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讲 论社会各阶层的差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在的 人的使命和社会的 人的使命已如上述。学者之为学者,只以社会上如何看待他为度。因此,我们现在可以转而研究:特殊地说,社会的学者的使命是什么?但是,学者不仅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他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社会阶层的成员。人们至少谈到有一个学者阶层;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在适当的时候将会一目了然。

    因此,我们关于学者的使命的主要研究,除了要先探讨上述两个已经讲完的问题外,还必须先探讨第三个重要的问题:人类各阶层的差别究竟是从何而来的?或者,人类的不平等是从何产生的?

    甚至在没有进行上述研究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阶层 这个词 (7) ,人们说它可能不是指某种偶然地、不受我们的影响而产生的东西,而是可能指按照目的概念,通过自由选择而确立和构成的东西。偶然地、不受我们的影响而产生的不平等,即体力的不平等 ,可以归因于天赋;各阶层的不平等 则好像是道德的不平等;因此,关于这种不平等就十分自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各个不同的阶层是根据什么理由存在的?

    常常有人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从经验的基本原理出发,狂热地列举出一些通过这样一种差别可以达到的目的,列举出一些通过这样一种差别可以获得的好处,好像他们完全理解这些目的或好处;但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任何别的问题就更可以这样回答。某种设施对于这个或那个阶层的好处 并不能证明这种设施的合法性 ;这根本不是人们用这种设施可能抱有过什么目的的历史问题,而是是否容许建立这样一种设施的道德问题,不管这种设施的目的往往是什么。这个问题应当根据纯粹的,也就是实践的理性原理来回答,而据我所知,还从来没有人作出这样的回答,甚至根本没有人试图这样去解答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应当先讲明若干从知识学得出的普遍原理。

    一切理性规律都是在我们精神的本质中确立起来的;但是,理性规律只有通过一种可以运用它们的经验,才到达经验意识,运用这些规律的机会越多,它们同这种意识的结合也就越紧密。一切 理性规律都是如此;实践规律尤其是如此。这种实践规律不是以一种纯粹判断 ,如理论判断为目的,而是以我们之外的效用为目的,并以意向 的形态把自己宣示给意识。一切意向的基础都存在于我们的本质之中,但也不过是基础而已。每个意向如果要到达意识,就必须由经验唤起 ;它如果要成为一种嗜好,而它的满足又要成为一种需求 ,那就是由频繁的同类经验发展 起来的。但是经验不取决于我们自己,因此,我们的意向的唤起和发展一般也不取决于我们自己。

    作为经验基础的独立不倚的非我或自然界 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界没有一个部分完全等同于另一部分,这个原理在康德哲学中也已经得到肯定,而且能够在康德哲学中得到严格的证明;由此可知,自然界也以非常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的精神,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不以同样的方式来发展人的精神的才能和天资。自然界的这种不同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各个个体 ,决定着人们称之为他们特殊的、经验的个体的本质的那种东西;从这个方面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一个个体在他的已经唤起和发展的才能方面是完全等同于另一个体的。由此就产生了体力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我们过去不仅丝毫没有加以促进,而且也不能借助我们的自由加以消灭;因为在我们能借助自由去对抗自然界给予我们的影响以前,我们首先必须到达意识和对这种自由的运用;我们要达到这种地步,则只有借助于我们意向的唤起和发展,而这种意向的唤起和发展并不取决于我们自己。

    但是,人类和一切理性生物的最高规律,即完全自相一致,绝对同一的规律,既然由于运用于自然界而成为实证的和物质的规律,就要求个体的一切天资都得到同等的发展,一切才能都得到尽可能完善的表现————这一要求的目标不能靠纯粹的规律来实现,因为如上所述,实现这一要求既不取决于纯粹的规律,也不取决于可以理所当然地由这一规律所决定的我们的意志 ,而是取决于自然界的自由作用 。

    如果把这个规律引用到社会上,如果设想存在着许多理性生物,那么,在每个理性生物 的一切天资都应当得到同等的发展的要求里,就同时包含着这样的要求:所有各种理性生物彼此之间也应当得到同等的发展 。如果所有理性生物的天资本身就像实际上存在的那样,都是相同的————因为它们都仅仅基于纯粹理性,所以它们在一切理性生物中都应当得到同样的发展,而这是上述要求的内容————那么,同样的天资同样发展的结果就应该处处都自相等同;在这里,我们又以另一方式回到了上一讲所规定的一切社会的最终目的:一切社会成员都完全平等 。

    纯粹的规律,如在上一讲中已经以另一种方式表明的那样,既难于实现给这一要求奠定基础的上述要求的目标,同样也难于实现这一要求的目标。但是,意志自由应当 而且能够 力求日益接近于那个目标。

    这里就表现出趋于同一目标的社会意向的效能,而且这种社会意向成了所要求的那种无限接近的手段。社会意向,或者,我们自己与其他这样的自由理性生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意向,在自身包括以下两个意向:首先是传授文化的意向 ,即用我们 受到良好教育的方面来教育某个人的意向,尽可能使任何别人同我们自己、同我们之内更好的自我拉平的意向;其次是接受文化的意向 ,即从每个人身上用他受到良好教育,而我们却很欠缺修养的方面来教育我们自己的意向。这样,通过理性和自由就可以纠正自然界造成的错误;自然界给予个体的片面发展成为整个类族的所有物;反之,整个类族又给予个体以它所具有的东西;如果我们设想在一定自然条件下一切可能的个体都是存在的,那么整个类族给予个体的便是在这种条件下一切可能的发展。自然界只是片面地发展每个个体,但它也毕竟在它与理性生物相接触的一切点上发展了个体。理性把这些点联结起来,给自然界呈现出一种牢固联结和得到延伸的方面,迫使自然界至少使类族在其所有各种天资方面得到展,因为自然界也不愿意这样片面地发展个体。对于把业已获得的发展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平均分配,理性 已经借助于那种意向表示过关切,而且将继续表示关切,因为自然界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理性关切的是,每个个体间接地从社会手中 得到完全的、充分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是不能直接 从自然界获得的。社会把所有个人的利益集中起来,作为可供人人自由利用的公益,并由此按照个体的人数使这些利益增多;社会把个人的缺点都共同担当起来,并由此使这类缺点缩小到无限小的数目。或者,我用另一种比较便于运用到某些对象上的公式来表达:任何发展技能的目的,都在于使自然界像我刚才明确表达的那样,服从于理性,使经验在其不取决于我们的表象能力的规律的限度内,同我们对于经验的必然的实践概念协调起来。由此可见,理性同自然界处于持续不断的斗争之中;如果我们不变成神,这种斗争就永远不会完结;不过,自然界的影响应当而且可以变得越来越弱,而理性的统治则应当而且可以变得越来越强;后者应当对前者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现在单个个体也许在自己的特殊接触点上能够成功地战胜自然界,但在其他一切接触点上也许还难免受自然界的奴役。现在社会联合起来了,所有人都一致行动;原来个人所不能做到的,大家同心合力就可以做到。虽然每个人都各自为战,但是,依靠共同的斗争削弱了自然界的威力,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的胜利,都对大家有利。这样,就恰好由于各个个体在体力上的不平等,而产生了一种把所有的人联合为一体的新的坚实纽带;需求的冲动以及满足需求的更美好的冲动,把他们更紧密地相互联结在一起。当自然界希望削弱理性的威力的时候,实际上它却加强了理性的威力。

    到目前为止,一切事物都处在它们的自然进程中:我们有了各种极其不同的人物 ,他们按其种类和发展程度来说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还没有各种不同的阶层 ,因为我们还不 能指出通过自由活动 所得到的任何特殊使命 ,还不能指出对一种特殊发展的任何随意选择。我曾说过,我们还不能指出通过自由活动所得到的任何特殊使命,人们却能正确地、全面地理解这个使命。社会意向一般说来当然涉及自由;社会意向只能起促进作用,但不能起强迫作用。人们可以抵抗和压制社会意向。有人可以从仇视人类的利己主义出发,完全使自己离群索居,拒绝从社会接受某种东西,以便不给社会承担任何义务;有人可以从粗野的兽性出发,忘却社会的自由,把自由看成某种由我们随心所欲、任意摆布的东西,因为他们把自己也无非看做受自然界的任意性支配的。但在这里我说的不是这种事情。假如人们一般都服从于社会意向,那就有必要在社会意向的指导下,把你所具有的好东西传授给需要这种东西的人,同时从别人那里接受我们所缺乏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通过新的自由行动去获得任何特殊使命或改变社会意向;我想说的也只是这一点。

    突出的差别在于:在迄今已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