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用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如若对于前面第二章所说的执笔方法,完全明了,并且已经完全实行了,那么,紧接的一步,便是如何练习的问题。现在分作以下的几层说去。

    第一要说的是执了笔如何去用。用,有一个先决条件。这个先决条件便是悬起手臂来。这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在没有练习基础的情况下,我们执了笔,悬起手臂,便无法写字。因悬起手臂写字,肘臂无依靠,笔在手中发颤,写出字来,笔画就像死了的蚯蚓一般,非常难看。因之,我们一般都是将手放在桌子上,着着实实,安如泰山地写。但以书法的需要而言,这样没有基础是不行的。没有基础,就必须用些工夫,拼着吃一点苦,将基础打定。

    怎么说是书法需要悬起手臂呢?因为我们一般地将手臂连腕放在桌上,笔的活动范围就非常之小。写个三分大小的字,还可以对付。再大了,就无法挥运了。譬如,我们在门前的水沟上放一块木板就可以当桥用。若是在黄河上建一座大桥,就非预备下极多的钢架子和钢筋混凝土不可。如若懂得这个譬喻的要旨,就可以懂得作为一个有志书法的人,必须先培养自己的足够挥运的笔力范围。一百丈布,剪下来二三寸做带子,可以。二三寸的带子要做一块手巾却不行。因此,这悬起手臂的基础练习是第一必须的。并且这种练习对于一个有志书法的人,也并非甚难甚苦,等到基础既经打定,那种受用和快乐,就是短期苦工夫所换得的终身不尽的报偿。

    在元朝,有个书家兼文学家陈绎曾,作了一部论书法的小书,名叫《翰林要诀》,一共十二章。在第一章论执笔里,他说了三种腕法。第三种叫“悬腕”,他加注说:“悬在空中最有力。今代唯鲜于郎中(按即鲜于枢,字伯机)善悬腕书。余问之,瞑目伸臂曰‘胆、胆、胆!’”这一段记载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鲜于枢的自高自大欺负外行。实际上,悬起手臂写字,不过是一种体操上的肌肉练习而已。

    普通不曾练习过悬起手臂写字的人,由于手臂上的肌肉不习惯于这种动作,所以膀子无力,尤其是上臂的腱子和关节中的筋,容易感觉到酸。这样写起字来,笔画颤抖丑怪,越写膀子越酸,字就越发难看。但若坚持下去,筋和肉由于练习,而逐渐增长了气力,习惯了这种动作,笔画也就逐渐端正有力了,手臂逐渐不酸了。到了后来,就是被迫将手放在桌上,也不肯了。道理很简单,提笔悬起手臂,写字舒服得多。所以说,这只是一种肌肉练习。这种练习,天天连续不断,顶多三个月,就打好初步的基础了。至于初步时期写的字,笔画不定,样子难看,那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怕难看,在此短期内,不把字拿给人看就是了。

    这种肌肉练习的必要,正和练拳术的人,先要练“蹲桩”同一理由。练拳的人,第一需要双腿有力,才可立在地上,稳如泰山。而“蹲桩”的练习,却是使得大腿发酸的,甚至酸得立不起来。然而,有志练拳的人,对于这一基础练习,必须打破难关。既然练拳的人要练成蹲桩,岂有写字的人,不要练成悬臂么?如若练成了,世上纵然有一万个鲜于枢,量他一个也不敢再来摆架子。

    元·鲜于枢《草书秋怀二章》

    明·徐渭《行书录杜甫诗二首扇面》

    明朝有一个书画家徐渭。他曾写过一篇《论执管法》。其中有一段说:“把腕来平平挺起,凡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古人贵悬腕者,以可尽力耳。大小诸字,古人皆用此法。若以掌贴卓(桌)上,则指便粘着于纸,终无气力。轻重便当失准。挥运终欠圆健。盖腕能挺起,则觉其竖。腕竖,则锋必正。锋正,则四面势全也。近来又以左手搭卓(桌)上,右手执笔按在左手背上,则来往也觉通利,腕亦自觉能悬。此则今日之悬腕也,比之古法非矣。然作小楷及中品字、小草犹可,大真、大草必须高悬手书。如人立志要争衡古人,大小皆须悬腕,以求古人秘法,似又不宜从俗矣。”徐渭这一番话是极有见地的。这里面所说一种右手搭左手背的方法,即是前面陈绎曾所说的腕法中的第一法“枕腕”。陈氏的第二法叫“提腕”。他解释为“肘着案而虚提手腕”。无论这二种的哪一种都是不彻底的方法。如若能决志练成悬起手臂,便不需要这些方法,并且随时都可活用这些方法。依我个人想法,只要是一个有志于书法的青年,只要记得前文所说的譬喻,那他决不肯不为他自己多准备一些混凝土。

    这样说的基本练习,和前一章执笔法,结合起来,那一支笔在手中的形状便自然是笔管垂直的,手掌竖起的,手腕子平的,臂肘就离开桌面了。这分开的几种形状,实际上是联合起来的一件事。手掌竖起了,手腕子一定平,臂肘一定离开桌子。这样就是古人所说的“悬笔作书”了。笔在手中,自然是垂直的;但这不是说,笔是永远这样死死地垂直着。因为笔在挥运之时,不可能永远垂直。

    以上是先决条件具备了。现在说怎样用笔。“用笔”这一名词,包括起笔和落笔(即是下笔和收笔)。若是将笔笔连起来,则是每一起笔皆是从前一笔的落笔而来;每一落笔又是次一笔的起笔所从出。所以讲用笔要从下笔处讲起。下笔(起笔)的方法也极简单,只有两句话:竖画横下;横画竖下。

    若是拿笔尖的行走方向,放大了来说,有如左图。

    这个简图所表示的方法,就是古人谓“有往必收(横)”“无垂不缩(竖)”的方法。由这横直两种方法(实际上只是一种方法,而变化方向),可以推而用之于其他的笔画,如斜行画、围行画或点。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如何起笔落笔而已。

    但这却是最根本扼要的方法,任何体格皆可应用。明了和实用了这方法,便可切实体会出来,楷书的笔法确是和草书一样。楷书是草书的收缩,草书是楷书的延扩。一切的千变万化皆从此出来的。

    为什么定要这种方法呢?竖画何必要横下呢?竖下不行吗?横画何必要竖下呢?横下不行吗?我们的回答是:必须如此。因为写字必须将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