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张子语录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均为勤苦,有富贵者,有终身穷饿者,其富贵者只是幸会也。求而有不得,则是求无益于得也。道义则不可言命,是求在我者也。

    贤者在尧舜之世,亦有不得遇者,(否)亦有甚不幸者,〔是〕亦有命也。

    (临时却)〔即〕智之于贤者(则)不获知也。

    学者须要识所恶。

    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

    不常者与常者处,则十事必十次怒,为他常是过,九次未怒已是大段包忍,十次则须怒。

    观虞书礼大乐备,然则礼乐之盛直自虞以来。古者虽有崩坏之时,然不直至于泯绝天下,或得之于此国,或得之于彼国,互相见也。

    假令宫县虽钟鼓四面同设,其四隅必别各有鼓。

    人有阴疾者,先雨必有验,斯可候雨,此“动乎四体”也。

    天地之道,可以一言而尽也。凡言(是)〔道〕,皆能尽天地,但不得其理;至如可欲皆可以至圣神,但不尝得圣神滋味。天地之道,以术知者却是妄。又有人语怪为人所难,理不胜则就上更说将去,是质疑事,如此则过益过,非可遂非也。

    祭用分至启闭,取其阴阳往来,又得其气之中,又贵时之均也。

    大凡礼不可大段骇俗,不知者以为怪,且难之,甚者至于怒之疾之。故礼亦当有渐,于不可知者,少行之已为多矣,但不出户庭亲行之可也,毋强其人为之。己德性充实,人自化矣,正己而物正也。

    食则遇毒,不悟凡食不义便是遇毒。

    (其)〔人之〕出处,则出而足以利天下亦可出,为免死之仕亦可出。

    今人过忧盗贼祸难,妄动避之,多致自伤者,又祸未必然而自祸者,此恶溺而投河之类也。

    古之衣服器皿之类必要知者,以其作之者古人道古物,故尽物之象,然后经义可说也,无征不(言)〔信〕。

    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何所感!

    若以闻见为心,则止是感得所闻见。亦有不闻不见自然静生感者,亦缘自昔闻见,无有勿事空感者。

    闻见不足以尽物,然又须要他。耳目不得则是木石,要他便合得内外之道,若不闻不见又何验?

    订顽之作,只为学者而言,是所以订顽。天地更分甚父母?只欲学者(忠)〔心〕于天道,若语道则不须如是言。

    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如此观之方均。故人有见一物而悟者,有终身而悟之者。

    以己孝友施于有政之人,是亦己为政之道。如以温、良、恭、俭、让化于国君,犹国君重信之,是以温、良、恭、俭、让施于有政也。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言泰山之神不歆享也。

    路鼓鼓鬼享,必在北近堂,天子五门,路正在北。路,大也,路门路寝皆特大,路鼓之名恐由此得之。

    “击石拊石”,独击谓之击,若编磬则声有高下,击之不齐,故谓之拊。

    今谓之拊,响然也,琴瑟亦谓之拊,以其声不同也。

    物怪,众见之即是理也,神也,偏见之者非病即伪。岂有有一物有不见者有见者?偏见者即病也,人心病则耳目亦病。今日月之明,神也,谁有不见者?又如殒石于宋,是昔无今有,分明在地上皆见之,此是理也。

    人言不信怪,须是于实事上不信,又晓其理,方是了当。苟不然者,才劫之不测,又早是信也。

    质疑非遁辞之比也,遁辞者无情,只是他自信,元无所执守。见人说有,己即说无,反入于太(无)〔高〕;见人说无,己则说有,反入于至下。或太高,或太下,只在外面走,元不曾入中道,此释老之类。故遁辞者本无情,自信如此而已。若质疑者则有情,实遂其非也。

    凡言自信,与不动心同,亦有差等,告子不动心,孟子亦不动心。勇亦然。

    孔子所不语怪者,只谓人难信,所以不语也。

    十诗之作,信知不济事,然不敢决道不济事。若孔子于石门,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然且为之者何也?仁术也。如周礼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岂不知无益于救?但不可坐视其薄蚀而不救,意不安也,救之不过失数矢而已。故此诗但可免不言之失。今同者固不言,不同者又一向不言,不言且多故识,言之亦使知不同者不徒闲过而已,极只是有一不同耳。

    礼但去其不可者,其他取力能为之者。

    寒食,周礼禁火惟季春最严,以其大火心星高,其时禁之以防其太盛,野人乡里尤甚。既禁火须为数日粮,既有食因重其祭祀。十月一展墓亦可用,以其草木初生初死。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是也;“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则非也。圣人岂有不仁?所患者不(患)〔仁〕也。天地则何意于仁?“鼓(舞)

    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则仁,此其为能弘道也。人则可以管摄于道,道则管摄人,此“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人则可以推弘于道,道则何情,岂能弘人也!

    (勿谓小儿无记性隔日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必自婴孩始鞠之使得所养令其和气乃至长性美教之便示以好恶有常至如不欲犬之上堂则时其上堂而扑

    之若或不常既挞其上堂又食之于堂则使孰适从虽日挞而求不升堂不可得也是

    施之妄庄生有言养虎者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有杀之之怒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有决之之怒养异类尚尔况于人乎故养正者圣人也)

    人言四月一日为麦受胎,殆不知受胎也久矣。草木之实,自其初结时已受胎也。

    教之而不受,则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不纳也。今石田,虽水润之不纳,其乾可立而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庄子谓“内无受者不入,外无正者不行”。

    知之为用甚大,若知,则以下来都了。只为知包着心性识,知者一如心性之关辖然也。今学者正惟知心性识不知如何,安可言知?知及仁守,只是心到处便谓之知,守者守其所知。知有所极而人知则有限,故所谓知及只言心到处。

    “狎大人”,大人,宽容有德度者,以其有德度容人故狎。狎,侮之也。“侮圣人之言”,圣人之言直是可畏,少犯之便有君子小人之别。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