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巴害得夏|昔刻派教徒|麻剌赛之极盛时代|波斯入寇|第三盼立败德之战|英法争雄|英取孟加拉之实权

    一七〇三年二月,奥兰介泊死于南方,有子四人,其第三子阿刻巴叛而逃之波斯,不能争立,而其兄弟三人,皆争王位,不肯稍让,置其父之遗命于不顾。其父初患三子争位,且有三分其国而各王于一方之遗嘱。三子皆无苟安于小朝廷以绥抚其人民也;长子刘散自称王于介不娄,次子少子,亦上尊号于德干,各聚大军而谋夺阿格府库之金。六月,刘散自将重兵直趋阿格,遇其二弟之军于阿格之南。两军会战,二弟军败而死,刘散进据阿格,以其所得之金,分啖大臣、诸将、兵士,军心附之,明年,又往攻其少弟于德干,少弟重伤而死,于是安然王于蒙古儿帝国矣;历史学者以巴害得夏或夏阿兰Bahadur Shah or Shah Alam称之。其统军入德干也,先与来介订约,以安其心,借免后顾之忧;又从谋臣之计,礼昔外嘉之孙夏胡而归之。夏胡既归,麻剌赛遂起内讧,暂不能为害于蒙古儿帝国矣,南方稍安。一七一〇年,印度教之昔刻派教徒,大扰于西北;巴害得夏闻其势盛,将兵讨之。吾人于此当略知昔刻派之历史,而明其所以势盛敢叛者也。

    昔刻之原义,弟子也,创于先知南乃刻。其人生于一四六九年,而死于一五三九年。所倡之教义,类于当时印度教之改革家;其大意则谓上帝独一,信者苟从事于祈祷,仪节之虚文,则不能得救也;是故阶级必当废除,而世人皆平等也。印人信其说者颇多,而奉先知为首。先知则以头巾,串珠相传,始倡和平改革。而无军事组织之预备,且无政治野心也。及阿刻巴在位,颇善其说,一五七七年,赐地与第四先知,为其宣传活动之所。其后第五先知为人祈福,收入丰富,编纂教义,于是始有《圣经》。会王子顾苏叛乱,求助于先知,先知与以金钱。事闻,一六〇六年,涧汉格令其出金以赦其罪,不可,杀之。其继之为先知者,深受刺激,而渐改变向之思想。当其就职也,其徒献前先知之头巾,串珠,而先知不受,且曰:“剑带,乃余之串珠也。巾则当以王冠之珍宝饰之。”遂趋重于尚武,涧汉格囚之。及奥兰介泊嗣位,仇视印度教徒,尝强第九先知信奉回教,先知拒命,杀之。相传其囚于狱中,私窥王妃之宫。王亲鞠之,其答辞则曰:“奥兰介泊皇帝,臣于狱楼之上,非视陛下之私室,或妃宫也,乃观欧人方来自海上,而将撕陛下之身,及毁陛下之帝国也。”昔刻信徒深信其说。第十先知,则练其弟子为军,先知以利剑激水,而令其徒饮之。其徒环坐,分食面、糖、牛油制成之食品,其意则去阶级也。先知尝佐刘散争位,一七〇八年,为人杀于南方,自此而后,昔刻无先知矣。盖其徒以《圣经》为代表,而视如先知也。其管理教务,而指挥教徒者,则名曰奴,或谓之假先知焉。

    巴害得夏画像

    至是,奴率其教徒叛乱,于其攻陷之城,则许其众劫掠财货,毁拆清真寺,焚烧房屋,屠杀回人,虽老少妇女,而鲜免于死者。其于殷实之印人,则夺其所有。其加入教社者,则免于虐待,于是声势浩大,巴害得夏闻之大惊,亲率精兵来讨,战败叛人,逐之山中,而主谋起兵之奴他逃,后复举兵,又败而散,其势始衰。昔刻派之信徒虽倡平等,然与印度教徒,殊无径庭之别;按之习惯,一家之中,往往一人信奉昔刻派之教义,不近烟酒,而余众则印度教徒也。其教徒多介得人,知识浅陋,因其宗教信仰之故,好勇轻身,不知困难,此其所以为蒙古儿帝国末年之大患也。

    巴害得夏骑在大象上

    巴害得夏既逐叛人于山中,一七一二年,病死于那何尔,时年六十有九,在位五年。王之性情宽厚,唯无果断之才能,以应事变,而有所改革建设,以利生民也。及其死后,四子复演残杀之剧。噫!兄弟争位,骨肉相残,几为蒙古儿帝国皇室之习惯法矣!其较有才能者,皆死于战,而昏暗者独存,遂安然嗣位,俄而其下弑之,而立其侄为王,是谓夏路嘉牙Farrukhsiyar,王权因而落于大臣之手,而王徒拥虚名而已。其可纪之大事凡二:一,战败昔刻派之信徒,而惨杀其奴及从者千人也。其人自受大创而后,安居无事者,垂近一世。二,王赐给英人商业上之权利,盖时英人赖其医士治病于宫中之效,而朝廷又畏其海军力强也。其后夏路嘉牙无道益甚,一七一九年,其臣弑之,状极悲惨,未及一年,大臣数易其君,后立庸暗之王子,朝政紊乱,于是号令不行,德干、澳得、孟加拉等,相继独立。朝廷诸臣方专心于阴谋、残杀,而无暇顾及之也;内既有崩裂之势,而麻剌赛、波斯、英吉利、法兰西又来纷扰。其终也,蒙古儿帝国不可为矣。兹分述其事于下:

    初,夏胡归自北方,争夺王位,赖次相婆罗门之助,而得嗣位。乃自即位以来,专从事于娱乐,而委政事于次相;次相之权始重,维持境内之治安,而稍有改革。一七二〇年,次相病死,其子保嘉·来奴(第一)Baji Rao(Ⅰ )代之执政。保嘉之才能,优于其父,次相遂为世袭之职,治理国政,而王徒拥虚名。逮夏胡死后,吾人唯知次相之名而已。其掌政权者,垂百余年。方其执政也,麻剌赛之国势澎胀,大伸其势力于蒙古儿帝国之南部。蒙古儿自灭南方回国而后,号令殊难及于远方;而麻剌赛则无强敌矣,于是强令德干长官,岁出田税四分之一,及许其征收附税十分之一。其如数与之者,则不劫掠其地。一七二〇年,蒙古儿帝国之王,许而从之,斯见麻剌赛兵力之强矣。所可怪者,则麻剌赛财政部之帐目,至为繁杂,除婆罗门而外,鲜能明之,盖所以维持其地位权利也!迨蒙古儿帝国益衰,麻剌赛出兵来扰,一七三七年,其军突见于特里之附近;然无攻入都城之意;会其邻国进攻边境,回兵败之,其王割地以和。

    麻剌赛扰于南方,而波斯大军,又入印度西北矣。其王来得夏Nadir Shah善于用兵,负有盛名,及国中无事,乃欲往扰印度,劫掠财宝,货物,又闻蒙古儿帝国内乱,大喜。一七三九年,来得夏率兵而往,出介不娄,道那何尔,途中无人拒之,及抵朱木拿河流域,距京都特里,不足百里,蒙古儿帝国之军队,始力御之,战二小时,印兵大败,死者二万,其王不敢复战,亲入来得夏之营中。波王待之甚厚,二王同入特里,会城中讹传波王暴死,群众暴动,杀波兵数百。来得夏闻之,大怒,命兵屠杀城中之住民;印王求其免及无辜,久乃许之,死者已数万矣!来得夏复索良工,劫夺财宝,于是三百余年之精华,尽于此矣;又得印得斯河以西之地。其留于特里者,共五十八日,重载无数之珍宝金银而归;夏介汗所建之孔雀殿与焉。

    来得夏虽去,而其摧残之地,则白骨遍野,凶年随之。于此祸乱之秋,而特里朝廷,毫无觉悟,日以阴谋,暗杀为事,蒙古儿帝国之颓势,终不可挽也。一七四七年,来得夏为下所杀,盖胜而骄,性益暴躁也。其下阿南得夏Ahmad Shah自王于东部,夏,本阿富汗柳来那Durrani部落之酋长也。明年,统兵侵入印度西北;印兵拒战甚力,不得志归。后值蒙古儿帝国大臣自相残杀之机,阿南得夏遂取旁加普省,一七五六年,进攻特里,陷之,纵兵焚劫淫杀。明年夏季,军士不耐印度气候之炎热而归,吾人于此当知麻剌赛之活动矣。

    先是,麻剌赛侵入北方,以南方有警而归。一七四〇年,次相保嘉·来奴病死,有子三人,长子巴来嘉Balaj代之,诸弟争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