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仙郡三年亢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恶之,心不乐,乃谓左右曰:“此为我也。”(《史记》卷九《吕后本纪》)唐高宗永徽元年四月一日晋州地震,六月十二日又震,高宗顾谓侍臣曰:“朕政教不明,使晋州之地屡有震动。”(《旧唐书》卷三十七《五行志》)皇帝不受任何拘束,所畏唯天。吾国历史关于灾异必有所纪,盖欲“书之示戒,用儆后王”。(同上)照历史说,凡天降灾异之时,皇帝下诏罪己,并令群臣直言极谏。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黄气竟天,大雨,谷水溢入洛阳宫,深四尺,坏左掖门,毁宫寺一十九,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帝引咎,令群臣直言政之得失。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静思厥咎,甚惧焉。文武百寮各上封事,极言朕过,无有所讳。”(同上)则天神龙元年七月二十七日,洛水涨坏百姓庐舍二千余家,诏九品以上直言极谏。右卫骑曹宋务光上疏曰:“陛下不出都邑,近观朝市,则以为率土之人既康且富。及至践闾陌,视乡亭,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十室而九空,丁壮尽于边塞,孤孀转于沟壑,猛吏淫威,奋其毒暴,征急攻破其资。马困斯跌,人穷乃诈,或起为奸盗,或竞为流亡,从而刑之,良可悲也。”(同上)灾异最能引起人主关心的,莫如旱蝗。文宗开成四年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宰臣曰:“星官奏天时当尔,乞不过劳圣虑。”文宗懔然改容曰:“朕为天下主,无德及人,致此灾旱,今又彗星谪见于上,若三日内不雨,当退归南内,卿等自选贤明之君以安天下。”宰臣呜咽流涕不能已。(同上)天旱,竟令天子欲逊位,古代皇帝何以这样关心旱灾呢?

    吾国为农业国家,农业需要雨水,雨水不调,淫雨则田园泛滥,久旱则田园干枯,均可使数百万里的膏壤变为池沼或化为沙田。农村破坏,农业生产力降低,一方农民流亡,社会上充斥着无数流氓无产者,他方米价腾贵,贫穷成为普遍的现象。这个时候,政府若不赈恤,则百姓饥寒交迫,必相率离开王化的社会,走到不法的方面去,用违法的手段,来苟全自己的生命。“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窃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隋炀帝大业七年)群盗蔓延,引起大盗,而政权就颠覆了。晋之南渡由于八王作乱,引起五胡乱华。五胡能够乱华,又由于旱蝗为灾。惠帝元康七年七月雍梁大旱,关中饥,米斛万钱,诏骨肉相卖者不禁。怀帝永嘉三年三月大旱,江汉河洛皆竭可涉。四年五月幽并司冀秦雍等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五年六月百姓饥俭,米斛万余价。愍帝建兴四年十月京师饥甚,米斗金二两,人相食,死者过半。(见《晋书》各纪)大众受了饥饿的压迫,只有流移就谷。他们流亡,不是逃至天国,而是走入地狱。永嘉元年刘琨为并州刺史,他于沿途所见的流亡情况,据他报告:“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及其在者,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厄,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晋书》卷六十二《刘琨传》)百姓流离道路,转死沟壑,人不堪命,只有沦为盗匪,攻城剽邑,作夺取政权的豪举。在这时期,蛮族也同百姓一样,受了生活压迫,开始流亡。羯人石勒,氐人李特都是因为流亡而乘机作乱的。(参阅《晋书》卷一百四《石勒载记》、卷一百二十六《李特载记》)隋末,盗贼蜂起,据李说:“天下之乱本于饥。”(《新唐书》卷九十三《李传》)唐末,黄巢作乱本于饥,故能兴江淮,根蔓天下[1]。旱灾可使政权颠覆,难怪凤仙郡侯听到孙行者能够求雨,宁愿整衣步行,亲至市口,低头下拜。汉宣帝时,丙吉为丞相,见长安市上死伤横道,置之不理。逢人逐牛,牛喘吐舌,急驻车询问。(《汉书》卷七十四《丙吉传》)这不是“知大体”的人哪里懂得此中道理。

    古者宰相“不亲小事”。其职乃上佐天子,“调和阴阳”。(同上)所谓调和阴阳不是玄学之词,而是讲求具体的政策。阴甚而久雨,须开凿河流,使雨不成灾;阳极而将旱,须讲求水利,使旱不妨耕。丙吉见牛喘吐舌,驻车询问,盖“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同上)此乃时气失节,旱灾之象,宰相宜未雨绸缪,不可临时束手。后世不明此旨,“灾眚变咎,辄切免公台”。(《后汉书》卷七十六《陈忠传》)不察宰相之努力,唯视天象之变化,于是调和阴阳失去意义,而变为玄学之词。然而东汉逢到灾异,宰相还须免职,末世,政府当局一方知灾异乃天然现象,而不责躬自省,他方关于防灾一事,又不肯早作戒备。为人君者上不怕天,下不怕地,中不怕人,君主专制就没有方法控制了。

    我生于前清光绪年间,当时科学尚未昌明,凡有大旱,县长为民父母,必于众目共睹之下,跪在烈日之中祈雨。这不是迷信,而是表示与民同艰苦之意。百姓既见县长不避暑热,为民求雨,自可引起他们同情之心,虽欲作乱,而思乱之心亦常为同情之心所压伏。民国成立之后,科学知识普及民间。同时县长由民之父母降低为民之公仆。民权万岁,科学发达,懿欤盛哉!天何以旱,自然现象也,既系自然现象,县长何能为力。百姓哭在田中,县长乐在屋里,开冷气机,吃冰淇淋。何怪无知小民不愿官为公仆,而愿官为父母,虽然“管”我,而尚留心水旱;官为公仆,管则管矣,而对于水旱乃漠不关心。吾人读凤仙郡郡侯之事,深有所感,故略述历史上的故事,以伸吾意。

    * * *

    [1]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五《郑畋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三唐僖宗广明元年“天下盗贼蜂起,皆出于饥寒”。《旧五代史》卷一《梁太祖纪》唐僖宗乾符中,“关东荐饥,群贼啸聚,黄巢因之,起于曹濮,饥民愿附者凡数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