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梅尧臣诗选 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田家四时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1]。

    草木绕篱盛,田园向郭斜,去锄南山豆,归灌东园瓜。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前陂日已晚,聒聒竞鸣蛙。

    荒村人自乐,颇足平生心,朝饭露葵熟[2],夜舂云谷深。采山持野斧,射鸟入烟林,谁见秋成事[3],愁蝉复怨砧[4]。

    今朝田事毕,野老立门前,拊颈望飞鸟[5],负暄话馀年[6]。自从备丁壮[7],及此常苦煎,卒岁岂堪念[8],鹑衣着更穿[9]。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尧臣年三十岁,官河南县主簿,作此诗。在这一年,尧臣诗的风格,虽然还没有完成,但是从这四首诗里已经看到他同情人民的特点。四诗分咏春夏秋冬,最后一首点出农民长年辛劳,无以卒岁的苦痛。

    * * *

    [1] 熙熙:和乐之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广哉熙熙乎。”注:“熙熙,和乐声。”

    [2] 露葵:露中的葵实。宋玉《讽赋》:“为臣烹露葵之羹。”

    [3] 秋成:秋收。

    [4] 愁蝉:宋荦本作“复蝉”。砧:捣衣石。古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沈佺期《独不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杜甫《秋兴》:“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 拊颈:同抚颈。

    [6] 暄:温暖。《列子》:“宋田父自曝于日,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7] 丁壮:可供力役之男子。《史记·项羽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8] 卒岁:终岁。《诗·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郑笺:“卒,终也。”

    [9] 鹑衣:鹑尾秃,若衣之短结,故敝衣曰鹑衣。《荀子·大略》:“子贡贫,衣若县鹑。”权德舆诗:“严霜被鹑衣,不知狐白温。”穿:残破。

    依韵和子聪夜雨[1]

    窗灯光更迥[2],宿雾晦层檐,寒气微生席,轻风欲度帘。湿萤依草没,暗溜想池添,况值相如渴[3],无嫌鲁酒甜[4]。

    天圣九年诗。方回《瀛奎律髓》评:“此圣俞西京诗,妙年细密,初学者不可不知。”

    * * *

    [1] 子聪:即杨子聪,名愈,时为河南府户曹参军。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五十一《七交·杨户曹》“子聪江山禀,弱岁擅奇誉”,指此。

    [2] 窗灯:宋荦本作“窗头”。

    [3] 相如渴:司马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病”,见《汉书·司马相如传》。

    [4] 鲁酒:《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集释:“楚宣王朝诸侯,鲁恭公后至,而酒薄,宣王怒,欲辱之,恭公不受命。宣王怒,乃发兵与齐攻鲁。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救,楚以鲁为事,故梁得围邯郸。”许慎注:“《淮南》云:‘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遂围邯郸也。’”

    寄河阳签判富彦国[1]

    籍籍名方远,人知第一流,翻同贵公子,来事外诸侯。地险长河急,天高画角秋[2],仲宣应自乐[3],宁复赋登楼。

    天圣九年诗。是秋,尧臣自河南县主簿调河阳县主簿,将行,先以诗寄富弼。

    * * *

    [1] 河阳:宋时有河阳三城节度使,治河阳县,今河南孟县地。签判:签书判官厅公事之简称,宋时幕职官。富彦国:名弼,河南人。天圣九年,李迪自知河南府调河阳三城节度使,辟富弼签书河阳节度判官事,见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弼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封郑国公。

    [2]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本细末大,或以竹木,或以皮革为之,画蛟龙,故称画角。

    [3] 仲宣: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长安大乱,粲避难南奔,依荆州牧刘表,有《登楼赋》。表卒,复依曹操,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拜侍中。建安二十年(215)操西征张鲁,粲作《从军诗》五首,首章言:“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黄河

    积石导渊源[1],沄沄泻昆阆[2],龙门自吞险[3],鲸海终涵量[4]。怒洑生万涡[5],惊流非一状,浅深殊可测,激射无时壮[6]。常苦事堤防,何曾息波浪,川气迷远山,沙痕落秋涨。槎沫夜浮光[7],舟人朝发唱,洪梁画鹢连[8],古戍苍崖向。浴鸟不知清,夕阳空在望,谁当大雪天[9],走马坚冰上。

    天圣九年,尧臣在河阳县主簿任内作此诗。尧臣诗世多言其细润工密,方回言其圆熟,近人始知其同情人民,强调斗争,但是如这首诗的浑涵壮丽,还没有得到认识。集中同样的诗亦不多见。

    * * *

    [1] 积石:山名,在甘肃临夏县西北。《书·禹贡》“道河积石”,指此。道,同导。

    [2] 沄沄:沸流也。《楚辞·九思·哀岁》:“流水兮沄沄。”昆阆:昆仑山及阆风山,相传为神仙所居。《楚辞·离骚》:“登阆风而马。”王逸注:“阆风,山名,在昆仑之上。”

    [3] 龙门:山名,在山西河津,陕西韩城之间。《禹贡》言导河“至于龙门”,指此。

    [4] 鲸海:犹言大海。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鲸鱼跋浪沧溟开。”

    [5] 洑:回流。

    [6] “浅深殊可测”二句:用节略法,犹言浅深殊不可测,激射无时不壮。

    [7] 槎沫:舟前水花。

    [8] 洪梁画鹢连:洪梁犹言河桥。杜预造河桥于富平津,在今河南孟县内。画鹢指船,船首画鹢鸟,故称画鹢。全句言连船为浮桥跨黄河上。

    [9] 谁当:何当,又作合当。

    梅花

    似畏群芳妒,先春发故林,曾无莺蝶恋,空被雪霜侵。不道东风远,应悲上苑深[1],南枝已零落,羌笛寄馀音[2]。

    天圣九年诗。纪昀评为“便有情韵”。

    * * *

    [1] 上苑:即上林苑,后汉时上林苑在今河南洛阳东。

    [2] “南枝已零落”二句:古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十三首,见《乐府诗集》。横吹用笛,亦称横笛。马融《长笛赋》言“近世双笛从羌起”,故又称羌笛。

    依韵和载阳登广福寺阁[1]

    过闻联骑出,登览思逾清,晓涨林烟重,春归野水平。始看仙杏发,已爱夹衣轻,谁见吟馀处,残阳上古城。

    天圣十年(1032)十一月改元,史称明道元年,尧臣三十一岁作。时在河阳县主簿任内,常因事往来河南、河阳间。

    * * *

    [1] 载阳:钱暄字载阳,临安人,官至宝文阁待制。父钱惟演,时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广福寺,在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境内。

    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1]

    洛水桥边春已回,柳条葱蒨眼初开[2],无人拾翠过幽渚[3],有客寻芳上古台。林邃珍禽时一啭,酒酣红日未西颓,知君最是怜风物,更约偷闲取次来[4]。

    明道元年诗。

    * * *

    [1] 欧阳永叔: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官至参知政事,封兖国公。天圣八年五月充西京留守推官,九年三月至西京。

    [2] 葱蒨(qiàn欠):新绿之色。江淹《拟颜延之侍宴诗》:“青林结冥蒙,丹被葱蒨。”眼初开:眼指柳芽,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

    [3] 拾翠:杜甫《秋兴》:“佳人拾翠春相问。”

    [4] 取次:犹言次第。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1]

    去年君到见春迟[2],今日寻芳是夙期,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唯应谷鸟知,把酒聊能慰馀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明道元年诗。

    * * *

    [1] 上林院:夏敬观云:“《河南府志》:‘上林苑在府城外,汉置。’此云上林院,当是汉苑旧址,至宋乃为寺院也。”

    [2] 去年:《欧阳修年谱》:“天圣九年三月,公至西京。”

    游园晚归马上希深命赋[1]

    兴尽夕阳天,言归跃杏鞯[2],新阴六街树,远目万家烟。歌咽楼千尺,吟馀月一弦,花间有游妓,醉去堕金钿[3]。

    明道元年诗。

    * * *

    [1] 希深:谢绛字希深,富阳人,官至知制诰、判吏部太常礼院,时为河南府通判。尧臣初娶谢氏,谢绛之妹。

    [2] 杏鞯:钱惟演诗:“歌翻南国桃根曲,马过章台杏叶鞯。”

    [3] 金钿:妇人首饰嵌金花者。徐陵《玉台新咏序》:“反插金钿,横抽宝树。”

    留守相公新创双桂楼[1]

    藻栋起霄间[2],芳条俯可攀,晚云谈次改,高鸟坐中还。日映城边树,虹明雨外山,唯应谢池月[3],来照衮衣闲[4]。

    明道元年诗。

    * * *

    [1] 留守相公:指钱惟演,字希圣,临安人,时以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故有此称。双桂楼:邵伯温《河南邵氏闻见录》卷二记惟演“因府第起双桂楼。西城建阁临圜驿,命永叔、师鲁作记。”

    [2] 藻栋:屋之中梁为栋,其上画有文藻者为藻栋。

    [3] 谢池: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在永嘉郡,有池上楼,有《登池上楼》诗。

    [4] 衮衣:《诗·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毛传:“所以见周公也;衮衣,卷龙也。”郑笺:“王迎周公,当以上公之服往见之。”

    和永叔柘枝歌留守相公南庄按舞[1]

    渔阳三叠音隆隆[2],红蕖乱坼当秋风[3],披香拥雾出妖嫮[4],妩眉壮发翩惊鸿。锵锵杂珮离芳渚[5],珠帽红靴振金缕[6],相迎垂手势如倾[7],障袂倚歌词欲吐[8]。最怜应节乍低昂,便转疾徐皆可睹[9],飘扬初认雪回风,踯躅还看茧萦绪。小小宁闻怨曲长,盈盈自解依俦侣。艺奇体妙按者谁,金貂大尹宴清池[10],绮茵绣幄粲辉映,玳簪珠履何委蛇[11]。是时郊原新退暑,天清气爽过林墅[12],淮王载酒昔尝闻[13],谢公携妓那能数[14]。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

    明道元年诗。

    * * *

    [1] 柘枝歌:郭茂倩《乐府诗集》:“《乐府杂录》曰:‘健舞曲有柘枝,软舞曲有屈柘。’《乐苑》曰:‘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曲有屈柘枝。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于二莲花中藏,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实舞中雅妙者也。’一说曰:‘柘枝本拓技舞也,其后字讹为柘枝。’沈亚之赋云:‘昔神祖之克戎,宾杂舞以混会,柘枝信其多妍,命佳人以继态。’然则似是戎夷之舞。按今舞人衣冠类蛮服,疑出南蛮诸国也。”

    [2] 渔阳:鼓曲有《渔阳参挝》。

    [3] 红蕖:犹言红荷,荷一名芙蕖。

    [4] 妖嫮(hù户):美女。

    [5] 锵锵:铃声。

    [6] 金缕:金缕衣。

    [7] 垂手:舞姿。《乐府解题》:“大垂手言舞而垂其手,又有小垂手及独垂手也。”

    [8] 袂(mèi昧):衣袖。

    [9] 便转:旋转。

    [10] 金貂大尹:指钱惟演。宋时京师首长称开封尹,惟演兼西京留守,故亦称尹。汉时贵官冠上插貂,用黄金为竿,侍中插左,常侍插右。

    [11] 委蛇(yí移):从容自得之貌。

    [12] 墅(shù庶):别墅,住宅外的建筑,用为休息之所。

    [13] 淮王: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杨子谈经处,淮王载酒过。”

    [14] 谢公携妓:谢安栖迟东山,放情丘壑,每出游赏,必以妓女自从,见《晋书》。

    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1]

    闻君奉宸诏,瑞祝款灵岫[2],山水聊得游,志愿庶可就。岂无朋从俱,况此一二秀,方蕲建春陌[3],十刻残昼漏[4]。初经缑氏岭[5],古柏尚郁茂,却过辕关[6],巨石相撑斗。夕斋礼神祠,法衮被藻绣[7],毕事登山椒[8],常服更短后[9],从者十数人,轻赍不为陋。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云岩杳亏蔽,花草藏涧窦。傍林有珍禽,惊聒若避彀,盘石暂憩休,泓泉助吞漱。上窥玉女窗,崭绝非可构,下玩捣衣砧,焜耀金纹透[10]。尹子体雄恔[11],攀援愈习狃[12],欧阳称壮龄[13],疲软屡颠踣[14],竞欢相扶持,芒恣践蹂[15]。八仙存故坛,三醉孰云谬[16]。鄙哉封禅碑[17],数子昔镌镂,偶志一时事,曷虞来者诟。绝顶瞰诸峰,隘然轻宇宙,遥思谢尘烦,欲知群鸟兽[18]。韩公传石室,闻之固已旧,当时兴稍衰,不暇苦寻究[19]。东崖暗壑中,释子持经咒,于今二十年,饮食同猿狖[20]。君子聆法音,充尔溢肤腠,尝期蹑屐过,吾侪色先愀〔原注:叶韵〕[21],遂乖真谛言,兹亦甘自咎。中顶会几望[22],凉蟾皓如昼[23],纷纷坐谈谑,草草具觞豆。清露湿巾裳,谁人苦羸瘦,便即忘形骸,胡为恋缨绶。或疑桂宫近[24],斯语岂狂瞀[25]。归来游少室[26],崷崪殊引脰[27],石室迢递过,探访仍邂逅。扪萝上岑邃,仙屋何广袤,乳水出其间,涓涓自成溜[28]。凡骨此熏蒸,灵真安可觏[29]。霞壁几千寻,四字侔篆籀[30],咸意苔藓文,诚为造化授,标之神清洞,民俗未尝遘。忽觉风雨冥,无能久瞻扣,匆匆遂宵征,胜事皆可复。俚歌纵喧哗,怪说多糅[31],凌晨关塞阳,追赏颜匪厚,穷极四百里,宁惮疲左右。昨朝书报予,闻甚醉醇酎[32],所嗟游远方[33],心焉倍如疚。

    明道元年诗。在这首诗中,尧臣运用谢绛来书的叙述,遂成大篇,酣畅淋漓,穷形尽致。谢绛得诗后,复书云:“忽得五百言诗,自始及末,诵次游观之美,如指诸掌,而又语重韵险,亡有一字近浮靡而涉缪异,则知足下于雅颂为深。刘宾客有言:‘人之神妙,其在于诗。’以明诗之难能,于文笔百倍矣。今足下以文示人为略,以诗晓人为精,吾徒将不足游其藩,况敢与奥阼也?叹感叹感。”谢绛两书皆见《欧阳文忠公文集》附录。

    * * *

    [1] 师鲁: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官至起居舍人,时为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几道:王复字几道,河南人,秀才,后为隰州判官。

    [2] “闻君奉宸诏”二句:谢绛《游嵩山寄梅殿丞书》:“近有使者东来,付仆诏书,并御祝封香,遣告嵩岳,合用读祝、捧币二员,府以欧阳永叔、杨子聪分摄,会尹师鲁、王几道至自缑氏。”宸诏指诏书;款,祷辞;灵岫,指嵩岳。款灵岫,万历本、宋荦本皆作“疑灵岫”,欧集附录作“款灵岫”。

    [3] 蕲:同期。建春陌:宋时西京城东三门,中曰罗门,南曰建春,北曰上东,见《宋史·地理志》。

    [4] 十刻残昼漏:谢书云:“昼漏未尽十刻,出建春门。”

    [5] 缑(ɡōu钩)氏岭:在河南偃师南四十里。

    [6] (huán环)辕关:在偃师东南。

    [7] 法衮被藻绣:法褒指岳神所被的衮龙服。藻绣,神服的刺绣。

    [8] 山椒:山顶曰椒。

    [9] 短后:短后衣,武士的服饰。

    [10] “上窥玉女窗”四句:玉女窗捣衣石,皆嵩山名胜。谢书云:“窥玉女窗、捣衣石,石诚异,窗则亡有。”崭(zhǎn斩):高峻貌。焜耀:光辉。

    [11] 体雄恔:宋荦本及欧集附录皆作“体雄恢”。雄恔,雄快。

    [12] 愈习狃:宋荦本及欧集附录皆作“逾习狃”。狃,熟习。

    [13] 欧阳称壮龄:是岁欧阳修年二十六岁,人生三十曰壮。

    [14] 踣(bó勃):扑倒。

    [15] 芒(juē撅):草鞋。

    [16] “八仙存故坛”二句:谢书云:“至八仙坛,憩三醉石”,皆登山时所经之地。

    [17] 封禅碑:宋荦本作“封祝碑”,欧集附录作“封祀碑”。封禅碑,谢书云:“武后封祀碑故存,自号大周,当时名贤皆镌姓名于碑阴,不虞后代之讥其不典也。”

    [18] 群鸟兽:《论语·微子》:“鸟兽不可与同群。”此倒用其意。

    [19] “韩公传石室”四句:谢书云:“又寻韩文公所谓石室者,因诣,尽东峰顶。”《云麓漫钞》记韩愈题词:“元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余与著作郎樊宗师、处士卢仝,自洛中至少室,谒李征君渤。樊次玉川疾作,归。明日与李、卢自少室而东,上太室、中峰,宿封禅台,下石室,遂自龙川寺钓龙潭水,遇雷。明日观启母石,入天封观。闰四月三日韩愈题。”

    [20] 狖(yòu右):长尾猿。

    [21] “君子聆法音”四句:指诵《法华经》汪僧的言论。谢书云:“法华者栖石室中,形貌,土木也;饮食,猿鸟也。叩厥真旨,则软语善答,神色晬正,法道谛实,至论多矣,不可具道所切。当云:‘古之人念念在定,慧何由杂?今之人念念在散,乱何由定?’师鲁、永叔,扶道贬异,最为辩士,不觉心醉色怍,钦叹忘返。”

    [22] 几望:谢绛等至中顶时,为八月十四日,故曰几望。

    [23] 凉蟾:月。

    [24] 桂宫:月宫。

    [25] 瞀(mào茂):目眩。

    [26] 少室:嵩山东峰曰太室,西峰曰少室。

    [27] 崷崪(qiú zú酋卒):高峻貌。引脰(dòu豆):犹言引领。脰,颈。

    [28] “扪萝上岑邃”四句:谢书云:“山径极险,扪萝而上者七八里。上有大洞,荫数亩,水泉出焉。”

    [29] “凡骨此熏蒸”二句:谢书云:“久为道士所占,爨烟熏燎,又涂填其内,甚渎灵真之境,已戒邑宰,稍营草屋于侧,徙而出之。”

    [30] “霞壁几千寻”二句:霞壁,赤壁,八尺为寻。谢书云:“又峭壁有若四字,云‘神清之洞。’体法雄妙,盖薛老峰之比。诸君疑古苔藓自成文,又意造化者笔焉,莫得究其本末。问道士及近居之民,皆曰:‘初无此异,不知也。’”

    [31] “俚歌纵喧哗”二句:谢书云:“马上粗若疲厌,则有师鲁语怪,永叔、子聪歌俚调,几道吹洞箫,往往一笑绝倒,岂知道路之短长也。”,同驳,杂色。

    [32] 醇酎(zhòu宙):浓酒及复蒸酒。

    [33] 游远方:尧臣时在河阳县。

    拟玉台体七首(录二首)

    夜夜曲

    情来不自理,明月生南楼,坐感昔时乐,翻成此夜愁。

    落日窗中坐

    含情独不语,落日窗中时,妾意与君意,相思只自知。

    明道元年诗。欧阳修有《拟玉台体七首》,题明道元年,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五十一,当是同时之作。

    早行道中相逢

    黤黤雨云晦[1],骎骎车马繁[2],唯忧不及见,及见返无言[3]。

    明道二年(1033)尧臣三十二岁作。时在河阳县主簿任内,常因事往来河南,河阳间,十二月至汴京应试。

    * * *

    [1] 黤(yǎn掩)黤:青黑色。

    [2] 骎(qīn侵)骎:马速行貌。

    [3] 返无言:宋荦本作“反无言”。

    古意

    故人留雅曲,今与新人弹,新人听不足,复使后人欢。

    明道二年诗。

    送弟良臣归宣城[1]

    乔木句溪边[2],秋光几曲连,将归三亩宅,远寄下江船。伴尔唯征雁,悲余有暮蝉,亲朋如见问,贫外似当年[3]。

    明道二年诗。

    * * *

    [1] 良臣:据《宣城梅氏宗谱》,良臣为尧臣同高祖弟。尧臣高祖梅远三子:简、超、章。简生朝,朝生诚,诚生良臣。超生邈,邈生让,让生尧臣。

    [2] 句溪:源出浙江旧於潜县及安徽绩溪县,至宣城城北与宛溪合流。

    [3] 贫外似当年:犹言一切如旧,惟贫困更甚。

    馀姚陈寺丞[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