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修行道地经卷第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劝悦品第二十

    承慧得度众  道成清为流

    其智常饮此  服以法甘露

    厥水而无尽  犹穿漏不断

    愿归智慧种  道德已具足

    其以羸弱者  承学意自达

    造度定意使  立志法禅思

    其佛天中天  行权善方便

    现无量智慧  身心归稽首

    假使修行发羸弱心。心自念言。我得善利。脱乎八难得闲居自在。吾已逮遇一切智师。而有归命其法无欲众僧具成。吾已梵行种道。而有成者或向道者。众人堕邪我顺正道。余人行反吾从等行。今吾不久为法王子。天上人间难戒德香。不匿其功德得不恼热。尔乃安隐服解脱味。日当饱满获救济安。度于恶路无有恐惧。乘于寂观入八道行。到无恐难趣泥洹城。以是自劝遵奉精勤。于是颂曰。

    修行设羸弱  常侥遇法利

    吾得归世尊  正法及众僧

    方便欢喜心  以劝羸弱意

    常专思遵奉  是谓为修行

    初学及道成  人杂如丛树

    以离于邪径  便立在正路

    戒德以为香  譬如林树熏

    忽然而解脱  得道则普现

    而从佛生经法树  因众要钞如采华

    正法须臾有懈怠  欲令自勉故说是

    修行道地经行空品第二十一

    各自名人物  悉知其本号

    晓众生微苦  如莲花根丝

    以审谛观故  无有吾我想

    人上不计身  愿礼无著尊

    其光照于世  如炬明冥室

    厥心之所睹  一切无固要

    我归命彼觉  其心行平等

    察诸天及人  普见如空无

    设修行者有吾我想。而不入空则自克责。吾衰无利用心挂碍。不顺空慧乐吾我想。忧戚自勉诱心至空。或诫其志诱之向之。因至本无三界皆空。万物无常有是计者。谏进其心令不放逸。于是颂曰。

    其不解空有我想  志则动起如树摇

    劝诱厥心向空无  不久当获至本净

    譬如国王而有俳儿。其俳母终持服在家。王欲闻说使人召之。王欲相见。俳自念言。吾有亲老。适见背弃。今王严急。若不往者。当夺我命。或见诛罚。母虽寿终。无他基业。宜当应之。不违尊命。阳作俳戏得王欢心。强自伏意制于哀戚。不复念母则自庄严。和悦被服便往奉现。外阳嘲说令王欢喜。退自思念遭于母丧。心中悲戚如火烧草。呜呼痛哉何忍当笑。适罹重丧窃畏国王。即制哀心如水浇火。遂复俳戏稍忘诸忧。戏笑益盛令王踊跃。其修行者亦当如是。诱进道心使解空无除吾我想。因是习行遂入真空。于是颂曰。

    譬如王有俳  身遭重忧丧

    阳笑除忧戚  心遂欢喜悦

    修行亦如是  稍诱心向空

    照耀近慧明  志定不动转

    是故行者当顺空教。设诫其心或中乱者。起吾我想则自思惟。譬如有人合集草木。以用作筏欲渡广河。其水急暴漂而坏筏。吾诱进心从来积日。勤苦叵言乱志卒起。违其专精有吾我想。于是颂曰。

    譬如合集草木筏  山川江河漂之坏

    爱欲之河急如是  意念于寂则向空

    譬如夏月热燋草木。得霖雨时便复茂生五谷丰盛。吾思惟空则无吾我。设不思惟便兴身想。于是颂曰。

    譬如于彼霖雨时  诸枯草木悉茂生

    设使修行思惟空  则捐吾我无想念

    修行自念。吾所以坐。欲求灭度。实事叵求。设有我者可方求之。而我本空无有吾我。今欲分别身之本无。我何所是宁有身乎。于是颂曰。

    其处我想解乃觉  常谛观之为本无

    设使随俗不自了  若如冥中追于盲

    其修行者退自思惟。有身成我。衣食供养有余与他。是为吾我计本悉空。假使有难。先自将护然后救他。若舍身已复有余患。则当追护人一切贪。皆由身兴无复他讨。是故知之身为吾我。于是颂曰。

    诸贪财色皆为身  设有恐难先自护

    永不顾人唯慕己  是故俗人为吾我

    修行自念。当观身本。六事合成。何谓为六。一曰地。二曰水。三曰火。四曰风。五曰空。六曰神。何谓为地。地有二事。内地外地。于是颂曰。

    地水火风空  魂神合为六

    身六外亦六  佛以圣智演

    何谓身地。身中坚者发毛爪齿。垢浊骨肉皮革筋连。五脏肠胃屎秽不净。诸所坚者是谓身地。于是颂曰。

    人身积之若干种  发毛爪齿骨皮肉

    及余体中诸所坚  是则谓为内身地

    彼修行者便自念言。吾观内地是我身不。神为著之与内合乎。身合为异吾我别乎。当观剃头。下须发时。著于目前。一一分发。百反心察何所吾我。设一毛我安置余者。若毛悉是。斯亦非应为若干身。又除须发从小至长亦难计量。若持著火烧其发时身便当亡。发从四生。一曰因缘。二曰尘劳。三曰爱欲。四曰饮食。计是非身则无吾我。须发众缘合我适有。一发堕地。设投于火。若捐在厕以足蹈之于身无患。在于头上亦无所益。以是观之。在头在地。等而无异。于是颂曰。

    头上虽多发  增减亦无异

    设除及与在  亦不以为忧

    谛观察是已  则无有吾我

    是故分别了  各各无有身

    假使彼发为吾我者。如截葱蕜后则复生。以是计之。当复有我。所以者何。其葱蕜者。自毁自生。一切皆空非吾无我。假使须发与神合者。如水乳合犹尚可别。设使须发有吾我者。初在胎中受形识时都无发毛。尔时吾我为在何许。后因缘生。以是知之。发无吾我。发生不生。若除若在计无有身。以是观之。草苗及发一无有异。于是颂曰。

    假使须发有吾我  便当可见如葱蕜

    身犹刍草剉斩之  观体与草等无异

    其修行者思惟如是。本无有吾。今不见我。晓了若斯不怀狐疑。如发无我一切亦然。发毛爪齿骨肉皮肤悉无所属。谛观如是地无吾我我不在地。于是颂曰。

    身发种类无吾我  分别体内百千段

    于中求之无有身  譬如入水而求火

    其修行者心自念言。吾求内地都无吾我。当察外地。傥有吾我依外地耶。何谓外地与身不连。粗强坚固离于人身。谓为土地山岩沙石瓦木之形。铜铁铅锡。金银鍮石。珊瑚虎魄。车磲马瑙。琉璃水精。诸树草木苗稼谷物。诸所积聚。于是颂曰。

    山岩石瓦地树木  及余诸所有形类

    其各离身众殖生  是则名曰外地种

    其修行者观于外地。则知内地无有吾我。所以者何。内地增减。则有苦安尚无有身。何况外地当有体耶。设有破坏断截烧灭。垦掘剥裂不觉苦痛。宁可谓之有吾我乎。故外内地皆无所属等而无异。于是颂曰。

    譬如内地无吾我  何况在外而有者

    以观无我等无异  省之同空而不别

    何谓为水。水为在我我为在水。水有二事内水外水。何谓内水身中诸软。湿腻肪膏血脉髓脑。涕泪涎唾肝胆小便之属。身中诸湿是谓内水。于是颂曰。

    肝胆诸血脉  及汗肪之属

    涕泪诸小便  身中诸湿者

    散体有柔软  与神不相连

    通流遍身中  是谓为内水

    其修行者涕唾在前谛观视之。以木举之我著此乎。假使依是日日流出。弃捐灭没将定在外。不计是我亦不护之。假使木擎有吾我者。盛著器中以何名之。如是观者谛知无身。所以者何。计于形体无有若干。以此之比水种众多。水则无我内外亦尔。于是颂曰。

    假使我如水  水消我则灭

    如身水稍长  我者亦应尔

    如弃体中水  不贪计是身

    谛观如是者  则无有吾我

    其修行者复更省察已。见内水无有吾我。当观外水无有我耶。我依水乎。何谓外。水不在己者。根味茎味枝叶花实之味。醍醐麻油酒浆雾露。浴池井泉沟渠涝水。江河大海地下诸水是谓外水。于是颂曰。

    地上诸可名水者  及余众药根茎味

    与身各别不相连  是则谓之为外水

    其修行者谛观外水分别如是。而身中水尚无吾我。有所增减令身苦痛。何况外水而有身乎。设有取者于己无损。若有与者于身无益。以是观之此内外水等而无异。所以者何。俱无所有。于是颂曰。

    身中诸水无吾我  设有苦乐及增减

    如是外水岂有身  苦乐增减而无患

    今当观察诸火种。火有我耶我著火乎。何谓为火。火有二事内火外火。何谓内火。身中温暖诸热烦满。其存命识消饮食者。身中诸温此为内火。于是颂曰。

    身中诸暖消饮食  温和存命诸热者

    是则体分及日光  斯谓名之为内火

    其修行者当作等观。身中诸温或热著头。或在手足脊胁腹背。如是观者各各有异。计人身一不应有我。谛视如是则无所属是为内火。于是颂曰。

    分别计人身  心察火无我

    所处若干种  各各不见我

    其修行者便自思惟。吾求内火则无有身。当观外火为有我乎。我依火耶。何谓外火与身不连。谓火及炎温热之属。日月星宿所出光明。诸天神宫地岸山岩凿石之火。衣服珍琦金银铜铁。珠玑璎珞及诸五谷。树木药草醍醐麻油。诸所有热是谓外火。于是颂曰。

    日月炎火及星宿  下地诸石光热者

    及余一切诸温暖  是则名曰为外火

    其修行者思惟外火所睹如是。则知外火不可称数。火有二事有所烧煮。火在草木不焚草木。所处各异。设外火中有吾我者。则不别异。以故知之外火无身。亦不在彼。内火外火俱而无异。所以者何。等归于空。于是颂曰。

    所以有此火  唯烧热炊熟

    山岩诸石子  所积聚如是

    各各所在异  炽然不一时

    外火无若斯  是故知无我

    今当观察。诸所风气为有我耶我在风耶。何谓为风。风有二事。内风外风。何谓内风。身所受气上下往来。横起胁间脊背腰风。通诸百脉骨间之风。掣缩其筋力风。急暴诸风兴作动发。则断人命此谓内风。于是颂曰。

    载身诸风犹机关  其断人命众风动

    喘息动摇掣缩体  是则名曰为内风

    其修行者当作是观。此内诸风皆因饮食不时节起。及余因缘风不虚发风若干种。步步之中各各起灭。于彼求我而不可得。以是言之求于内风而无吾我。于是颂曰。

    人身动风及住风  计若干种从缘起

    此各殊异非有我  是故内风而无身

    其修行者心自念言。今求内风则无有我。当复察外何谓外风不与身连。东西南北暴急乱风。飘风冷热多少微风兴云之风。旋岚动风。成败天地。及持水风。是谓外风。于是颂曰。

    四方诸风及寒热  旋岚之风亦成败

    持云尘清并飘风  是则名曰为外风

    其修行者观风如是。则自念言外风不同。或大或小或时中适。或时盛热持扇自扇。若有尘土而拂拭之。急疾飘风则逝惊人。旋岚之风立在虚空。天地坏时拔须弥山。两两相搏皆令破坏。举下令上飘高使堕。相[打-丁+棠]碎坏皆使如尘。计身有一无有大小。外风既多又复大小。观内外风等无差特。所以者何。俱无所属。于是颂曰。

    若使执扇除汗暑  人身中风及旋岚

    虚空众风亦无我  是则名曰为外风

    其修行者皆能分别。了此四大虽尔未舍。不解身空所在作为。辄计有身亦言有吾。以观本无计内四种。及外四种俱等无异。色痛想行识。则为猗内亦无所猗。所以者何。其心意识而不在内。痛想行识亦不与身四大相连。于是颂曰。

    当观察此四种分  其无慧者常怀疑

    色痛行识不连内  安当相著外四种

    其修行者假使狐疑。当观本原能解其根。则知如审。譬如种树而生果实。非是本子亦不离本。一切如是因获四大。如有五阴。则在胞胎成心精神。形如浊酪则生息肉。稍稍而成小儿之身。从少小身便至中年。是若干种本从胎起。既成就身非初合身亦不离初。始从胎精稍稍成形。至于中年精神所处。四大种之变渐渐日长。以观本无则无有我。等无差特四种法尔。精神所处渐渐成躯。其无精神亦转长大。于是颂曰。

    内由心生实  如树从子出

    心如树因果  外种亦如是

    其身法亦然  因心念众想

    厥外种无意  安能有众想

    譬如外种或有出金。后有工师或出铜铁。或出铅锡或出银者。或出鍮石车磲马瑙。琉璃水精珊瑚虎魄。碧英金刚金精众宝。其于外种出如是辈琦瑰珍异。计身内种胎中始生。若二肉抟名为眼相。其目中光有所见者名曰为睛。目中黑瞳因于内睛得见外形。内外相迎然后为识。识何所兴谓痛想行。若如从目生痛想行。耳鼻口意亦复如是。内外诸种等亦无异。从内诸种心痛想行。本从内起不由于外。于是颂曰。

    有护于外种  用出金银故

    内种亦如是  二肉抟成眼

    从眼根睹色  因色而成识

    由心起众想  内自在号识

    其修行者傥有是疑。所谓内种颇有逾者。所谓内中之内或自觉言。朦瞑之人不闻不了。其心反耶入于贡高。所见身者则是吾所我为有体我或在内。观他人身亦如是也。所睹如斯不能起逾。佛解人身四大五阴及诸衰入。因号之身我所他人。计此内外凡俗言耳。如俗所言吾欲从之。设不从者傥有诤讼。学道之人未曾计形。于是颂曰。

    我宁有胜乎  能超内我耶

    愚騃亦如是  无慧随邪见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