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三十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开之状,故名翻花疮。(《集验》)陈实功曰∶此疮头大而蒂小,小者如豆,大者如菌,无苦无痛,揩损每流鲜血,久亦虚人。大法当以津调冰蛳散遍擦正面,外用软油纸包裹,根蒂细处用线连纸扎紧,十日后其患自落,换搽珍珠散收口。(《正宗》)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鸦啖疮门主论

    窦汉卿曰∶鸦啖者久中邪热,脏腑虚寒,血气衰少,腠理不密,发于皮肤之上,相生如钱窍,后烂似鸦啖,日久损伤难治,用鸦啖散。(《全书》)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鸦啖疮门主方

    鸦啖散(窦氏)。

    老鸦毛(烧灰)大红绒(烧灰)黄丹(各一钱)珍珠(五分)冰片(一分)麝香(少许)轻粉(三分)枯矾(五分)上为细末,先用苦茶洗净,干掺。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面上热毒恶疮门主方

    面上生疮。

    胡粉轻粉松香(各等分)研细。鸡蛋黄煎油,调搓。

    面上热毒恶疮。(冯氏。)胡粉黄柏(炙)黄连(各等分)研细。猪油调敷。

    面上毒疮初起。(凌潢章秘方。)急寻水蜒蚰一二条,用酱少许共捣,涂纸上,留一小孔透气,粘贴。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黄水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黄水疮又名滴脓疮。(《启玄》)陈实功曰∶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延开,多生痛痒,此因日晒风吹,暴感湿热,或内飧湿热之物,风动火生者有之。治用蛤粉散,或四味异功散搽之。(《正宗》)冯鲁瞻曰∶面上耳边生疮,时出黄水,浸淫不愈,名曰香瓣疮。(《锦囊》)凡初起细疮,手少动之即破,毒水流入何处,即生大水泡疮,即为黄水疮,此热毒郁于皮毛也,当以汤洗之。(《秘录》)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黄水疮门主方

    四味异功散

    松香(炼老)生矾枯矾银粉各等分,研细。先将猪汤或米泔水熬,洗去净疮靥,拭干秽水,干则麻油调搽,湿则干掺。

    面上黄水疮。

    酸枣荆芥羊胡(各灰存性,一钱)铅粉(五钱)研细。先以槐条煎水洗净,将药敷上,其疮自好。

    洗法(岐天师)雄黄防风(各五钱)水十碗,敷滚去渣取汁洗疮,即愈。

    又方铅粉用菜油调涂磁盘内,多卷纸板点着合熏,时时搅匀,待遍黄听用,将靥剥去搓上,立愈。

    又方(周氏抄方)雄猪胆一个,黄柏一两浸,焙干为末,掺之。

    又方松香研细,真麻油调搽。

    又方银粉井水调涂碗底,以艾团烧烟熏转绿色,刮下研细,湿则干掺,干则油调搓。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香瓣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香瓣疮又名浸淫疮,初生甚小,先痒后痛,汁出浸淫,湿烂肌肉,延及遍身,多生面上耳边。(《启玄》)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香瓣疮门主方

    面上耳边香瓣疮。

    羊须荆芥干枣(去核,各存性,三钱)研细,入银粉五分,每用少许油调,先以温汤洗净,拭干涂上即愈。

    小儿身上起白累如珠缀,一二日即破,脓水外流痒甚,一处方好,一处又起。如意草捣烂敷之,以长布缚定,一夜即安。

    又方鸡蛋壳存性,研细,猪油调搽。

    又方紫草一钱,麻油浸,先搽一块,好了再搽一块。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金丝疮门主论

    金丝疮形如绳线,巨细不一,上下至心即死。治法将疮头截住刺之出血,再用药治。(《集验》)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金丝疮门主方

    验方嚼浮萍草涂之,即愈。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火珠疮门主论

    火珠疮其形如珠,始于发中相染不已,亦有伤命者。其热如烙,四畔红赤,中藏明亮如珠,此心肝二经积热炽盛而成。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火珠疮门主方

    验方生萝卜捣烂,将滴醋浸敷疮上。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热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心神烦躁,遍身发疮,赤烂如火。(《启玄》)李东垣曰∶热疮遍身发疮,脓血赤烂如丹,俨如火烧疮。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热疮门主方

    验方(刘禹锡《传信方》)。鸡蛋五枚,煮熟去白取黄,乱发如鸡子大,相和于铁铫中,炭火熬之,初甚干,少顷即发焦,乃有液出,旋取置碗中,以液尽为度。取涂疮上,即以苦参细末敷之如神。

    二黄散

    川黄连黄柏(各三两)赤小豆绿豆粉(各一两)寒水石紫苏漏芦(各七钱)共研细末。麻油调搽,一日三次。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寒疮门主论

    窦汉卿曰∶寒疮令人面上及遍身生疮似猫眼,有光彩,无脓血,久则近胫,此乃脾家湿热所化。宜服雄黄解毒丸,清肌渗湿汤,多食鱼、鸡、葱、蒜自愈。惟鲤、、鱼、虾、蟹不可食。(《全书》)《心法》曰∶猫眼疮一名寒疮。每生于面及遍身,由脾经久郁湿热,复被外寒凝结而成。初起形如猫眼,光采闪烁无血,但痛痒不常,久则近胫。宜服清肌渗湿汤,外搓妙贴散。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冷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身触风寒冷气,以致血涩不行,其疮顽滞不知痛痒,经久不愈。宜用椒附雄矾腻粉油调敷。(《启玄》)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肉刺毛门主论

    汪省之曰∶肉刺毛隐隐生人遍身皮肤手足间,如虫钻刺,令人难忍。若一犯房欲,其毒直刺心胸,宜硼砂散主之。(《理例》)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鱼脊疮门主论

    窦汉卿曰∶鱼脊疮者,乃脏中积冷,肾气虚寒,故虚热得传经络筋骨之间,发动不知何处。初生如疽疖,破时黄水流注,白泡似鱼脊。若不速治,肉烂脓流,命亦难保。(《经验》)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赤炎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赤炎疮乃手太阴肺经感受风热,肺主皮毛,其经多气少血,故遍身红疮点子,又名赤炎风,乃心火盛,血热也。有赤点,或有或无,久而不愈,变为厉风。(《启玄》)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癌疮门主论

    《直指方》云∶癌疮上高下深,累垂如瞽眼,其中带青,头上各露一舌,毒孔透里,用生井蛙皮存性,蜜水调敷良。(详《本草纲目》部。)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瘭疮门主论

    冯鲁瞻曰∶瘭疮者,因风热毒瓦斯所乘,搏于皮肤,生瘭ht而溃成疮,故名之。(《锦囊》)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日晒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此乃酷日晒曝,先疼后破而成疮,此辛勤劳作,佣工务农之人多有之。宜制柏散加青黛治之。(《启玄》)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水渍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车旋匠及染匠辛苦人,久弄水浆,不得停息,以致手丫湿烂,名曰水渍疮。(《启玄》)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水渍疮门主方

    验方(《启玄》)矾水浸洗数次自愈。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冻疮门主论

    陈实功曰∶冻疮乃天时严冷,气血冰凝而成,手足耳边开裂作痛。(《正宗》)申斗垣曰∶冻疮先痛后肿,遇暖发烧,破流脓血。(《启玄》)《石室秘录》云∶冻疮乃人不耐寒,而肌肤受冷,骤用火烘,乃成冻疮,至于耳上冻疮,必是人用手温之,反成此累也。

    《正字通》云∶今俗呼足跟冻疮曰灶瘃。

    蒋示吉曰∶冻疮乃肌肉寒极,气血不行,所谓死肌患也。初起紫斑,久则变黑,腐烂作脓,碧玉膏主之,生肌敛口。(《说约》)澄谓∶热肌经冷风所激,凝滞成片作痒,此是冻风,切勿火烤。亦忌热手摸擦,越摸越甚,一经紫黑破损,即成冻疮,宜楝树果煎汤洗,极效。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冻疮门主方

    冻疮开裂。

    桐油(八两)白蜡黄丹(各一两)熬膏贴之。

    又方楝树果煎汤淋洗,即以楝树果擦之神效。

    又方五倍子牛鼻中绳(灰,各等分)研末,填冻裂处。

    又方松香(二两)黄蜡(一两)熬匀,瓦罐收贮,先以热汤洗,令皮软拭干,将药于慢火上炙化涂之。

    冻耳冻跟端午日取猪板油四两去皮膜,加乳香二分,轻粉三分,雄黄五分,研入米烧酒内拌匀,再入油拌过,俟收干放悬屋檐下阴干,搽之。

    手足开裂经春夏不愈者。

    生姜(捣汁)红糟食盐腊猪油共研烂,擦入皲内,一时虽痛,少顷便软皲合,再用即安。

    免冻疮法

    杏仁天花粉(一两)红枣(十枚)猪胰(三副)共捣如泥,用好酒四杯浸于瓷器内,早晚搽手及头面。

    冬月冻疮皮裂疼痛黄蜡一两熔化,入松香三分搅匀,每以温汤洗拭裂处,用前药熔化,滴入裂缝,经旬即愈。

    冻疮未破者,白矾研末一钱,百沸汤半盅搅和,鸡毛扫涂烘干,擦去患处白屑,再扫再烘,药尽自愈。

    洗冻疮秋茄根煎汤,乘热洗之。如皮破以螃蟹壳灰掺之。

    又方白芨二两煎汤洗之,如烂破者,洗后用橄榄核烧研为末,搽之。

    又方陈锻石、黄狗屎露天久者,变成白色,用炭火过,各等分,研细末,以麻油调之敷上。虽成疮溃烂,敷上即止痛生肌。

    冻疮久烂不愈糖塔饼杓内炒成灰,研末一两,加冰片少许,干掺。

    又方独蒜煨,杵烂贴。

    又方熬熟桐油调密陀僧末敷。

    又方五倍子研末和牛骨髓填缝内,即好。

    又方荆芥煎汤洗之,三日愈。

    又方生附子为末,面水调敷。或加楝树子肉捣敷。

    又方麻雀脑子涂之。

    又方猪脑子加热酒洗。

    又方腊月羊油悬挂屋内,愈陈愈妙,搽之立愈。

    又方白芨末调敷裂处。

    又方羊屎不拘多少,令存性,砂糖调敷。

    又方狗骨存性,研末,香油调填裂拆内。

    又方附子皮煎汤洗。

    又方陈蜡烛油同白蜡搽之。

    又方糟汤浸洗,姜汁涂之。

    脚指冻风烂化棉花烧灰掺之。

    冻疮油胭脂搽之。

    又方玉红膏搽之。

    又方五倍子、猪油捣成膏,填入裂缝。

    冻耳姜汁煎涂。

    冻跟茄根煎汤洗。

    免冻樱桃擦耳,擦脚后跟。冬季不生冻疮。

    冻疮旧貂毛存性,搓。

    又方冻疮已破者,用黄柏末七分,生皮硝三分。未破者,用黄柏末三分,生皮硝七分,俱用冷水调搓。

    又方鸽粪煎汤洗。

    又方蟹壳烧枯研细,菜油调搓。

    又方先用胡椒煎洗拭干,再用胡椒研细掺上,外以新棉包裹,用布扎好。

    又方鲜蚕豆梗叶煎汤洗。

    又方雪擦洗冻处。

    又方鱼胶熬化,摊膏药贴破裂上。俟长平自落。

    又方甘草甘遂煎汤热洗二次。

    冻风裂开。

    败荷叶梗(烧存性)头垢桐油熬过调膏,捺成一块,卧用切作小条,桠在裂缝内。

    又方腌菜卤煎汤滚洗。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汗浙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肥人夏月久不洗浴,被汗淹浙皮肤,渐烂成疮,痛不可忍,名曰汗浙疮。(《启玄》)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汗浙疮门主方

    验方真蛤粉滑石(各等分)研匀扑之。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皴裂疮门主论

    凡撑船推车,打鱼染匠,辗玉木瓦辛苦之人,手足皴裂挽动出血,痛不可忍,名曰皴裂疮。(《启玄》)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皴裂疮门主方

    验方(《启玄》)宜用地骨皮、白矾煎汤洗之至软,再用蜡月羊油顿化,入研细轻粉一钱,搽之神效。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蜘蛛疮门主论

    陈实功曰∶蜘蛛疮或衣沾蜘蛛遗尿,或虫蚁游走而成。初生白泡红根作痒,日渐开成簇作痛。(《正宗》)申斗垣曰∶此疮生于皮肤间,如水窠疮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簇,亦能荫开,可用苎麻在疮上揉搓出水,即以苎麻烧灰为末,掺在疮上即愈。(《启玄》)汪省之曰∶蜘蛛尿着人身上,即生疮如粟粒累累,似蜊虫螫痛,亦能恶寒发热,即以犀角磨汁涂之则愈。不然以苎麻搓去疮内水汁,用金黄散搽之。(《理例》)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蜘蛛疮门主方

    验方公鸡涎扫之。

    又方公鸡嘴、爪甲灰敷之。

    又方用蟾酥丸同陈京墨磨,掺。

    又方苎麻搓疮令破出水,以雄黄、枯矾等分研细,干掺。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漆疮门主论

    陈实功曰∶漆味辛热火象,有毒之物,人之皮毛,腠理不密,故感其毒而成。先发作痒,抓之渐似瘾疹出现皮肤,传遍肢体,皮破烂斑,流水作痛,甚则寒热交作。

    忌浴热汤,兼戒口味,不然即变顽风癣癞矣。(《正宗》)申斗垣曰∶漆疮令人浑身上下肿起,如痱如火,刺刺而痛,皮肤燥裂三五日,比风热疮或疼或痒为异。(《启玄》)又曰∶宜韭菜捣汁,调三白散涂之。

    澄曰∶木形人遇漆起泡发痒变疮,肢肿作痛,甚者寒热交作。此疾虽小,有受者遍身头面似疹癞,浮肿生疮痛痒,毛发脱落,心神恍惚不得眠者,因疗之迟,遂为他证,或成风癫,真可畏也。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漆疮门主方

    验方栗树皮(去净外面黑皮,用里面青皮炒焦)煎水冷洗三四次。

    又方木匠店木柿煎汤洗之。

    又方皮硝不拘多少,用熟水化开,新笔扫之。

    又方生蟹取黄涂之。

    又方老柳树皮煎水洗,一日三次。

    又方干荷叶一斤,水煮浓汁洗。

    又方柳叶煎汤洗二三遍,内服香油一二碗,外搽生蟹黄。

    又方铁匠店磨铁槽中泥,涂之即愈。

    又方蟹沫涂之。

    又方磨刀泥涂。

    又方蟹壳、滑石研细,干者蜜和涂之,湿者干末掺之。

    又方石膏、轻粉、韭汁调搓。

    煎方(《集验》)。

    元参知母石膏人中黄黄连升麻连翘牛蒡子(各一钱)甘草(五分)淡竹叶二十片煎,不拘时服。忌浴热水,兼戒口味,否则变为顽风癣,愈而又发者多矣。

    又方柳叶搓烂,煎汤洗。

    又方生鸡蛋黄涂,干则又涂,不过三五次。

    又方捣韭菜洗之。

    又方新鲜松木打碎,煎水洗。

    又方频以盐汤洗之。

    凡素常遇漆味即患漆疮者川椒三四十粒捣碎,涂口鼻上,即不能为害。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恶疮门主论

    王肯堂曰∶恶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心主血,脾主肉,血热而肉湿,湿热相合,溃败肌肤,浸淫不休,不可以定名命之,故谓之恶疮也。

    然有辨焉,如疥癣瘾疹之属,拂郁气血,在皮肤腠理间者,可以表而散,《内经》有谓汗之则疮已是矣。若郁气血在肌肉之分,外达皮肤,作寒热而生脓者,或七情所招,或膏粱之变,皆宜解内热,不宜汗也,张仲景所谓疮家不可发汗,汗之则痉者是矣,一疮而有宜汗不宜汗之戒,盖热有浅深表里故也。故疮在皮肤,则当因其轻而扬之,汗之浴之,外以杀虫润燥,皆解凝结涎沫之药敷之;疮之在肌肉,则当因其重而减之,泻经络之热,清凉气血,外以化脓生肌膏之;疮在头巅则当射而取之,须酒制寒凉剂,更以风药升而上之,外以杀虫解热药敷之。能明此三者,其于治疮思过半矣。(《准绳》)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恶疮门主方

    验方(《种福堂》)杏仁(三十粒,去皮、尖)雄黄(一钱五分)轻粉(一钱)研末。洗净以猪胆汁调上,二三日即愈。百发百中。

    当归蒺藜煎

    (张景岳)。治痈疽疮疹,血气不足,邪毒不化,内无实热而痛淋漓者,悉宜用之,此与芍药蒺藜相为奇正者。当酌其详。

    当归熟地芍药(酒炒)何首乌(各二钱)荆芥穗炙甘草防风川芎白芷(各一钱)白蒺藜(炒,捣碎,五钱)或酒或水煎服。然水不如酒以行药力。阳虚不能化毒者,加桂枝,再加干姜、附子;气虚不能化毒者加人参、黄;毒陷不能外达者,加山甲、皂针。

    芍药蒺藜煎

    治通身湿热疮疹,及下部红肿热痛诸疮。

    黄芩龙胆草木通山栀泽泻(各一钱五分)生地芍药(各二钱)白蒺藜(连刺捶碎,五钱,甚者一两)白水煎服。如火不甚者,宜去龙胆草、山栀。

    一切恶疮不愈,白蜜敷之,必效。

    诸肿毒疮,疼痛不安,人所不识者。取独头蒜三四颗捣烂,入麻油和研,浓敷肿处,干再易之。

    又方初起即用赤小豆,井水调敷立消。

    丹毒恶疮马齿苋捣敷。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顽疮门主论

    陈远公曰∶人久生恶疮,或手足、头面、胸背。经年累月不愈,臭腐不堪,百药无效,人所谓顽疮者,言其冥顽,医功无所施力也,然亦治之不得法耳。人身气血和,必不生疮,即间生疮,旬日速愈,是生疮者乃气血不和也。其不和者或因湿浸,或因热盛,或湿热寒邪交至,以致气结不宣,血滞不散,结于皮而皮生疮,结于肉而肉生疮。久则脓血不净,因而生虫,人又用杀虫之药伤其皮肉,则气血更虚,力难兼到,弃皮肉于膜外而罔顾,则成疮矣。故治疮必以行气活血为主,而虫与毒不必计也;然行气活血亦不易也,非补气血不可,盖气得补而气自行一身,血得补而血自活于遍体也。救顽汤∶当归、白术、黄、熟地、麦冬各一两,山萸、茯苓各五钱,生甘草三钱,柴胡、防风、连翘各一钱,熟附子一片,半夏二钱。水煎服。二剂疮口必肿,此乃药助气血与疮战也,乃速愈之兆;又二剂不疼而痒矣;又二剂不再发。(《冰鉴》)此方单去行气活血,得补之力也,气行血活,虫将安寄,故不必杀虫,顽疮自愈矣。

    又曰∶有内股生疮,敛如豆许,翻出肉一块,宛如菌状,人以为虫蚀外翻也,谁知肝经风热血燥之故乎!夫肝热则生风,风乃内风而非外风也;外风清凉,内风蕴热,故外风宜散,内风宜清。然清其风而不补血,则热不能解而风不能疏也,必于养血之中,益以清热之味,则燥者不燥,热退则风自静也。清风汤∶白芍一两,人参、当归各五钱,白术、黑栀、丹皮、沙参、花粉各三钱,川芎二钱,柴胡、连翘、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数剂疮口自敛。此方滋血以养肝,非消肉以化毒,何以敛疮而愈?盖疮成于肝木之旺,平肝而血无过燥之虞,自然风散而热无炎灼之患,苟不平肝而内用降火之品,外用追蚀之法,则蚀而又翻,翻而又蚀,其肉愈大,其气益虚,变出非常,恐难援救耳。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席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席疮乃久病着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上而背脊,下而尾闾,当用马屁勃软衬,庶不致损而又损,昼夜呻吟也。病患但见席疮,死之征也。(《启玄》)《心法》曰∶席疮乃大病后久而生眠疮也,乃皮肉先死,不治。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席疮门主方

    验方马屁勃垫之。

    又方小麦麸绢装成垫褥,垫之。

    又方盖屋陈烂草,研细垫睡。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血箭门主论

    陈实功曰∶血箭乃心经火盛,逼血从毛窍中出也。治以桃花散凉水调敷,或金墨涂搓自止;内宜凉心凉血。(《正宗》)冯鲁瞻曰∶有毛窍中出血者,名曰肌衄。因阳气怫郁于内,不能敷扬于外,以致阴血上乘阳分,留淫腠理,日久阳气开发,则阴血不能归经,故血从毛窍出也,宜开郁清气凉血之剂。如相火内动而乘阴分,以致热血沸腾者,宜滋阴降火之剂。前人主乎肺热,以肺主皮毛也,用男胎发烧灰扑之。有因大喜伤心,喜则气散,血随气而溢于表者,宜凉心以敛之。(《锦囊》)岐天师曰∶如有人足上忽毛孔标血如一线者,流之不止即死。急以米醋三升煮滚热,以两足浸之即血止,后用人参一两,当归三两,穿山甲一片火炒研末,以参归汤调服,即不再发。此乃酒色不禁,恣意纵欲所致,世上人多有之,方书未载。(《秘录》)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血痣门主论

    陈实功曰∶血痣乃肝经怒火郁结。其形初起色红如痣,渐大如豆,揩之血流,须用冰蛳散枯去本痣,以珍珠散搽去生皮;内服解郁平肝之剂。如血出不止,过甚者,凉血地黄汤主之。(《正宗》)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血疳门主论

    窦汉卿曰∶血疳乃脏中虚弱,邪气相侵,真气衰少,风毒闭塞腠理,发于肌肤。

    初如紫疥,破时出血,疮生遍身,行处成疮,损伤皮肉,痒痛难禁。治法先宜养血清热,次宜清肌渗湿。(《全书》)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疣门主论

    经曰∶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脘五寸,虚则生疣,(疣与同,疣音休,俗乎鸡眼子是也。)小者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薛立斋曰∶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火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盖肝热水涸,肾气不荣,故精亡而筋挛也,宜以地黄丸滋肾水以生肝血为善。若用蛛丝缠、螳螂蚀、着艾灸,必多致误。大抵此证与血燥结核相同,故外用腐蚀等法,内服燥血消毒,则精血愈虚,肝筋受伤,疮口翻突开张,卒成败证矣。

    《正字通》云∶疣小者,俗谓之瘊子。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疣门主方

    验方地肤子白矾(各等分)煎汤洗数次,瘊子尽消。

    又方天雨鸣雷时,有疣者不与人知,自己立于檐下,迎着雷以手抹去瘊子,口中默念∶雷打猴子快走,念七遍,抹七遍,向天井外抹即自落。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千日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千日疮一名疣疮,又名瘊子,又名晦气疮。此疮如鱼鳞,生于人手足上,生一千日自落,故名之。用鸡肫皮擦之自愈。一法用蕲艾在初生第一个上灸之,余皆自落而痊也。(《启玄》)

    [卷三十五\诸疮部(下)] 千日疮门主方

    验方(谷裕丰)。用铜钱一个套在千日疮上按定,取草纸卷了点着烧透,熄下的纸煤子放疮上,以香点着,烧过吹去,又放纸煤烧之,不过五七次,其疮根随手自落,并不痛楚。

    又方(杜秘)治身上忽生竖头肉,肉猴子并斑痣。

    新锻石碱(各等分)烧酒泡一时即可用,每周扫上即起紫泡,挑破出水结疤,如点痣,须以针微挑破,点之。

    又方(王德山)。用蛇蜕擦之,即落。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