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虚字卷之九 传信助字九之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传信助字九之四

    【9.6】颜氏家训音辞篇曰:‘按诸字书,「焉」者鸟名,或曰语词,皆读于愆反。自葛洪要用字苑分「焉」字音训,若训「何」训「安」,当音于愆反。’此「焉」字之为代字、为状字也;‘若送句及助词,当音矣愆反。’此「焉」字之为助字也。‘然江南读音,分别易晓,而河北则混同一音。’①要之俗音有轻重,而字义无分也。「焉」字之为代字,为状字,已散见于前矣。而其为助字也,玉篇所谓‘语已之辞’,柳子厚仍谓之‘决辞’,是皆助字之公家言,而非「焉」字之所独。

    焉为助字,所以助陈述之口气也。「焉」字之用,在「也」「矣」两字之间。其为口气也,案而不断,而以之结句,隐然有坐镇之概焉。「焉」,代字也,及为助字,概寓代字本意。是犹「尔」字本状字也,及为助字,仍不失有状字之义耳。

    「焉」字所助有三:曰句,曰读,曰字。

    【9.6.1】一,助句。凡述往事,其结句有助以「焉」字者。

    「焉」无所指。

    [546]论尧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宫,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两节皆述往事,其结句各以「焉」字助之。不曰「行矣」「归心矣」者,盖其「政」之「行」与「民」之「归心」,非一过即了之事也。且记者之举「行政」「归心」两事,非断其效之必然,惟叙其事之如是耳。此两「焉」字似无所指,并无代字本义,然有一助,其句自觉为之镇定矣。

    [547]孟万上: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他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

    [548]左僖十五: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大子*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

    [549]史汲郑列传: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550]汉赵充国传: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

    [551]又郑吉传:都护之置,自吉始焉。

    [552]史孟荀列传: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

    [553]又大宛列传: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

    [554]又: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

    ————以上所引「焉」字,以镇结句而述往事。诸「焉」字似无所指。

    其有所指者,盖不胜引也。

    [555]论语微子云: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问津焉」者,「问津于是」也。「是」指长沮桀溺也。

    [556]孟子公孙丑下云: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宿焉」者,「宿于景丑氏」也。

    [557]左传隐元年云:虢叔死焉。————「死焉」者,「死于制」也。

    [558]又隐三年云: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属殇公焉」者,「属殇公于孔父」也。

    [559]又僖五年云: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寘薪焉」者,「寘薪于所筑之城」也。于是,

    [560]又僖十五:晋侯之入也,秦穆姬属贾君焉。

    [561]又: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562]又: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563]又僖二十三: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

    [564]又僖二十八: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寘诸深室。宁子职纳橐饘焉。

    [565]又襄三十一: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566]又庄二十八: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

    [567]榖宣十五: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

    [568]周语: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

    [569]史项羽本纪: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570]又陆贾列传: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

    [571]又大宛列传:是时上方数巡狩海上,乃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以赏赐,厚具以饶给之。以览示汉富厚焉。

    [572]又游侠列传: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573]又: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574]又货殖列传: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575]又: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在仁义附焉。

    [576]又封禅书:盖尝有至者,诸僊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所引诸结句,皆述往事,其「焉」字皆有「于是」之解。然仍不失为助字者,盖有此一助收句,辞气顿觉宽缓而不迫矣。

    句述往事,「焉」字助之,并有「之」字之解者。如:

    [577]孟子滕文公上云: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学焉」者,「学之」也,即学许行也。

    [578]又: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名焉」者,「名之」也。「之」,指「尧」也。

    [579]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云:过卫,卫文公不礼焉。————「不礼焉」者,「不礼之」也。「之」指「晋文公」也。

    [580]汉书李广传云:上壮之,遂救止焉。————「止焉」者,「止之」也。

    [581]又朱云传云:时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敬事焉」者,「敬事之」也。

    [582]又于定国传云: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

    [583]又陈汤传云: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毁重,羣臣皆*焉。————「*焉」者,「*之」也。以上引「焉」字所助者皆结句也,而兼有「之」字之解。然经史中不数觏也。

    ○1文通原书在‘然江南读音’一句前插入‘以上见助字辨略’七字,无需要,也易滋误会,今删去。按助字辨略引颜氏家训,只开头略去‘按诸字书,「焉」者鸟名’,径曰:‘焉,语辞’,其后无删节。文通引家训未全依原文,也未全依助字辨略,有所节略,也有所增益(‘为代字,为状字’,‘为助字’云云)。

    【9.6.2】其陈当前之事理,与迭句以历叙事实也,亦如之。

    「焉」字无解。

    [584]礼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四句,不助「也」字而助「焉」字者,其辞气盖惟直陈其理而未为论断也。四「焉」字皆无所指,惟助结句,自为停顿耳。

    [585]孟告上: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

    [586]又尽上: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第一「焉」字,助推论之句,余两「焉」字,助言效之句。其不助「矣」字者,所谓案而不断也。余同上。

    [587]庄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588]左庄四: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

    [589]又僖二十三: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590]公庄三十二:君亲无将,将而诛焉。

    [591]吴语: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

    ————诸引结句,皆陈当前之事理。其不助「矣」字者,同上。诸「焉」字皆助字,似无他解。

    其有解者,如:

    [592]礼中庸云: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莫能载焉」者,「莫之能载」也。「莫能破焉」者,「莫之能破」也。

    [593]论语述而云:自行东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诲焉」者,「诲之」也。

    [594]又子罕云: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595]又先进云:非曰能之,愿学焉。

    [596]左传庄公十四年云:且寡人出,伯父无里言;入,又不念寡人。寡人憾焉。

    [597]又僖公二十三年云: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

    [598]又襄三十一年云: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599]庄子应帝王云: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

    [600]左昭三年云:君若不有寡君,虽朝夕辱于敝邑,寡君猜焉。

    [601]其昭公十二年云:对曰:‘臣尝问焉。’

    [602]公羊宣公六年云:吾闻子之剑,盖利剑也。子以示我,吾将观焉。

    ————以上所引,皆当前之事,所殿「焉」字,助字也,而兼有「之」字之解。

    其兼有「于是」之解者。

    [603]礼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系焉」者,「系于天」也。「覆焉」者同。

    [604]以下又云: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605]又云:及其不测,鼋*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此益明「焉」字之解「于是」也。引句内「草木生之,禽兽居之」者,盖「生」「居」两内动之后,仍用宾次若止词然也。若「兴」「殖」两内动字之后,则惟转词是用矣。

    [606]论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607]孟尽上: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

    [608]又尽下: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

    [609]左庄九: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

    [610]又僖二十三: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

    [611]庄山木: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

    [612]又僖二十七:民易资者,不求丰焉。

    [613]又襄三十一:栋折榱崩,侨将厌焉。

    [614]庄天道: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615]齐语: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

    [616]公宣六:嘻,子诚仁人也!吾入子之大门,则无人焉。入子之闺,则无人焉。上子之堂,则无人焉。是子之易也。

    [617]史屈原列传: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618]秦策:王既无重世之德于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①

    [619]汉刑法志: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

    ————以上所引,皆为结句,以陈当前之事理,而所助「焉」字,则皆兼有「于是」之解焉。

    ○1章云:「焉」国策本作「矣」。史记春申君列传作「焉」,上句无「既」字。

    【9.6.3】「焉」助迭句。

    [620]礼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两「焉」字,助迭句。他如

    [621]论语阳货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622]又先进云: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623]孟子滕文公上云:夫滕坏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

    [624]又万章上云: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625]又梁惠王下云: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626]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云:令曰:‘不爇郄氏,与之同罪。’或取一编菅焉,或取一秉*焉。国人投之,遂意弗爇也。

    [627]齐语云:令夫士,羣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悌,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628]庄子应帝王云: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629]又在宥云:于是乎釿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

    [630]又天运云:故曰,至贵,国爵幷焉,至富,国财幷焉,至愿,名誉幷焉。是以道不渝。

    ————以上所引各节,皆有迭句间于中段,①「焉」字助之,所以历叙事实也。其「焉」字有有解者,有无解者,阅者观于前,可以反隅矣,而无庸多赘也。

    ○1例句中有的迭句在前,有的迭句在后,幷不是都‘间于中段’。

    【9.6.4】句有以「有」「无」两字为坐动者,助「焉」字者有之,助「焉」字而以为提顿之句者亦有焉。至询问之句,亦有助以「焉」字者,则与「也」「乎」两字有别。

    [631]礼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首句以「有」字为坐动,「焉」字助之,辞气一顿。句置段首,故为提顿之句。其余

    [632]论语泰伯云: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633]又公冶长云: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①

    [634]孟子万章下云: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

    [635]又公孙丑下云: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636]论语述而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37]又公冶长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638]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云: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639]又襄公四年云: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

    [640]又昭公二年云:既享,宴于季氏,有嘉树焉。宜子誉之。

    [641]榖梁传桓公十四年云:夫尝,必有兼甸之事焉。壬申,御廪焚,乙亥尝,以为未易灾之余而尝也。

    ————诸句助「焉」字者,皆以「有」字为坐动,而每句先置之提,下文承之,所谓提顿之句也。至如

    [642]礼中庸: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

    [643]又:有宋存焉。

    [644]论雍也:井有仁焉。

    [645]又微子:殷有三仁焉。

    [646]孟梁下:无已则有一焉。

    [647]左庄十: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48]左僖三十: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649]左昭十二: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650]史管晏列传: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651]孟离下:阳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652]左宣十二:武有七德,我无一焉。

    [653]论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654]左僖七: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

    [655]礼中庸: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上引「焉」字所助之句,各以「有」「无」两字为坐动,用为结句,或述往事,或陈事理,与以上诸句之煞「焉」字者无异。②所异者,徒以「有」「无」动字后往往助以「焉」字,故特为别耳。

    ○1此句全文是:‘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马氏引述不全,显不出是提顿之句。

    ○2「以上诸句」指【9.6.1】【9.6.2】【9.6.3】各节例句。

    【9.6.5】经学家见经史中询问之句,有助以「也」字「焉」字者,则谓「也」「焉」两字同乎「乎」字。不知询问之句助以「也」字者,寓有论断口气。「也」字节下已言之矣。①其助以「乎」字者详后。兹助「焉」字者,藉问而陈义耳。此所以与「乎」「也」两字少有区别也。

    [656]孟梁上: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牛羊何择焉」者,犹云「牛羊两者一无所择」也。此惟直陈其事理,以见无罪就死之可隐,牛羊同也。若云「则牛羊何择也」,是有责王之口气,以惟知隐牛而不知隐羊也。若云「则牛羊将何择乎?」则惟有诘王之口气,以同为无罪就死,两者之中,何一可择乎?今助「焉」字,既不论断其曲直,又不询王以何者当择也。

    [657]论阳货: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658]孟万上:故诚信而喜之,奚*焉?

    [659]左成十六: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

    [660]又僖三十三:君何辱讨焉?

    [661]庄大宗师:我则悍矣,彼何罪焉?

    [662]又襄二十一: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663]汉张释之列传:使其中亡可欲,虽无石*,又何戚焉?

    ————诸引句,皆藉问以陈义耳,故其辞气非若「乎」字之专主于问也。阅者试于所引之句,以「乎」「也」两字递与「焉」字代嬗而玩索之,即可知所区别矣。

    ①「也」字节下并未论及此点,【2.4.3.1】节曾谈到询问代字助以「也」字的问题,但也未提及‘寓有论断口气’。

    【9.6.6】差比之句,其「焉」字本代字也,而既以殿句,亦可视同助字。用若「然」字,以状句者亦然。

    「焉」兼代字助字。

    [664]孟尽上: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焉」字所助者,差比之句也。「焉」字解如「于是」,代字也。今如云「乐莫大于是」,则语气不完,仍应加以「焉」字,云「乐莫大于是焉」,方可煞住。是「焉」字既为代字,又为动字,一字而两用明矣。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