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戒杀四十八问(并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昆山 周思仁 述

    呜呼。杀劫之来。亦惨矣哉。其在人道。或数十年。或百余年。方一见。在畜生道。则无日不见。一遇鸡鸣。即有无限狠心屠户。执利刃。向群畜奋然捆缚。群畜自知不免。大声踯跳。动地惊天。救援不至。各各被人面罗剎。抽肠拔肺。哀声未断又投沸汤。受大苦恼。片刻间。亿万生灵。身首异处。呜呼彼独不畏杀乎。受制於人。愤愤而死。冤无可伸。郁而为戾气。戾气一聚。而诸天魔王。遂出世而了此案矣。慈受禅师。偈云。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由此观之。杀劫之来。皆人人杀业之所召也。则夫临杀劫。而思所以逃之者。惟以戒杀转之。其机最捷。其感最神。他善敌不过也。余故作戒杀问答一卷。释人之疑。而坚人之信。所愿大地众生。於过去杀业。念佛超荐。未来杀业。当下断除。发大慈悲。发大坚忍。誓不故杀一微细生命。如此而犹虑杀劫之不能逃也。八部金刚。截我头去。

    释生物养人之疑(五问)

    客曰。书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不杀。何为。

    答曰。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当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中。有强凌弱。贵欺贱者。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之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又为蚊虻虎豹耶。

    客曰。然则天何以不显示其报。而禁人之杀。

    答曰。天固禁之。故累示杀报。特愚人。不知而蹈之。智者知之而故蹈。天无如何也。

    (咸丰某年。全椒县居民某。夜卧。梦神戒曰。兵旦夕至不戒杀断难逃死。陈惊醒。率合家大小。焚香发誓。永断杀业。人皆从之。惟一妇曰。此梦耳。何足信。不数日。兵至。一家逃出。此妇以恋家故出稍迟遂被杀。余亲见之莲西居士附识)。

    客曰。天下物类甚多。人人戒杀。则生生不已。将成禽兽世界。奈何。

    答曰。蚯蚓虫蛇。人所不食者也。岂见充满天下乎。况世间禽兽之多。正因杀禽兽者之多也。冤冤相报。互为畜生。则成禽兽世界。若人人戒杀。则物类业报渐消。必且人天增盛矣。楚不捕蛙。而蛙反少。蜀不食蟹。而蟹自稀。非明验乎。

    客曰。天既恶杀。当使血肉之。味臭恶难堪。则普天之下。自然戒杀。不亦善乎。

    答曰。禽兽血肉。自天视之。原系臭恶难堪。世人食之。见为美者亦犹厕虫贪粪。习而不觉也。譬如有人。前世为猫。念念捕鼠。前世为鹤。念念吞蛇。今世为人。不复思此二物。可见一种形骸。一种嗜好。嗜好不同。从业缘起。业缘不同。又从心起。人能与天同其心。自觉血肉之味。臭恶难堪也。

    客曰。杀生为业者。仰事俯畜。咸赖乎此。劝之改业。绝其生路矣。爱物不爱人。吾不取也。

    答曰。杀生为业。譬之漏脯救饥。虽暂得衣食。而累劫受苦。未有了期也。正为爱之故。劝之改业。反谓绝其生路。世之不杀生为业者。竟死乎。弗思而已。

    释俗见断杀之疑(六问)

    客曰。牛可耕田。犬可守夜。固当怜之。猪羊一无所能。不食何用。

    答曰。戒杀放生。不过自全其恻隐耳。岂因物之有用无用哉。因有用而不食。仍然自私之念矣。甚矣性蔽於习。爱起於贪也。

    客曰。鸡犬牛羊。皆哀鸣畏死。杀之固所不忍。微细水族。杀之无声泪者。安用戒为。

    答曰。形有大小。性无大小。譬如杀人。杀老者与婴儿。其罪同也。若谓无声泪者。杀之不痛。试於哑子就戮时察之。

    客曰。掺刀自割。固害慈心。若自人杀之。而我食之。有何不可。

    答曰。此掩耳盗铃也。若谓自人杀之。即可嫁祸於人。则屈受官刑者但当怨隶人。不当怨官长矣。噫物类可欺。自心可欺耶。

    客曰。放生。固属善举。但所放之物。被人捕取。奈何。

    答曰。捕者自捕。放者自放耳。譬如良医疗病。不能保将来之不死。譬如凶年设粥。不能保后日之不饥。世间万事皆然。何独于放生而疑之。且子又安知所放之物。尽为人捕。而无一生乎。

    客曰。行善以立心为主。心苟善矣。何须戒杀。

    答曰。何哉。尔所谓善心者。为口腹之娱。使物类受弥天之苦。天下凶毒心。莫此为甚矣。试问善心。更在何处。孟子曰。人也者。仁也。仁则不杀。杀则不仁。天下断无好杀之仁人也。

    客曰。吾则无可无不可。非戒杀。非不戒杀。置之无心而已。

    答曰。无心戒之。未必有功。无心杀之。何能无罪。譬如寇盗。劫掠他家。飞矢误中於汝。汝能谅其无心乎。

    释业重难救之疑(五问)

    客曰。物类烹割。彼罪难逃。我纵不杀。必有杀之者。杀之何害。

    答曰。物罪固不可逃矣。己罪独不可逃乎。因物罪不可逃而杀之。与彼同受不可逃之罪矣。相啖相杀。理有必然。人奈何处可逃之地。不思早自逃乎。

    客曰。世间物命。类多欠债。杀之何罪。

    答曰。物命偿债。岂不诚然。但有对受杀果。不对受杀果之分耳。对受杀果者。前世彼曾杀我。今冤对相逢。理当偿我也。不对受杀果者。前世他人。曾被其杀。今业报虽至。不当酬我也。世人一宴之顷。牲肴数品。一脔之肉。细命百千。安得尽取对受者。而杀之窃恐取偿于前世者。手中希得一二。而借债於来生者。比比然也。

    客曰。不对受者。杀之固当有报。若对受者。一往一来。杀报已尽。庸何伤乎。

    答曰。子不见市人相殴乎。此以杖来。彼以杖往。两拳迭下如雨。曾见一往一来之后。各各敛手平心乎。菩萨于未来因缘。洞若观火。所以遇冤雠而不报也。

    客曰。佛言。有生之属。或多宿世。父母六亲。有何证据。而作此说。

    答曰。六道众生。无量劫来。轮回不已。即以一劫论。其数无量。安见目前。有生之属。与己无关耶。余曾见刘道源为蓬溪令。解官归。宿秦氏家。梦一妇泣曰。吾乃秦之妻也。因埵杀一婢。冥官处我以死。仍罚为羊。今现在栏中。明日。将杀以享君矣。刘急白之。已不及救。举家大恸。呜呼世之类此者。亦多矣。肉眼人见不到耳。悲夫。

    (咸丰三年。浙江绍兴府。有黎氏子。无恶不作。现生变为猪。其家送至云栖下院放生。许荫庭司马亲见之。莲西居士附识)。

    客曰。见人杀生。及捕鱼鸟者。虽发救度之愿。而力不从心。奈何。

    答曰。见杀生者。默持一切神咒。或称阿弥陀佛名号。代物发忏悔心。则被杀之物。自然受益。见捕鱼鸟者。专注其人。不起别念。默念南无多宝如来。数十声。鱼鸟皆可逃网矣(此法屡试屡验。万勿轻忽)。

    释荤血祷神之疑(三问)

    客曰。祷神者。或求生子延寿。或求功名财货。舍牲牷。无以明敬。奈何。

    答曰。天地神明。好生恶杀。使物类无子而求子。减寿以求寿。丧命而求名利。无论天理不容。自心亦大不忍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客曰。凡持斋者。祭可用素。若出自食肉之家。慢神甚矣。

    答曰。易有云。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传有云。涧溪沼沚之毛。苹繁蕰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岂在天之灵。而与人争肉食耶。

    客曰。血食之神。复堕地狱。信有之乎。

    答曰。宿世正直。故为神明。就正直中。慈心胜者。不受血食。正直中。嗔心胜者。必受血食。慈心胜者。慧胜於福。报满不至沉沦。嗔心胜者。福胜於慧。报满难免堕落。可知上天好生。不独人宜体之也。

    释享亲祭祖之疑(四问)

    客曰。为祀神杀生。固知不可矣。为养亲杀生。不知亦有罪否。

    答曰。殆有甚焉。礼有云。善则归亲。过则归己。人子之道也。己则不杀。独为养亲而杀。是归过于亲矣。於心忍乎。或不得已。用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是为三净肉)。及自死肉。奉之。是或两全之道也。

    客曰人子报本。莫重於祭。父母生不持斋。没而用素。不顺乎亲矣。

    答曰。倘谓祖先藉祭而饱。则一岁设祭。不过数次。不其馁。而若谓馁不馁不系乎此。则祭亦不过人子之心耳。岂宰割造业。而可谓尽心乎。且孝子养亲。犹需仁人之粟。杀物命而登鼎爼。累父母多生业障。何不仁如是。

    客曰。子孙设祭。祖宗来享乎。抑不来享乎。

    答曰。据中阿含经说祖宗若生鬼道。子孙能以精诚致之。则来享。若在天道。以受乐故。不肯来享。若在三途。以受苦故。不能来享。若生人道。别有六亲。不复来享。为子孙者。但当诚其意。敬其事。勿恣杀以重亡者之过。勿忘斋以乱临祭之心。斯可矣。不必问祖宗之来享否也。

    客曰。梁武帝以面为牺牲。作史者。论为不血食之兆。故知祀先用素。非礼也。

    答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则仁可知。梁武帝杀六贵。灌寿阳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