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吃饭从脊皮上过,我吃饭从肚里去。 」

    范夷叟欲同二程去看干地黄。明道率先生,先生以前辈为辞。明道云:「又何妨?一般是人。」

    ──右三十七条见《上蔡语录》(谢良佐,字显道,二先生门人)。

    明道云:「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行周公法度。」

    先生曰:「明道尝言:学者不可以不看《诗》,看《诗》便使人长一格价。」

    明道在颖昌,先生寻医,调官京师,因往颖昌从学。明道甚喜,每言曰:「杨君最会得容易。」及归,送之出门,谓坐客曰:「吾道南矣。」先是,建安林志宁,出入潞公门下求教。潞公云:「某此中无相益。有二程先生者,可往从之。」因使人送明道处。志宁乃语定夫及先生,先生谓不可不一见也,于是同行。时谢显道亦在。谢为人诚实,但聪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杨君聪明,谢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尝不称其善。伊川自涪归,见学者雕落,多从佛学,独先生与谢丈不变,因叹曰:「学者皆流于夷狄矣,唯有杨、谢二君长进。」

    明道先生作县,凡坐处皆书「视民如伤」四字。常曰:「颢常愧此四字。」伊川二十四五时,吕原明首师事之。──右四条见《龟山语录》(杨时字中立,二先生门人也)。

    扶沟地卑,岁有水旱,明道先生经画沟洫之法以治之,未及兴工而先生去官。先生曰:「以扶沟之地尽为沟洫,必数年乃成。吾为经画十里之间,以开其端。后之人知其利,必有继之者矣。夫为令之职,必使境内之民,凶年饥岁免于死亡,饱食逸居有礼义之训,然后为尽。故吾于扶沟,兴设学校,聚邑人子弟教之,亦几成而废。夫百里之施至狭也,而道之兴废系焉。是数事者,皆未及成,岂不有命与?然知而不为,而责命之兴废,则非矣。此吾所以不敢不尽心也。」

    ──右一事见《庭闻稿录》(杨公之子迥所记)。

    朱公掞来见明道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伊川先生在经筵,每进讲,必博引广喻以晓悟人主。讲退,范尧夫曰:「先生怎生记得许多?」先生曰:「只为不记,故有许多。若还记,却无许多也。」

    明道先生谓谢子虽少鲁,直是诚笃理会事,有不透,其颡有泚,其愤悱如此。──右三事见《侯子雅言》(侯仲良字师圣,二先生之内弟)。

    和靖尝以《易传序》请问曰:「『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莫太泄露天机否?」伊川曰:「如此分明说破,犹自人不解悟(祁宽录云:伊川曰:「汝看得如此甚善。」吕坚中录云:伊川曰:「亦不得已言之耳)。」

    和靖尝请曰:「某今日解得心广体胖之义。」伊川正色曰:「如何?」和靖曰:「莫只是乐否?」伊川曰:「乐亦没处着。」和靖偶学虞书。伊川曰:「贤那得许多工夫?」

    思叔诟詈仆夫,伊川曰:「何不动心忍性?」思叔惭谢。

    暇日静坐,和靖、孟敦夫(名厚,颍川人)、张思叔侍。伊川指面前水盆语曰:「清静中一物不可着,才着物便摇动。」

    一日置酒,伊川曰:「饮酒不妨,但不可过。惟酒无量,不及乱。圣人岂有作乱者事,但恐乱其气血致疾,或语言错颠,容貌倾侧,皆乱也。 」

    伊川归自涪州,气貌容色髭发皆胜平昔。门人问何以得此?先生曰:「学之力也。大凡学者,学处患难贫贱,若富贵荣达,即不须学也。」

    鲍若雨、刘安世、刘安节数人自太学谒告来洛,见伊川,问:「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尧、舜之道,何故止于孝弟?」伊川曰:「曾见尹焞否?」曰:「未也。」请往问之。诸公遂来见和靖,以此为问。和靖曰:「尧、舜之道,止于孝弟。孝弟非尧、舜不能尽。自冬温夏清,昏定晨省,以至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又如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彰矣,直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非尧、舜大圣人,不能尽此。」复以此语白伊川,伊川曰:「极是。纵使某说,亦不过此。」

    ──右八事《涪陵记善录》(冯忠恕所记尹公语。尹名焞,字彦明,伊川先生门人)。

    游定夫酢问伊川曰:「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便可驯致于无声无臭否?」伊川曰:「固是。」后谢显道(良佐)问伊川,如定夫之问。伊川曰:「虽即有此理,然其间有多少般数。」谢曰:「既云可驯致,更有何般数?」伊川曰:「如荀子谓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此语有何不可,亦是驯致之道,然他却以性为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似此驯致,便不错了。」

    杨子安侍郎学禅,不信伊川,每力攻其徒,又使其亲戚王元致问难于和靖先生曰:「六经盖药也,无病安所用乎?」先生曰:「固是。只为开眼即是病。」王屈服以归。伊川自涪陵归,过襄阳,子安在焉。子安问《易》从什处起?时方挥扇,伊川以扇柄画地一下,曰:「从这里起。」子安无语。后至洛中,子安举以告和靖先生且曰:「某当时悔不更问,此画从什处起?」和靖以告伊川。伊川曰:「待他问时,只与嘿然得似个子安更喜欢也。」先生举示子安,子安由此遂服。

    伊川与和靖论义命。和靖曰:「命为中人以下说,若圣人只有个义。」伊川曰:「何谓也?」和靖曰:「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奚以命为?」伊川大赏之。又论动静之际,闻寺僧撞钟。和靖曰:「说着静,便多一个动字。说动亦然。」伊川颔之。和靖每曰:「动静只是一理,阴阳死生亦然。」

    谢显道习举业,已知名,往扶沟见明道先生受学,志甚笃。明道一日谓之曰:「尔辈在此相从,只是学某言语,故其学心口不相应。盍若行之?」请问焉。曰:「且静坐。」伊川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

    先生曰:「伊川常爱衣皂,或砖褐䌷袄,其袖亦如常人。所戴纱巾,背后望之如钟形,其制乃似今道士谓之仙桃巾者,然不曾传得样。不知今人谓之习伊川学者,大袖方顶何谓(先生在洛中,常裹昌黎巾)。」

    先生尝问伊川:「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莫是上下一理否?」伊川曰:「到这里只得点头。」

    郭忠孝每见伊川问《论语》,伊川皆不答。一日,伊川语之曰:「子从事于此多少时,所问皆大。且须切问而近思!」

    先生曰:「张思叔一日于伊川坐上理会尽心、知性、知天事天。伊川曰:『释氏只令人到知天处休了,更无存心养性事天也。』思叔曰: 『知天便了,莫更省事否?』伊川曰:『子何似颜子?颜子犹视听言动,不敢非礼,乃所以事天也。子何似颜子?』」

    先生尝问于伊川:「如何是道?」伊川曰:「行处是。」

    先生曰:「有人问明道先生:『如何是道?」明道先生曰:『于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妇上求。』」

    昔刘质夫作《春秋传》,未成。每有人问伊川,必对曰:「已令刘绚作之,自不须某费工夫也?」《刘传》既成,来呈伊川,门人请观。伊川曰:「却须着某亲作。」竟不以《刘传》示人。伊川没后,方得见今世《传》解至闵公者。昔又有蜀人谢湜提学字持正,解《春秋》成,来呈伊川。伊川曰:「更二十年后,子方可作。」谢久从伊川学,其《传》竟不曾敢出。

    张思叔三十岁方见伊川,后伊川一年卒。初以文闻于乡曲,自见伊川后,作文字甚少。伊川每云:「张绎朴茂。」

    先生曰:「初见伊川时,教某看敬字,某请益。伊川曰:『主一则是敬。』当时虽领此语,然不若近时看得更亲切。」宽问:「如何是主一,愿先生善喻。」先生曰:「敬有什形影?只收敛身心便是主一。且如人到神祠中致敬时,其心收敛,更着不得毫发事,非主一而何?」又曰:「昔有赵承议从伊川学,其人性不甚利,伊川亦令看敬字。赵请益,伊川整衣冠、齐容貌而已。赵举示先生,先生于赵言下有个省觉处。」

    谢收问学于伊川,答曰:「学之大无如仁。汝谓仁是如何?」谢久之无入处,一日再问曰:「爱人是仁否?」伊川曰:「爱人乃仁之端,非仁也。」谢收去,先生曰:「某谓仁者公而已。」伊川曰:「何谓也?」先生曰:「能好人,能恶人。」伊川曰:「善涵养。」

    先生曰:「司马温公平生用心什苦,每患无着心处,明道、伊川常叹其未止。一日,温公谓明道:『某近日有个着心处,甚安,』明道曰:『何谓也?』温公曰:『只有一个中字,着心于中,甚觉安乐。』明道举似伊川。伊川曰:『司马端明,却只是拣得一个好字,却不如只教他常把一串念珠,却似省力。试说与时,他必不受也。』又曰:『着心!只那着的是何?』」

    谢显道久住太学,告行于伊川云:「将还蔡州取解,且欲改经《礼记》。」伊川问其故。对曰:「太学多士所萃,未易得之,不若乡中可必取也。」伊川曰:「不意子不受命如此!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盖如是也。」显道复还,次年获国学解。

    韩持国与伊川善。韩在颖昌,欲屈致伊川、明道,预戒诸子侄,使置一室,至于修治窗户,皆使亲为之,其诚敬如此。二先生到,暇日与持国同游西湖,命诸子侍行。行次,有言貌不庄敬者,伊川回视,厉声叱之曰:「汝辈从长者行,敢笑语如此,韩氏孝谨之风衰矣。」持国遂皆逐去之(先生闻于持国之子彬叔,名宗质)。

    王介甫为舍人时,有《杂说》行于时,其粹处有曰:「莫大之恶,成于斯须不忍。」又曰:「道义重,不轻王公;志意足,不骄富贵。」有何不可?伊川尝曰:「若使介甫只做到给事中,谁看得破?」

    伊川归自涪陵,谢显道自蔡州来洛中,再亲炙焉。久之,伊川谓先生及张思叔绎曰:「可去同见谢良佐问之,此回见吾,有何所得。」尹、张如所戒,谢曰:「此来方会得先生说话也。」张以告伊川,伊川然之。

    周恭叔(行己)自太学早年登科,未三十,见伊川,持身严苦,块坐一室,未尝窥牖。幼议母党之女,登科后其女双瞽,遂娶焉,爱过常人。伊川曰:「某未三十时,亦做不得此事。然其进锐者其退速。」每叹惜之。周以官事求来洛中,监水南籴场,以就伊川。会伊川有涪陵行。后数年,周以酒席有所属意,既而密告人曰:「勿令尹彦明知。」又曰:「知又何妨,此不害义理。」伊川归洛,先生以是告之。伊川曰:「此禽兽不若也,岂得不害义理(又曰:「以父母遗体偶倡贱,其可乎)。」

    温州鲍若雨(商霖)与乡人十辈,久从伊川。一日,伊川遣之见先生。鲍来见,且问:「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如何?」先生曰:「贤懑,只为将尧、舜做天道,孝弟做人道,便见得尧、舜道大,孝弟不能尽也。孟子下个而已字,岂欺我哉?《孝经》:『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只为天地父母只一个道理。」诸公尚疑焉,先生曰:「《曲礼》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亦是此意也。」诸公释然,归以告伊川。伊川曰:「教某说,不过如是。」次日,先生见伊川,伊川曰:「诸人谓子靳学,不以教渠,果否?」先生曰:「某以诸公远来依先生之门受学,某岂敢辄为他说。万一有少差,便不误他一生?」伊川颔之。

    王介甫与曾子固巩善,役法之变,皆曾参酌之,晚年亦相暌。伊川常言:「今日之祸,亦是元佑做成。以子瞻定役法,凡曰元丰者,皆用意更改。当时若使子固定,必无损益者,又是他党中。自可杜绝后人议也。因其暌,必能变之,况又元经他手,当知所裁度也。此坐元佑术故也。」伊川每曰:「青苗决不可行,旧役法大弊,须量宜损益(此段可疑)。」

    伊川论国朝名相,必曰李文靖。

    伊川与韩持国善,尝约候,韩年八十一往见之。□□间,正月一日,因弟子贺正,乃曰:「某今年有一债未还,春中须当暂往颖昌见韩持国。」盖韩八十也。春中往造焉,久留颖昌,韩早晚伴食,体貌加敬。一日,韩密谓子彬叔曰:「先生远来,无以为意。我有黄金药楪一,重二十两,似可为先生寿,然未敢遽言。我当以他事使子侍食,因从容道吾意。」彬叔侍食,如所戒,试启之。先生曰:「某与乃翁道义交,故不远而来,奚以是为?」诘朝遂归。韩谓彬叔曰:「我不敢面言,政谓此尔。」再三谢过而别。

    王子真(佺期)来洛中,居于刘寿臣园亭中。一日,出谓园丁曰:「或人来寻,慎勿言我所向。」是日,富韩公来见焉,不遇而还。子真晚归。又一日,忽戒洒扫,又于刘丐茶二杯,炷香以待。是日,伊川来,款语终日,盖初未尝夙告也。刘诘之。子真曰:「正叔欲来,信息甚大。」又嵩山前有董五经,隐者也,伊川闻其名,谓其为穷经之士,特往造焉。董平日未尝出庵,是日不值。还至中途,遇一老人负茶果以归,且曰:「君非程先生乎?」伊川异之。曰:「先生欲来,信息甚大,某特入城置少茶果,将以奉待也。」伊川以其诚意,复与之同至其舍,语甚款,亦无大过人者,但久不与物接,心静而明也。先生问于伊川,伊川曰:「静则自明也。」

    先生尝问伊川《春秋解》,伊川每曰:「已令刘绚去编集,俟其来。」一日,刘集成,呈于伊川,先生复请之。伊川曰:「当须自做也。」自涪陵归,方下笔,竟不能成书,刘集终亦不出。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