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九 平等与自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西方人太过重视物质生活,遂深感贫富之不平等。贫人多,富人少,不平等之刺激更明显。由经济财力转移到政治权力上,又感到贵贱之不平等,贵少贱多,不平等之现象益明显。

    谁不欲富贵?谁甘于贫贱?但外面有种种条件,种种因缘,谁也料不到,谁也捉不住。中国人说富贵有命,则不由自主,岂不又加了一层不自由。因此平等自由的呼声,一人唱之,千人诺之,成为人生最高理想,亦若是人生唯一目标。西方民主政治即从此来。政府最高领袖由民选,算是一平等。任期权力各有限,岂不更平等。但实际仍不平等,只在政治领袖方面加一些不自由而已。而且千万人中难得有一人出来竞选。出来竞选的,亦难得当选,岂非又是一不自由。故西方民主自由,实是一种法治,在法律上尽多加上了种种限制,使在政治上位者感其不平等不自由。人生尽由法治,又何意义价值可言。

    在民主政治下有自由资本,又显是一不平等。只许人自由竞争,但始终争不到一平等,愈争而愈不平等。于是又在法律上来加以限制。所得愈多,赋税愈重。贫穷失业,则加以救济。一切措施,只在人生之不平等不自由中制裁其得意者,辅助其不得意者。抑制少许放肆,使多数获得少许安慰,而其为不平等不自由则依然如故。真自由真平等,实只在许人争,如是而已。

    男女恋爱,称为平等自由,但亦有种种因缘条件。其在通都大邑,或在穷乡僻壤,即一不平等。穷乡僻壤对象少,通都大邑对象多。但亦有种种限制,种种束缚,与穷乡僻壤亦无多异,此皆不自由。中国人言“人相偶”,佳偶相逢作一遇字。偶与遇,皆难得义。故佳偶乃巧遇,天生天成,来自天命,明非自由。即生之于身,身之于家,亦偶所寄寓。以中国文字学言,天人内外之通合相偶亦然。自然皆偶然,非一己之所得自由。人生平等则正是一不自由。尽争自由,将更见为不平等。尽争平等,将更见为不自由。如是而已。

    美国一妇人,其夫为总统,贵为第一夫人,已跻不平等之上乘。不幸其夫遇刺死,倘此妇守节不再嫁,岂不更得国人崇敬。乃此妇又改嫁一世界首富希腊船王。不幸其夫又死。可见自由有限,不得常如己志。唯此妇仍求再嫁,此亦法律所许。然在首贵首富外,欲觅第三人,究属不易。是则自由改嫁易,欲觅三夫平等难。仍将以自由获得不平等。一场春梦又一场,人生真相,此妇诚一例。

    西方有宗教,进入教堂,富贵贫贱,皆平等。又信仰自由,岂不乃一自由平等之人生。但耶稣上十字架,即是一不自由不平等。灵魂上天堂或下地狱,又是一不自由不平等。故宗教信仰,乃亦仍不足以满足实际人生之希望。

    又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已成世界化。乃于法律规定之不自由中,许以争夺之自由,于本属人生平等中,来求取不平等。其胜负又有幸有不幸。果优劣显然,则不成比赛。胜者得名得利,然全人生则已奉献在此。一旦退休,几无他业可再从事。但参加比赛者,毕竟亦有限。场外观众,数万数十万,乃真获得一场平等自由之机会。然座位有不平等,不得自由入场。要之,则已为人生一快事。运动外,又有歌场舞厅,购票入座,则亦仍有不平等不自由。然则人生职业不平等,娱乐亦有不平等。职业不自由,娱乐亦有不自由。人生岂果如此。

    中国社会亦有贫富贵贱之不平等,亦同希富贵。孔子曰:“富贵不可求。”此乃实际人生中一真情实况,中国人谓此不可求曰命,乃一种外力,非己所主。中国古人教人知命。则安和而不争。命来自天,孟子曰:“莫之为而为者谓之天。”即是一大自然。人生必有死,亦不能尽富贵。孰不愿平等自由,而终不能平等自由。中国人归之于天命。在此大自然中,有种种复杂因缘,复杂条件,产生种种复杂现象。究竟孰在为之,则无可指名,而名之曰天,亦曰自然,言其乃自己如此。人生亦大自然中一小自然,一切非可全凭作为,亦非可一切前知。但生命有一进程,物质生命之后,继以精神生命,则亦确有能自作主张自出安排处。孔子言从吾所好,所好乃曰性。天命之谓性,则自由不自由乃同归天命,不足辨。

    不论有生无生,凡物皆有性。物指其当前具体言,性指其变化之内在可能言。饥思食,寒思衣,亦属性。温饱后,更求多余,则谓欲。但性与欲之界线极难分。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养其心即养其性,亦即养其情。所好之情已得,所欲乃未得。温饱已得即可好,其所未得,不当一一加以欲而求。必寡欲而后性得养,此义耐深思。

    性有好恶。山洞人出猎,偶多获,留一羊。羊性善,而形美,可玩赏。繁殖多,洞外放牧,可免猎取之劳。一人如此,人人效之。一家如此,家家尽然。人群自渔猎转而为畜牧,为人生一大进步,此亦孔子之所谓从吾所好矣。

    马牛羊鸡犬豕,家有六畜,皆自从心所好来。放牧多闲,进而转入耕稼,又为人生一大进步。此亦皆人性所好。渔猎求生,迫于欲。耕稼定居,出所好。非由教诲,一从性好,乃亦自然。耕稼余暇,又为陶冶,同所性好。进而日美,亦从性好中流出,乃成人生中之艺术。百工愈分,日中为市,以所有易所无,各得所欲而退。则人之赴市场,亦从心所好,非以为利。别有国际商人,亦如农工,皆世袭皆由公家给养。于是治国之外又求其渐达于平天下,亦皆从其性好,非有他故。

    性有所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