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破因中有果品第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原典

    外曰:“诸法非不住,有不失故,无不生故(修妒路)。有相诸法如泥团,从团底,从底腹,从腹咽,从咽口,前后为因果。种种果生时,种种因不失。若因中无果,果则不生,但因变为果,是故有诸法。”

    内曰:“若果生,故有不失,因失故有失(修妒路)。汝言瓶果生,泥团不失,瓶即是泥团。若瓶果生,是时失泥团因故,是则无因。若泥团不失,不应分别泥团、瓶有异。今实见形、时①、力②、知③、名等有异故,有亦应失。”

    外曰:“如指屈申(修妒路)。指虽屈申形异,实是一指。如是泥团形瓶形虽异,而泥不异。”

    内曰:“不然。业能异故(修妒路)。屈申是指业,指是能。若业即是能者,屈时应失指。复次,屈申应一,汝经泥团即是瓶故,指喻非也。”

    外曰:“如少、壮、老(修妒路)。如一人身,亦少亦壮亦老,因果亦如是。”

    内曰:“不一故(修妒路)。少不作壮,壮不作老,是故汝喻非也。

    “复次,若有不失,无失(修妒路)。若有不失者,泥团不应变为瓶,是则无瓶。若有不失者,无无故亦不应失,然则都无失。”

    外曰:“无失有何咎(修妒路)?若常故无失,泥团不应变为瓶。无无常有何过?”

    内曰:“若无无常,无罪福等(修妒路)。若无无常,罪福等悉亦当无。何以故?罪人常为罪人,不应为福人;福人常为福人,不应为罪人。罪福等者,布施、窃盗、持戒、犯戒等,如是皆无。”

    注释

    ①时:有假、实二种。实时即指世间之年、月、日、春、夏、秋、冬等。假时指表示刹那生灭阶段性的概念,非有时之实性,故名为假时。

    ②力:力量,作用。

    ③知:了了自觉。

    译文

    外道说:“各种事物不是没有存留,因为其存在没有消失,没有不在生成变化中(修妒路)。有相状的各种事物,如同泥块,从泥块的底部,从底部到腹部,从腹部到颈部,从颈部到头部,前后可互为因果。种种结果产生时,产生这种结果的因没有消失。如果因中没有果,果就不会产生,只是由因而变成果,因此,有各种事物的存在。”

    释子说:“如果因为果生成而因没有消失,那么因消失了,所以因果消失(修妒路)。你说瓶子这样的结果生成时,泥块并没有消失,瓶子就是泥块。如果瓶子这个结果生成,泥块作为瓶子的因消失了,这就没有因了。如果泥块没有消失,不应该分别泥块、瓶子有不同。如今确实可见形体、时间、作用力、觉知、名称等等都有不同,所以即使是有,也应该有消失。”

    外道说:“如同手指的屈伸(修妒路)。手指弯曲伸展的形状虽然有不同,但本质上是同一手指。如此来说,泥块的形状,瓶子的形状虽然不同,但泥块本身没有什么不同。”

    释子说:“不对。因为造作活动与本体是不同的(修妒路)。屈伸是手指的活动,手指是本体。如果作用就是本体的话,弯曲的时候应该没有手指。其次,屈伸应该是同一的,如同你经中泥块就是瓶子,所以手指的比喻不对。”

    外道说:“如少年、壮年、老年(修妒路)。如同一个人的身体,既有少年之时,又有壮年老年,因与果也是这样。”

    释子说:“不是同一的(修妒路)。少年不能是壮年,壮年不能是老年,所以你的比喻不对。

    “其次,如果没有消失,就没有消失可言(修妒路)。如果有不消失的,泥块不应能变成瓶子,这样就没有瓶子了。如果有不消失的,没有无,所以也不应该有消失,既然这样,那么都没有消失。”

    外道说:“没有消失有什么过错呢(修妒路)?如果恒常存在,那么就没有消失,泥块不应能变成瓶子。没有不是恒常存在的,又有什么过错?”

    释子说:“如果没有不是恒常的,就没有罪过福德等等了(修妒路)。如果没有不是恒常,罪过福德等全部也该没有了。为什么呢?罪人恒常是罪人,不应该是有福的人;有福的人恒常是有福人,不应该成为罪人。罪过和福德相等,布施与盗窃,持守戒律和违犯戒律等等,这样就都没有了。”

    原典

    外曰:“因中先有果,因有故(修妒路)。若泥中先无瓶,泥不应为瓶因。”

    内曰:“若因中先有果故有果,果无故因无果(修妒路)。若泥团作瓶,泥不失,故因中有果,是瓶若破,应因中无果。”

    外曰:“因果一故(修妒路)。如土因泥果,泥因瓶果。因变为果,更无异法。是故不应因中无果。”

    内曰:“若因果一,无未来①(修妒路)。如泥团现在,瓶为未来,若因果一,则无未来。无未来故,亦无现在。无现在故,亦无过去,如是三世乱。”

    外曰:“名等失名等生故(修妒路)。更无新法,而故法不失,但名随时异。如一泥团为瓶,瓶破为瓮,瓮破还为泥,如是都无去来,瓶瓮安在?但随时得名,其实无异。”

    内曰:“若尔,无果(修妒路)。若名失名生者,此名先无后有,故因中无果。若名先有,泥即是瓶,是故知非先有果。”

    注释

    ①未来:又叫当来。谓事物之作用,众生之果报等当来而没有出现。

    译文

    外道说:“因中先就包含有果,那是由于因而有的缘故(修妒路)。如果泥块中先没有瓶子,泥块就不应该是瓶子的因。”

    释子说:“如果因中事先就包含有果,由因而有果;如果没有果的话,则说明因不包含果(修妒路)。如果泥块做成瓶子,因为泥块没有消失,所以因中包含有果,这个瓶子如果碎了,这应该是因中不包含果。”

    外道说:“因与果是同一的(修妒路)。如同土是因,泥块是果,泥块是因,瓶子是果。因变成果,更没有不同的事物,因此,不应该说因中没有果。”

    释子说:“如果因与果是同一的,就没有果之实现(修妒路)。如同泥块是现在之存在,瓶子是将来之生起,如果因与果是同一的,那么就没有未来了。因为没有未来,所以也没有现在。没有现在,所以也就没有过去,这样,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发生混乱。”

    外道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