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岳陽風土記全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知其處。”君山虎洞石穴,夏秋水漲卽沒,春冬水落卽露。朝廷嘗遣使投龍于此,歲旱邦人往往祈禱焉。

    君山東對艑山,山多竹,兩山相去數十里。廻峙相望,孤影若浮。湘人以呉船為艑,山形類之,故以名。山上有塔曰啞女塔,舊傳有商女祟病,至此忽能言,指其上可置塔,其家為之置塔,因以名焉 。

    《通典.州郡録》云:“巴丘湖中有曹洲,卽曹公為呉所敗燒船處。在今縣南四十里。”按縣西有曹公渡。考之地理,與周瑜曹公相遇處絶不相干,不知何所據而言也 。

    楊潭,岸在荆江,舊大湖也。《水經》云:“江中有觀溠,溠東有大洲。”洲東分為爵洲,南對湘江口,分觀溠口。徐師港在三江口北三十里,爵洲在三江口南四十里。又曰:“湘山迤於巴丘北,謂之射獵磯。”江浦之右岸在城陵山,山有故侯景港,乃侯景泊舟師之所 。

    雲夢澤,《寰宇記》曰:“半在江南,半在江北”其水中土丘半出,杜預所謂雲夢藪、巴丘湖是也。酈道元謂:“自江陵東界爲雲夢藪。”孟浩然詩“氣蒸雲夢澤”。然則夾江南北皆其地也。

    麇子東西兩城,春秋時楚昭王奔隨,王使王孫由於城麇。

    永慶寺莊山頂有井,水泉清澈。僧齊巳詩云:“鳥從井口出,僧自岳陽還。”

    楓橋堡有古塚,歲久傾圮。耕者得磚,上有文曰“大唐秦公墓堂皇扄固不可發”,縣令秦光享為封完之。

    諸邑僧寺,大小百區,多五代時所建。太平興國五年,鼎岳始改賜寺額者乾明寺,舊永慶寺也,昔謂之新開寺。雪竇語録所謂“新開者,乾明祖師也。”

    岳陽舊隷武安軍日,有天策府户部下免楚興寺科率帖。開運三年二月二十四日文字。係書吏人稱典、稱副、驅使官、簽書官,桂管觀察處官,王天府學士、鎮南軍節度判内諸司馬,武穆亦自係天策府將軍、江南諸道都統、尚書令、楚王銜,後書押蓋五代時藩鎮行移,百餘紙,如郡椽曹縣令長皆攝。至祥符已後,始書正官稱,有稱天策府知客、元監州發運使,序銜在知軍之下;監州恐今通判職;發運使蓋藩鎮轉輸之官耳,亦恐是監州之類,巳上簽書官稱,乃開運二年帖也。

    岳州地極熱,十月猶單衣、或搖扇。蛙鳴似夏,鳥鳴似春,濃雲踈星、震雷暴雨如中州六七月間。

    瀕江水退,漁人於沙磧得箭鏃甚多。形製不一,皆銅爲之,歲有得十數者,足以見前代爭戰之衝也。

    岳州北瀕江州郡,氣候尤熱,夏月南風則鬱蒸特甚。蓋湖南千里無山,多得日色,故少隂凉之氣也。居民毎至夏秋多病痢瘧,皆暑濕所致也。

    洞庭湖中舊有蚌,其大如半席。深夜側立,一殻乗風往來煙波間中,吐巨珠與月相射。漁者百端取之,終莫可得,近久不見。

    岳州夏秋水漲卽生飛蛾,蔽空而飛,夜見明卽投,至不可燃燭。雖樽俎之間,須臾徧滿,久之復投水中,俗謂天蛾 。

    岳州人極重鰉魚子。毎得之,瀹以皂角水少許,鹽漬之卽食,味甚甘美。

    江蟹大而肥,實第、殻軟。漁人以為厭,自云“網中得蠏,無魚可賣。”十年前土人亦不甚食,近差珍貴。

    岳人以兔爲地神,無敢獵取者。巴陵鴉甚多,土人謂之神,無敢弋者,穿堂入庖厨畧不畏;園林果實未熟,耗啄巳半,故土人未嘗見成實之果,半生半熟採之。

    湖湘間賔客燕集,供魚清羮,則衆皆退,如中州之水飯也。

    馬援征諸溪蠻,病死壺頭山。民思之,所到處祠廟具存。至今婦人皆用方素蒙首、屈兩角、繫腦後,云爲伏波將軍持服。鼎澧之民率皆如此。巴陵、江西及華容間民有皁者,習俗巳久,不可頓革。問其故,則曰:“去之則神怒,立患頭疼。”殊不知去包裹自畏風寒也。雖云風俗,然用方素蒙首,郡邑亦自當禁止。

    江西婦人皆習男事,採薪負重,往往力勝男子,設或不能則陰相詆誚;衣服之上以帛為帶,交結胷前後,富者至用錦繡,其實便操作也,而自以爲禮服。其事甚著皆云:“武侯擒縱時所結,人畏其威,不敢輙去。”因以成俗,巴陵、江西華容之民猶間如此,鼎澧亦然 。

    湖湘之民,生男往往多作贅;生女反招壻舍。居然男子爲其婦家承門户,不憚勞苦,無復怨悔,俗之移人有如此者。

    荆湖民俗,歲時會集,或禱祠、多擊鼓,令男女踏歌,謂之歌場。疾病不事醫藥,惟灼龜、打瓦、或以雞子占卜,求祟所在,使俚巫治之;親族不相視病,而鄰里往往問勞之,謂親戚視之則傳染,鄰里則否;死者多不埋葬,或暴露風日,或置之朩杪,謂之死喪祥葬,多舉樂、飯僧。

    鄂岳之民,生子計産授口,有餘則殺之,大抵類閩俗 。

    湖湘間南風三日,則陂塘積水耗减已盡。土人謂之南馬杓。

    舟中有朱砂,過洞庭多爲風濤所苦,相傳以爲龍神所寶也。載人柩者亦然。近日扶柩過者往往少驚恐。秋深,洞庭水落,皛皛皆陂濼衆魚所聚,一夕風色便順,則所得之魚厭飫。鄰境湖上漁人有善沒者云“洞庭湘湖,夏秋水漲,深不過數十尺,而荆口水深一二百尺。窮冬,洞庭湖水巳退盡,江湖寒洪,在徒涉處得魚數百斤者,而荆江魚重不過數十斤。”

    傍湘之民歲暮取江水一■〈豆斗〉,歲旦取江水一■〈豆斗〉,較其輕重,則知其年水勢髙下,云“重則水大,輕則水小。”甚驗 。

    江上漁人取江豚,冬深水落,視其絶沒處布網,圍而取之,無不獲;或用鈎釣,若鈎中喉吻,雖巨綸亦掣斷;或桂(按:当改作挂)牙齒間,則隨上下,惟人所制,畧不頓掣。然至腥臭,不可近,惟取脂油以供點照,土人間有能食者。

    江上漁人取巨魚,以兩舟夾江,以一人持綸,鈎共一綸,繫其兩端,度江所宜用,餘皆軸之;中至十鈎;有大如秤鈎,皆相連,毎鈎相去一二尺;鈎盡處各置黒鉛一斤,形如錘,以候水勢深淺;錘上■〈⺮折〉以五寸許,正鈎使欹側。絶江往來,牽挽以待。魚行,亟取之,謂之擺鈎。數舟聨比而下,毎中魚,則候其緩急,急則縱、緩則收,隨之上下,待其力困,然後引而取之,至有相逐數日者。雖數百斤之魚皆可鈎,綸用一百二十絲成,魚至大者力不能勝,卽以環循綸投副鈎助之,亦須漁人得之於心、應之於手也。巴陵樂府舊傳《臨江仙》一闋,滕子京所作,其詞曰:“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

    華容,漢孱陵縣也。或曰“漢武陵縣地;呉太皇帝分孱陵縣地,於今縣東二里,置安南縣。”或曰“劉景升所置。”《宋志》為晉武帝分江安縣立也。隋平陳,改安南爲華容縣,屬羅州,取古容城名之。世傳爲章華臺,非也。古章華在景陵界,今監利縣,離湖上與今邑相近耳。大業三年以州爲巴陵郡,十年移縣於今地。垂拱二年以犯武氏諱,改爲容城縣。神龍元年又改為華容縣。華容地皆面湖,夏秋霖潦,秋水時至,建寧南堤決,卽被水患。中民之産不過五十緡,多以舟爲居處,隨水上下。漁舟爲業者十之四五,所至爲市謂之潭户,其常産卽湖地也 。

    華容令宅東北有老子祠,曰大皇觀。門之左右有二神,像道家所謂青龍、白虎也,揑塑精巧,非常人所能。形質甚大,可動搖。遊觀者往往驗之以爲異。其實胎素中虗如,夾紵作也。祥符八年春二月旣望,雷震白虎,西北楹上有倒書謝仙火字,入朩踰分,字畫遒勁,人莫之測。慶厯六年滕子京令摹而刻之,問零陵何氏女,俗謂之何仙姑者。乃曰:“謝仙,火雷部火神也。兄弟二人,各長三尺,形質如玉,好以鐵筆書字,其字髙下當以身等。”驗之皆然。東南楹亦有謝仙二字,逼近柱礎,又不知何也。其後摹刻岳陽樓上。元豐二年岳陽樓火,土朩碑碣悉爲煨燼,惟此三字曾無少損,至今尚存。謝仙火與歐陽永叔所記大同小異,永叔之説恐得之傳聞耳。

    墨山謂之玄石山,楚詞曰:“驅予車於玄石,步予馬於洞庭。”

    大雲寺雲母泉,李華詩序云:洞庭湖西玄石山,俗謂之墨山,山之南有佛寺,寺倚松嶺之下。有雲母泉自泉口而流入渠,周徧于庭,發源如乳,大旱不絶,灌園澣濯皆用之。自墨山西北至石門二十里間盡生雲母石,其道路熒煌如列星。又有寶慈觀,乃張真人煉丹飛昇之所,弟子葬其衣冠,俗謂之衣冠塚,丹竈遺跡尚在。

    仙廬峯左石臼二,因岩石爲之。方臺山在縣南,蕭城荆南志:雲山出雲母,土人採之。先候雲所出處,在其下掘之,無不大獲。有長五尺者,可以爲屛風。當掘時有聲,卽粗惡也。

    楊子洲洞庭記云:此洲之間,常苦蛟患,昔荆佽飛將大霧渡江,蛟夾船飛入水,斬蛟而去。今廟在洲上。

    赤亭湖本赤湖。梁太清六年,湘東王遣胡僧祐、陸法和誅侯景將任約於此爲亭,因名焉。

    紫港湖在縣西,今曰私港。夏秋水漲,與赤沙湖會。北通于江,今曰藕池,南通于湖,水經謂之港口。

    御池在湖南,出蚌珠,有甚大者。

    赤沙湖在縣南,夏秋水漲,與洞庭洪通。杜甫道林岳麓詩所謂殿角挿入赤沙湖也。

    水經云,澧水上承孱陵縣澹水。王仲宣曰,悠悠澹澧口,下會赤沙湖,東南注于沅水,謂之澧口。離騷曰,沅有芷兮澧有蘭。注云,洞庭謂之澧口江。據此澧水會于沅,然後入湖也。今澧沅雖相通,然澧水注于洞庭謂之澧口。沅水注于洞庭謂之鼎江口。豈歲月之久遂變遷至此耶 。

    禹山上有禹廟。

    石佛山在縣北,石堆成佛像,衣服皆具 。

    平江本漢羅縣,後分長沙為漢昌縣。孫權於縣立漢昌郡,以魯肅爲大守,改為吳昌縣。隋平陳省於湘隂縣。唐神龍三年,又改爲呉昌,置城,以界内昌江名之。嘗隷潭今隷岳,後唐改平江,其民善鬭訟,有犯輙竄他界,公事比之巴陵諸邑數倍。

    幕阜山洞天,天寶中改名昌江山。幕阜山記曰山有石璧刻銘,上言:禹治水登此山,高於平地一千八百丈,周五百里,二十四氣福德之鄉。洪水之災,居其上可以度世。又有列仙之寶壇場在其側,徬有竹兩本,修翠猗然,隨風掃拂。其上有池,水甚澄潔,時有二魚游泳其中。有葛仙翁煉丹井,藥臼尚存。山無穢草,惟杞與芳芎之屬。有石山産如丹珠,絶頂有石田,數千畆塍渠隠然非人力所能爲,地絶高險,莫能上。

    有僧園曰長慶,有宫曰玉清。訪衆徒亦云,鳥道斷絶,不可登覽。左黃龍,右鳯凰,皆在山麓也。

    梅仙山,在幕阜山之麓,層巒疊嶂,望之極葱翠。子真,舊隠也,有井曰子真丹井,有水出焉,謂之梅仙水。

    連雲,在幕阜之南,峭拔萬丈,常有雲氣覆其上。有吳真人煉丹壇下,有石壁,廣數丈。昔有田先生隠焉,曰田翁嵒。

    香爐山嵒在縣東,下有老子祠,上有丹壇。丹竈有池,歲旱祈禱有感。有許旌陽試劒石。

    龍隠洞,在縣西北,有影如繪畵,望之鱗角皆具。

    汨水,出豫章界,與純水合。純水,在縣南三十步 。

    石瀬廟,乃闗公廟。湘州記云:石子山溪西有小溪,溪水映徹,闗公南征,嘗憩此,因以名瀬今廟,亦以此名之隨軍土地。三軍廟、助順廟,圖經皆以為闗公并吕蒙行軍所置。

    平江,有李林甫墳,在九峯劉。光謙墳,塔在長慶。陳希烈墳,塔在惠果。陸善墳,在芭蕉。徐安貞墳,塔在下臺。今無遺跡。但長慶有劉光謙繪像。

    王文正公嘗宰平江令,宅舊爲山魈所據,前令不復敢居。一日吏或夢見其告者曰:宰相至,吾當避之。如有影響,相率而去。巳而文正下車處正寢,無復驚動,前知公之貴也。治有異政,邑人爲立生祠,至今尚存。

    臨湘縣,本巴陵故地,唐泰清年置王朝場,以便人戸輸納。皇朝淳化三年,陞爲縣治,至道二年改曰臨湘 。

    鴨欄磯,建昌侯孫慮鬭鴨之所,陸遜嘗諫止之,與白螺山相望。

    象骨山,山海經云巴蛇吞象,暴其骨於此山,旁湖謂之象骨港。

    烏石山仙隠嵒,洞深數里,有芝山、石乳、烏藥之屬。

    烏黎口,卽烏林也。酈善長云:吳黃蓋敗魏武於烏林,卽其地也。太平寰宇記引通典州郡録云:曹州,卽曹公爲呉所敗燒船處。又云:今鄂州蒲圻縣赤壁山,卽曹公敗處。按三國志,劉表率其子琮伐襄陽,劉備屯樊口,琮降曹公,恐備先據江陵,遣精騎急追及於當陽之長坂,備數十騎走,趨漢津,濟沔,到夏口。曹公進軍江陵,得劉琮水軍船數十萬,自江陵,止巴丘,遂及赤壁。孫權遣周瑜水軍數萬與備併力逆之,曹公泊船江北岸。瑜部將黃蓋詐降戰艦千艘,因風放火。曹公大敗,從華容道步歸,退保南郡。周瑜等復追之,曹公留曹仁守江陵城,自徑北歸夏口,今漢陽軍也。而漢陽郡圖經云:赤壁,亦名烏林,在郡西北二百二十里,在漢陽縣西八十里。皆誤也。曹公既縱江陵,水軍沿流巳至巴丘,劉備在夏口,孫權周瑜與劉併力逆曹公自當在巴陵、江夏二郡界,其漢陽圖經併俗説皆謬也 。

    岳陽雖水鄉,絶難得蓴菜,惟臨湘東蓴湖間有之。

    龍窖山在縣東南,接鄂州崇陽縣雷家洞、石門洞。山極深遠,其間居民謂之鳥鄉。語言侏離,以耕畬為業,非市鹽茶不入城。市邑亦無貢賦,葢山徭人也 。

    岳州,自元正獻歲,鄰里以飮宴相慶,至十二日罷,謂其日爲雲開節。春社後,遇好天色,往往相繼上山,中州人所謂拜掃也,至寒食而止。四月八日,取羊桐葉淅米為飯,以祀神及先祖。瀕江諸廟皆有船,四月中擇日下水,擊畵鼓、集人歌以櫂之,至端午罷。其實競渡也,而以爲禳。災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際,設神盤以祀神,爲酒肉以犒櫂鼓者,或為草船泛之,謂之送瘟。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 。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