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之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中白(二两) 黄柏 知母 青黛 甘草(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滚白汤调下。

    升犀汤 治面独热。

    升麻(五分) 干葛 白芷 甘草 芍药 黄连 黄芩(各一钱五分) 玄参 荆芥 薄荷犀角(各八分)加灯心三十茎。煎服。

    地仙饮 治潮热。

    地骨皮(三钱) 防风(一钱五分) 薄荷 甘草(各一钱) 乌梅肉(八分)水煎服。

    如柴胡泻肝热。须以片芩佐之。片芩泻肺热。须以桑皮佐之。黄芩又泻大肠之热。须以枳壳之。知母泻肾热。又泻膀胱之热。须以黄柏佐之。栀子泻三焦之热。须以泽泻佐之。人中白非独泻肝热。又能泻三焦及膀胱之热。

    痰门

    (附痰饮)痰本脾胃津液。周流运用。血气山之如道路。然不可无者。但内外感伤。则津液壅逆稠浊。

    或随气升降。遍身上下无处不到。其为病也种种不一。初起头疼发热。类是外感表症。久则咳嗽朝轻夜重。内伤阴火又有痰饮流注肢节。痰痛类乎风症。但痰症胸满食减。肌色如故。

    脉滑不匀为异耳。又眼胞及眼下如炭。烟熏黑者痰也。要分久新。新而轻者。形色青白稀薄。气味亦淡。久而重者。黄浊稠粘凝结。咯之难出。渐成恶味。酸辣腥臊咸苦。甚至带血而出。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其脉缓。肥人多有之。名曰湿痰。若挟食积瘀血。遂窠囊痞块。又名食痰。留于胃脘。多呕吐吞酸嘈杂。上冲头面烘热。名曰火痰。若因饮酒干呕。多成臂胁痛。又名酒痰。升于肺。多毛焦面白如枯骨。咽干口燥。咳嗽喘促。名曰燥痰。久为老痰。郁痰。又七情郁滞咽膈。多胸胁痞满。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形如破絮。或如梅核。名曰气痰迷于心多怔忡颠狂。梦寐奇怪其脉洪。名曰热痰。动于肝。多眩运头风。眼目 动昏涩。耳叶瘙痒。胁肋胀痛。左瘫右痪。麻木蜷跛奇症。名曰风痰。聚于肾。多足膝酸软。腰背强痛。肢节冷痹骨痛。名曰寒痰。又劳。或胸腹间如有二气交纽。噎塞烦闷。或背中常有一点如冰冷痛。或心下冰冷时痛。或四肢肿硬似痛非痛。或骨节刺痛无常处。或吐冷涎绿水黑汁。或大小便脓。或关格不通。以致痨瘵荏苒。妇人经闭。小儿惊搐。皆须先去败痰。然后调理。如斗殴胸骨扑伤刺痛不已。散血之剂罔功续以自己。饮之须臾吐痰。其痛立止。百病兼痰。如此治法。以痰生于脾胃。宜实脾燥湿。又随气而升。宜顺气为先。分导次之。又气升属火。顺气在于降火。热痰则清之。

    湿痰则燥之。风痰则散之。郁痰则开之。顽痰则软之。食痰则消之。在上者吐之。在中者下之。中气虚者宜固中气。以运痰。若攻之太急。则胃气虚而痰愈盛矣。凡痰喘声脉散。汗出如油身冷如冰者必死也。

    痰门

    脉云

    脉弦细滑。大小不匀痰之为病。偏弦为饮。双弦为癃饮。浮滑而洪。膈上有稠痰也。

    痰门

    立方

    二陈汤 此为治痰之主方。加减录后。

    茯苓(一钱) 甘草 (五分) 陈皮(去白) 半夏(各二钱姜矾制)二陈橘半茯苓草。清气化痰为至宝。

    膈上不宽加枳桔。火旺生痰黄芩好。

    参术如名六君子。健脾和胃无如此。

    中脘生痰去了参。舒中顺气香砂增。

    饮食过餐不克消。曲麦山楂浓朴调。

    再加枳实黄芩炒。何必拘愁体弱娇。

    咳嗽生痰分冷热。热即芩连并枳桔。

    寒痰枳宿配原方。化气胸中痰自灭。

    风寒外感嗽何辜。二陈枳桔与前胡。

    干葛桑杏能消去。东垣为此号参苏。

    二陈半夏性本燥。血虚烦渴皆不要。

    人有风痰疾病生。天麻白附皂角星。

    湿痰在胃身多软。二术仍须配二陈。

    火郁胸中是痰结。滞住喉间咯不绝。

    星蒌香附桔连翘。少佐玄胡痰自消。

    痰在经络及四肢。姜汁还将竹沥施。

    脾胃有痰须枳实。胁间白芥永全除。

    温胆汤加竹茹实。宁神豁痰为第一。

    五六日来呕不休。心中胀闷手难揉。

    多加枳朴芩连芍。便秘硝黄一服疗。

    嘈杂嗳气一般看。胸中积热与停痰。

    石膏香附并南星。二陈加减有何难。

    闷胀吞酸与吐酸。本方加入炒茱萸。

    此是二陈加减法。休将方与外人传。

    玉枢丹(即紫金锭)此丹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治百病。开顽痰。功过于牛黄。居家出外。不可无此。

    山茨菰(三两去皮净) 红芽大戟(一两五钱洗焙为末) 麝香(五钱) 千金子(一两去油壳净) 文蛤(即五倍子二两)上各为末。以糯米粉糊和匀。于木柏中杵千下。分作六十锭。每服半锭。重症一锭。姜汤。

    或薄荷汤。磨下。修合日于端午。重阳。勿令妇人孝服及鸡犬要在净室中。处心焚香修制。

    竹沥达痰丸 此方清气化痰。不伤元气。痰自大便中出。

    半夏(姜矾制) 橘红(各四两) 人参 白术(各二两土炒) 茯苓(去皮) 沉香(各一两)大黄(三两蒸九次) 黄芩(一两五钱酒炒) 甘草(五钱) 青礞石(一两二钱消 )上为末。竹沥一大碗。姜汁二酒钟。为丸如绿豆大。每八十丸。白滚汤送下。

    蠲痰饮 治痰流注四肢。阻滞经络。疼痛之极。

    羌活 威灵仙 苍术(各一钱) 桂枝 沉香 乌药 胆星(各一钱二分) 木通 牛膝(各八分)姜汁五茶匙。竹沥半杯。热服。

    导痰汤 治痰凝气滞。

    半夏(二两) 南星 枳壳 橘红 赤茯苓(各五钱) 甘草(一钱)姜五片煎服。

    逐痰汤 治痰壅塞上焦不行。

    大黄(四钱) 黄芩 沉香 枳实 半夏(各二钱) 南星(一钱)竹沥半杯。生姜五片。煎服。

    消痰噙化丸 治一切痰气凝结。痰嗽喘急。

    苦丁茶 孩儿茶(各五钱) 牛黄(四钱) 天花粉(三钱) 川贝母 硼砂 真沉香(各二上为末。蜜丸如鸡豆大。噙口中润下。

    加味滚痰丸 治诸般痰症。失心丧志。癫狂痫病。效验如神。

    大黄(六两蒸晒九次) 黄芩(五两酒炒) 胆南星 青礞石( ) 沉香 橘红(各二两上为细末。竹沥为丸。每服三钱。空心白汤下。

    舒中化痰汤 治气不降升。痰涎壅盛。

    橘红 贝母 枳实 柴胡 胆南星(各一钱二分) 木通 半夏 蒌仁 桔梗 苏子(各生姜三片。水煎热服。

    化痰汤 治痰嗽。并气上逆。

    黄连(一钱五分酒炒) 桑白皮 杏仁 枳壳 海石(各二钱研细) 橘红 苏子(炒研)茯苓 黄芩(酒炒) 半夏曲(各一钱二分)生姜三片煎服。

    和中丸 治湿痰症。

    苍术(米泔浸炒) 橘红(姜汁拌晒) 黄芩(各四两酒炒) 半夏(姜矾制) 香附(各三两上为末。水法为丸。每服三钱。空心白滚汤下。

    牛黄丸 治诸风缓纵。言语謇涩。心怔健忘。头目眩晕。胸中烦郁。痰涎壅塞。心经不足。神志不定。惊恐畏怖。虚损少睡。喜怒无时。癫狂痫症。并皆治之。

    茯神 远志(去骨) 羚羊角 麦门冬(各一两五钱去心) 牛黄(一两二钱) 犀角 龙脑真阿胶(蛤粉炒) 麝香 沉香(各二两) 川芎 杏仁(去尖油) 人参 枳实(各八钱麸炒) 金箔(三百片为衣) 防风 当归(酒洗) 朱砂(研细) 大附子(黄连甘草煮) 桔梗(各一两炒)白芷(七钱) 黄连(二两姜汁炒)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重一钱二分。朱砂金箔为衣。蜡封。姜汤调下。小儿惊风。薄四制丸 化痰清热。并治阴虚咳嗽。

    半夏(四斤泡去脐) 分作四分。一分生姜黄连各四两。水二碗同煮干。一分知母贝母各四两上诸药拣出。只用制过半夏。切片晒干。为细末。水法为丸。每服二钱。空心姜汤送下

    痰门

    附饮

    痰伏胞络。自肺窍嗽出。涎伏脾胃。自口角流出。饮生胃腑。从食脘吐出。饮症有六。

    水停肠胃。腹响辘辘有声。名痰饮。水流在胁。咳吐则痛。名悬饮水流四肢。身体重痛。名溢饮。水停膈上。饱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名支饮。水停心下。背冷如手掌大。四肢历节疼痛。

    缺盆咳嗽转甚。名留饮。水停膈满。呕吐喘咳。腰背痛泪出。名伏饮。六者不同。皆因饮水。及茶酒停蓄不散。再加外邪生冷七情。相搏而成。脉多弦滑或伏。眼下皮如炭黑。治法在皮里膜外。表分者汗之。在胸膈者吐之。在四肢经络胁肋者。分利之。在肠胃里分者下之。病患一臂痛。不一时复移在一臂。其脉沉细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矣。

    痰门

    附饮

    挖涎卅 治一切痰饮症。或漉漉有声。或手足冷痹。

    气脉不通。

    大戟 白芥子 栝蒌曲(各二两) 薄桂(三钱) 全蝎(八个) 雄黄 朱砂(各一钱)上为末。粉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临卧姜汤送下。

    五饮汤 治五饮神效。曰留饮。曰癖饮。曰痰饮。曰溢饮。曰流饮。

    旋复花 人参 橘红 枳实 白术(各钱) 茯苓 浓朴 半夏 泽泻 猎苓(各八分)前胡 桂心 白芍 甘草(各六分)姜五片煎服。

    降痰丸 治三焦气闭。痰饮痞满。咳嗽吐痰。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三棱 枳壳(麸炒) 半夏(姜矾制) 大黄 黑牵牛(各一两)上为末。面糊为丸。每服三钱。姜汤食前服。

    三消门

    消者易消之谓也。邪火内铄。真阴枯竭。善渴善饥。不能滋养肌肤。饮食入胃。顷刺消尽。

    消。曰消中。小便频数。曰消肾。乃心脾与肾三经之火症也。而心脾二经之热。又皆由于肾虚。盖肾之所主者水也。真水不竭。自足以滋养乎脾。而上交于心。何至有干枯消渴之病乎。惟肾水一虚。则无以制余火。火旺不能扑灭煎熬脏腑。火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阳盛阴衰。构成此症。而三消之患始剧矣。其根源非本于肾耶。然分而言之。又若有自为病者。如心经既虚。邪火乘之。而又内拟心火。心火与邪火一时腾起。不能制抑。熏蒸上焦。以致口干舌燥。咽喉如烧。引饮虽多。而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短少。所谓消渴是也。

    脾经既虚。邪火乘之。而内灸脾土。脾家为火所烁。胃火亦从而起。仓廪之官失职。中宫之位已空。令人消谷而易饥。饮食大倍于平日。肌肉渐瘦。小便如泔。虽甚烦渴。而饮不多。

    所谓消中者是也。肾经既虚。邪火乘之。水本能胜火。而今反为火胜。一杯之水易干。车薪之火方炽。则先天真一之精必煎熬殆尽。由是骨髓皆枯。肢节瘦细。腿膝酸疼。唇烈火燥。

    渴而引饮。饮虽不多。而便溺时下。不能收摄。所谓消肾者是也。三焦虽自为病。而其本总归肾经。真水一虚。而二病从之。医者可以求其原矣。此病惟好酒好色。喜食炙爆。爱服丹砂金石之药。而成之。盖好酒则热易积。好色则火难制。喜食炙爆则津液耗亡。爱服丹砂金石肠胃燥烈。而火症起矣。能食者必生痈疽。不能食者必不免中满鼓胀也。慎之

    三消门

    脉云

    脉诀云。消渴脉数大者生。虚小病深厄难治。

    三消门

    立方

    生津散 治上焦之病。渴而饮水。

    黄柏 天花粉 黄连 山栀(各一钱) 白扁豆 生地 麦门冬 知母(各一钱五分) 茯苓干葛(各八分)加灯心三十茎。空心服。

    清心降火汤 治消渴小便不利。

    黄连 天花粉 麦门冬(去心) 滑石(各二钱)五味子 木通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加灯心三十茎。食前服。

    三黄丸 治男妇消渴。不生肌肉。饮水无度。口燥咽干。小便短涩。

    春三月 大黄(二两) 黄连(四两) 黄芩(四两)夏三月 大黄(一两) 黄连(一两) 黄芩(六两)秋三月 大黄(二两) 黄连(二两) 黄芩(六两)冬三月 大黄(五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上三味。根据时加减为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一日三服。一月病愈。

    神效散 治消渴。形容渐瘦。精神倦怠。

    麦门冬 黄 天花粉 白扁豆(各一钱五分) 枇杷叶 天门冬 乌梅(各一钱) 甘草水煎食前服。

    茯兔丸 治三消等症。并治白浊。

    茯苓(四两) 菟丝子(八两) 北五味(五两) 石莲子(肉三两) 山药(五两)上为末。以山药为粉。作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六十丸。滚汤下。

    加味地黄丸 治下消。

    山药(炒) 山茱萸 北五味 泽泻(去毛) 黄柏(盐水炒) 知母(各四两青盐水炒) 怀生地(八两) 牡丹皮(炒) 白茯苓(去皮各二两五钱)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钱。空心滚汤下。

    抑火理脾汤 治中消。

    山栀 白术 扁豆 寒水石(各二钱) 山药 黄连 茯苓 沙参加莲子七枚。煎服。

    疹门

    属少阳。三焦相火。有色痕而无头粒。重者红如锦纹。疹属少阴君火。浮小而有头粒。随一则下之早。一则下之晚。乃外感热病发斑也。阴症发斑。皆出背胸之间手足虽有。亦稀少而微红。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止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斑点。但如蚊蚋蚤虱形状。而非锦纹也。内伤发斑者。胃气极重。一身之火游行于外。所致轻如蚊迹。多在手足也。

    疹虽属少阴君火。见于面多者。乃心火入肺而然。背上多者。足太阳膀胱火热而然。胸前多者。足阳明火热而然。四肢多者。脾与心火热而然也。又有所谓瘾疹者。多属脾。隐隐然在皮肤之间。故曰瘾疹。发则多痒不仁。有风热风湿之殊。又有所谓丹疹者。皆恶热毒血蓄于命门。遇相火合发。即发也。色有赤白。热有微甚耳。在小儿得之名曰赤瘤。自有治法。见哑

    疹门

    脉云

    阳浮而数。阴实而大。火盛于表。故阳浮而数。下焦实热。故阴实而大。

    疹门

    立方

    消斑青黛饮 治热传里。里实有虚。血热不散。热气乘虚。出于皮肤而为斑。色黑者不治。

    枣二枳。竹叶十五片。不拘时服。

    玄参升麻汤 治热毒发斑。咽痛烦躁谵语。

    玄参 升麻 甘草(各二钱) 石膏 知母(各二钱五分)水煎服。

    消毒犀角汤 治 及瘾疹。

    牛蒡子(五钱) 荆芥 甘草 防风(各二钱)水煎温服。

    消风散 治丹疹。属血风血热。

    荆芥 甘草 陈皮 浓朴(各五钱) 白僵蚕 人参 蝉蜕 茯苓 防风(各二钱) 川芎藿香 羌活(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三钱。清茶调下。

    通圣散 治诸 。身上热疹子。

    防风 川芎 当归 麻黄 薄荷 连翘 芒硝 大黄 白芍(各二钱) 黄芩 石膏 桔梗滑石 荆芥 山栀 白术 甘草(各一钱五分) 水煎热服。

    内外伤辨

    (附内伤)凡伤寒。恶寒。猛火不除。内伤。恶寒。稍就温暖即止。伤风。恶风。不耐一切风寒。

    内伤。恶风。偏恶梦小贼风。外伤。恶热。无有休歇。日晡转剧。直待汗下方退。内伤内伤头痛时止时作外伤头疼非发散直待入里方罢。内伤元气不足。神思昏怠。语言倦懒。外伤邪气有余。神思猛壮语言强健。内伤则手心热而手背不热。外伤则手背热而手心不热。内伤邪在血脉中而不渴。外伤邪气传里则大渴。又以手按心口不痛为劳役伤。痛为饮食伤。劳役伤发热兼恶寒。头骨节俱痛。饮食伤不恶寒但发热。头不甚痛。骨节不痛。但中脘饱闷。见食即恶。宜细辨之。

    内外伤辨

    脉云

    凡内伤气口脉洪盛外伤人迎脉浮紧。然内伤劳役。气口脉急大而数。时一代而涩。涩者脉之有宿食也。

    内外伤辨

    立方

    补中益气汤 治内伤劳倦。加减于后。

    人参 黄 甘草 当归 白术(各一钱二分) 升麻(五分) 柴胡 陈皮(各八分)如咳嗽去人参加五味子麦门冬。秋冬加不去节麻黄。春加款冬花。心下痞闷加芍药。黄连能。加枳实浓朴。木香砂仁。天寒加干姜。腹痛加白芍。寒痛加桂。夏加黄芩。冬加益智。脐下痛加熟地。不已是寒也。加桂。脚软痛。加黄柏。不已加防己。身刺痛。倍当归。加枳壳。身体重痛。乃风湿相搏。去人参黄 。加羌活苍术防风。宿食加山楂麦芽。食不知味。加神曲。饥饿日久。去柴胡。加干山药。食不下。胃中有寒。或气滞。加青皮木香。精神短少。倍参。加五味。犯房者。阳虚去升柴。加桂附。阴虚者。去升柴。加熟地山药茱萸。伤饮食。视其所伤何物。各以主药治之。如伤于鱼肉。用山楂陈皮。蓬术三棱。甚至有加阿魏砂仁巴豆霜。如伤于米食。用麦芽神曲。枳实槟榔草果。如伤于面食。用莱菔子为君。而佐以苍术浓朴陈皮。如伤于生冷。用官桂木香。干姜砂仁。

    内外伤辨

    附诸内伤

    伤寒家以外感风寒为外伤。内伤饮食劳倦为内伤矣。然而曰。内非止于饮食劳倦也。凡伤于扑轻生。必伤于血。血之积于上。则胸膈疼。血积于中。则中脘痛。血积于下。则小腹痛。

    伤重则行其血。伤不重则活其血。血既行则养其血而已矣。或忿恨冲心。暴怒顿发。争言斗舌叫。号骂詈。必伤于气。气之积不散。则两胁胀满。胸膈塞闷。甚至发为鼓症。饮食不进。而病斯剧矣。宜大剂伐肝化气之药治之。或自恃强壮不惜气力。纵情于女色。耗亡其真精。则小腹并其冷如冰。其竖如石痛连阴器。小便秘而不通。切不可以精虚之故。妄加补剂。

    又不可以误为霍乱。妄投盐水。要当以活血为主。而调气次之。待其痛止。养和方可。渐加带补之剂。

    内外伤辨

    附诸内伤

    补荣汤 治五脏俱虚。思虑过度。伤精损血。头眩目昏。睡卧不宁。

    天门冬 人参 麦门冬 五味子 沙参 枣仁 远志(各一钱五分) 地骨皮 生地 当归柏子仁 茯神(各一钱) 枣二枚煎服。

    调元益本汤 治劳神过度。元气虚弱。四肢倦怠。

    白术 人参 黄 山药 茯苓(各二钱) 紫河车(三钱) 当归 丹皮 枣仁 远志(各一钱五分)枣二枚。煎服。

    秘授术宝真丹 治一切内伤虚损。

    云苓(去皮) 白术(土炒) 人参 黄 阿胶(各四两蛤粉炒) 当归(酒浸) 生地丹皮(各五两炒) 紫河车(二具) 海狗肾(一对酥炙) 甘草(一两炙) 杜仲(盐水炒) 山茱萸骨碎补(各三两)上制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五钱空心盐汤送下。

    和荣抑气汤 治跌坠所伤。心腹作痛。

    当归 生地 玄胡索 木香 沉香(各二钱) 红花 乌药 郁金 山楂 苏木水煎服。

    又方 治血凝气滞。

    桂枝 附子(各一钱) 乌药 五灵脂 陈皮(各三钱) 丁香(八分)水酒各半煎服。

    内伤于血。视其所伤者何处。分上下治之。如胸前痛。则用红花赤曲。降香丹皮。而以桔梗引经。枳壳开气如两胁痛。用当归苏木。红花桃仁。而以青皮柴胡引经。以木香调气。如中脘痛君。佐以当归红花蓬术。而以青皮官桂引经。槟榔破气。凡血并不行。加穿山甲麝香。

    内伤于气。宜伐肝破气之药治之。用青皮为君。佐以芍药香附乌药官桂木香。

    内伤于精宜养血调气之药治之。用红花为君。佐以桃仁。丹皮。当归。生地。牛膝。甘草。少调下三钱。此其大略而言。若夫斟酌损益。则非言之所能尽述也。

    眼疾门

    人之有两目者。犹天之有日月也。日月有明。照临万方。若烟雾障天。则明者暗矣。两目有乎。惟夫七情内攻。六气化感。加以酒色过度。当风眺望。或冒热奔走。宿水洗面。不知自惜。是以病其目也。分而言之。眼皮上下。皆属于脾。皮红湿烂。脾火上蒸也。两 左右皆属于心。 肉绽红。心火上炎也。四围白处皆属于肺。白有红筋。肺火上腾也。乌轮圆大皆属于肝。两轮肿痛。肝火上冲也。轮内之瞳皆属于肾。两瞳昏痛。肾火上升也。总而言之。

    皆以肝为主。肝为相火。肝火一动。诸经之火从之而痛斯作矣然又有连眙多泪。痒不可忍者风也。风动肝木吹嘘鼓舞。故连眙不止。其所以泪多者。泪为肝之液。风行而水流故也。其所以痒不可忍者。纯乎风而无火。故但痒而不痛也。又有瞳子散大。而无光者肾虚也。肾水不足。无以滋养肝木。肝木无力。不能收敛英华。故散大而无光也。又有视物昏花者。气虚也。干枯少润者。血虚也。羞明喜暗者。虚极也。眩晕不定者。风痰壅也。眼眶胀痛者。肝气盛也。医者审而治之。有火则泻火。有风则散风。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虚极则补虚。

    风痰壅。则消风去痰。肝气盛则抑肝顺气。而凡是目疾。又皆以养血为要。然古人云。五脏精血。皆禀受于脾。而上贯于目。此养脾乃治目之上策。心之神发于目。宜静而安养。劳则挟动相火。妄行君令。而邪气并搏自失其明。此养心治目之根本也。凡医者。当以理脾胃。及养血安神。为夫治目之本。宜细审之。

    眼疾门

    起害诀

    气主昏蒙不足。虚则热泪生花。热则赤脉涩痛。

    风则肿痒更加。上下拳毛倒睫。脾胃风热堪嗟。

    内障皆因色欲。食毒翳瘴来遮。 肉攀睛突出。

    酒浸心肝损伤。此般症候宜识。明师用药涩芦。

    眼疾门

    脉云

    左寸洪数心火炎也。关弦而洪。肝火旺也。右关俱弦洪。肝木挟相火也。两尺浮洪。肾水竭而风热盛也。

    眼疾门

    立方

    明目流气饮 治男妇翳瘴。瘾涩难开。迎风冷泪。时气暴赤。视物不明。

    大黄 牛蒡子 川芎 甘菊 白蒺藜 细辛 荆芥 防风 玄参 山栀仁 黄芩 甘草(各一钱五分) 蔓荆子 木贼草 草决明 苍术(各一钱)水煎食后服。

    扫云开光散 点一切翳瘴。并时气热眼。

    炉甘石(二两水漂净火 童便浸五次) 海螵蛸(去粗壳) 明硼砂 乳香 没药(箬焙去油) 麝香 东丹(各六钱) 血竭(三钱) 朱砂(二钱) 珍珠(二两)各制为极细末。以人乳点大小眼 。

    洗心汤 治心经积热。邪气上攻。眼涩眼痛。

    白术 当归 大黄 赤芍 荆芥 甘草 薄荷(各一钱五分)水煎空心服。

    泻肝饮 治目痛。坐卧不宁。

    大黄(五钱) 荆芥(一两) 甘草(二钱)水煎温服。

    补心丸 治眼痛不已。日久无光。

    当归(一两五钱) 川芎(五钱) 粉草(一两) 生地(一两) 远志(一两) 枣仁(一两五钱) 人参(一两五钱) 柏子仁(一两五钱)辰砂(五钱) 琥珀(五钱) 茯神(八钱) 南星(五钱) 半夏(五钱) 石菖蒲(一两)上为末。蒸粉为丸。如绿豆大。金箔朱砂为衣。每服八十丸。灯心汤送下。

    泻心散 治眼赤疼痛。

    甘草(二钱) 泽泻(五钱) 黄连(五钱) 草决明(一钱)共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调下。

    洗肝饮 治风毒上攻。赤肿流泪。昏暗羞明。突起高睛。

    甘草 大黄(煨) 山栀(各一钱五分) 防风 薄荷 羌活 川芎 当归(各一钱)水煎食后服。

    泻肝饮 治乌风瘴眼。蟹睛疼痛。

    防风 羚羊角 远志 桔梗 黄芩 甘草 赤芍(各一钱) 人参 细辛(各二钱)水煎食后服。

    补肝饮 治乌睛陷者。

    甘菊 甘草 山药 熟地(各二钱)防风 柏子仁 茯苓 枸杞子 白芍 柴胡(各一钱)水煎温服。

    镇肝饮 治黑风内瘴。

    菊花 旋复花 石决明 茺蔚子(各钱) 车前子 蔓荆子 枸杞子(各一钱六分)灯心三十茎。食后服。

    泻肺汤 治浮翳白瘴。赤脉攀睛。

    当归 赤芍 黄芩(各一钱二分) 桔梗 麻黄 枳壳 桑白皮 葶苈(子各八分) 玄参地骨皮 旋复花 尘地黄 白芷(各一钱)水煎食后服。

    清肺饮 治冲风泪出。

    粉草 细辛(各一钱) 川芎(五分) 荆芥 木贼草 僵蚕 旋复花 黄芩(各八分)水煎温服。

    补肺散 治白瘴点珠。

    人参(三钱) 白蒺藜 白石脂 白术 杏仁 苍术(各一钱) 蛤蚧 车前子 旋复花玉屑(各一钱五分) 北五味(二十一粒)黑枣二枚。食后服。

    平肾散 治目中不清。视物不明。只可服五剂。

    黑丑(一钱) 泽泻 当归 枸杞(各二钱) 白丑 苦参(各八分)水煎食后服。

    明目益水丸 治一切患目。肾水枯竭。

    北五味 熟地 肉苁蓉(酒浸) 枸杞子 杜仲(盐水拌炒) 沉香(各一两) 石斛(二两)青盐 磁石(各四钱) 菟丝子(三两)共为末蜜丸。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下。

    补肾丸 治肾虚。眼目昏花。近视不明。

    小茴香 巴戟天 肉苁蓉 牡丹皮 枸杞子 破故纸(各二两) 沙苑蒺藜 生地 熟地(各四两) 辰砂(六钱)上为末蜜丸。辰砂为衣。每服三钱。空心白滚汤下。

    羊肝丸 专治内瘴眼疾。

    羯羊肝(一副竹刀去膜瓦上焙) 细辛 熟地 羌活 独活 北五味 菊花 草决明(各杏仁(去皮尖) 枸杞子 青葙子 茺蔚子(各一两) 当归(二两五钱) 萎蕤仁(去壳) 麦门冬(去心) 地肤子(各一两二钱)上为末蜜丸。每服二钱。日进三服。

    椒红光明丸 治瞳仁黄风内瘴。

    川椒 夜明砂 海金沙 菊花 石决明 川芎 蝉蜕 白蒺藜 防风 苍术 熟地 当归车前子 川乌(各一两) 玄精石(三钱) 黄连 珍珠(各五钱) 人参(八钱)上为末蜜丸。每服三钱。空心木香汤下。

    润光丸 治两 红肿。赤灌瞳仁。

    琥珀(一两) 防风 玄参 当归 蔓荆子 牛蒡子 草决明(各一两五钱) 甘草 苍术大黄 菊花(各一两二钱)上为末蜜丸每服三钱。空心白滚汤下。

    鼻散 治拳毛倒睫。

    木鳖子(一个去壳为末绵裹塞鼻左塞右右塞左其拳毛各分上下)上清拨云丸 治风热昏花。迎风流泪。羞明怕日。

    羚羊角 犀角(各二两) 牛黄(八钱) 川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 川芎 白芷 当归(各一两五钱) 菊花 大黄( ) 防风 草决明 羌活 生地 滑石 地肤子 蝉蜕(各一两)上为末蜜丸。每服三钱。临卧服。

    复明膏。点一切翳瘴。并时气等眼。

    川黄连(五斤煎极浓去渣) 秋梨(二十斤取汁)二汁同雪水熬成膏。入熟蜜一斤。人乳五碗。羊胆汁一碗。和匀晒微干成饼。用井花水眼皮红烂者。泻脾火为主。君以石膏。煨熟大黄。黄连。白芷。连翘。佐以生甘草。

    两 肉绽者。泻心火为主。君以黄连。佐以赤茯苓连翘。甘草。麦门冬。灯心。

    白上红筋者泻肺火为主。君以黄连。桑白皮。佐以连翘。黄芩。升麻。山栀。甘菊。

    两轮肿痛者。泻肝火为主。君以黄连。龙胆草。佐以柴胡。青皮。草决明。生甘草。

    瞳子昏暗作痛者。泻肾火为主。君以泽泻。黄柏。佐以连翘。黄连。升麻。甘草。

    连眙多泪作痛者。疏风为主。君以防风。荆芥。佐以薄荷。紫苏。黄连。甘草。

    瞳子散大无光者。以补敛为主。君以当归。五味子。佐以黄柏。天麦门冬。

    干枯少润者。补血为主。君以当归。生地。佐以天麦门冬。黄连。升麻。人参。甘草。

    羞明喜暗者大补为主。君以人参。白术。当归。生地。白芍。佐以黄柏。知母。黄 。大枣。

    眼眶胀痛者。抑肝顺气为主。君以青皮。黄连。佐以柴胡。草决明。龙胆草。

    目眩不定者。散风去痰为主。君以天麻。半夏。防风。佐以柴胡。黄芩。甘草。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