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第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华严一乘分齐章义苑疏卷第七

    霅溪普静沙门 道亭 述

    第七二乘回心者有六种说。

    释曰标章列数也。

    一或一切至小乘中说。

    释曰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故皆无回心此据本乘以说。

    二或一切至此约终教说。

    释曰初约大乘以标以悉下约因缘以释根本下示回心之本小乘下弹方便须回言以悉有佛性者谓定性二乘悉当成佛故则体大为因用大为缘合会熏彼无明故起心而向大也。

    问如瑜伽至不应理故。

    释曰初引诸论为难端既本下正难因亡言入无余者谓灰断沉空诸识粗亡故言不就也既本下纵夺非理。

    答彼论依始教至不复起也。

    释曰示论指权有二义故初约本识唯妄故说有灭二顺小沉空故言不起权有斯理故说不回。

    今约终教至得生心也。

    释曰初约实故明具分唯识二指二乘迷其断证不可言灭又由下牒彼无证定成方便既成方便以何回心故指四因为生心之本也四因者谓佛性大悲无明与不究竟也。

    问如生心至分齐如何。

    释曰既许生心应历时分故兹问也。

    答由根不等故去有迟疾。

    释曰二乘四果根行不同故经时有谓下之八六四万是也。

    迟者经劫至但总相说。

    释曰此文初法二喻三合四解言味着三昧乐等者由修三昧定折伏烦恼得出三界安住无余犹暂止息然虽暂止不复退凡由滞着故经历时劫譬如下举喻耽三昧酒醉寂灭瓶合法可知但总相者未分诸果之别时也。

    若差别说至菩提心位。

    释曰纵尔根机不等历时短长要且皆登无上大菩提位心冥果海也。

    如涅盘经至菩提之心。

    释曰引经明四果与独觉经劫得果次解受生发心云。

    解云此明至便能发心。

    释曰须陀洹人受七生等者谓未断修惑名为预流生极七返即登无学言七返者谓九品修惑能润七生且上上品能润两生上中上下中上各润一生中中中下合润一生下三品惑共润一生如七步蛇步尽命终此是七返圣人若家家者颂云断欲三四品三二生家家断至五二向断六一来果释曰断上三品四生已损名受三生更断中上一品复损一生故断四品总损五生但受二生故云三二生家家也故无断一二品惑名家家者以得初果起大加行必无断二等亦无断五生家家者由断第六即证一来无一品惑能障於果故言家家者家不一故家家有二一天家家或於欲天受三二生二人家家即於人中受三二生后证圆寂此是家家圣人已释上半下半明其向果既断六品得於一来故断五品名趣果向此人在於定中经八万劫生心归佛受正教化其第二果但断二生者谓一生天上一来人间即便入灭在於寂定经六万劫方乃发心受佛教化其第三不还果者论云断第七八品一生名一间此即第三向断九不还果故释曰若断七八余第九在亦有一生而为间隔故名一间有一品惑不证不还有一生在不证圆寂皆名一间即此一间是不还向九品全断更不还来生於欲界成不还果罗汉向果断上二果七十二品可知经劫回心亦准知此是渐证圣人此上三类皆就修道而明也若是见道更断八十八品分别粗惑如常所明上断惑疏中不记愚法小乘惑者义见於此学者知之。

    此五人发心至经尔许劫也。

    释曰既能回心向大不知入何位次故此定其入十信位何以故今彼知具达妄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故又有义下说经时与前别也前约在涅盘中此说在回心中前义为正兼取后义。

    如直往人至上来明迟者。

    释曰始从悠悠入信修行历一万劫成就发心登初住位独觉根虽大小不同明利相似故时劫同也。

    若极疾者至并约终教说。

    释曰此显根未熟教不遇如来但於出世方便净中受化闻经而证佛果天台依此经文立方便净此宗身土次下当明。

    三或一切至引二乘说。

    释曰权乘三无二有引摄小乘作如此说可知。

    四或非回至约顿教说。

    释曰此教离相佛尚不存焉明回向既无有回亦无不回何以故双亡对待故。

    五或合具至摄方便说。

    释曰总收诸教前四既附於教故此合具也。

    六或俱绝至一乘别教说。

    释曰初义深不可窥故无所回何以故见所不及故引文例知次义本来成佛故皆以究竟不假更回所引经例解此并下约教以结。

    问如一乘摄至如别处说。

    释曰初问二答问约三一得法答据渐入顿证之殊於二教中皆有示位显法初中亦位约信法约大心悲智等行六度缘真次中道间顿悟法证难思故十十法门以显无尽言因陀罗慧比丘者即六千之首是舍利弗之门徒由文殊大士象王回观即道成言下义当解行身徧於五位法者谓三生圆证以定位一得一切得故五位齐成也。

    第八佛果至但有修德也。

    释曰前中者常无常中也但以此教得名而不得义故无性德之常随彼所修修成败坏是故唯是无常故遗教云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相引论可知。

    若三乘始教至相续起故。

    释曰约三常以明三身法身是凝然常故云以自性故亦无常以离不离故者谓隐显不定隐故言离显故言不离有斯不定故说无常修生功德是无常者此通报化二身何以故转识修成故故释义云以从因缘生故等一得是常者标次释义云以无间断故相续起故无间即不断常释报身相续常即释化身故知三常明三身也次引证云。

    庄严论云至俱常住等。

    释曰但以三常证三身俱常不证无常也。

    若依终教至还归真体。

    释曰约有为无为以定常与无常有为之智修生功德故属无常若知合本真无为一际故属常住何以下征而释之本从真流故者谓非真流之智无以证真无明已尽等者谓始觉觉妄尽故同一本觉无复始本之异也。

    故梁摄论至如彼应知。

    释曰证上本末同真缘修即性故也。

    又智论云至非生灭故。

    释曰真妄非一故不与世合独显真常也。

    解云萨婆若至起用唯是真作。

    释曰初约喻显圆智周徧是故下拣显真常法身下明随缘不变何以征释所以用揽真成也。

    故起信论至乃至广说等。

    释曰上引摄论说法身真常寂而能用此引起信明报化即真用而能寂又论下示相即无碍之相故云法身影现等谓法身属体影现当用思之。

    二总说者至随义应知。

    释曰由此法身下明体不碍相由不变故下明相不碍体全相不变二义镕融者体相双融同时无碍此是明德相之法约此以明佛身故云是故佛果即常即无常言具足四句一常唯真故二无常唯相故三两示体相同时四双非以相夺故或非四句者不变湛然故故曰随义应知。

    问若尔何故至非异耶。

    释曰此问由或非四句而起四句既非法非一异故。

    答若始教中至故非一也。

    释曰此教谈法不即故约智证真以明非异然虽非异且智属有为真属无为故非一也则是以有为智证无为理如日合空定成二相也。

    若终教中至无自体故。

    释曰缘起则成事故功德不虚无性则体空故离而无体。

    此中初义与至思之可见。

    释曰事有成事体空理有随缘不变若乃二义相顺便成非异初门是也举体全收故二义相违即成非一次门是也以义差别下明非隔别也。

    若依顿教以至常与无常。

    释曰此教绝待超言唯无住故云唯一实性身平等平等斯绝亦绝故重言平等不可说有下佛相也本来尔故。

    若寄言显者至如是准之。

    释曰即相见真犹属寄言况识情分别者焉造斯旨思之。

    若依圆教至有常等四句。

    释曰初总标一约下别列一约用佛果既通三世间等者谓智正觉众生器世间融此三法以成十身是故具有常等四句者谓三世既融是常有力无力等故无常体用交彻故两亦互隐互夺故双非。

    二约德佛果至思之可见。

    释曰约德四义修生就缘起本有约实德两亦则相资圆融则双拂故亦成四句上二下结劝。

    三约体通四句至际故俱非。

    释曰以不说为显故是常者谓法本如是故与阿含相应故是无常者言生理囊故二义无碍故俱有者因果交彻故随缘起际故俱非者不限上二故。

    此上三义至无碍思之。

    释曰融摄上三成大缘起举一兼余重重无尽故也。

    二明相好至是实法也。

    释曰大相三十二随形八十种列名如别所明仍不能即色见空故是实也。

    若三乘中至终教等说。

    释曰示相指教二义不同初约权引摄小乘分次约实直往胜进故。

    问何故智论至各出因耶。

    释曰由上谈三十二相即是空义故引论中出因等实义以难之。

    答为引二乘至得出因也。

    释曰初正答所问小乘下约教明因言为引二乘因下而说现业果不亡者谓小乘怖苦因苦以断集此中引彼故现不亡故有难云业既不亡焉能成道故答云圣道断惑非灭报故如罗汉下指相示报小乘等者约教说报问其相好下出相好因初义隐报彰化为彼难见报相故次义即化是报故即就此化中便出因故。

    问何故摄论至功德摄耶。

    释曰由前示相者为引小故即乖此文故引为问。

    答此亦有二义至此约终教说。

    释曰答中二义初义为回小故说相为真令其观对生信乐故次义功德为法身非真理故既非真理摄相为法亦未失通途终教可知又三十二相下即相见性正属法身终教所谈无烦疑惑。

    若依一乘至相海品说。

    释曰一乘佛相将十莲华藏世界抹作微尘一微尘是一相此相皆是实德故皆徧法界若通机见即属业用故云业用亦尔。

    又观佛三昧至已广分别。

    释曰言同人相故说三十二相者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故同也胜诸天故说八十种好者帝释诸天有相而无好故此胜之。

    解云此中至余义可知。

    释曰分其三段即为三教初为小乘但三十二次三乘八万相好终为一乘十莲华相等。

    第九明摄化至化境分齐也。

    释曰摄化分齐者依诸教明化境之宽狭也小乘唯娑婆者谓不信界外别有土故此犹约化之边量若克佛之所依唯处四洲之一故云於中此阎浮是报佛所依百亿下状化境之量也。

    若三乘中至今此不说。

    释曰此二今此不说者谓既明摄化乃是对机此既佛之证用故不说也其身土之为义也诸教不同诸宗各说今试辨之略分为七初列名二开合三显相四出因五辨体六方便七问答。

    初列名者一法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