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十年之图书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如医学,实业,法律,农学,银行,商业,技师等,皆有专门之图书馆,)故职业之发达,蓬蓬勃勃,日盛一日。中国之图书馆,寥寥如晨星,纵置身学界者,稍知阅览书报,而一切职工,全无智识,不能有所发明,正坐此也。第五,易阻读书人之进步,读书人有三大职业:如学校教习,如翻译著述,如新闻记者;中国惟教习一业,认为一种职业,若新闻记者,则以为士林败类,或视为不正当之营业;至翻译著述一项,类皆目之为失业无聊,不过借此渔利,亦不认为职业。兹数者,若在欧美各国,均认为高尚之职业,操此业者,终年在图书馆内,纵横翻阅,随意参考;而图书馆亦供给其笔墨,以赞助其书稿之成。中国则不然,虽有此三种人,因图书馆之不发达,虽有疑窦,无从参稽;进步之难,亦何足怪?,第六,无终生继续求学之机关,中国人之眼光,以为在学校毕业(如小学中学或大学),即登峰造极,可以无事学问矣。不知学问之道,穷年莫殚;学校毕业,不过对某于某级学科,告一段落而已。至于学问,岂真达于极点;是以西人以图书馆,为终生求学之补助机关,诚不谬也。尝见中国人求学海外,毕业回国,每每以无继续求学之机关,引为恨事。更有家资薄弱,入校或三五年,即因经济支绌,不能继续求学,甚为可惜。若能多设图书馆,凡已经毕业,及未毕业而尚思求学者,均可以继续求学于图书馆,以遂生平之志愿;何以我国政府,对于此种事业,绝不提倡,甚可怪也。祖荣报告至此,不得因政府对于此事,漠然淡然,而鄙人亦遂灰心丧气,而不思改良之方法,今试即图书馆改良方法,贡献于下:

    (1)书籍宜选择精当。盖图书馆种类甚多,即其中所用书籍,亦不无分别(例如国立图书馆、通俗图书馆、参考图书馆、幼童图书馆、普通图书馆等等,其范围广狭、程度浅深,均不一致),故搜罗书籍时,当十分注意,若不关时用之旧书,宜于古,不宜于今。虽浩如烟海,而人民不看,虽多何益?盖选择书籍之方法,须对于地方情形、社会状况、学校课程,或特别应用等项,以为标准,细心审查,细心品评;断断不可夸张宏富,徒壮外观,大概所选之书籍,理想要高尚,还要能合实用,事实有趣味,又贵文法精详,至对于人伦道德,绝对的不可背弃;板印要明晰,装订要整齐,壳面要精致,不然纸张恶劣,字迹朦混,最易减少阅书人的兴味。

    人类社会,有儿童,有浅学,有普通学者以及专门名家之区别;图书馆之书籍,要能供种种社会之需求,例如对于儿童,宜储备《幼童须知》及《蒙养金鉴》,或古时神童之诗歌对联,及其小时历史等书,以娱乐之,总以引起儿童高尚之心思,读书之趣味为目的。至于诱导浅学之人,务使之多看文字,文字看得多,文理渐就通顺,例如《三国演义》,或《东周列国》等书,用之增长学问,固不足道,用之多识文字,未必毫无补益。若图书馆不备此种书籍,暗中阻遏浅学之知识不少,凡父兄所许阅览,及浅学之人,看之能了解而非常欢迎的,皆宜尽数具备;以文字之消遣事业,来替代种种无意识之游戏,庶几阅书之风气大开,而浅学者亦相率向学矣。若夫普通学者,其读书无一定之统系,亦无一定之目的,即有现时出版新书,亦不甚注意,偶然翻阅,但以悦心目资谈柄为第一义;即书籍能改良社会,研究新理者,大都恝置不顾,故对于书籍效用,不过达到广些见闻而止。而专门学者则异是,所有中外各国,上下古今之书籍,无不博采兼搜,以充其智识之丰富;假使有志如此,而无力购书,则研究参考,定多缺憾;若设有图书馆,则专门学者,得贫粮而资补助,其获益无穷,有必然者;是以西欧诸国,博学硕儒,继踵而起,实赖乎此。由以上各项观之,若图书馆书籍稍有不备,各种进步,必至停顿,此不可不注意也。

    (2)图书馆之经费,宜规定的款。凡百事业,均须经费做成。经费愈充足,则事业愈发达。至于图书馆,亦何莫不然。我国中央政府,以及省政府,全不注重图书馆之经费,故图书馆难望起色,此必然之势也。改良方法,须在省教育经费中,提出十分之一,为办理图书馆之用;或规定由印花税中拨出,最为简便。外国图书馆经费,由捐税拨出者实居多数,诚宜取法。但每年经费,不能尽数用之于馆长馆员之薪俸火食,须提出十分之五,为购书购报、装订修理图书等费。如此办法,则书籍日多,而文明庶可发展矣。再有个人或地方团体,所设立之图书馆,或牺牲一己之金钱,或集收公共款项,以提倡社会之文明者,似此热心公益,真堪嘉尚;倘办至半途,力有不逮时,政府当酌量情形,加以补助;即有款项丰足,不须补助者,则当加以奖励,或给徽章,或给匾额,与奖励输金办学者无异;庶人心鼓舞,对于图书事业,亦增兴味。

    (3)图书馆之馆长最宜得人。大凡图书馆经费充足,书籍虽宏富,然而不得其人,其事业终归低落。选择馆长,第一须有专门学识,第二须有坚定操守。诚以馆长职务,有指挥监督的全权,要设法使全馆能够改良,能够经营,并能监督经费,决定办事的方针,检选主要的书籍,调查办事的成绩,编制精好的目录,对于董事部负责,考查社会上的情形,谋大众教育之普及等类,是即其职责也。

    图书馆须选派董事部。董事部之职务:(一)保管馆中财产及馆舍,(二)决定图书馆进行方针。董事部每月至少须开会一次,以议决馆中一切事宜,对于馆中成绩,非常注意。董事部中当划分为各种委办,以专责成:一经济委办,管理馆中基本金及常年经费,与临时捐款等事;二书记委办,管理选择图书,及认可购书等事;三房屋委办,管理本馆及支馆修理,或添筑等事。董事部对于图书馆,处于监督的地位,凡馆长称职与否,宜负其责。至于馆长,对于图书馆,处于执行地位,每每董事部欲立一法,当立法之先,须与馆长商议妥适后,方谋进行,是馆长又似处于顾问地位。中国图书馆,其所以流弊丛生者;以其无董事部也。以馆长而论,有数日不到馆者,即到馆,有不依规定时间者;又如馆中开闭时间,各处不能一律;又如经费,但给薪资,不添购书籍,馆舍毁坏者,不重加修理;每年成绩优劣,无人过问,馆中诸事腐败,无人干涉。若设置得力之董事部,以上各种情况,均可免除。

    董事部之资格及人数。董事部但须有普通学识,热心公益,最有读书之嗜好的,即可为之。对于图书馆之职务,为纯粹的义务性质,其选出由于公民;至个人私立之图书馆,亦可由个人资格,请出某某等为董事部,其任期由一年至五年,其人数不一,视馆中之局面大小,以酌定人数之多寡,三五人至十余人不等。其人数用单数者,预防议事有冲突时,可从多数也。至于解任方法,可规定轮流解任,每年只听一人解任。其所以如此办理者,以为倘听全体解任,则新任之董事,对于所办诸事,难寻头绪,则办理恐多棘手;若系全体终不解任,则旧董事安常习故,对于新知识,恐难增加也。以上所述,系关于图书馆之内部一切情形,如能逐渐改良,自有起色。然内部纵能改良,而规模狭小,亦非所宜;故于提倡图书馆之方法,又当注意。兹言其方法如下:

    (1)学校 图书馆与学校相辅而行,可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当然宜先从学校入手。学校中之教师,预备课程,须参考书左宜右有,则事半功倍。学校内学生,当课余偶暇,入馆纵览,亦可养成自育的习惯。兼之校内房舍,是现有的,划出一部分作图书馆,较之创修馆舍者,为轻而易举;仅仅购备书籍,亦易为力。所以中学或中学以上之学校,应极力提倡。已设者积极进行,未有者设法新增,则教育进步,当较迅速,是以美国大学中至大的图书馆,皆由如此办法所致也。

    (2)学会

    中国教育会,文学会,以及政治学会等等,不外以联络感情,研究学术为宗旨。查研究学术,非图书馆无从入手。诚能于会费中,每年提出几分之几,购办与学会有关系之书籍杂志,以便阅览,逐年加多。若虑其散失,欲为便宜起见,可以寄附就近之图书馆内,托其保存整理,日久愈积愈多,为将来创办学会图书馆之基础。

    (3)协会

    中国实业协会,及各工商团体,凡关于此种业务,欲谋发达,不可无研究之材料。况此种协会,其房屋大都是宽敞的,其款项大都是充足的。每年能抽出少许,购办有关于此种业务之书籍,既可开通智识,亦可增长实业,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其中书籍自然宏富,将来开办实业图书馆,亦甚易易。

    (4)官厅

    我国中央行政官厅,及各省行政官厅,暨市政厅,均宜广储中外书籍,以为阅览的资料,且便于本国与各国,为精确之比较。试举例言之,如中央官厅,不能不设教育部。外国办法,该部须搜罗本国古今各种教育书籍,并兼采各国古今各种教育书籍,藏之该部,以便应用;如有专门名家,著有关于教育之新奇等书,尚未出版,而其人已物故,则为吸取新知新理起见,亦必出资买其版权,印刷成书,保存该部,以资参考。不但此也,凡有裨益于教育,即与教育有关系之书籍,无不旁搜远购,以备临时之用,故该部书籍,繁如牛毛。欲观某书,以电话通知司书员,立时取来,极为便利。一部如此,各部如此。推之市政厅无不如此。中国官厅,如肯仿而行之,则教育前途,庶有豸乎。中国财政奇绌,现时即难做到,亦当取法欧美,视为将来必不可少之件,而徐谋进步可也。

    (5)全国图书馆研究会

    中国图书馆,其所以不能发达者,又在各该馆各自为法,孤立无助;推原其故,由未联络研究机关,以谋协助也。诚能组织全国图书馆研究会,以馆中馆长馆员主任为基础,再征求全国同志,及热心赞成家,加入此会,则会员愈多,见闻愈广,集思广益,知识交换,合群策群力,以改良其办法,则此种事业,定有进步。不然,一盘散沙,毫无统系,同为此种事业,而意见分歧,各处异制,即有良法,无人学步;纵多流弊,不知铲除。长此以往,欲谋发展,未之有也。

    以上所述,因祖荣对于图书馆事业,期望太奢,故反覆陈说,语无伦次,热血迸涌;致使语多伤时,尚祈邦人君子,怜其苦心,恕其疏狂!虽然,我国图书事业,较之欧美,固有上下床之分。而较之本国数十年以前,则又今昔殊观,颇有进步。何则,前清时代,虽有四库丛书,然藏之天府,或外省书库者,普通人民,无从阅览;即有名门士族,贮书满家,又只供其子孙之诵读,非如图书馆之书籍,听人浏览,毫无限制也。今据祖荣所调查,目前藏书之家,能将书籍捐之图书馆,以供众好者,则有天津严范生先生,南通张季直先生,无锡侯鸿鉴先生等,热心教育,不以书籍私之子孙,真堪钦佩。倘我国人民,咸慕诸公之高谊,乐捐书籍,或巨款,以建设图书馆,则图书馆事业,不逾数十年,将到处林立,蒸蒸日上矣。

    (见1923年《新教育》第六卷第二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