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心齋劄記卷十三 丙午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讀易而得窮理之説焉。合之,自乾至未濟,同一體也;分之,自乾至未濟,各一用也,不相假借,不相侵越,不相攙和,不相牴牾。窮理者應作如是觀。吾讀易而得博約之説焉。乾剛坤柔也,坎實離虚也,艮靜震動也,巽伏兌見也。一分而二,體則通貫;二合而一,功則夾持。博約者應作如是觀。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一都是太極的影神。

    或問:「乾之彖言『首出庶物』,乾之象又言『群龍無首』,何也?」曰:「當以中庸爲證。中庸言『天下之至聖』,至於『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是謂首出;言『天下之至誠』,至於『苟不固聰明聖智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是謂無首。」

    文王之八卦,離南坎北,是用河圖。其六十四卦,上經首乾坤,「天地定位」也;下經首咸恒,「山澤通氣,雷風相薄」也;終坎離,終既濟未濟,「水火不相射」也。是用先天圖。

    乾之六爻莫善於潛,然不可擇而趨也;莫不善於亢,然不可畏而避也。惟其時而已矣。故曰:「見群龍無首,吉」。

    乾,天道也,其在於人則誠者之事也,而曰「終日乾乾,夕愓若」,是就本體點工夫。坤,地道也,其在於人則誠之者之事也,而曰「直方大,不習,無不利」,是就工夫點本體。

    論語堯曰篇曆敘堯舜禹湯武之事,而以孔子之論五美四惡繼焉。惟孔子亦曰「文王既没,文不在茲乎」。然則道統之説,有自來矣。或者以爲始於孟子,殆非也。

    或問程子識仁説。曰:「仁之爲道,最精微,最廣大。孔子贊易,特揭乾元、坤元,而曰『元者善之長也』,又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其與門弟子言,獨於仁最爲亹亹。至孟子,亦曰『夫仁,天之尊爵,人之安宅也』。可見,仁乃五常之首,義禮智信對他不過。顧其所以爲五常之首者,正以其包義禮智信也。學者不知求仁,而徒規規焉從事於義禮智信之間,誠不免於粗狹。若知求仁而遂視義禮智信爲粗且狹,外之而不屑焉,將必有溫柔無剛毅,有寬裕無謹嚴,有茹納無分辨,有流通無專一。是乃狥仁之偏而略其全,襲仁之影而遺其實。即其所見以爲精者亦屬渺幽,適足以便人之遁藏而非真精;其所據以爲大者亦屬漭蕩,適足以供人之假借而非真大。是爲仁之賊而已矣。故程子拈出『識仁』二字,欲人尋見自家本來面目。其曰『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則又欲人尋見仁之本來面目也。其旨深矣!」

    知有仁,不知有義禮智信,這仁便是淹搭的,没些子骨氣,亦便非仁之本色。知有義禮智信,不知有仁,這義禮智信便是硬燥的,没些子生意,亦便非義禮智信之本色。

    羞惡失而爲頑鈍,恭敬失而爲脫略,是非失而爲調停,真純失而爲浮漫,羞惡流而爲矯激,恭敬流而爲矜持,是非流而爲徼察,真純流而爲固滯。

    善與惡相爲貞勝,不並立者也。從上聖賢勤勤懇懇發明性善,正欲壓倒一惡字。今也並欲壓倒一善字。壓倒一惡字,惡字不得出頭;壓倒一善字,善字亦不得出頭矣。惡之來也,其萌甚微,賴有善以密消之耳。惡之發也,其力甚猛,賴有善以顯制之耳。誠使善不得出頭,其亦何所不可爲哉!昔宋范純仁或譏其好名,純仁喟然歎曰:「人若避好名之嫌,則無爲善之路矣。」竊謂,無善無惡之説,則人又當避爲善之嫌矣,不知是何路而可也!

    如何得無欲?龜山先生門下相傳教學者看喜怒哀樂未發前氣象,此爲入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爲升堂;「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此爲入室。

    有欲低,無欲高;有欲垢,無欲淨;有欲軟,無欲剛;有欲煩,無欲簡;有欲忙,無欲閑;有欲險,無欲穩;有欲牽纏,無欲撇脫;有欲凝滯,無欲圓通。箇中妙處,難以言述。

    早來思「無欲」二字最妙。無欲則虚,虚不窒矣。無欲則清,清不溷矣。無欲則剛,剛不屈矣。無欲則簡,簡不勞矣。無欲則靜,靜不擾矣。無欲則高,高不俗矣。

    衡齊駁物理之説,謂天地萬物都無理可窮,而又力排「人心無理」四字,縷縷殆千萬言。余再三檢繹,竟不知此四字出自誰氏也。

    白沙先生以自然爲宗,近世儒者皆宗之,而不思不勉之説盈天下矣。不可道他不是,只要識得。自然何也?天理也。行乎天理之不得不行,止乎天理之不得不止,所謂自然也。孟子説得好:「所惡於知者,爲其鑿也。如知者若禹之行水也,則無惡於知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知者亦行其所無事,則知亦大矣。」禹嘗鑿龍門,鑿伊闕,鑿大行矣,如何反説他不鑿?此其間不爲不多事矣,如何反説他無事?孟子又説得好:曰「禹之治水,水之道也。」夫如是,禹曷與焉?故其鑿也,乃所以爲不鑿也;其有事也,乃所以爲無事也。此自然之説也。是故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自然也。未能不思而得則有思,未能不勉而中則有勉,其思其勉都是自家真箇要求岀頭,不容自已。如有癢要搔,如有痛要護,亦自然也。知不思不勉之爲自然,而不知思勉之爲自然,此只從思不思、勉不勉處較量,而未及勘到所以思不思、所以勉不勉處也。故湛甘泉又拈出「隨處體認天理」一語,正發明自然之説也。中庸曰:「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一者,何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