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庸辑畧卷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程子曰知者过之若是圣人之知岂更有过【伊川】 吕曰诸子百家异端殊技其诚心非欲理义之不当然卒不可以入尧舜之道者所知有过不及之害也疏明洞达以中为不足守出于天地范围之中沦于虚无寂寞之境穷高极深要之无所用于世此过之之害也蔽蒙固滞不知所以为中泥于形名度数之末节徇于耳目闻见之所及不能体天地之化达君子之时中此不及之害也二者所知一过一不及天下欲蹈乎中庸而以所归此道之所以不行也贤者常处其厚不肖者常处其薄曾子执亲之丧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高柴泣血三年未尝见齿虽本于厚而灭性伤生无义以节之者也宰予以三年之丧为已久食稻衣锦而自以为安墨子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既本于薄又徇生逐末不勉于恩以厚之也二者所行一过一不及天下欲择乎中庸而不得此道之所以不明也知之不中习矣而不察者也行之不中行之而不著者也是知饮食而不知味者也 杨曰极高明而不知中庸之为至则道不行知者过之也尊德性而已不道问学则道不明贤者过之也夫道不为尧桀而存亡虽不行不明于天下常自若也人日用而不知耳犹之莫不饮食而鲜知味也 又曰圣人人伦之至也岂有异于人乎哉尧舜之道曰孝弟不过行止疾徐之间而已皆人所日用而昧者不知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日出而作晦而息无非道者譬之莫不饮食而知味者鲜矣 吕曰此章言失中之害必知所以然而后道行必可常行然后道明知之过无征而不适用不及则卑陋不足为是不行之因也行之过不与众共不及则无以异于众是不明之因也行之不着习矣不察是皆饮食而不知味者如此而望道之行难矣夫【此通下章下同】 游曰知出于知性然后可与有行知者过之非知性也故知之过而行之不至也已则不行其能行于天下乎若邹衍之谈天公孙龙之诡辨是知之过也愚者又不足以与此此道之所以不行也行出于循理然后可与有明贤者过之非循理也故行之过而知之不至也已则不知其能明于天下乎若杨氏为我墨氏兼爱是行之过也不肖者又不足以与此此道之所以不明也道不违物存乎人者日用而不知耳故以饮食况之饮食而知味非自外得也亦反诸身以自得之而已夫行道必自致知始使知道如知味是道其忧不行乎今也鲜能知味此道之所以不行也

    右第四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同上章

    右第五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隠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张子谓范防之曰今人所以不及古人之因此非难悟设此语者盖欲学者存意之不忘庶游心寖熟有一日脱然如大寐之得醒耳舜之心未尝去道故好察迩言昧者日用不知口诵圣言而不知察况迩言一释则弃犹草芥之不足珍也试更思此説推舜与昧者之分寐与醒之所以异无忽鄙言之迩也 吕曰舜之知所以为大者乐取诸人以为善而已好问而好察迩言隠恶而?善皆乐取诸人者也两端过与不及也执其两端乃所以用其时中犹持权衡而称物轻重皆得其平故舜之所以为舜取诸人用诸民皆以能执两端而不失中也 一本云好问则无知愚无贤不肖无贵贱无长幼皆在所问好察迩言者流俗之谚野人之语皆在所察广问合乎众议者也迩言出于无心者也虽未尽合乎理义而理义存焉其恶者隠而不取其善者举而从之此与人同之道也 杨曰道之不行知者过之也故以舜大知之事明之舜好问而好察迩言取诸人以为善也隠恶而?善与人为善人必以善归之皆非小智自私之所能为也执其两端于以权轻重而取中也由是而用于民虽愚者可及矣此舜所以为大知而道之所以行也

    右第六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获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朞月守也

    杨曰择乎中庸而不能朞月守非所谓智知而不去者则其为知也乃所以为愚也

    右第七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程子曰顔子择中庸得一善则拳拳中庸如何择如博学之又审问之又谨思之又明辩之所以能择中庸也虽然学问思辩亦何所据乃识中庸此则存乎致知致知者此则在学者自加功也大凡于道择之则在乎智守之则在乎仁断之则在乎勇人之于道则患在不能择不能守不能断【伊川】 吕曰【人皆曰予智以下】中庸之可守人莫不知之鲜能蹈之乌在其为知也欤惟顔子择中庸而能守之此所以为顔子也众人之不能朞月守闻见之知非心知也顔子服膺而弗失心知而已此所以与众人异 一本云择乎中庸可守而不能久知及之而仁不能守之者也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自谓之知安在其为知也欤虽得之必失之故君子之学自明而诚明则能择诚则能守能择知也能守仁也如顔子者可谓能择而能守也高明不可穷博厚不可极则中道不可识故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察其志也非见圣人之卓不足谓之中随其所至尽其所得据而守之则拳拳服膺而不敢失勉而进之则既竭吾才而不敢缓此所以恍惚前后而不可为像求见圣人之止欲罢而不能也一宫之中则庭为之中矣指宫而求之一国则宫或非其中指国而求之九州则国或非其中故极其大则中可求止其中则大可有此顔子之志乎 游曰道之不行知者过之如舜之知则道之所以行也道之不明贤者过之如回之贤则道之所以明也 又曰择乎中庸见善明也得一善则服膺不失用心刚也 杨曰道之不明贤者过之也故又以回之事明之夫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弗失此贤者所以不过也回之言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用此道也故继舜言之

    右第八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程子曰克己最难故曰中庸不可能也【明道】 吕曰此章言中庸之难也均之为言平治也周官冢宰均邦国平治之谓也平治乎天下国家智者之所能也逊千乗之国辞万钟之禄廉者之所能也犯难致命死而无悔勇者之所能也三者世之所难也然有志者率皆能之中庸者世之所谓易也然非圣人其孰能之唯其以为易故以为不足学而不察以为不足行而不守此道之所以不行也

    右第九章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寛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程子曰南方人柔弱所谓强者是理义之强故君子居之北方人强悍所谓强者是血气之强故小人居之凡人血气须要以理义胜之【伊川】 吕曰此章言强之中也南方之强不及乎强者也北方之强过乎强者也而强者汝之所当强者也南方中国北方夷狄以北对南故中国所以言南方也南方虽不及强然犯而不校未害为君子北方则过于强尚力用强故止为强者而已未及君子之中也得君子之中乃汝之所当强也柔而立寛而栗故能和而不流刚而寡欲故能中立而不倚富贵不能淫故国有道不变塞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故国无道至死不变塞未达也君子达不离道故当天下有道其身必达不变未达之所守所谓不变塞焉者也 游曰中庸之道造次颠沛之不可违惟自强不息者为能守之故以子路问强次顔渊 杨曰公孙衍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可谓强矣而孟子曰妾妇之道也至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然后谓之大丈夫故君子之强至于至死不变然后为至右第十章

    子曰索隠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程子曰索隠行怪是过者也半涂而废是不及也不见知而不悔是中者也【伊川】 吕曰怪者君子之所不为也己者君子之所不能也不为其所过不已其所不及此所以依乎中庸自信而不悔也

    右第十一章

    君子之道费而隠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程子曰费日用处【伊川】 问圣人亦何有不能不知也曰天下之理圣人岂有不尽者盖于事有所不徧知不徧能也至纤悉委曲处如农圃百工之事孔子亦岂能知哉【伊川】 又曰鸢飞鱼跃言其上下察也此一段子思吃为人处与必有事焉而勿正心之意同活泼泼地防得时活泼泼地防不得只是弄精神【明道】又曰鸢飞戾天向上更有天在鱼跃于渊向下更

    有地在 吕曰天地之大亦有所不能故人犹有憾况圣人乎天地之大犹有憾语大者也有憾于天地则大于天地矣此所以天下莫能载愚不肖之夫妇所常行语小者也愚不肖所常行虽圣人亦有不可废此所谓天下莫能破 谢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非是极其上下而言盖真个见得如此此正是子思吃道与人处若从此解悟便可入尧舜气象 又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无些私意上下察以明道体无所不在非指鸢鱼而言也若指鸢鱼言则上面更有天下面更有地在知勿忘勿助长则知此知此则知夫子与防之意 又曰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犹韩愈所谓鱼川泳而鸟云飞上下自然各得其所也诗人之意言如此气象周王作人似之子思之意言上下察也犹孟子所谓必有事焉而勿正察见天理不用私意也故结上文云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今人学诗将章句横在肚里怎生得脱洒去 杨曰道者人之所日用也故费虽曰日用而至赜存焉故隠 侯曰圣人所不知不能如孔子问礼于老?访官名于郯子谓异世之礼制官名之因革所尚不同不可强知故也又如大德位禄名夀舜之必得而孔子不得又如博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欲尽圣人溥博无穷之心极天之所覆极地之所载无不被其泽者虽尧舜之仁亦在所病也又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日用之费民固由之矣其道则安能人人知之虽使尧舜周孔所过者化其化者不越所过者尔又安能使穷荒极逺未过者皆化哉此亦圣人之所不能也

    右第十二章子思之言盖以申明首章道不可离之意也其下八章杂引孔子之言以明之

    子曰道不逺人人之为道而逺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逺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逺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程子曰执柯伐柯其则不逺人犹以为逺君子之道本诸身发诸心岂逺乎哉【伊川】 又曰以己及物忠也推己及物恕也违道不逺是也忠恕一以贯之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此与违道不逺异者动以天尔【明道】 又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体也恕用也 又曰尽己谓忠如心为恕 或问恕字学者可用功否曰恕字甚大然恕不可独用须得忠以为体不忠何以能恕看忠恕两字自见相为用处【伊川】 又曰忠恕所以公平造德则自忠恕其致则公平【伊川】张子曰所求乎君子之道四是实未能道何尝有尽圣人人也人则有限是诚不能尽道也圣人之心则直欲尽道事则安能得尽如博施济众尧舜实病诸尧舜之心其施直欲至于无穷方为博施然安得若是修己以安百姓是亦尧舜实病之欲得人人如此然后得如此 又曰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所谓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者也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所谓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者也以众人望人则易从所谓以人治人改而止者也此君子所以责己责人爱人之三术也 吕曰妙道精义常存乎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间不离乎交际酬酢应对之未皆人心之所同然未有不出于天者也若絶乎人伦外乎世务穷其所不可知议其所不可及则有天人之分内外之别非所谓大而无外一以贯之安在其为道也欤柯斧之柄也执斧之柄而求柯于木其尺度之则固不逺矣然柯犹在外睨而视之始得其则若夫治己治人之道于己取之不必睨视之劳而自得于此矣故君子推是心也其治众人也以众人之道而已以众人之所及知责其所知以众人之所能行责其所行改而后止不厚望也其爱人也以忠恕而已忠者诚有是心而不自欺恕者推待己之心以及人者也忠恕不可谓之道而道非忠恕不行此所以言违道不逺者其治己也以求乎人者反于吾身事父事君事兄先施之朋友皆众人之所能尽人伦之至则虽圣人亦自谓未能此舜所以尽事亲之道必至瞽瞍底豫者也庸者常道也事父孝事君忠事兄悌交朋友信庸德也必行而已有问有答有倡有和不越乎此者庸言也无易而已不足而不勉则德有止而不进有余而尽之则道难继而不行无是行也不敢苟言以自欺故言顾行有是言也不敢不行而自弃故行顾言 问忠恕谢氏曰犹形影也无忠做恕不出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诸人説得自分明恕如心而已 游曰有所不足不敢不勉将以践言也则其行顾言矣有余不敢尽耻躬之不逮也则其言顾行矣言行相顾则于心无馁故曰胡不慥慥尔慥慥心之实也 杨曰孟子言舜之怨慕非深知舜之心不能及此据舜惟患不顺于父母不谓其尽孝也凯风之诗曰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孝子之事亲如此此孔子所以取之也孔子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若乃自以为能则失之矣 或曰曾子説出忠恕二字子思所以只发明恕字者何故侯曰无恕不见得忠无忠做恕不出来诚有是心之谓忠见于功用之谓恕曰明道言忠恕二字要除一个除不得正谓此欤曰然 又曰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之常孔子自谓皆未能何也只谓恕己以及人则将使天下皆无父子无君臣乎盖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也今人有君亲而不尽其心以事焉曰圣人犹未能尽而曰恕己以及人是祸天下君臣父子也

    右第十三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张子曰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吕曰达则兼善天下得志则泽加于民素富贵行乎富贵者也不骄不淫不足以道之也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则修身见于世素贫贱行乎贫贱者也不謟不慑不足以道之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素夷狄行乎夷狄者也文王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箕子内难而能正其志素患难行乎患难者也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此在上位所以不陵下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此在下位所以不援上也陵下不得则罪其下援上不得则非其上是所谓尤人者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居易者也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心逸日休行其所无事如子从父命无所往而不受俟命者也若夫行险以徼一旦之幸得之则贪为己力不得则不能反躬是所谓怨天者也故君子正己而不求于人如射而已射之不中由吾巧之不至也故失诸正鹄者未有不反求诸身如君子之治己行有不得亦反求诸身则德之不进岂吾忧哉 游曰素其位而行者即其位而道行乎其中若其素然也舜之饭糗茹草若将终身此非素贫贱而道行乎贫贱不能然也及其为天子被袗衣鼓琴若固有之此非素富贵而道行乎富贵不能然也饭糗袗衣其位虽不同而此道之行一也至于夷狄患难亦若此而已道无不行则无入而不自得矣盖道之在天下不以易世而有存亡故无古今则君子之行道不以易地而有加损故无得丧至于在上位不陵下知富贵之非泰也在下位不援上知贫贱之非约也此惟正己而不求于人者能之故能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盖君子为能循理故居易以俟命居易未必不得也故穷通皆好小人反是故行险以徼幸行险未必常得也故穷通皆丑学者要当笃信而已射有似乎君子者射者发而不中则必反而求其不中之因意者志未正邪体未直邪持弓矢而未审固邪然而不中者寡矣君子之正身亦若此也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而已而何怨天尤人之有哉失诸正鹄者行有不得之况也杨曰君子居其位若固有之无出位之思素其位也侯曰总老尝问一士人曰论语云黙而识之识是识个

    甚子思言君子无入不自得得是得个甚或者无以为对侯子闻之曰是不识吾儒之道犹以吾儒语为释氏用在吾儒为不成説话既曰黙识与无入不自得更理防甚识甚得之事是不成説话也今人见笔墨须谓之笔墨见人须谓之人不须问黙而识之是黙识个甚也圣贤于道犹是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是自得也岂可名为所得所识之事乎

    右第十四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逺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眈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吕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故君子之道莫大乎孝孝之道莫大乎顺父母故仁人孝子欲顺乎亲必先乎妻子不失其好兄弟不失其和室家宜之妻帑乐之致家道成然后可以养父母之志而无违也行逺登高者谓孝莫大乎顺其亲者也自迩自卑者谓本乎妻子兄弟者也故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则治家之道必自妻子始

    右第十五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问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何也程子曰鬼神只是一个造化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是也【伊川】 又曰夫天専言之则道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干【伊川】 又曰鬼神者造化之迹也 又曰鬼是往而不反之义 又曰立清虚一大为万物之源恐未安须兼清浊虚实乃可言神道体物不遗不应有方所【明道】 又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故説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大小大事而只曰诚之不可揜如此夫彻上彻下不过如此 问世言鬼神之事虽知其无然不能无疑如何可以晓悟其理曰理防得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与原始要终之説便能知也鬼神之道只恁説与贤虽防得亦信不过须是自得也【伊川】 又曰鬼神往来屈伸之义故天曰神地曰祗人曰鬼神示者归之始归往者来之终又曰天体物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之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体也 又曰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气之性本虚而神则神与性乃气所固有此鬼神所以体物而不可遗也 吕曰鬼神者无形故视之不见无声故听之不闻然万物之生莫不有气气也者神之盛也莫不有魄魄也者鬼之盛也故人亦鬼神之防尔此体物而不可遗者也鬼神者周流天地之间无所不在虽寂然不动而有感必通虽无形无声而有所谓昭昭不可欺者故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也弗见弗闻可谓微矣然体物而不可遗此谓之显周流天地之间昭昭而不可欺可谓诚矣然因感而必通此之谓不可揜 又曰鬼神者二气之往来尔物感虽微无不通于二气故人有是心虽自谓隠微心未尝不动动则固己感于气矣鬼神安有不见乎其心之动又必见于声色举动之间人乘间以知之则感之著者也谢曰动而不已其神乎滞而有迹其鬼乎往来不息神也摧仆归根鬼也致生之故其鬼神致死之故其鬼不神何也人以为神则神以为不神则不神矣之死而致生之不智之死而致死之不仁圣人所为神明之也 或问死生之説谢曰人死时气尽也曰有鬼神否谢曰余当时亦曾问明道先生明道曰待向你道无来你怎生信得及待向你道有来你但去寻讨看谢曰此便是答底语又曰横渠説得来别这个便是天地间妙用须是将来做个题目入思议始得讲説不济事曰沈魂滞魄影响底事如何曰须是自家看得破始得张亢郡君化去尝来附语亢所知事皆能言之亢一日方与道士围碁人自外来道士封一把碁子令将去问之张不知数便道不得又如紫姑神不识字底把着冩不得不信底把着冩不得推此可以见矣曰先王祭享鬼神则甚曰是他意思别三日斋五日戒求诸隂阳四方上下盖是要集自家精神所以假有庙必于萃与涣言之虽然如是以为有亦不可以为无亦不可这里有妙理于若有若无之间须断置得去始得曰如此却是鹘突也谢曰不是鹘突自家要有便有自家要无便无始得鬼神在虚空中辟塞满触目皆是为他是天地间妙用祖考精神便是自家精神 杨曰鬼神体物而不可遗盖其妙万物而无不在故也

    右第十六章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夀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

    程子曰知天命是达天理也必受命是得其应也命者是天之付与如命令之命天之报应皆如影响得其报者是常理也不得其报者非常理也然而细推之则须有报应但人以浅狭之见求之便为差误天命不可易也然有可易者唯有德者能之如修养之永年世祚之祈天永命常人之至于圣贤者皆此道也【伊川】 张子曰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穷理尽性则性天德命天理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修夭而已故论死生则曰有命以言其气也语富贵则曰在天以言其理也此大德所以必受命吕曰中庸之行孝弟而已如舜之德位皆极流泽之逺始可谓尽孝故禄位名夀之皆得非大德其孰能致之 又曰命虽不易惟至诚不息亦足以移之此大德所以必受命君子所以有性焉不谓命也 游曰中庸以人伦为主故以孝德言之 侯曰舜匹夫也而有天下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以天下养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孝之大也位禄名夀必得者理之常也不得者非常也得其常者舜也不得其常者孔子也舜自匹夫而有天下栽者培之也桀自天子而为匹夫倾者覆之也天非为舜桀而存亡之也理固然也故曰大德必受命必言其可必也

    右第十七章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