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军争篇第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曹操曰:两军争胜。

    【题解】

    本篇以“军争”命名,意指敌我两军争胜(争利),主要论述敌对双方战略展开中互相争取先敌到达或占领战略要地,先敌展开于有利地形上布成有利态势,先察明敌人弱点,以便出其不意,先发起进攻。篇内为了阐述“军争”,也讲到行军问题、地形道路的调查和向导的使用。

    (四十九)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曹操曰:聚国人,结行伍,选部曲,起营为军陈。)交和而舍,(曹操曰: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莫难于军争。①(曹操曰:从始受命,至于交和,军争难也。)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②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曹操曰:示以远,速其道里,先敌至也。)此知迂直之计者也。③(曹操曰:迂其途者,示之远也。后人发,先人至者,明于度数,先知远近之计也。)

    【注释】

    ①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孙子说,凡是用兵的规律。 [将受命于君]:意思是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 [合军聚众]:意思是主将受领命令后,首先要动员民众,组织编制军队。 [交和而舍]:和,军门为和门。两军相对谓之交和。舍,驻扎、舍营。意思是主将继而率领军队去同敌人对阵。 [莫难于军争]:军争,两军争取先机制敌。《孙子》认为,行军作战以夺取先机制敌为最难。

    ②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以迂为直,走迂回的道路,出敌不意由敌人没有配备兵力的地方开进,避免敌之牵制,很快就到达所要争取的战略要地。这样表面看来走的是弯而远的道路,实际上是乘虚而入,能最快通过的“直”路。这样就是把困难变成有利了。全句意为:争取先机之利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要能“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③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所以弯路迂回,并且用小利去引诱敌人,目的是做到虽然比敌人后出动,却能比敌人先到达战略要地。 [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这才是真正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

    【译文】

    (四十九)孙子说:凡是用兵的规律,主将接受国君命令,从动员组织民众、编制成军队到同敌人对阵,在这过程中没有比〔战略前进中〕争取先机之利更困难的。争取先机之利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要把〔从表面看是遥远的〕迂回的弯路,变为〔实际上是近便的〕直路,是要把困难变成有利。所以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所要争夺的战场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的。

    【试笺】

    《孙子》指出的“以迂为直,后人发,先人至”,即使在今天两军遭遇战斗中亦可供参考。

    以迂为直,迂是直的对立面,《孙子》提出以迂为直,已表现他有人为地把迂变成对立面直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五十)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1〕。①(曹操曰:善者则以利,不善者则以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曹操曰:迟不及也。)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②(曹操曰:置辎重,则恐捐弃也。)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曹操曰:不得休息,罢也。)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曹操曰:百里而争利,非也;三将军皆以为擒。)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2〕,其法半至;(曹操曰:蹶,犹挫也。)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③(曹操曰:道近至者多,故无死败也。)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④(曹操曰:无此三者,亡之道也。)

    【校勘】

    〔1〕军争为危:《武经》本作“众争为危”,此与《孙子》本意难合。今从十家本作“军争为危”。

    〔2〕则蹶上将军:十家本、《武经》本“将”下有“军”字,竹简无“军”字。从前者。

    【注释】

    ①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两个“为”字均应作“有”字解。意思是军争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危险的一面。

    ②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全军带着装备、辎重去争利,就不能及时到达预定的地域。 [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委,抛弃,丢下。丢弃辎重轻装前进去争利,辎重就难免损失。

    ③ [是故卷甲而趋]:卷,收藏,卷起。趋,急走或急行军。意思是:因此,卷起盔甲轻装急行军。 [日夜不处]:即昼夜兼程,不停地连续行军。 [倍道兼行]:即用加倍的速度行军,一天要走两天的行程。 [百里而争利]:即奔走一百里去争利。 [则擒三将军]:三将军,指三军将帅;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如晋设中军、上军、下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统帅。楚设中军、左军、右军。“擒三将军”是说三军的主将都会被俘。 [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是说这样行军身体强壮的先到,疲弱的落后掉队,结果只能有十分之一的人马能够赶到。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蹶,挫折,挫跌。意思是说,如果赶路奔走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将领就会受挫折,结果只能有一半人马能够到达。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如果奔走三十里去争利,结果也只能有三分之二的人马能够到达(以上所讲都可看作古代军队的脆弱性之描写)。

    ④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是故”在这里不是作为连接词,即不是上文的结论,而应作另起一段,是对另一原则的议论和阐述。意思是说:要知道军队没有辎重,没有粮食,没有委积(军用物资)就难以作战和生存。

    【译文】

    (五十)所以争取先机之利是有利的,同时争取先机之利也是有危险的。如果全军带着装备辎重去争利,〔这样行军迟缓〕就不能及时到达预定地域;如果放下重装备和辎重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丢失。因此,卷起盔甲,轻装急进,昼夜不停,加倍行程来赶路,走上百里去争利,〔如果遇到意外情况〕那么三军将领都可能被俘,队伍强壮的先到,疲弱的掉队,其结果只会有十分之一的人马赶得到;走五十里去争利,〔如果遇到情况〕先头部队的将领会受挫折,队伍只有半数赶得到;走三十里去争利,可能有三分之二赶得到。要知道军队没有随军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接济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补充就不能生存。

    【试笺】

    《孙子》指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是辩证的逻辑。故“军争为危”不宜改为“众争为危”。至于断言“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揭示了战争中对后方供应依赖的重要性,也说得对。如果“亡”字作灭亡解,似不免绝对化了。

    (五十一)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曹操曰:不知敌情谋者,不能结交也。)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曹操曰:高而崇者为山,众树所聚者为林,坑堑者为险,一高一下者为阻,水草渐洳者为沮,众水所归而不流者为泽。不先知军之所据及山川之形者,则不能行师也。)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①

    【注释】

    ①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豫交,与诸侯结交。豫,通“与”。意思是说:如果不知道各诸侯国的政治意图,就不能预定自己的外交方针。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沮泽,水网沼泽地。是说不了解山林、险阻、水网沼泽等地形情况,不能行军。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乡导,即向导。是说不重视用向导的,就不能得到地利。 此段与《九地篇》九十二段的前三句全同,从文意看以在该段为宜。这三句中,第一句和军争无关;后两句即便重复,对军争仍有必要。

    【译文】

    (五十一)不了解列国政治动向的,不能预定外交方针;不熟悉山林、险阻、水网、沼泽等地形的,不能行军;不重用向导的,不能得到地利。

    (五十二)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①(曹操曰: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

    【注释】

    ① [故兵以诈立]:“诈”字是“陷阱奇伏”,多变而用奇的意思,与道义上的“欺骗”、“欺诈”的意思完全不同。“兵以诈立”,是说用兵作战要用奇异多变的办法,为胜敌之术。 [以利动]:根据胜利的原则,有利才行动。 [以分合为变者也]:用兵力的分散和集中来变换战术。曹注:“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按以分合为变实即以奇正为变。

    【译文】

    (五十二)军队是用诡诈的方法隐蔽自己的意图,根据有利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把分散和集中兵力作为〔战略战术的〕变化的。

    (五十三)故其疾如风,(曹操曰:击空虚也。)其徐如林,(曹操曰:不见利也。)侵掠如火,(曹操曰:疾也。)不动如山,(曹操曰:守也。)难知如阴,动如雷震。①

    【注释】

    ① [故其疾如风]:军队迅速行动时快如疾风一般。 [其徐如林]:军队行动舒缓时如森林。 [侵掠如火]:军队进攻时如同熊熊烈火。 [不动如山]:军队不动的时候宛如山岳。 [难知如阴]:阴,阴天。军队隐蔽时如同阴天看不见日月星辰那样难以窥测。 [动如雷震]:“雷震”,有些版本作“雷霆”,有雷霆万钧之意,也有迅雷不及掩耳,闪电不及瞬目之意。

    【译文】

    (五十三)所以军队的行动迅速起来像疾风,舒缓的时候像森林,攻击起来像烈火,不动的时候像山岳,难以窥测像阴天〔看不见日月星辰〕,一动起来像迅雷〔不及掩耳〕、闪电〔不及瞬目〕。

    (五十四)掠乡分众,(曹操曰:因敌而制胜也。)廓地分利,(曹操曰:分敌利也。)悬权而动。①(曹操曰:量敌而动也。)

    【注释】

    ① [掠乡分众]:掠,掳掠。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