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龙场之谪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他就把他的研究成果汇编成《论边务八事》上奏皇帝。

    当他刚中进士的时候,在工部见习,后来又改去刑部做官,奉皇上命令去安徽管理牢狱,事情做完后他去九华山游玩。当时有个道人蔡蓬头很是神异,人们都把他当作神仙下凡,王阳明特意前往拜访。后来他又听说地藏洞有个怪人坐在松针堆里,不吃熟食,他也亲自爬山去见,他的好奇心就是如此这般。他在北京闲来无事,就辞官回老家,在阳明洞里建了书房,亲行道家炼气术,朋友们偶然来拜访他,他早早就能派僮仆去迎接,几次说话都仿佛能够未卜先知。大家都对此非常诧异,觉得他已经习得了仙术,他自己也为此十分欣喜。等时间长了他又有些后悔,说:“炼气修仙并非正途,不值得去学。”于是就放弃了修仙。后来又有了出家的想法,但是想到祖母与父亲还活着,有些犹疑不决,后来顿悟:“眷恋亲人这一念,在襁褓之中便已经生发,这个念头要是摒弃了,那么不就是放弃良心了吗?”后来他在西湖边住了一段时间,听说有个僧人禅坐三年,想要成就佛果。王阳明问他的家人,僧人回答说老母尚在。于是王阳明便同他讲了一番顾爱亲人的道理,僧人听闻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拜谢他之后就回家了。

    王阳明一转眼已经有三十四岁了,在儒释道三家间出出进进,没有什么确定的志向,也没有什么既定的目标。奈何光阴如箭,日月如梭,他细细思量后大为惶恐,就再次入京,到兵部为官,同当时的大学问家湛甘泉结交。湛甘泉,名若水,字元明,是广东增城人,也是明代的大儒。年底,就发生了他受廷杖、被贬谪龙场的事。

    当时明武宗(年号正德)即位,信任旧太监刘瑾(刘瑾,是兴平人。他本来姓谈,小时候自宫投奔一位姓刘的宦官,得以进宫,就冒姓刘,后来因为擅权被杀)。刘瑾勾结其朋党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当时世人称为“八虎”,惑乱圣听,每天放纵小皇帝玩耍,使他懈怠政事。当时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上书进谏,被他打入大牢。王阳明上陈《宥言官(指谏官,就是戴、薄等人)去权奸疏》,说:“戴铣等谏官的职责,在于向皇上进言,保证皇上不受奸邪蒙蔽,这些官员分明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他们的言论是对的,就应该接纳他们的言论。就算说错了,也应该包容他们,这样才能鼓励群臣上书谏言献策。”历来皇朝,政事得失,老百姓不够资格议论,只有谏官才能议论指谪。所以谏官这个职位,历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再专制的君主,也不敢贸然申斥定罪于他们。而明武宗刚即位,就治罪于戴铣、薄彦徽,实在是太失德了。然而群臣中却没有人敢去营救,所以王阳明看不下去而忍不住说出来。

    这道奏折一上,皇上大为恼怒,当庭杖打四十下(廷杖,就是皇帝对某大臣很生气,就当堂杖责这人。《礼记》中说“刑不上大夫”,明代却公然杖责大臣,实在是骇人听闻啊),将王阳明贬谪到贵州龙场做驿(今贵州修文县境)丞。元、明、清时代,官府文书,由驿站传送,每个驿站由驿丞管理,是极卑下的官职。况且龙场那个地方群山环绕,毒虫满野,瘴气弥漫,中原士子,少有经过。王阳明怎么受得了这个苦?他接受命令当日就出了城门,去往龙场。但是刘瑾对他怀恨不已,偷偷派人埋伏在路上,打算暗害他。他走到钱塘江(在今浙江杭县),派随从散布消息说他投水死了,偷偷依附商船去舟山岛(舟山岛,今属浙江定海县),路上海风大作,商船飘到闽南地界,上岸后在荒山里独自走了几十里路。晚上敲开寺院的门,请和尚留宿他一晚,但和尚没有同意。于是他就跑到荒野里一座破庙,靠着香案睡下。半夜听到老虎绕着屋子大吼,树叶都随着簌簌落下。他却安然不动,毫无惊诧之意,他能心神凝定、如如不动到这般境界。

    他当时打算隐世,不再回返凡尘,以逃过去龙场的贬谪。但想到如果自己不去,刘瑾不得出气,定要加害自己父亲,最终还是咬紧牙关上路。等到了龙场,所有随从都病了,他亲自照顾他们,砍柴、打水、熬粥,又给他们唱歌、做诗、聊天,相互慰藉。但是万里迢迢走入蛮荒之地,漂泊无依,衣物食物都接济不上,生命都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王阳明此时境遇的困厄,算是到了极致。上天将要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首先使他的心性和意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让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这些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所以说一个人是在忧患中成长,在安逸中死去的(语本《孟子·告子下》)。上天使他遭受困厄,颠沛流离到了这样的地步,也是要磨练他的心性,使他变得意志坚定,性格坚韧,这样才能托付给他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重任。

    他到了这般地步,又开始思考倘使圣人到了这般境地,又当如何?某天半夜忽然悟到格物致知的道理(格物致知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大学》中),不觉高兴地欢呼跳跃。放下了人欲,天理就自然能见到了,他的学说就从这时开始发端了。虽然他胸中愤懑不平的意气还是不能完全消却,而将来德行精进的基础,此时已经是坚定不移了。

    【评论】

    人生一世忙忙碌碌,所有人都怀有人欲。只要欲望的念头去尽,那么志向与神气便清净明快,浩然正气便充塞宇宙,成圣为贤都不难了。但是这件事本身是最难的,要平静心气,凝练神思,但心中烦烦扰扰,杂念繁多。李太白有诗“抽刀断水水更流”,就是比喻这件事而说的。佛、道二家管它叫魔,儒家人管它叫欲。《西游记》作为一篇宗教小说,里面的唐僧一心要去西天取经,妖魔也乘机而至,历经七十二考验终于圆满。这也是比喻德行增进的艰难,不是大勇大智的人不能斩除欲望的藤蔓,从而独自开辟一条走向正知正见的道路。

    他在贬谪龙场以前,又怎么没有志向呢?但是心性不定,看见一样爱一样,先是跟了娄一斋先生讲学,后来又要进山当道士,当了道士想做进士,还打算沙场戎马立功,一直这样虎头蛇尾,之前发下圣人可学而至的宏愿也是很难完成的。从他的故事里,我们知道不仅仅是唐僧西天取经路,人生处处都有磨炼与考验。

    后来,规规矩矩,考取了进士。但是太监刘瑾独揽大权、坑害国家。王阳明因此不顾己身,上疏弹劾刘瑾,这是真正的大丈夫男子汉的行为。虽被贬至龙场,大家都为他感到惋惜,却不知他身心的磨难从此都去除了。

    他在龙场之时,心灵已经受到了震动,意志更加坚韧,一心走上求道之路了。但是得失利害这些俗情还不能彻底去尽,读他旅途中写的诸多文章(《王阳明先生全集》卷十),就能知道他心里还有几分不服,还没有达到人不知而不愠(《论语》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隐含怒意),能守住大道自得其乐的境界。

    高人修养己身,大多选个深山幽谷,建几间小房,遗世隐居。品读圣人著述,探究自然气象,志向与气节渐渐升华。明朝的名人遗迹,令山水生辉。前有朱子的白鹿洞(白鹿,即在江西庐山,宋代时朱熹在这里讲学),后有王守仁的阳明洞,一先一后,在历史上遥遥呼应,熠熠生辉。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