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虚字卷之八 推拓连字八之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推拓连字八之五

    【8.4】推拓连字者,所以推开上文而展拓他意也。作文切忌平衍,须层层开展,方有波折。推拓连字,要皆用以连读而已。

    其拓开跌入之辞,则有「虽」「纵」两字。而「虽」字尤习用,与「而」「则」两字,同为作家所重。

    【8.4.1】纵。

    [738]史汲郑列传: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纵爱身」一读,「纵」字连之。先将文势推开一宕,旋复跌入本意。

    [739]又张陈列传: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

    [740]又田儋列传: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于心乎?

    [741]又项羽本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742]又汲郑列传: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余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

    ————诸「纵」字皆以领读,意在推开上文而跌落本意也。而经籍中「纵」字不多见,「虽」字则所在而有。

    【8.4.2】虽字有以领一字者,有以领一读者。

    [743]论乡党: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744]礼中庸: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

    [745]左宣三: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诸「虽」字皆领一字以为推宕者。然所领者虽仅一字,而与读无别。「虽狎必变」者,犹云「虽素与之狎而必变其容」也。故「虽狎」二字,已成一读矣。余同此。

    [746]孟尽上: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747]又梁上: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极生悲哉!

    [748]又公下:予虽然,岂舍王哉!

    [749]左隐十一: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

    [750]又襄三十一: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

    [751]史孟荀列传: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驺衍其言虽不轨,傥亦有牛鼎之意乎!

    [752]又刺客列传: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753]汉司马相如传: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754]又司马迁传: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①

    [755]史魏其列传:魏其大望曰:‘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夺乎?’

    [756]汉贾谊传: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

    [757]又食货志: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758]韩与崔羣书:虽抱覊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

    [759]又送王秀才序: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

    [760]又董太傅行状:庶人服而请罪有司,虽有大过,犹将揜焉,如公则谁敢议?————诸此「虽」字,皆以领读,后各有「犹」「岂」「亦」「傥」「然」「宁」「安」诸字,以为呼应,因以收转煞句,最为得用。

    若无呼应诸字,则「虽」字与「即」字同解。

    [761]史万石君列传: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犹云「即燕居」也。

    [762]又萧相国世家: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

    [763]汉梅福传:越职触罪,危言世患,虽伏质横分,臣之愿也。

    [764]庄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765]史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所引「虽」字,皆可以「即」字代之。

    惟史籍中有时「唯」字与「即」字同解,而经生家以「唯」「虽」两字同韵,往往以「虽」字解「唯」字,拘矣。

    [766]史汲郑列传: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

    [767]又淮阴侯列传: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犹云「即天子亦不说」也,「即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其类此者,不能尽引。

    [768]榖梁桓公十四年云:御廪之灾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为唯未易灾之余而尝可也,志不敬也。————此「唯」字,经生家用以解作「虽」字之左证,然不如解以「即」字之为明晰也,犹云「以为灾之余即未易而尝亦可也。」②

    又有一节内两用「虽」字者。

    [769]汉书赵充国传云:将军其引兵便道西并进,虽不相及,使虏闻东方北方兵并来,分散其心意,离其党与,虽不能殄灭,当有瓦解者。

    [770]韩文欧阳生哀辞云: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两节两用「虽」字,皆以领读,转折分明。

    ○1章云:此两句依文通,汉书无「仆」字「之」字。 今案: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语。

    ○2章云:经传释词卷六云:‘「唯」「虽」古字通。’又卷八云:‘说文「虽」字以「唯」为声,故「虽」可通作「唯」,「唯」亦可通作「虽」’。

    【8.4.3】如、若、苟、令、即、果、诚、设、假、就、使诸字,皆事之未然而假设之辞,亦为推拓连字,惟以连读而已。而诸字单用,先后乎起词者不常。

    如、若、苟。

    [771]孟梁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772]又: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773]又: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三节内所有「如」「若」「苟」三字,皆假设之辞,用以连读者。「如」「若」两字,皆后乎「王」字,「王」乃读之起词也。「苟」字冠读者,无起词也。故设辞单用后乎起词者常也。①

    [774]左隐十一: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775]又: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

    [776]又僖七: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

    ————所引四「若」字,皆以连读,而两后起词,两先焉。

    令

    [777]史张释之列传: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即

    [778]又田窦列传: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当谁哉?

    果

    [779]又赵世家: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诚

    [780]又吕后本纪: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太后汤沐邑,太后必喜。

    设

    [781]又田窦列传:此时帝在即录录。设百岁后,是属宁复有可信者乎?

    假

    [782]荀子非十二子篇:假今之世,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欺惑愚众,矞宇嵬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有人矣。

    就

    [783]魏志辛毗传:就与孙刘不平,不过令吾不作三公而已。

    ————所引诸设辞,皆以连读。「即」字两引,一先起词,一后焉。「令」与「假」两字,皆先起词。「果」「诚」两字则后之。「就」字无起词,故先读焉。

    惟「使」字必先起词。

    [784]史廉颇列传: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785]又平原君列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786]又魏信陵君列传: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见天下乎?

    [787]庄知北游: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

    ————诸「使」字皆在起词之先。盖「使」字虽设辞,而有使令之意,故皆先起词。然则「令」「假」两字当从同与?

    连用两字者,则先起词,而无有后焉者。设辞往往借用两字者。

    [788]史萧相国世家:乡使鲁君察于此变,宜亡此害。②

    [789]史李斯列传: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790]后汉张衡传:向使能瞻前顾后,援镜自鉴,则何陷于凶患乎?

    [791]汉贾谊传: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

    [792]又司马迁传: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793]史淮阴侯列传赞: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794]庄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

    [795]史张释之列传: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796]又魏其列传: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

    [797]又游侠列传: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诸引内所有曰「乡使」,曰「向使」,曰「假设」,曰「假令」,曰「浸假」,曰「有如」,曰「诚使」,皆连用两字,而皆先乎读之起词。「浸假」后承以「而」字者,盖用如无主动字而假为连字者也。又张释之传云「有如万分之一」者,而复言「假令」者,重为设辞以讳之也。

    统观诸引设辞,皆推宕之读。读则辞意未毕,故必有收句以为应者。而收应之句,有承以「则」字「必」字「亦」字者,有煞以「矣」字「也」字「而已」者,有无承无煞,而句意相应者。详观诸引,阅者可自得之。

    设辞之后,复有以「虽」字宕跌者,亦习见也。

    [798]礼大学: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