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梅尧臣诗选 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秋日家居

    移榻爱晴辉,翛然世虑微[1]。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相趁入寒竹,自收当晚闱。无人知静景,苔色照人衣。

    至和元年诗。五句应四句,六句应三句,结构灵活,抒写亦能深入。

    * * *

    [1] 翛(xiāo消)然:不关心貌。

    昭亭别施度支

    昭亭送客地,来往四十年,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船[1]。风移虎旗脚[2],寒入牛童肩,待访名山去,相期庐阜前[3]。

    至和元年诗。

    * * *

    [1] 潭上船:残宋本作“潭上船”,万历本、宋荦本作“潭上烟”。

    [2] 虎旗:李白《司马将军歌》:“扬兵习战张虎旗。”

    [3] 庐阜:庐山。

    潘歙州话庐山[1]

    潘侯话庐山,落落尤可伏。初云江上来,远见云中瀑,舍舟到云外,观瀑已岩麓。往往逢平田,攒攒爱深木,竹门悬径微,源水阴藤覆。坐石浸两骹[2],炎肤起芒粟,夕阳穿万峰,高下相出缩,寻常杳不分,但被烟岚畜。绝顶水底花,开谢向渊腹,风力岂能加,日气岂能[3],揽之不可得,滴沥空在掬。夜昏投僧居[4],孤灯望溪曲,忽闻清磬音,渐近幽林屋。止侯休多谈,已满我心目,怀游二十年,梦寐今固熟,何当借轻,一往如飞鹜。

    至和元年诗。

    * * *

    [1] 歙(shè社)州:宣和三年后改称徽州,故治在今安徽歙县。

    [2] 骹(qiāo敲):胫骨。

    [3] (yù玉):暖。

    [4] 僧居:残宋本、正统本、宋荦本作“僧居”,万历本作“僧寺”。

    送潘歙州潘过宣城而送之

    一见新安守[1],便若新安江,洞澈物不隔,演漾心所降[2]。远指治所山,已入邻斋窗。捧舆登南岭[3],策马怀旧邦。养亲将为寿,倾甘抱玉缸。观军将劳士,脔肥堆羊腔,下车谈诗书,上世拥旄幢[4]。勿窥渊游鳞[5],无吠夜惊狵[6],他日闻课第,天下谁能双。

    至和元年诗。

    * * *

    [1] 新安:歙州又称新安郡。

    [2] 降:服。

    [3] 捧舆:用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

    [4] 上世拥旄幢:此句言潘之祖先曾为将帅。

    [5] 渊游鳞:《汉书》:“察见渊中鱼不祥。”这句和下句都是讽潘作知州,勿烦苛扰民。

    [6] 夜惊狵:《诗·召南·野有死麕》:“无使尨也吠。”

    嘉雪应祈呈权郡通判[1]

    腊近冬残云未合,江南青垄麦休肥,谁将太守随车雨[2],一夜从风作雪飞。

    至和元年诗。

    * * *

    [1] 嘉雪:残宋本、宋荦本作“嘉雪”,万历本作“喜雪”。

    [2] 随车雨:《渊鉴》引《后汉书》:“郑弘为驺令,勤行德化。鲁国当春大旱,五谷不丰,驺独致雨偏熟,迁淮阴太守。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大旱,随车致雨。”

    依韵和郭祥正秘校遇雨宿昭亭见怀[1]

    君乘瘦马来,骨竦毛何长,下马与我语,满屋声琅琅。一诵《庐山高》,万景不得藏。出没望林寺,远近数鸟行,鬼神露怪变,天地无炎凉,设令古画师,极意未能详。诵说冒雨去,夜宿昭亭傍,明朝有使至,寄多惊俗章〔原注〕郭来诵欧阳永叔《庐山高送刘复》。

    至和元年诗。

    * * *

    [1] 郭祥正:《宋史·文苑传》:“郭祥正,字功父,太平州当涂人也。母梦李白而生,少有诗声。梅尧臣方擅名一时,见而叹曰:‘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也。’”秘校:秘阁校理。

    依韵和郭秘校苦寒

    噫风鸣悲鸢鸣哀[1],雨霰枯木为之摧[2],昭亭山头野火灭,海水夜冻迷蓬莱。烛龙以爪自掩耳[3],酒盏生冰拈不起,陶潜弃官屋无米,儿嚎妻啼付邻里。

    至和元年诗。

    * * *

    [1] 噫风:《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2] 霰(xiàn现):雪珠。

    [3] 烛龙:《淮南子·墬形》:“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注:“委羽,北方山名。一曰: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

    依韵和郭秘校昭亭山偶作

    知君弃官后,江上寻名山,心既惯世内,迹欲还人间。昭亭忽来过,览古兴长叹,野寺拂尘壁,丹阳已斓斒[1]。殿阁虚宝铎,微风声珊珊,遗像与笔迹,始得观裴颜[2]。浅井何泠泠[3],前溪何潺潺[4],幽幽随猿鸟,浑浑忘区寰。裂裳不为愧[5],饵芝不为难,坐对寒雨中,松上孤鹤还。

    至和元年诗。

    * * *

    [1] 斓斒(lán bān阑班):灿烂。

    [2] 裴颜:昭亭有裴休遗像及颜真卿笔迹。

    [3] 泠泠:清凉。

    [4] 潺(chán蝉)潺:水声。

    [5] 裂裳:指弃官。

    送郭功甫还青山[1]

    来何迟迟去何勇,羸马寒僮肩竦竦,昨日弃为梅福官[2],扁舟早胜大夫种[3]。负经不厌关山遥,访我犹将岁月恐,得言会意若秋鹰,反翅归飞轻饱氄[4]。明朝到家年始开,椒花寿酒期亲捧,何当交臂须强行,莫作区区事丘垄。

    至和元年诗。

    * * *

    [1] 郭功甫:即郭祥正,字功父。甫通父。

    [2] 梅福官:梅福,汉时人,为南昌尉,弃官归。

    [3] 大夫种:文种,与范蠡同仕越王勾践。勾践既破吴,范蠡扁舟游五湖,文种为越王所杀。

    [4] 氄(rǒnɡ冗):鸟兽腹部的绒毛。

    百舌[1]

    一冬常噤默,乘春何多舌,苍毛无文章,尖啄苦腾说[2]。晓升高高树,百鸟言漏泄,只未闻凤皇,有亦学不彻。伤哉古辩士,往往遭车裂。

    至和二年(1055)尧臣五十四岁作。是秋因服满,启程返汴京。

    * * *

    [1] 百舌:鸟名,一称反舌,旧时谓为能反覆其口,随百鸟之音。

    [2] 尖啄:夏敬观云:“啄疑当作喙。”

    朝二首(录一首)

    木锁初开水上城,竹篱深闭日光生,青苔井畔雀儿斗,乌臼树头鸦舅鸣。世事但知开口笑,俗情休要着心行,是非不道任挑挞[1],唯忆当时阮步兵。

    至和二年诗。

    * * *

    [1] 挑挞:读滔闼,挞字亦作达。《诗·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毛传:“挑达,往来相见貌。”朱熹集传:“轻儇跳跃之貌。”

    宣州杂诗二十首(录四首)

    细雨春冈滑,无因驻马蹄,裘单怀后侣,风急过前溪。近寺闻鱼鼓[1],穿林听竹鸡[2],田家舂正急[3],炊饭待锄犁。

    北客多怀北,庖羊举玉卮,吾乡虽处远,佳味颇相宜。沙水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寄言京国下,能有几人知。

    五月黄梅肥,终朝密雨微,绿苔侵竹阁,润气裛人衣。背陇沾牛去,衔虫湿燕归,高山发瀑水,夜涨入吾扉。

    宛水过城下[4],滔滔北去斜,远船来橘蔗,深步上鱼虾[5]。鹅美冒椒叶,蜜香闻稻花,岁时风俗美,笑杀异乡槎[6]。

    至和二年诗。

    * * *

    [1] 鱼鼓:木鱼,寺中所悬,击之以聚众。

    [2] 竹鸡:鹑鸡类,形比鹧鸪略小。

    [3] 舂正急:残宋本作“舂正急”,万历本、宋荦本作“春正急”。

    [4] 宛水:一称宛溪,源出宣城东南峄山,东北流为九曲河,折而西,至宣城县东北里许与句溪合,又北流经当涂县,至水阳镇,亦称水阳江,合弋阳江出芜湖入大江。

    [5] 步:水际谓之步,亦作埠。

    [6] 槎:水中浮木曰槎。

    打鸭

    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鸧。秃鸧尚欲远飞去[1],何况鸳鸯羽翼长。

    至和二年诗。赵令畤《侯鲭录》:“宣城守吕士隆好缘微罪杖营妓。后乐籍内一客娼名丽华,士隆眷之。一日复欲杖营妓,妓泣诉曰:‘某不敢避杖,但恐某人新到,不安此耳。’士隆笑而从之。丽华短肥,故梅圣俞作《莫打鸭》诗。”

    * * *

    [1] 秃鸧:一称秃鹙,高五六尺,似鹤而大,青苍色,长颈赤目,头项皆无毛,喙长尺许,好啖鱼蛇及雏鸟。

    夜

    日从东溟转,夜向西海沉,群物各已息,众星灿然森。虾蟆将食月,魑魅争出阴,阮籍独不寐,徘徊起弹琴[1]。

    至和二年诗。方回云:“意谓日没星出,群阴之类争逞,忧时之士独弹琴不寐,有深意也,岂但赋夜而已哉。”纪昀云:“又自一格,殊有别味,屡诵熟甜之作,便令人有螺蛤之想。”

    * * *

    [1] “阮籍独不寐”二句: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东溪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翦[1],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至和二年诗。方回云:“三、四为当世名句,众所脍炙。”纪昀云:“此乃名下无虚。”陈衍云:“三、四的是名句。”

    * * *

    [1] 茸(rónɡ戎):蒲花曰茸。《文选》谢灵运《经湖中瞻眺》:“新蒲含紫茸。”注:“茸谓蒲华也。”

    寄维阳许待制[1]

    当时永叔在杨州[2],中秋待月后池头,约公准拟与我敌,是夜二雄张利矛,我时小却避其锐,风愁雨怛嫦娥羞[3]。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树婆娑而枝虬[4],作诗夸诧疑天公[5],爱惜光彩向此收。四坐稽颡叹辩敏,文字响亮如清球[6]。更后数日我北去,相与送别城门楼,谁知康成能饮酒[7],一饮三百杯不休。鸡鸣各自便分散,山光寺侧停画舟,我来谒公公未起,卧索大白须扶头[8]。而今倏忽已八载,公领府事予居忧,欧阳始是玉堂客[9],批章草诏传星流。问公可忆羊叔子[10],虽在军中常缓带而轻裘,寄声千里能信不。

    至和二年诗。至和元年十一月徙淮南江浙荆湖发运使、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许元知扬州。此诗作于次年。羊叔子以比许元。

    * * *

    [1] 维阳:诸本皆作“维阳”。夏敬观云:“阳当为扬讹。”

    [2] 杨州:杨字亦作扬,故治在今江苏扬州市。

    [3] 怛(dá答):悲痛。嫦娥羞:是夕待月未出,故云。

    [4] 朏(fěi菲)魄:初月。

    [5] 作诗:《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四有《紫石屏歌》,一作《月石砚屏歌》,即指是诗。

    [6] 球:美玉曰球,玉磬亦曰球。

    [7] 康成:郑玄,字康成,东汉时高密人。袁绍总兵冀州,遣使邀玄,大会宾客,玄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见《后汉书·郑玄传》。

    [8] 大白:杯名。

    [9] 玉堂:指翰林学士院。至和元年九月欧阳修迁翰林学士。翰林掌制诰诏令撰述之事,见《宋史·职官志》。

    [10] 羊叔子:羊祜字叔子,晋泰山南城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在军中缓带轻裘。

    志来上人寄示荼花并压砖茶有感[1]

    京都三月荼开,高架交垂自为洞,素叶层层紫蕊香,酿归光禄春生瓮[2]。东陌西池走钿车,芳林广囿飞朱鞚[3]。二年不到大梁城,江边滴泪肝肠痛[4],况兹齿发渐衰老,已是忧愁不如众。宣城北寺来上人,独有一丛盘嫩蕻[5],去岁游吴求不得,今朝还喜自持送。眼底虽同往日看,樽前所忆皆成梦。又置新茶采雨前,鸟嘴压砖云色弄,对花却酒煮香泉,强咏才惭非白凤[6]。

    至和二年诗。

    * * *

    [1] 志来上人:未详。

    [2] 光禄:宋有光禄寺,掌祭祀、朝会宴飨、酒醴、膳羞之事。见《宋史·职官志》。

    [3] 鞚(kònɡ控):马勒。

    [4] 滴泪:残宋本作“滴泪”,万历本、宋荦本作“泪滴”。

    [5] 蕻(hònɡ讧):茎。

    [6] 白凤:扬雄著《太玄》,梦吐白凤,见《西京杂记》。

    时鱼

    四月时鱼逴浪花[1],渔舟出没浪为家,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桨牙。

    至和二年诗。此诗与《陶者》“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同义,而语更婉约。

    * * *

    [1] 时鱼:时同鲥。逴(chuō戳):超绝。

    闻进士贩茶自此宣州至和二年五月后[1]

    山园茶盛四五月,江南窃贩如豺狼,顽凶少壮冒岭险,夜行作队如刀枪。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津头吏卒虽捕获,官司直惜儒衣裳。却来城中谈孔孟,言语便欲非尧汤,三日夏雨刺昏垫[2],五日炎热讥旱伤。百端得钱事酒,屋里饿妇无糇粮[3],一身沟壑乃自取,将相贤科何尔当[4]。

    至和二年诗。宋代实行茶专卖制,进行垄断,因此在生活方面受到剥削的人民,运茶买卖,争取生存,下层的知识分子,也参加到这个队伍中来。此诗正反映这一具体事实,同时也指出书生尽管高谈孔孟,但是遇到生活问题的压迫,也不得不铤而走险。

    * * *

    [1] 进士:《唐国史补》:“进士得第,谓之前进士。”因此进士、举人,可为不第者之称。

    [2] 昏垫:困于水灾之称。《书·益稷》:“下民昏垫。”

    [3] 糇(hóu侯):干食。《诗·大雅·公刘》:“乃裹糇粮。”

    [4] 将相贤科:指一般科举,因其为日后将相进身的阶梯,故称将相贤科。

    梅雨

    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1]。东池虾蟆儿,无限相跳梁,野草侵花圃,忽与栏干长。门前无车马,苔色何苍苍,屋后昭亭山,又被云蔽藏。四向不可往,静坐唯一床,寂然忘外虑,微诵《黄庭》章[2]。妻子笑我闲,曷不自举觞,已胜伯伦妇[3],一醉犹在傍。

    至和二年诗。

    * * *

    [1] 润气:正统本作“润气”,万历本作“涧气”。

    [2] 黄庭:道家有《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

    [3] 伯伦:晋刘伶,字伯伦,沛国人,好饮酒,妻切谏,不从,著《酒德颂》。

    五月十三日大水

    谁知山中水,忽向舍外流,谁知门前路,已通溪中舟。穷蛇上竹枝,聚蚓登阶陬。我家地势高,四顾如湖滮[1],浮萍穿篱眼,断葑过屋头[2]。官吏救市桥,停车当市楼,应念此中居,望不辩马牛[3]。危湍泻天河,漫漫无汀洲,群蛙正得时,日夜鸣不休。戢戢后池鱼,随波去难留,扬鬐虽自在[4],江上多网钩,纷纭闾里儿,踊跃竞学泅,吾慕孔宣父[5],有意乘桴浮[6]。

    至和二年诗。

    * * *

    [1] 滮(biāo标):水流貌。

    [2] 葑(fēnɡ封):南方水乡浮在水面的菰根。

    [3] 不辩马牛:《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4] 鬐(qí其):鱼脊。

    [5] 孔宣父:唐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6] 乘桴(fú扶)浮:《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集传:“桴,筏也。”

    梦后寄欧阳永叔

    不趁常参久[1],安眠向旧溪,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适往言犹是,浮生理可齐,山王今已贵[2],肯听竹禽啼。

    至和二年诗。

    * * *

    [1] 常参:唐制,御前殿朝参曰常参。

    [2] 山王:山涛、王戎。指欧阳修,时为翰林学士。

    送方进士游庐山[1]

    长风沙浪屋许大[2],罗刹石齿水下排[3],历此二险过湓浦[4],始见瀑布悬苍崖。系舟上岸入松径,三日踏穿新蜡鞋,路盘深谷出岭望,后山日照前山霾。偶逢风雨恐衣湿,侧倚石胁人相乖,雨收不觉在高处,却见童仆提携偕。水声不绝鸟声好,药草香气侵人怀,老僧避俗去足跣[5],野客就涧开门[6]。树岩隐映见寺刹,层层杳杳跻云阶,坞田将获乌雀横,秋果正熟猴猿[7]。东林淡齑应似旧[8],唯此足以待尔侪,子心洒落撇然往,我方尘垢难磨揩。

    至和二年诗。

    * * *

    [1] 方进士:夏敬观云:“疑是方楷。范仲淹《留题方干处士旧居》诗注云:‘时裔孙楷方登进士科。’”

    [2] 长风沙:在安徽怀宁县东五十里。

    [3] 罗刹:罗刹洲在安徽贵池县西六十里,有六孤石,生于江中。

    [4] 湓浦:即湓水,在今江西九江市。

    [5] 跣(xiǎn险):赤足。

    [6] (wěi猥):斜开门。

    [7] (zhái宅):噍啮声。

    [8] 齑(jī鸡):细切曰齑。

    历阳过杜挺之遂约同入汴[1]

    沧海泻玉自外天[2],牛斗傍边客正回,人说维摩居士病[3],我同王子雪舟来[4]。汀沙沮洳潮新落[5],山日曈曚雾始开[6],去约河堤春柳动,与君吹紫步徘徊。

    至和二年诗。

    * * *

    [1] 历阳:夏敬观云:“《宋史·地理志》:‘和州历阳郡。’时杜挺之知和州也。”和州故治在今安徽和县。

    [2] 外天:朱孝臧云:“疑当作天外。”

    [3] 维摩:佛在毗耶离城时之居士,城中五百长者子诣佛所请说法,时维摩示病不往,佛遣诸比丘问病,有《维摩诘经》。

    [4] 王子雪舟:《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5] 沮洳:卑湿之地。

    [6] 曈曚:日欲明貌。

    读黄莘秘校卷[1]

    嵇康昔弹广陵散[2],商声高与宫声缓,托名山鬼未传人,古桐纫丝丝不断。一闻殭卧窃其音,世间虽得能亦罕,贤明以之知盛衰,愚昧以之为妄诞。顷年过我在芜城[3],忽听长拍去欲懒。凤皇养雏飞未高,鸡鹜成群翅终短,龙章秀骨苦轻时,继作五弦须款款。

    至和二年诗。

    * * *

    [1] 黄莘:字任道,太湖人,皇祐五年进士。

    [2] 广陵散:琴曲名,嵇康临刑,索琴弹之,曰:“《广陵散》从兹绝矣。”见《晋书·嵇康传》。

    [3] 芜城:指扬州。黄莘为天长主簿,二人相见当在扬州。

    答张令卷[1]

    尝闻甥似舅,似舅诗尤少,古意得河源,新声变春鸟。读之不敢倦,十未能一晓,颠倒文字间,使吾心扰扰。

    至和三年(1056)九月改元,史称嘉祐元年,尧臣五十五岁作。岁初在扬州,入汴京后,翰林学士赵概及欧阳修等共荐,补国子监直讲。这一次尧臣在扬州旅居较久,以诗卷相示者不少,此诗和前一首皆有所指,黄莘尚欠老练,张令多不成语,尧臣之意可见。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