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宗通卷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但以名句文三者无记性摄。无记性法中无因果故。岂有能得菩提之理耶。为遣此碍故经云。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傅大士颂曰。施宝如沙数。唯成有漏因。不如无我观。了妄乃名真。欲证无生忍。要假离贪瞋。人法知无我。逍遥出六尘。

    通曰。较量宝施何啻再三。而此又举之。以破无记非因之疑。谓修一切善法。不著于相。是为菩提因。固矣。然佛所说法。皆自无漏善性中流出。离言说相。而持说者。实能示菩提之因。此可见般若之妙。不但一切善法。以离相故而证菩提。虽文字无记性法。亦以无相故而证菩提也。此岂宝施如沙成有漏因者可及哉。故佛举三千大千世界。一世界中有一须弥山王。高广无量。而七宝聚积。与之齐等。有人持此布施。福德可谓多矣。若人以此无相无住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以之受持。自利也。以之演说。利他也。此于经中于诠真理。因之悟解起行。能趣菩提。由非离此。能得菩提。故知藉斯菩提方契。故此宣说法宝量等虚空。不可思议。于前无数宝施福德。不啻千百万亿倍。算数譬喻皆不能及。

    弥勒菩萨偈曰。虽言无记法。而说示彼因。是故一法宝。胜无量珍宝。数力无似胜。无似因亦然。一切世间法。不可得为喻。

    谓是算势类因四种差别。无有其喻能比况者。一者数胜。乃至算数所不能及。二者势胜。如强弱力不相并。三者类胜。如贵贱人不相似。四者因胜。言彼不可与此为因。持说之功德若是。可不益勤精进勇猛心哉。

    昔香至王施无价宝珠于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祖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逾也。非尊者道力。执能受之。第三王子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于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宝。若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以辨世珠。宝不自宝者。要假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祖叹其辨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何物无相。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祖知是法嗣。以如来正法眼付之。后六祖亦曰。乘船永世求珠。不知身是七宝。是二祖师。深明法宝。非世宝可及。

    ○二十一断平等云何度生疑

    此疑从第十九疑中是法平等而来。

    功德施论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无众生可度。若如来说非众生者。云何不与余教相违。如有经言。无量众生以得我为善知识故。生等诸苦。并皆解脱。既度众生。即有高下。何为平等。为遣此疑。故经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通曰。此疑虽以平等而疑度生。实以度生而显平等也。

    弥勒菩萨偈曰。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以名共彼阴。不离于法界。

    夫一真法界之中。五蕴皆空。圣名凡号。一无所有。众生待蕴而成。既无五蕴。即无众生。众生名且无。何从而度之。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真证平等法界性也。

    刊定记曰。于意云何五句。遮其错解也。何以故二句。示其正见也。徴意云。以何义故。令不作是念。释意云。以实无众生为如来所度故。一真法界。原自平等。佛是极证之人。已全是法界。众生虽未得证。然缘生无体。亦同法界。岂可将法界度于法界。故无众生如来度也。若实有众生异于如来为所度者。此则不如法界。不了缘生。便有我人众生寿者等相。尔??未忘。名为我取。如来无是也。

    弥勒菩萨偈曰。取我度为过。以取彼法是。取度众生故。不取彼应知。

    彼即指上四相也。如来何以无我取耶。如来所说有我者。无体性义。即为非我。本自无我。又安所取。故无我人众生寿者等相。无体可得故。若如来取有众生为我度者。此即是取相之过。以着彼五阴法是众生故。即与我执过同。欲令众生得解脱者。有如是相。故不应取。既无我执。何用更言不取耶。以诸凡夫颠倒妄取。执为有我。不能解脱。故说妄取有我。是凡夫之人。未为圣者。不能生圣法。故名凡夫也。彼凡夫各封于我。差别而生。名凡夫生。然第一义中。更无凡夫可得。但以世俗言说。名凡夫生耳。以上展转拂迹。谓如来本来无我。但凡夫执之为我。故说无我法以度凡夫。究竟凡夫亦本无我。不但无我。且无凡夫。如梦人见虎。虎与梦人皆不可得。何处更有众生可度耶。

    前后四处。皆说度而无度。最初令离我度生。十一疑能度者是我。十四疑无我而谁度。此疑真界平等。不合度生。至是发明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极详且着矣。

    沩山喂鸦生饭。回头见仰山。曰。今日为伊上堂一上。仰曰。某甲随例得闻。沩曰。闻底事作么生。仰曰。鸦作鸦鸣。鹊作鹊噪。沩曰。争奈声色何。仰曰。和尚适来道甚么。沩曰。我祇道为伊上堂一上。仰曰。为甚么唤作声色。沩曰。虽然如此。验过也无妨。仰曰。大事因缘。又作么生验。沩竖起拳。仰曰。终是指东画西。沩曰。子适来问甚么。仰曰。问和尚大事因缘。沩曰。为甚么唤作指东画西。仰曰。为着声色故。某甲所以问过。沩曰。并未晓了此事。仰曰。如何得晓了此事。沩曰。寂子声色。老僧东西。仰曰。一月千江。体不分水。沩曰。应须与么始得。仰曰。如金与金。终无异色。岂有异名。沩曰。作么生是无异名底道理。仰曰。瓶盘钗钏券盂盆。沩曰。寂子说禅。如师子吼。惊散狐狼野干之属。于此明得无异名底道理。方知以名共彼阴。不离于法界。是最上第一义。

    ○二十二断以相比知真佛疑

    此疑从第十七疑中如来不应以色身诸相见而来。前文云即非具足色身。又云是名具足色身。既云即非诸相具足。又云是名诸相具足。彼中意者。法身毕竟非相好。相好亦非不佛。由无相故现相。不离法身。所以疑云。既无相故。方能现相。则但见于相。便知无相也。法身既不离于色相。则知法身为福相成就。似可比类而知。为遣此疑。故经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唐译云。佛告善现。于汝意云何。可以诸相具足观如来不。善现答言。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诸相具足观于如来。佛言。善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不应以诸相具足观于如来。善现。若以诸相具足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是故不应以诸相具足观于如来。如是应以诸相非相观于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曰。

    诸以色观我。以音声寻我。彼生履邪断。不能当见我。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傅大士颂曰。涅槃含四德。唯我契真常。齐名八自在。独我最灵长。非色非声相。心识岂能量。看时不可见。悟理即形彰。

    通曰。上言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之谓也。如来说凡夫即非凡夫。已无众生相可得。虽无众生。岂无如来乎。然诸相即如来所现。所谓无相而相也。诸相即不离法身。所谓相而无相也。既可以无相显相。亦可以相显无相。比类而观。似可以相知佛。不知诸相无性。非真实法体。故不可有比观。而真实法性。不但离于声色。亦且远于知见。将何从而观之。故知所谓我者。即涅槃四德之我。本非所识。识且不能。安见其有。此并其度众生之我而无之也。秦译偈四句。但离声色之我耳。唐译后四句。乃离知见之法身也。合而观之。其义始足。又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与前所答相左。不知唐译省之为是。

    刊定记曰。于意云何二句。谓可以相比观无相法身如来否。须菩提言三句。谓法身既流出相身。即由此相知佛证得无相法身。佛言三句。难圣凡不分也。谓轮王亦有此相。应是如来。则色身相不可比知如来矣。且轮王与佛。色相虽同。相之所依。二各有异。佛相即法身所现。王相依业因而生。凡圣云泥。复何准的。

    弥勒菩萨偈曰。非是色身相。可比知如来。诸佛唯法身。转轮王非佛。非相好果报。依福德成就。而得真法身。方便异相故。

    须菩提白佛言四句。悟佛不可以相见也。意云。缘闻依真现假。假不离真。及乎约假求真。真不由假。彼依福德而成就者。是果报身。非真法身。由此言之。福德力但能成是相。而福德力不能得大菩提。佛固不可以相见也。尔时世尊五句。即见闻所不能及也。真如法身。非是识境。离一切相及言说故。但是真智之境。乃能证知。所以色见声求者。不知佛也。

    华严云。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又云。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见佛。即此谓也。

    弥勒菩萨偈曰。唯见色闻声。是人不知佛。以真如法身。非是识境故。

    功德施论曰。以色见我等。其义云何。谓有见光明相好。言见于佛。及有听受经等文字。言我随逐而得如来。彼于相好身。及言说身。攀缘修习。为除此见。故曰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色及文字性非真实。于中取着。是邪道故。行于此道。何能见佛。云何见耶。

    经云。如来法为身。但应观法性。法性者。所谓空性。无自性。无生性等。此即诸佛第一义身。若见于此。名为见佛。攀缘法性将非取着。以净智心。了知法性。法性岂是所了知耶。是故经言。法性非所见。彼亦不能知。如有经言。一切法性。犹如虚空等。与众物为所依止。而其体性。非是有物。亦非无物。能于中寂然无知。名为了知。故名为知者。但随世俗言说故。功德施解后四句极详。最宜玩味。

    昔马祖在衡岳山常习坐禅。南岳让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甚么。祖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祖曰。磨作甚么。师曰。磨作镜。祖曰。磨砖岂得成镜。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祖曰。如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车。若车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祖无对。师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祖闻示诲。如饮醍醐。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师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又问。道非色相。云何能见。师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祖曰。有成坏否。师曰。若以成坏聚散而成道者。非见道也。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祖蒙开悟。心意超然。

    云门垂语云。人人尽有光明在。看时不见暗昏昏。作么生是诸人光明。自代云。厨库三门。又云。好事不如无。雪窦云。自照列孤明。为君通一线。华谢树无影。看时谁不见。见不见。倒骑牛兮入佛殿。合二则观之。无相三昧。虽以心地法眼能见。然见而不见。如倒骑牛。乃可观于如来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宗通卷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