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由天热想到从前皇帝的避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古来的皇帝,都愿驻离宫,清朝皇帝更甚;人们都以为驻离宫,是专为避暑,所以夏天才去,连西洋人也是这样的看法,所以他们把中国颐和园,翻成夏宫字样。我个人从前当然也是这样的想法,后来听到老辈人谈起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他们说,皇帝驻园,不止是夏天,一年之中,往往驻十个月以上。民国以后,又得到机会,查看内务府的档案,及清朝宫史,才把这件事情弄清楚了,固然关于避暑的成分也不少,但其他的原因也很多。在明朝以前的情形,没有详细考查过,不必谈,也不能谈,现只谈谈清朝的情形。照清朝家法的规定,宫中一切的动作,都相当的谨严,除特别有作为,或不规则的皇帝外,其余循规蹈矩,拘谨的皇帝,是要很受拘束的,远不及一个平民生活来得自由,所以都愿意驻园。现在先谈皇帝平常在宫中生活的规矩,然后再谈驻园的情形。

    按一位皇帝,在宫中的生活,据外边的理想,当然是极阔绰极舒服的了,自然哪,舒服的地方,当然也很舒服,可是被管束的地方也很多。现把他饮食起居的情形,分着来说。我十几岁的时候曾跟着相熟的太监,往宫里去过,这是常有的事情,因为是小孩,就说是太监的眷属,宫门上不十分管,当然要躲避皇帝啦,然就是皇帝看见,因为是小孩,也就装看不见就完了,所以我曾看见过里头的情形。自然所看见的都是公共的地方,如御膳房,及各太监等等的小厨房,都可以看到,至于皇帝后妃等等住的宫中,那自然是不敢进去的,然对于宫中的情形,已可算是知道了一点,后来查阅内务府的档案、敬事房的档案、御膳房的档案等等,再加以往往听到太监们的谈论,所以更为知道一个轮廓。

    先谈谈他们的饮食。宫中无论皇帝、皇太后、皇后、妃、嫔等等,都是各人吃各人的,各人有各人的厨房,虽然有同在御膳房烹调的,但也是各做各的,不得掺合,所以每天都有菜蔬、肉类等原料的配给,例如皇帝每天羊肉多少斤,猪肉多少斤(宫中照例不许食牛肉,这是从前想不到的,以为关外的人,怎么会不吃牛肉呢,但是绝对不许吃,只许喝牛乳。据闻,他们在关外时,当然都吃牛肉,进关后染了中国的学说,才改的,所以宫中菜单,绝对没有牛肉),鸡多少只,鸭多少只,鸡蛋多少个,豆腐多少块,白菜多少斤,葱蒜薯等等,各种水果,都是全的,每日早晨买来,再分送给各宫,皇太后食品与皇上一样,皇后就少了些,皇贵妃又少些,贵妃、妃、嫔、美人、常在等等,依次递降减少,自然各处进贡的食品,也是常常配给的。照这情形说,岂不很丰富很阔绰吗?但吃时口味,可就不十分香美了,因为他菜样太多,开饭时时间太促,所以不易做好,例如皇帝太后每人都是一百零八样菜,皇后九十六样,其余递减,最少的也要十六样,此是定例,不许改。只以皇帝一人来说,太监一声说传膳,则此一百零八样菜不过几分钟,就得全数端上去。请问这些样菜,不要说现炒,就是由锅里盛到碗里,在这几分钟内,也是办不到不是,那么,他怎么办呢?我曾经看见过,且也常听见御膳房的人说过,他是除十几样现炒之菜外,其余所有的菜品,把他都做好,盛于黄砂碗内,盖以黄砂碟,都排列于五六尺长、二尺多宽的一个大铁板上,铁板下炙有炭火,碗上再盖一块铁板,铁板上亦有炭火,因为上下有火,所以碗中的菜品,都是开沸的,烧得碗中的油或汁,时时噗哧噗哧的往外冒。听到一声传膳,便有几个人一齐动手,把黄砂碗中的菜一件件倾倒于画万寿无疆花样的瓷碗中(皇上在宫中,永远使用这种花样的碗碟),倒菜的倒菜,擦碗的擦碗,所以不过几分钟就能把所有菜品通通端到桌上。快自然是很快,法子想的也还不错,不过这样办法,其中的菜,当然便有许多种是不会好吃的。菜品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吃饭的时候,更不自由,永远是自己独吃,倘想找一个人来,一同吃饭,吃着饭谈谈天,那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想找他最喜爱的妃嫔姨太太不可能,就是想找皇后来陪着吃一顿饭,也不是容易的。因为皇后见皇帝的礼节很严重,平常已不许平起平坐,吃饭之时,更要衣服穿的齐整,且吃饭的时候,有许多礼节。例如皇上陪着太后吃一顿饭,就有许多的麻烦:刚一就座,皇上就得先叩一个头,敬太后的头一杯酒也得叩一个头,太后赏头一杯酒,也得叩一个头,命吃头一个大菜,又得叩头,吃完了饭,还得谢膳叩头。以上这都是见于清朝宫史的,这还只是随便吃饭,如遇万寿,或大庆贺的礼节,那就更繁重了。以上乃是皇上陪太后吃饭的情形,像皇后陪皇上吃饭,距这个也差不了许多。至于妃嫔等等那就了不得了,常和几个太监谈天,他们都说妃嫔等,在宫中没有陪着皇帝吃饭的规矩,这话我虽没有找到证据,但他们都这样说。以上是吃饭大概的情形。兹再谈一谈喝茶,据太监所说,皇帝平常只许喝普洱茶或者福建的龙团茶,因为宋朝皇帝就喝龙团茶,所以才喝,否则只许喝普洱茶。倘皇帝想喝香片茶,则须往敬事房去喝,敬事房者,伺候皇帝的太监所居住之处也。按以上太监所说的这些话,我也查找过公事或档案中的证据,但也总没有找到,不过问过几次,很有几个太监都是这样的说法,并且故宫博物院登记,宫中所存的东西,则只有普洱茶一种,且异常之多,卖了十几年,还没有卖完,而香片茶等,确不多见。如此则太监之话,也或者可靠。至于他们所说,宋朝皇帝,吃龙团茶一节,亦确是靠得住的,此不但见过私人的笔记,且见过《宋史》。以上这是饮食的情形,多少年来,不许改动。到光绪年间,虽西后之胆大妄为,而对于御膳房之规矩,亦未敢更动,因其系祖宗遗制也,不过她除每日御膳房仍旧烹饪外,她又自己立了一个小厨房可以随便烹饪就是了。而以前的皇帝则没有人这样做过,所以他们都愿驻园。因为在园中居住不像宫中那样拘束,可以随便,在园中虽然也有御膳房,但规矩则松多了,皇帝可以随便吃,因为这得算行路的性质,不能照宫中的排场,所以皇帝出京所住之地,都曰行在,意是行路所在之处也。他所以可以随便者,原意是不应该仍照宫中之成规也,可是由这不应该之中,倒可以随便了许多,不必照一定一百零八样的那种印板菜,可以随便点几样菜,最要紧的,是可以随便叫姨太太来陪着吃,爱叫哪一位,就叫哪一位,且可以一边吃,一边谈天,这在宫中是万不许的,这是皇帝乐于驻园的第一个原因。

    再谈谈他的起居。这话说起来太长,现只简单着说一说。从前北方乡间文人们,常有一句话,说夏天不进京,因为北京比乡间热得多。北京有一个城墙窝风,当然要热,乡间墙矮院宽树木多,所谓“绿林村边黑”,自然是通风凉爽。京城有一道城墙,已经窝风,宫里头又多两道皇城和紫禁城,而里边又有一道很高的红宫墙,当然是更窝风,空气更不能流动了;再加以房屋建筑的形式(这层自故宫开放后,看见过的人很多了,不必详谈),然除宁寿宫、长寿宫,几处特别建筑外大致多是三合房、四合房,在冬天因有火坑,都很温暖,是不错的,一到夏天,则闷热无比,虽搭有苇席之天棚,然遇落雨之后,三天不能干,更是潮热不堪。宫里不许有楼,亦无大的庭院,更无花园,神武门内迤东之花园,为藏珍本天禄琳琅之所在地,即名曰御花园,是宫中最潇洒之所,十余年来,到过该处的游人,当然很多,请问这样花园,果能比一个阔人的花园好吗?最奇怪的是,全宫中可以说是没有水,一个堂堂的皇帝,在这种地方住长了,怎么会觉着舒服呢?若住在园中,跟这个情形,就大不同了。不必说驻颐和园,就是驻三海的西苑,也比宫里好多了,这也是皇帝想驻园的一种原因。再说他的睡眠。皇帝照例独眠,因为每一后妃,都有她们居住之宫:这当然是制度的形式,一个平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