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再论灵魂与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原始人生活,身为主而心为副。心机能完全附属于躯体,只为躯体服务,能获饱暖安逸则止。待及历史文化人生活,则心为主而身为副。心机能不复专为躯体服务。躯体获得饱暖安逸,始是心生活正式开始,身生活只为心生活之预备阶层。

    其间一大跃进,端因人类有语言创始。其他禽兽,非不有群居集体生活;在群体中之各个体,亦非可谓其绝无心生活;只其所谓心,只属一种本能。心与心之间,仅以呜呼传达。严格言之,可谓心与心不相通。人类有语言,乃为心与心相通一大机能。语言传达曲折细微,此心之所感受,可以传达他心,使同有此感受;此心之所想望,可以传达他心,使同有此想望。于是此心乃不复拘束在各自躯体之内,可以越出此躯体而共通完成一大心。抑若非越出此躯体,亦将不成为一心。

    换言之,此心主要生活,乃不专为躯体作仆隶,而在己心、他心,心与心之间作共同之会通。躯体觉饿则心不安,躯体觉寒则心不安,原始心生活仅止此。此乃原始生活中,心之职责所在,非可谓真有心生活。心有真生活开始,乃在不专当躯体仆隶。他心喜乐,己心亦喜乐。他心忧郁,己心亦忧郁。此种喜乐忧郁,可以不关一身事。当在此身已获温饱,此心职责已尽,心安无事,乃始感到种种不属此一己躯体之喜乐与忧郁。此等喜乐忧郁,始属“心”上事,不如饥饱寒暖之仅属“身”上事。若人生仅求温饱,此外心更无求,则人生亦如禽生、兽生,无其他意义可言。

    人类有文字,乃为心与心相通第二大跃进,第二大机能。文字传达,较之语言传达,可以更细微、更曲折、更深挚、更感动。不仅远地人可用文字传达,异时人,乃至数百千年以上以下人,文字在,即此心在,此心仍可传达。于是一人之心,可以感受异地数百千里外、异时数百千年外他人之心以为心。数百千里外他心之忧喜郁乐,数百千年前他心之忧喜郁乐,可以同为此时此地吾心之忧喜郁乐。吾心之于他心亦然。吾心有忧喜郁乐,亦可使数百千里外、数百千年后之他心,亦与吾同其忧喜郁乐。此始为吾心之真生活、真生命所在。较之吾躯体暂时之饥饱温寒,与他躯体各别不相关,其间相距,何啻天壤。

    故欲研讨人生问题,首当知人生有两世界。一物质世界,身生活属之。一心灵世界,心生活属之。此两世界并不能严格分开,但亦不当混并合一。心灵世界似乎必寄附在物质世界上,但人生所能有之心灵世界,实较其所能有之物质世界,远为广大悠久灵活而高明。身生活范围有限,心生活范围无限。身生活差别甚微,心生活差别甚大。身生活乃暂时的,心生活可成为永久的。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颜渊“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就物质生活言,此属一种极低度之生活,人人可得。但孔子、颜子在此物质生活中所寓有之心生活,则自古迄今,无人能及,乃亦永久存在,永使人可期望在此生活中生活。

    但自原始人转进到历史文化人,人类生活,不免分向两途发展,一则仍重物质生活,尽量向物质上谋求,一则转向心灵生活,改向心灵上完成。西方人生,比较属前一型。中国人生,乃深进入后一型。如希腊人雕刻,重裸体像,直至近代西方,描述女性,首言三围。衣服以贴身或露体为美。中国人重画像,不重雕像;画像重传神。顾恺之作人像,颊上添三毫,便觉神明殊胜。穿衣服,求能掩蔽体状,自具一种美。希腊人建筑,坚固精致,至今尚巍然存在。中国同时代建筑,迄今荡无一存。由希腊上溯至埃及、巴比仑,亦复如是。埃及有金字塔,有木乃伊,中国 尧、舜、禹、汤,尸骨坟墓,全已无存。

    中国人重心灵生活,故知重语言文字,胜过其他之一切。既曰“同声相应”,又曰“声教讫于四海”。此“声”字即指言语。既曰“书同文”,又曰文章、文化、文教。中国人认为凡人类一切心与心相交相通,而成为人文社会之种种建设,其本皆从人类有文字来。就语言论,流通之广,莫如中国语。就文字论,传播之久,亦无如中国字。西方如希腊、罗马,语言文字皆不同。近代西方,英、法、德、意诸邦,其语言文字,不仅与古希腊、罗马相异,同时相互间亦各不同。可证西方人在此方面,不如中国人看重。

    由于语言文字而影响及于人心,中国人心量宽大,西方人心量狭小。由于语言文字相通,故心与心亦易相通,遂使中国如一人。不仅空间上同时能使中国如一人,即时间上三千年来文字如一,更使三千年相传之中国如一人。三千年前之人心,尚存在于三千年之后。如今人读《诗经》,三千年前人之忧喜郁乐,凡其心中所存而流露于诗句中者,今人读之,无不一一恍然如在目前,怦然如在心中,读两三千年前人书,不啻亲承其謦欬,亲接其谈吐。故若真为一中国读书人,其心生命每可植根浚源于三千年之前。其心生活可以神交千古,亦可以心存百代。凡属人心所在,可以与我文字相通者,斯彼心即成我心,我心亦为彼心。心灵世界中之生命与生活,殊不当以物质世界中之生命与生活相衡量。

    譬之如声音,如光色,弥漫空中,一去不返,为人耳目所不睹不闻。只用一机械,由电摄取,由电播送,此声光即重现在人耳目前。而文字之为用,犹胜电之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