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陈氏本拾遗「朝闻道,夕死可矣」,死得是也。

    「三月不违仁」,言其久;过此,则「从心不逾矩」,圣人也。圣人则浑然无间断,故不言三月。此孔子所以惜其未止也。圣人,天地之用也。

    「养心莫善于寡欲。」多欲皆自外来,公欲亦寡矣。

    「兴于诗」者,吟咏性情,涵畅道德之中而歆动之,有「吾与点」之气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乃天道也。由孟子可以观《易》。

    「复其见天地之心。」一言以蔽之,天地以生物为心。圣人无一事不顺天时,故「至日闭关」。

    人之一肢病,不知痛痒,谓之不仁。人之不仁,亦犹是也。盖不知仁道之在己也。知仁道之在己而由之,乃仁也。

    「克」者,胜也。难胜莫如「己」,胜己之私则能有诸己,是反身而诚者也。凡言仁者,能有诸己也(一作凡言克者未能有诸己也)。必诚之在己,然后为「克己」。「礼」亦理也,有诸己则无不中于理。君子慎独,「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所以为「克己复礼」也。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人之视最先,「非礼」而视,则所谓开目便错了。次「听」,次「言」,次「动」,有先后之序。人能克己(一作克仁),则心广体胖,仰不愧,俯不怍,其乐可知,有息则馁矣。

    「一言可以兴邦」,公也。「一言可以丧邦」,私也。公生明。

    「极高明而道中庸」,非二事。中庸,天理也。天理固高明,不极乎高明,不足以道中庸。中庸乃高明之极(伯淳)。

    君子有义有命。「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此言义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此言命也。至于圣人,则惟有义而无命。「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此言义不言命也。

    「人心惟危」,人欲也。「道心惟微」,天理也。

    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思至于再则已审,三则惑矣。

    「艮其背」,止欲于无见。若欲见于彼而止之,所施各异。若「艮其止,止其所也」,止各当其所也。圣人所以应万变而不穷(一作劳)者,事各止当其所也。若鉴在此,而物之妍媸自见于彼也。圣人不与焉,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时行对时止而言,亦止其所也。

    「艮,思不出其位」,乃止其所也。「动静不失其时」,皆止其所也。「艮其背」,乃止也。背无欲无私也,故可止。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时年未五十也。孔子未发明《易》道之时,如《八索》之类,不能无谬乱;既赞《易》道,黜《八索》,则《易》之道可以无过谬。言「学」与「大」,皆谦也。

    子贡善形容孔子德美,「温」以接物,「良」乃善心,「恭」则不侮,「俭」则无欲,「让」则不好胜,至于是邦,宜必闻政。

    孔子,生而知之者也,自十五以下,事皆学而知之者,所以教人也。三十有所立,四十能不惑,五十知天命而未至命,六十闻一以知百,耳顺心通也。凡人闻一言则滞于一言,一事则滞于一事,不能贯通。耳顺者,闻言则喻,无所不通。七十从心,然后至于命。

    「愿无伐善」,则不私矣;「无施劳」,则仁矣。颜子之志,则可谓大而无以加矣。然以孔子之言观之,则颜子之言出于有心也。至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犹天地之化,付与万物,而己不劳焉,此圣人之所为也。今夫羁靮以御马,而不以制牛;人皆知羁靮之制在乎人,而不知羁靮之生由于马。圣人之化,亦由是也。

    孔子之见南子,礼当见之也。南子之欲见孔子,亦其善心也,圣人岂得而拒之?子路不悦,故夫子陈之曰:「予所否塞者天厌之。」言使我至此者天命也。

    孔子曰:「二三子以吾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无知之谓也。圣人之教人,俯就之若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