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孟子卷第十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赵氏注

    告子章句上

    告子者,告,姓也。子,男子之通称也。名不害,兼治儒、墨之道者,尝学于孟子,而不能纯彻性命之理。《论语》曰:子罕言命。谓性命之难言也。以告子能执弟子之问,故以题篇。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耜柳为杯桊。告子以为人性为才干,义为成器,犹以耜柳之木为杯桊也。耜柳,柜柳也。一曰:耜,木名也。《诗》云:北山有耜,杯桊,杯素也。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桊乎?将戕贼耜柳而后以为杯桊也?戕犹残也。《春秋传》曰:戕舟发梁,子能顺完,耜柳不伤。其性而成杯桊乎?将以斤斧残贼之,乃可以为杯桊乎?言必残贼也。如将戕贼耜柳而以为杯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孟子言以人身为仁义,岂可复残伤其形体,乃成仁义邪?明不可比杯桊也。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以告子转性以为仁义,若转木以成器,必残贼之。故言率人以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叹辞也。章指言养性长义,顺夫自然,残木为器,变而后成。告子道偏,见有不纯,仁内义外,违人之端,孟子拂之,不假以言也。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湍者,圜也,谓湍湍潆水也。告子以喻人性若是水也,善恶随物而化,无本善不善之性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曰:水诚无分于东西,故决之而往也。水岂无分于上下乎?水性但欲下耳。人性生而有善,犹水欲下也。所以知人皆有善性,似水无有不下者也。跃,跳,颡额也。人以手跳水可。使过颡激之,可令上山,皆迫于势耳,非水之性也。人之可使为不善,非顺其性也,亦妄为利欲之势所诱迫耳,犹是水也,言其本性非不善也。章指言人之欲善,犹水好下,迫势激跃,失其素真,是以守正性者为君子,随曲拂者为小人也。

    告子曰:生之谓性。凡物生同类者,皆同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犹见白物,皆谓之同白,无异性也。曰:然。告子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孟子以为羽性轻,雪性消,玉性坚,虽俱白,其性不同。问告子,子以三白之性同邪?曰:

    然。告子曰:然,诚以为同也。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孟子》言犬之性岂与牛同所欲牛之性岂与人同所欲乎章指言物虽有性,性各殊异,惟人之性,与善俱生。赤子入井,以发其诚,告子一之,知其粗矣。孟子精之,是在其中。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人之甘食悦色者,人之性也。仁由内出,义在外也,不从已身出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孟子》:怪告子是言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告子言:见彼人年长大故,我长敬之。长大者,非在于我也,犹白色见于外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孟子曰:长异于白。白马白人,同谓之白可也。不知敬老马无异于敬老人邪?且谓老者为有义乎?将谓敬老者为有义乎?敬老者已也,何以为外也?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告子》曰:爱从巳则已。心悦故谓之内。所悦喜老者在外,故曰外。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孟子曰:耆炙同等,情出于中。敬楚人之老与敬已之老亦同,已情往敬之,虽非已炙同美,故曰物则有然者也。如耆炙之意,岂在外邪?言楚、秦喻远也。章指言事虽在外,行其事者皆发于中,明仁义由内,所以晓告子之惑也。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季子亦以为义外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公都子曰:以敬在心而行之,故言内。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季子曰:敬谁也?曰:敬兄。公都子曰:当敬兄也。酌则谁先?季子曰:酌酒则先酌谁?曰:先酌。乡人公都子曰:当先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季子曰:所敬者兄也,所酌者乡人也。如此义果在外,不由内也。果犹竟也。

    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公都子无以答季子之问。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孟子使公都子答季子,如此言。弟以在尸位,故敬之。乡人在宾位,故先酌之耳。庸,常也。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也。

    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随敬所在,而敬之果在外。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汤水虽异名,其得寒温者,中心也。虽随敬之所在,亦中心敬之,犹饮食从人所欲,岂可复谓之外也。章指言凡人随形,不本其原,贤者达情,知所以然。季子信之,犹若告子,公都受命,然后乃理。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公都子道:告子以为人性在化,无本善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公都子曰:或人以为可教以善不善,亦由告子之意也。故文武圣化之起,民皆喜为善;幽厉虐政之起,民皆好暴乱。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公都子曰:或人者,以为人各有性,善恶不可化移。尧为君,象为臣,不能使之为善;瞽瞍为父,不能化舜为恶;纣为君,又与微子、比干有兄弟之亲,亦不能使此二子为不仁。是亦各有性也。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公都子曰:告子之徒,其论如此。今孟子曰人性尽善,然则彼之所言皆非邪?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若,顺也。性与情相为表里,性善胜情,情则从之。《孝经》曰:此哀戚之情,情从性也。能顺此情使之善者,真所谓善也。若随人而强作善者,非善者之善也。若为不善者,非所受天才之罪,物动之故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仁义礼智,人皆有其端,怀之于内,非从外消铄我也。求存之则可得而用之,舍纵之则亡失之矣。故人之善恶,或相倍蓰,或至于无算者,不得相与计多少,言其绝远也。所以恶乃至是者,不能自尽其才性也。故使有恶人,非天独与此人恶性,其有下愚不移者,譬如被疾不成之人,所谓童昏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诗》《大雅》《蒸民》之篇。言天生众民,有物则有所法则人法天也。民之秉夷夷,常也。常好美德,孔子谓之知道,故曰人皆有善也。章指言天之生人,皆有善性,引而趋之,善恶异衢高。下相悬,贤愚舛殊,寻其本者,乃能一诸。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富岁,丰年也。凶岁,饥馑也。子弟,凡人之子弟也。赖善,暴恶也。非天降下才性与之异也,以饥寒之阨,陷溺其心,使为恶者也。今夫??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渤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麦,大麦也。《诗》云:诒我来??。言人性之同,如此??麦。其不同者,人事雨泽。有不足,地之有肥硗耳。硗,薄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圣人亦人也,其相觉者以心知耳。盖体类与人同,故举相似也。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龙子,古贤者也,虽不知足小大,作屦者犹不更作蒉。蒉,草器也。以屦相似,天下之足略同故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人口之所耆者相似,故皆以易牙为知味,言口之同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耳亦犹口也,天下皆以师旷为知声之微妙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目亦犹耳也。子都,古之姣好者也。《诗》云: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傥无目者,乃不知子都好耳。言目之同耳。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于心独无所同然乎?言人之心性皆同也。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心所同耆者,义理也。理者,得道之理,圣人先得理义之要耳。理义之悦心,如刍豢之悦口,谁不同也。草牲曰刍,谷养曰豢。《章指》言人禀性俱有好憎,耳目口心所悦者同,或为君子,或为小人,犹??麦不齐,雨露使然也。孟子言是,所以勖而进之。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