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元剧之时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元杂剧之体,创自何人,不见于纪载。钟嗣成《录鬼簿》所著录,以关汉卿为首。宁献王《太和正音谱》以马致远为首。然《正音谱》之评曲也,于关汉卿则云:“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盖《正音谱》之次第,以词之甲乙论,而非以时代之先后。其以汉卿为杂剧之始,固与《录鬼簿》同也。汉卿时代,颇多异说。杨铁崖《元宫词》云:“开国遗音乐府传,白翎飞上十三弦,大金优谏关卿在,《伊尹扶汤》进剧编。”此关卿当指汉卿而言。虽《录鬼簿》所录汉卿杂剧六十本中,无《伊尹扶汤》,而郑光祖所作杂剧目中有之,然马致远《汉宫秋》杂剧中,有云:“不说它《伊尹扶汤》,则说那《武王伐纣》。”案《武王伐纣》乃赵文殷所作杂剧,则《伊尹扶汤》亦必为杂剧之名。马致远时代,在汉卿之后,郑光祖之前,则其所云《伊尹扶汤》剧,自当为关氏之作,而非郑氏之作。其不见于《录鬼簿》者,亦犹其所作《窦娥冤》、《续西厢》等,亦未为钟氏所著录也,杨诗云云,正指汉卿,则汉卿固逮事金源矣。《录鬼簿》云:“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明蒋仲舒《尧山堂外纪》(卷六十八)则云:“金末为太医院尹,金亡不仕。”则不知所据。据《辍耕录》(卷二十三)则汉卿至中统初尚存。案自金亡至元中统元年,凡二十六年。果使金亡不仕,则似无于元代进杂剧之理。宁视汉卿生于金代,仕元,为太医院尹,为稍当也。又《鬼董》五卷末,有元泰定丙寅临安钱孚跋云:“关解元之所传”,后人皆以解元为即汉卿。《尧山堂外纪》遂误以此书为汉卿所作。钱氏《元史·艺文志》仍之。案解元之称,始于唐;而其见于正史也,始于《金史·选举志》。金人亦喜称人为解元,如董解元是已。则汉卿得解,自当在金末。若元则唯太宗九年(金亡后三年),秋八月一行科举,后废而不举者七十八年。至仁宗延佑元年八月,始复以科目取士,遂为定制。故汉卿得解,即非在金世,亦必在蒙古太宗九年。至世祖中统之初,固已垂老矣。杂剧苟为汉卿所创,则其创作之时,必在金天兴与元中统间二三十年之中,此可略得而推测者也。

    《正音谱》虽云汉卿为杂剧之始,然汉卿同时,杂剧家业已辈出,此未必由新体流行之速,抑由元剧之创作诸家亦各有所尽力也。据《录鬼簿》所载:于杨显之则云“与汉卿莫逆交,凡有珠玉,与公较之”;于费君祥则云“与汉卿交,有《爱女论》行于世”;于梁进之则云“与汉卿世交”。又如红字李二、花李郎二人,皆注教坊刘耍和婿。按《辍耕录》所载院本名目,前章既定为金人之作,而云教坊魏、武、刘三人鼎新编辑,刘疑即刘耍和。金李治《敬斋古今黈》(卷一)云:“近者伶官刘子才,蓄才人隐语数十卷。”疑亦此人,则其人自当在金末,而其婿之时代,当与汉卿不甚相远也。他如石子章,则《元遗山诗集》(卷九)有答石子璋兼送其行七律一首;李庭《寓庵集》(卷二)亦有送石子章北上七律一首。按寓庵生于金承安三年,卒于元至元十三年,其年代与遗山略同。如杂剧家之石子章,即《遗山》、《寓庵集》中之人,则亦当与汉卿同时矣。

    此外与汉卿同时者,尚有王实父。《西厢记》五剧,《录鬼簿》属之实父。后世或谓王作,而关续之(都穆《南豪诗话》,王世贞《艺苑卮言》);或谓关作,而王续之者(《雍熙乐府》卷十九,载无名氏《西厢十咏》)。然元人一剧,如《黄粱梦》、《骕骦裘》等,恒以数人合作,况五剧之多乎?且合作者,皆同时人,自不能以作者与续者定时代之先后也。则实父生年,固不后于汉卿。又汉卿有《闺怨佳人拜月亭》一剧,实父亦有《才子佳人拜月亭》剧,其所谱者乃金南迁时事,事在宣宗贞佑之初,距金亡二十年。或二人均及见此事,故各有此本欲。

    此外元初杂剧家,其时代确可考者,则有白仁甫朴。据元王博文《天籁集·序》谓:“仁甫年甫七岁,遭壬辰之难。”又谓:“中统初,开府史公,将以所业荐之于朝。”按壬辰为金哀宗天兴元年,时仁甫年七岁,则至中统元年庚辰,年正三十五岁;故于至元一统后,尚游金陵。盖视汉卿为后辈矣。

    由是观之,则元剧创造之时代,可得而略定矣。至有元一代之杂剧,可分为三期:一、蒙古时代:此自太宗取中原以后,至至元一统之初。《录鬼簿》卷上所录之作者五十七人,大都在此期中。(中如马致远、尚仲贤、戴善甫,均为江浙行省务官,姚守中为平江路吏,李文蔚为江州路瑞昌县尹,赵天锡为镇江府判,张寿卿为浙江省椽史,皆在至元一统之后。侯正卿亦曾游杭州,然《录鬼簿》均谓之前辈名公才人,与汉卿无别,或其游宦江浙,为晚年之事矣。)其人皆北方人也。二、一统时代:则自至元后至至顺后至元间《录鬼溥》所谓“已亡名公才人,与余相知或不相知者”是也。其人则南方为多;否则北人而侨寓南方者也。三、至正时代:《录鬼簿》所谓“方今才人”是也。此三期,以第一期之作者为最盛,其著作存者亦多,元剧之杰作大抵出于此期中。至第二期,则除宫天挺、郑光祖、乔吉三家外,殆无足观;而其剧存者亦罕。第三期则存者更罕,仅有秦简夫、萧德祥、朱凯、王晔五剧,其去蒙古时代之剧远矣。

    就诸家之时代,今取其有杂剧存于今者,着之。

    第一期

    关汉卿 杨显之 张国宝(一作国宾) 石子章 王实父 高文秀 郑廷玉 白朴 马致远 李文蔚 李直夫 吴昌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