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词评辑要

    世言稼轩居士辛公之词似东坡,非有意于学坡也,自其发于所蓄者言之,则不能不坡若也。

    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辞哉,直陶写之具耳。故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无他,意不在于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尔也。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

    (范开《稼轩词序》)

    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近时作词者只说周美成、姜尧章等,而以稼轩词为豪迈,非词家本色。潘紫岩牥云:“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此说固当。盖曲者曲也,固当以委曲为体;然徒狃于风情婉娈,则亦不足以启人意。回视稼轩所作,岂非万古一清风也哉!

    (陈模《论稼轩词》)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

    唐诗三变愈下,宋词则不然。欧、苏、秦、黄,足当高、岑、王、李;南渡以后,矫矫陡健,即不得称中宋、晚宋也。惟辛稼轩自度粱肉,不胜前哲,特出奇险为珍羞供,与刘后村辈,俱曹洞旁出,学者正可钦佩,不必反唇并捧心也。

    (俞彦《爰园诗话》)

    词家争斗秾纤,而稼轩率多抚时感事之作,磊落英多,绝不作妮子态;宋人以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善评也。

    (毛晋《稼轩词跋》)

    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

    (楼敬思语。《词林纪事》引)

    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观其得意处,真有压倒古人之意。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

    稼轩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今人未有稼轩一字,辄纷纷为异同之论。宋玉罪人,可胜三叹。

    (彭孙遹《金粟词话》)

    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观其才气俊迈,虽似乎奋笔而成,然岳珂《桯史》记弃疾自诵《贺新郎》、《永遇乐》二词,使座客指摘其失。珂谓《贺新郎》词首尾二腔语句相似,《永遇乐》词用事太多。弃疾乃自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其刻意如此云云,则未始不由苦思得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稼轩词提要》)

    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

    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故往往锋颖太露;然其才情富艳,思力果锐,南北两朝,实无其匹,无怪流传之广且久也。

    世以苏辛并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二公之词,不可同日而语也。

    后人以粗豪学稼轩,非徒无其才,并无其情。稼轩固是才大,然情至处,后人万不能及。

    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使深者反浅,曲者反直。吾十年来服膺白石,而以稼轩为外道。由今思之,可谓瞽人扪籥也。稼轩勃郁,故情深;白石放旷,故情浅;稼轩纵横,故才大;白石局促,故才小。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苏辛并称。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稼轩则沉着痛快,有辙可循,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固未可同年而语也。

    稼轩由北开南,梦窗由南追北,是词家转境。

    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窄,故斗硬。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悉出于温柔敦厚。世或以粗犷托苏、辛,固宜有视苏、辛为别调者矣。

    张玉田盛称白石,而不甚许稼轩,耳食者遂于两家有轩轾意。不知稼轩之体,白石尝效之矣。集中如《永遇乐》、《汉宫春》诸阕,均次稼轩韵,其吐属气味,皆若秘响相通,何后人过分门户耶?

    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夐异!

    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

    (刘熙载《艺概》)

    稼轩仙才,亦霸才也。

    (江顺诒《词学集成》)

    稼轩负高世之才,不可羁勒,能于唐宋诸大家外,别树一帜。自兹以降,词家遂有门户主奴之见。而才气横轶者,群乐其豪纵而效之,乃至里俗浮嚣之子,亦靡不推波助澜,自托辛、刘,以屏蔽其陋。则非稼轩之咎,而不善学者之咎也。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学稼轩,要于豪迈中见精致。近人学稼轩,只学得莽字、粗字,无怪阑入打油恶道。试取辛词读之,岂一味叫嚣者所能望其顶踵?

    稼轩是极有性情人。学稼轩者,胸中须先具一段真气、奇气,否则虽纸上奔腾,其中俄空焉,亦萧萧索索,如牖下风耳。

    晏、秦之妙丽,源于李太白、温飞卿;姜、史之清真,源于张志和、白香山。唯苏、辛在词中籓篱独辟矣。读苏、辛词,知词中有人,词中有品,不敢自为菲薄。然辛以毕生精力注之,比苏尤为横出矣。吴子律云:“辛之于苏,犹诗中山谷之视东坡也。东坡之大,殆不可以学而至。”此论或不尽然。苏风格自高,而性情颇歉;辛却缠绵悱恻,且辛之造语俊于苏。若仅以大论也,则室之大不如堂,而以堂为室,可乎?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逮苏远矣。

    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不善学之,流入叫嚣一派。论者遂集矢于稼轩,稼轩不受也。

    稼轩词仿佛魏武诗,自是有大本领,大作用人语。

    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性生,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正则可以为郭李、为岳韩,变则即桓温之流亚,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苏辛两家,各自不同,后人无东坡胸襟,又无稼轩气概,漫为规,适形粗鄙耳。

    东坡词全是王道,稼轩则兼有霸气,然犹不悖于王也。

    白石,仙品也;东坡,神品也,亦仙品也;梦窗,逸品也;玉田,隽品也;稼轩,豪品也;然皆不离于正,故于温、韦、周、秦、梅溪、碧山同一大雅,而无傲而不理之诮。后人徒恃聪明,不穷正始,终非至诣。

    东坡一派,无人能继。稼轩同时则有张、陆、刘、蒋辈,后起则有遗山、迦陵、板桥、心余辈。然愈学稼轩,去稼轩愈远。稼轩自有真耳,不得其本,徒逐其末,以狂呼叫嚣为稼轩,亦诬稼轩甚矣。

    东坡、稼轩,同而不同者也;白石、碧山,不同而同者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东坡、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

    (况周颐《香海棠馆词话》)

    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之词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稼轩之词,才思横溢,悲壮苍凉(如《永遇乐》诸词),例之古诗,远法太冲,近师太白,此纵横家之词也。

    (刘师培《论文杂记》)

    行年事略

    宋高宗绍兴十年 金煕宗天眷三年 庚申(1140)

    五月十一日,稼轩生于山东历城。

    父文郁早卒,自幼随祖父辛赞。

    辛赞因累于族众,未随宋室南渡,后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

    次年十一月,宋金“绍兴和议”成,宋向金称臣。十二月,岳飞遇害。

    稼轩少受业于亳州(今安徽亳县)刘瞻(字喦老,号樱宁居士),与党怀英同学。

    宋绍兴二十三年 金海陵王贞元元年 癸酉(1153)

    稼轩十四岁。

    金主完颜亮迁都燕京。

    稼轩领乡举。次年遂有首次燕山之行。

    宋绍兴二十七年 金正隆二年 丁丑(1157)

    稼轩十八岁。

    礼部赴试,始有二次燕山之行。稼轩自谓“大父臣赞尝令臣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谋未及遂,大父臣赞下世”(《美芹十论》)。辛赞的去世,当在稼轩十八岁至二十一岁间。

    宋绍兴三十一年 金世宗大定元年 辛巳(1161)

    稼轩二十二岁。

    夏,金主完颜亮迁京开封。九月,大举南侵。

    稼轩聚众二千,归义军耿京部,为掌书记,劝说耿京归宋,以图大计。

    僧人义端窃印叛逃,稼轩追杀之。

    十月,金辽阳留守完颜雍发动政变,自立为帝,改元大定。

    十一月,采石矶一役,完颜亮死于内部兵乱,金军败撤。

    宋绍兴三十二年 金大定二年 壬午(1162)

    稼轩二十三岁。

    正月,领命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右承务郎。

    闰二月,叛将张安国杀耿降金。稼轩约王世隆等率五十骑生擒张安国,献俘建康。

    改任江阴(今江苏江阴县)签判,由是宦居南方。

    夏,孝宗赵眘继位,起用主战名将张浚,准备北伐。

    宋孝宗隆兴元年癸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