(BNSK)的拼法不明确。

    【158】  亦思法合八忒或亦思帕合八忒(isfahbad)纳速鲁倒剌·苫思木勒克·沙迦集·鲁思坦(Nasīr-ad-Daula Shams-al-Mulūk Shāh-Ghāzī Rustam)是巴凡德(Bāvand)王室的最后一个君王。见拉比诺,《祃桚答而和阿斯特拉巴德》,第134-136页。

    【159】  这是阿布利扎·忽辛·本·穆罕默德·阿剌维·马木特里(Abū-Rizā Husain b. Muhammad al- Alavi al Mamtīrī)。见布朗译,《伊本·亦思梵的牙》,第257页。

    【160】  即耶兹答吉儿德三世(Yazdajird Ⅲ),撒珊朝的最后一个君王。

    【161】  显为纳速鲁丁·明里(Nāsir-ad-Din Mengli),阿塔华木偰非儿丁·斡思别(Muzaffar-ad-Din Öz-Beg)的一个奴隶,他曾自立为波斯伊剌克的君王。见后,第ii册,第701-702页,又见穆.可.的注,第Ⅲ卷,第407-408页。

    【162】  关于算端摩诃末和哈剌契丹之间的斗争,第10章中有很不相同的叙述。见巴尔托德,《突厥斯坦》,第355-359页。巴尔托德作出结论说:“第二个叙述比较接近真实,尽管它也有一些引起重大疑问的说法。”

    【163】  A本和B本是一空白。C本为607-1210年,但是,如穆.可.所指出,这和前一章(见前,第340页)说算端摩诃末在606-1209年出师河中,是不一致的。

    【164】  这个名字的拼法很不确定。原文作TWYSY,我根据C本和E本读作TWŠY。此名可能系汉文,因此不要考定为成吉思汗长子之名。

    【165】  引自阿不-别克儿·花剌子迷(Abu-Bakr al-Khuwarizmi)颂扬苫思马阿里·合布思·本·瓦昔木吉儿(Shams-al-Ma ali Qabus b. Vashmgir)的一首合西答。它被乌特比引用在他的史书中。(穆.可.)

    【166】  据C本和D本“在同一年”。A本和B本为一空白。必定系指606/1209-1210年,或者至迟是607/1210-1211年初。(穆.可.)

    【167】  《古兰经》,第xxxii章,第17节。

    【168】  原文作TRTYH,读作TRTBH。巴尔托德采用了Burtana之形。此名似为突厥语tört“四”和aba“熊”的复合词。第二部分也可能是apa,见前,第148页,注?。豪茨马,《语汇》,第34页,举出这类复合词的两个例子:由altï“六”和bars“豹”而来的Altï-Bars以及由toquz“九”和temür“铁”而来的Toquz-Temür。脱儿惕阿巴好像还是算端扎兰丁的“狩猎大总管”(amirshikār)之名,讷萨 (奥达斯编本,第198和244页)拼作 RT ABH。

    【169】  为了与 arāz“Talas”成双关语而引入。

    【170】  《古兰经》,第ii章,第22节。

    【171】  据巴尔托德,前引书,第159页,在安集延(Andijan)县北部。

    【172】  《古兰经》,第ii章,第3节。

    【173】  同上,第xlviii章,第1节。

    【174】  同上,第xxxii章,第22节。

    【175】  khatā:契丹(Khitai)的双关语。

    【176】  阿拉伯谚语,“(他们)像撒巴人那样(逃走)”,指马里卜(Ma'rib)堰堤决口造成的撒巴人的溃逃。见尼科尔松,《阿拉伯文学史》,第15-17页。

    【177】  tihū:据豪通-辛德勒(Houtum-Schindler),《东波斯的伊剌克》,第36页,沙鹧鸪,Ammoperdix bonhami, Gray(A. grise-ogularis, Brandt),一种“在波斯海拔七千呎处处找得到”的鸟。

    【178】  引自阿不-奴瓦思(Abū-Nuwās)的一首著名合西答。(穆.可.)

    【179】  马吉侬(Majnūn)(“疯子”),他的真名是哈亦思·阿密里(Qais al- miri)和莱拉(Lailā)是阿拉伯人的罗密欧和茱丽叶。他们的故事构成波斯诗人尼扎米(Nizami)的一首史诗的主题。见布朗,“波斯文学史”,第Ⅱ卷,第406-408页。瓦米克(Vāmiq、Wāmiq)和爱兹拉( A rā, Adhrā)的浪漫故事,尽管其男主角和女主角是阿拉伯名字,据说是为撒珊朝君王奴失儿汪所编写。(同上书,第275-276页。)

    【180】  这个诗人的诗集手稿(布朗在他的《波斯文学史》中没有提到)最近由罗伯特孙教授发现。见他的注释,《13世纪一个被遗忘了的波斯诗人》。

    【181】  果格(Ya'jūj)和马果格(Ma'jūj)象征东北亚洲的蛮族。

    【182】  祖勒哈儿纳因( ul-Qarnain、Dhul-Qarnain“有两角的男人”)是称呼亚历山大大帝的一个诨名,据说他曾修筑一道铜墙铁壁来防御果格和马果格人。见《古兰经》,第xviii章,第82-98节,雷斯特朗治译韩达剌,第236-237页。“果格和马果格墙”实为中国的长城。

    【183】  “汝导引吾人入正道,那些曾受汝恩者之道————汝对彼等不愠怒,彼等亦不迷途。”(《古兰经》,第i章,第5-6节。)

    【184】  同上,第xviii章,第53节。

    【185】  通常对奈撒(Nisa)的双关语。

    【186】  dirafsh-i-kāviyāni。铁匠卡发(Kāva)是第一个起来反抗暴君扎哈克(答哈克)的人;而他的围裙变成一面旗子,成为伊朗的国旗。

    【187】  AΓNAQ。据牙忽惕,亦格纳黑(ïghnaq,AΓNAQ)即玉格纳黑(Yïghnaq,YΓNAQ)是在突厥斯坦的一座市镇,别纳客忒的一个属邑。(穆.可.)巴尔托德,《突厥斯坦》,第356页,注⑦,提议把它考定为撒麻耳干附近的一个村子玉干克(Yūghank)。(同上,第133页。)

    【188】  在这章〔第10章〕中,实际上没有谈屈出律第一次和第二次对菊儿汗的战役,它们仅在第Ⅰ卷第47-48页(第i册,第63-65页)被述及。(穆.可.)

    【189】  迦布德扎马县,今名哈杰拉耳(Hajjilar),在古尔甘(Gurgan)(阿斯特拉巴德)的极东。见拉比诺,《祃桚答而和阿斯特拉巴德》,第84页。

    【190】  脱儿惕阿巴曾被派作算端摩诃末“留给撒麻耳干算端的代表”(第343页);他后来被说成是“撒麻耳干的沙黑纳”(第349页),而在这里又是八思哈。关于basqaq和shahna两个术语,见前,第105页,注?,第44页,注③。

    【191】  失哈不丁(穆罕默德·古里)之子。

    【192】  事实上前面没有提这件事。然而后面在第12章(第ii册,第390页)提到。

    【193】  此章已由蒙格思博士(Dr. K. H. Menges)译为英文供魏特夫教授和冯教授使用,附于他们的名著《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一书述哈剌契丹之后。

    【194】  即最早的菊儿汗耶律大石。关于菊儿汗的称号,见前,第62页,注④。

    【195】  “直译为‘八十个他的族人和他的随行者’。措词含糊。它可以指:八十个随行者,即他本族成员和其他人;也可以指:八十个他的族人和(此外的)其他随行者。第一种译法似乎可取,因为八十之数更可能系指整个扈从而非指它的一部分;但此说决非定论。第二种译法意为,除八十名族人外,尚有其他随行者,这就使总数接近《辽史》中提到的二百人的数字。”(魏特夫和冯,前引书,第631页,注?。)

    【196】  “志费尼载录的两种说法好像有矛盾。然而二者均有道理,倘若我们采用汉文记载说,耶律大石仅携带少数麾下抵达可敦(K'o-tun),当他停留在北庭都护府时才于这支核心队伍外增添了大量新军。他很快有了‘精兵万余’……志费尼的看来矛盾的说法可能指耶律大石在军事生涯中的这两个阶段,而这件事发生后一百五十年,从事撰述的穆斯林史家未能予以辨明。”(前引书同页,注?。)

    【197】  原文作ΓR BALYΓ,读作ΓZ BALYΓ。这个名字已以Quz-Balïgh的形式出现。见前,第58页,注?。在汉文记载中我们发现这个名字的更早的形式:Quz-Ordu(虎思斡耳朵)。见魏特夫和冯,前引书,第538页。

    【198】  以Qarlïgh(QRLYΓ)代替一般的Qarlugh(QRLΓ)。

    【199】  据巴尔托德的主张,原文的AYLKTRKAN应读作AYLKTRKMAN。见前,第288页,注?。然而这个短语可能读成:ilig-i-Turkān“突厥人的夷离堇。”见马迦特,《库蛮族源考》,第164页。

    【200】  即上叶尼塞河流域,见前,第69页,注?。

    【201】  原文作BARSR AN,读作BARS XAN。显然就是上巴尔昔罕河(Upper Barskhan),它在伊塞克湖以南,“最可能靠近今天的朴尔热瓦耳斯克(Przhevalsk)(哈剌科耳(Qara-qol))。”见米诺尔斯基,《霍杜德》,第292-293页。

    【202】  原文作YAMN ,读作YAFN?。据可失哈利,牙芬奇是“伊犁附近的一个城镇”(第Ⅲ卷,第375页),也是一条河名(第Ⅰ卷,第59页),米诺尔斯基,前引书,第276页,趋向于把它考定为流入伊犁以北巴尔哈什湖(Balkhash)的哈剌塔尔(Qara-Tal)

    【203】  KWYNK。这是塔不烟(1144-1150),尊号为感天皇后,她统治的年号是咸清。见魏特夫和冯,前引书,第621页和643页。Kuyang多半是来自汉语“国王”的蒙古称号guyang,见伯希和-昂比斯,《亲征录》,第221页和362-364页。

    【204】  这里,志费尼把耶律大石的寡妻跟他的女儿普速完弄混了,关于后者,见前,第290页,注?。奸夫是她的夫弟萧朴古只。见魏特夫和冯,前引书,第646页。

    【205】  这两兄弟在事实上必为夷列帝(1151-1163)的儿子,据《辽史》,夷列遗诏以其妹继承他,因为他的儿子,显即他的长子,仍在幼冲。然而在普速完死后,登上宝座的是夷列的幼子。从志费尼的叙述看,其长兄这时曾企图维护他的权力。见魏特夫和冯,前引书,第644页,646页和注?。次子即直鲁古,最后一个菊儿汗(1178-1211)。

    【206】  见前,第347页。

    【207】  比较Öz-Beg Tai之名(见后,第ii册,第414页)。太(TAY)既可能为tai“舅父”(豪茨马,《语汇》,第83页),也可能为tai“小马”(同前),它经常出现在复合名字中。

    【208】  见前,第63页。

    【209】  《古兰经》,第xix章,第86节。

    【210】  直鲁古在1211年被屈出律所废,死于1213年。见魏特夫和冯,前引书,第652页和653页。

    【211】  据D本读作si qarn va panj sāl。原文据A本为si qarnnavad va panjsāl,即可能为“三合恩(=九十)又五年”。拉施特(见贝烈津,第15章,第80页)读与D本同。斯米尔诺娃,第182页,把这个短语翻译为“三百又五年”,明显地把qarn当作近代含义的“世纪”。关于合恩“三十年的时期”见米诺维和米诺尔斯基,《纳速鲁丁·徒昔论财政》,第760页和772页。事实上该朝(1124-1213)的统治尚不及九十五年,仅八十九阳历年,即九十二阴历年。

    【212】  《古兰经》,第viii章,第56节。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