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卷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前约法身果断疑。今约法身因断疑。疑曰。菩提之因必善。则正说之体无记。云何以无记之因。得菩提之果也。为断斯疑。明汝法是无记。而我法自是善。何者。正说即发起善也。本从真实生。未还显真实。所以一偈法宝。胜无量珍宝也。法宝胜故。持虽少而福多。珍宝劣故。施虽多而福少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前约法身因断疑。今约法身业断疑。法身以一切善法为因。以解脱众生为业。疑曰。菩提平等无高下者。何得以如来为能度。众生为所度。能所既异矣。何平等之有哉。佛欲断此疑。故为斯问。莫谓我道自然成。故为能度。他道由我得。故为所度也。

    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如来不离法界。所以无能度。众生不离法界。所以无所度。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有度则有执。圣与凡同也。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无度则无执。凡与圣异也。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不得圣法名曰凡夫。凡夫者。执我之物耳。凡夫无者。我亦无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五眼以来依果断疑。从此以去推因断疑。疑曰。前说如来不可以相见。应可以相知。譬如火体不可以烟见。然可以烟知。若可以相知。应可以福感。佛欲断此执。故为断问。汝以同凡之伪相。观异化之真体不也。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须菩提欲引后难之深旨。且依前问而浅答。言可以妄内之粗相。观真中之妙体也。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若以相而比真。则轮王应是佛。若轮王非佛者。则睹相不知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须菩提既审轮王之非佛。方悟睹相不知真也。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二乘观佛约二境成。一见相好。二闻说法。若有相而不能说。不异轮转圣王。若能说而无有相。不异声闻弟子。夫证真如者无分别智。取色声者即分别之心。若以分别之心求真如之体。此既僻矣。岂见佛乎。若尔。如来不可以相知。即菩提不可以福感。亦已断矣。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断执因以比果。今断谤因而无报。疑曰。若福德之因不感菩提之报。是则为善虚其功。断灭而无果。佛欲断此执。故言莫作是念也。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说断灭者。则不成发心。成发心者。则不说断灭。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欲显不灭义。故格量以喻之。夫有我即有生。无我即无生。若菩萨证无我理。得无生忍者。登初地也。夫地前之福。既资忍以冥空。地上之智。亦导福以成。胜则得无垢果。劣则得有漏报果。无垢者因虽少而不灭。报有漏者行虽多而有尽。

    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前约不灭以明得。今约不受以明舍。即以不受显不灭。受则终灭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不受是何义也。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受福因为贪。取福报为着。不贪因.不着果。此不受之义也。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

    前破执断以谤因。今破迷常以谤果。何则。来以显生。去以显灭。坐卧显老。疑曰。处世者有生有灭。出缠者无去无来。若福德之因不受世间之报。云何世尊有去来之迹异。坐卧之形殊。同处世者之威仪。为众生之受用。既四仪递易。三相更迁。此而名常何其谬也。佛欲断此执。故曰是人不解也。

    何以故。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夫如来者即真如义。嶷然不动。湛然常住。出前际故无生。出后际故无灭。出中际故无老。无生所以无来。无灭所以无去。无老所以无变。既离三相绝四威仪。心虑尚所不缘耳目。其何能接众生受用。自是化身。执化为常。谁之谬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前明相离故。真身无去无来。今显障尽故。化身不一不异。故为斯问。夫世界作微尘。是微尘从世界出。此喻示何义。示化身从法身生。微尘众甚多。是微尘遍于虚空。此喻示何义。示化身充于法界。

    何以故。

    前是破粗为细。下更推有入无。欲显多非实。故先发问以徴之。

    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

    夫通论尘体有粗。粗极世界。细极邻虚。成则积邻虚以终世界。坏则破世界以毕邻虚。以微言尘者。显是邻虚也。以尘言众者。明不独住也。夫尘实则非众。尘众则非实。实则不可破。假则可令尽尘。尘尽故虚空净。惑障尽故法界净。虚空净故邻虚虽满而难见。不可言一所住异所住。法界净故化身虽遍而难知。不可言一所住异所住也。

    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此更证尘假也。鞞世师说。邻虚是实是常。无有方分。毗婆沙师说。邻虚是实无常。亦无方分。此虽常无常异。而为失不殊。何者。如一时七邻共聚。如其是实一分触耶。具分触耶。若一分触。则中间一邻向外有六方之分。若具分触。则外边六邻向内同为一体。有六方之分。则是假而非实。同为一体。复不可积少以成高。用此而推则邻虚假也。故曰尘众则非尘众而名尘众者。但假施设耳。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夫离能成之尘众。无所成之界体。微尘既非实。则世界亦假也。

    何以故。若世界有实。则是一合相。

    实则一合相。不合则非实也。

    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合是触义。若合是具分触。则世界量等邻虚。若合是一分触。则世界终无别体。故一合亦非一合也。而名一合者。亦但施设耳。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

    若言一合。定有定无。或实或聚。此为证智之所知。非言辞之能说也。

    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无言既圣智之所知。有言则凡情之妄取。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夫微尘之与世界是相结。人见之与法见是粗重结。前明破相结。此破粗重结。夫人之与法是境。人见法见是心。境以分别性为体。心以依他性为体。分别是无。依他是虚。无则不断。虚则可灭。欲显可灭义。故为斯问。

    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如来说虚。人执为实。此不解也。

    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晓不解意。何者。我境若是有。约我以起见。此见是我见。我境若是无。约我以起见。则此见非我见。夫境有则心实。境无则心虚。实则不可断。虚故可灭也。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前明灭人见。此明灭法见。知见信解。即其治道也。知是世智。见是真智。信解是定。知在方便。位比而未证。故名知。见在正观。位证而不比。故名见。定通二位。为世智所依。故名信。为真智所依。故名解。三行若修。两障断也。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相犹想也。夫法与人异。想与见同。法既类我而是无。想亦同见而为妄。真则不可断。妄故可灭也。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前明道修则障断。今明障断则说益。故论曰。示现世智第一义智及依止三昧。以得远离彼障。是故重说胜福譬。虽诸佛化身说法。有无量无尽无漏功德。此明法施则无量无尽无漏。故为胜。财施则有量有尽有漏。故为劣也。

    云何为人演说。

    更问化说相。化佛说法之时。为显化而说。为不显化说。显则闻者识化以生谤。不显则受者信实以生敬。谤则有损。敬则有益。益则为正。损则为邪。

    不取于相。

    答明取则显自相。不取是不显也。

    如如不动。

    智如境如。境如智如。故曰如如。如如湛寂。故言不动。夫有动则有取。不动则不取。所以化说之不取。由契如如之不动。此更转相明也。夫以不动明不取。不取明说正。亦以说正明说益。说益明福大也。

    何以故。

    疑曰。涅槃是静。生死是动。佛证涅槃。可言是静。既行生死。云何不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答意明行而住者则动。行而不住则不动。为显此义。故说偈喻。喻应有九。此偈??三分。别本及论并具之也。此九即喻九种有为。一星喻见。二翳喻相。三灯喻识。四幻喻器。五露喻身。六泡喻受。七梦喻过去。八电喻现在。九云喻未来。夫星虽夜烛。遇朝光而不现。见虽邪决。逢正智而必尽。此其同也。翳眼之见毛轮。虽似有而非实。见心所鉴之境。亦但相而是空。此其同也。灯光依油炷而住。新新谢灭。识性依我爱而立。亦念念无常。此其同也。幻虽千变。智者审其非实。器虽万像。观者了之为无。此其同也。露虽夜泫。遇朝阳而必晞。身虽暂停。逢死魔而必坏。此其同也。风击水而成泡。触会境而生受。离风水而无泡。离触力而无受。此其同也。过去之境。此证智之所知。眠梦所游。亦念心之所录。此其同也。电光闪烁。仅似有而即无。现法亦尔。才得体而便灭。此其同也。云浮在空。能作生雨之因。种子在识。能为感报之本。以云约雨。雨在未来而是无。以种约报。报在当生而不现。此其同也。如来得此九观。故能行生死而不动。不动是法印。动则魔网也。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两圣对扬。四部蒙益。是故心喜而身跃。信受以流通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卷下(终)

    夫物之显也。无不关时。是故荆山之璞三献而后粲然于世矣。唐慧净法师之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支那而不行焉。于扶桑亦未睹焉。盖不得时也。近予友义空师获其真本太煞欢跃。遂加和点刊行而永传之无穷。以为迷途之慧炬。苦海之慈航。数百年间久隐之至宝。一旦发光扬彩不亦幸。可谓是得时者也。予贵其志。谨为?云。

    享保二岁次(丁酉)初秋日

    丹阳散人乌有子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