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虚字卷之九 合助助字九之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合助助字九之六

    【9.13】合助助字者,或两字迭助一句,则谓之「双合字」。或迭三字,则谓之「参合字」。古人谨尔话言,往往意在言外,记者追忆其言而笔之,笔之或不足拟其辞,故助以声。一之不足,而再焉,而参焉,至辞气毕达而止。求之古文,双合字之助句者鲜矣,而参合者则仅见于论语檀弓左传,且其句大抵皆记者追述言者之辞气已耳,故凡句之有合助者,大抵皆由咏叹而发。又凡助字之迭助一句也,各以本意相加,非以二三字之合助而更幻一新意者也。

    【9.13.1】合助之式不一,有惟以传信助字双合以助句者,如是则「矣」「已」两字为殿者其常,「耳」「尔」两字亦间用焉。

    己矣。

    [1078]论语学而云: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079]又八佾曰: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已矣」者,双合助字,皆以状句中「可」字也。凡助字,皆以传动字之辞气耳。「已」者,止也,曰「可已」者,决言诗之仅可与言而止也。然两贤悟诗之深不止此也,故复助以「矣」字者,决言诗之不仅可与言也,且已足可与言矣。此「已矣」合助,而各传其辞气之分际也。

    [1080]又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此「已矣」同上,决其不仅可为士也,且已足可为士矣。或谓「已矣」者,皆所以决言其事之已定而无或少疑也。亦一解也。

    至[1081]礼中庸云: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1082]论语阳货云: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两「已矣」,非合助字也,「已」动字,解「止息」也。故两句犹云「弗能止矣」也,「期则可止矣」也。而「已矣」之解,正同此义。

    也已。

    [1083]论语子张云: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也已」者,「也」字断词,①常语也,所以助「好学」也。「已」字助「可」字,所以决其已然也。故此句犹云「谓其好学也可无疑矣」也。盖「已」「矣」两字通,合之则少异,分之则相通矣。然则「也已」两字,所助不同,虽曰合助,谓之分助可也。夫如是,

    [1084]论语雍也所云: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085]又泰伯:其余不足观也已。

    [1086]又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087]又阳货:年四十而见无闻焉,其终也已。————诸句,皆以「也已」为助,亦此志也。

    有以「耳矣」两字合助者。

    [1088]孟子离娄上云: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耳矣」者,犹言「止此矣」也,或言「而已矣」也。

    [1089]吕氏春秋壹行篇曰:释十际则与麋鹿虎狼无以异,多勇者则为制耳矣。

    [1090]庄子人间世云: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

    [1091]韩文送郑十校理序云:如是而在选,公卿大夫家之子弟,其劝耳矣。

    有用「焉尔」者。

    [1092]庄子德充符云:适见*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已焉尔,不得类焉尔。

    [1093]礼檀弓下云:不以食道用美焉尔。

    [1094]又云:唯祭祀之礼,主人自尽焉尔。————四引「焉尔」者,「焉」乃句中顿挫之辞,而带有「于是」之解也。「尔」助字,仍解若「如此」,又解若「而已」也。②

    焉耳。

    [1095]礼檀弓下云:敬之斯尽其道焉耳。

    [1096]大戴记曾子立事篇云:嗜酤酒,好讴歌,巷游而乡居者乎,吾无望焉耳。

    [1097]礼乐记云:则乐之道归焉耳。

    [1098]韩文雑说云: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四引「焉耳」者,「焉」解同上,「耳」解「止此」也。

    然则双合助字,各皆以其本意为助,阅者自为领会焉耳。

    ○1称「也」为「断词」,易与【4.4.2】节相当于系词之「断词」混淆。体会马氏本意,此所谓「断词」,与多次提及之「决辞」相似,皆指表示判断语气之助字。

    ○2「尔」既解若「而已」,即不能同时解若「如此」。「焉尔」之语气应与「焉耳」同。

    【9.13.2】有以传信助字参合以助句者,则惟以「矣」字为殿。凡以传信助字为殿者,从未见有参以传疑助字者。

    也已矣。

    [1099]论语泰伯云: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1100]又: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也已矣」者,参合助字也。其实「也」贴「至德」,而「已矣」两字,仍解如前,重言以决其事之已定而无可少疑也。是则仍谓之双合助字可也。

    [1101]论语子罕云: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102]又卫灵公: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103]又先进: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1104]又颜渊:可谓明也已矣∣可谓远也已矣。————五句皆参合助字,解同上。

    焉耳矣。

    [1105]礼檀弓上云:勿之有悔焉耳矣。

    [1106]又祭统云:夫铭者,壹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焉耳矣」者,亦参合助字也。「焉」,辞之顿挫也。「耳矣」者,犹「而已矣」也,义皆同前。惟助字三迭,其赞叹悲感之情,各有所寄,斯为不同耳。

    [1107]论语阳货云: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乎已」者,有似疑信两助之合用。不知两字皆非助字,一为介字,一为动字,故「为之犹贤乎已」者,犹云「其为博奕也,犹贤于其闲居而无所为」也。「已」者,「止」也。

    【9.13.3】其以传信助字与传疑助字双合为助者,则惟传疑者殿句,殿以「乎」「哉」两字者其常,殿以「与」「夫」两字者有焉,而殿以「邪」字者仅矣。

    矣哉。

    [1108]论语子路云:子曰:庶矣哉!————「矣哉」者,双合助字也。「矣」,助字之传信者,「哉」,传疑者。「庶」,静字,「矣」助「焉」,常例也,殿以「哉」字者,叹辞也。

    [1109]又卫灵公云:好行小慧,难矣哉!

    [1110]又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皆此例也。

    耳哉。

    [1111]齐策云: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耳哉」者,犹「而已乎」也。

    也哉。

    [1112]庄子人间世云: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

    [1113]诗秦风终南云:其君也哉!————「也哉」者,「也」字助句,加「哉」字以为量度咏叹也。以上所引双合字,皆先以传信助字而后殿以「哉」字者。

    矣乎。

    [1114]礼中庸:父母其顺矣乎!————「矣乎」者,双合助字也。「矣」助静字,助事之已往者与有效者,皆常例也。「顺矣」者,言效也,「乎」叹辞也。

    [1115]又云: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夫!’

    [1116]又云: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1117]又云:子曰:‘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1118]又檀弓下云: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所引「矣乎」,皆前志也。

    惟[1119]论语里仁云: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1120]又阳货: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两「矣乎」之义有异,「矣」者,已经也,「乎」者,设问而拟议之辞也。两句犹云「如已用力于仁乎」也,「女已为此诗乎」也。

    也乎。

    [1121]左传成公二年云:无为,吾望尔也乎!————「也」以煞句,「乎」以设问,义同「矣乎」,惟「也」助同时之事耳。此双合字,先以传信助字而后殿以「乎」字者。

    也与。

    [1122]礼中庸云:子曰:‘舜其大孝也与!’————「也与」者,双合字也。「也煞句,加「与」字以咏叹也。

    [1123]论语子罕云: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1124]又宪问: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1125]又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1126]又: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127]礼檀弓上云:曾子曰:‘始死之奠,其余阁也与!’————诸「也与」皆同前义。此以殿以「与」字者。

    矣夫。

    [1128]论语雍也云: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矣夫」者,双合助字也。「矣」煞句,犹前例也,「夫」咏叹而回指前文也。

    [1129]又宪问云: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1130]又卫灵公:今亡矣夫!

    [1131]礼檀弓上云:夫子曰:‘由,尔责于人,终无已夫!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夫!’————诸「矣夫」同上。檀弓句内「终无已夫」之「已」作动字解。①

    也夫。

    [1132]庄子大宗师云: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1133]论语宪问云:莫我知也夫!————「也」煞句,「夫」叹辞,指上文。以上皆殿以「夫」字者。

    也邪。殿「邪」字者不数见。

    [1134]庄子人间世云:且得有此大也邪!————「也」助句,「邪」拟议之辞也。

    以上诸引,皆以两种助字双合,而惟以传疑助字为殿者。

    ○1檀弓上一例,章氏在此析作二例,非。上【9.12.2】节[1062]与此重,只作为一例。又,为便于理解,编者在末句前加「檀弓句内」四字。

    【9.13.4】有惟以传疑助字双合为助者,则惟以「乎哉」两字为殿。

    [1135]论语颜渊云: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此句可以「乎」字煞句云「而由人乎」,续以「哉」字者,为咏叹也。

    [1136]又卫灵公云: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137]又阳货云:子曰:‘礼云礼云,玉现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138]庄子齐物论云: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