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时月日例第四

    隐六年传:《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注:历一时无事则书。其始月也,明王者当奉顺四时之正也。有事不月者,人道正则天道定矣。

    十一年传:隐无正月,将让乎桓,故不有其正月也。

    定元年:春,王。传:何以无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

    桓四年注:去二时者,桓公无王而行,天子不能诛,反下聘之,故为贬见其罪,明不宜。

    七年注:去二时者,桓公以火攻人君,故贬,明大恶。

    十七年注:夏,阳也;月,阴也。去夏者,明夫人不系于公也。

    冬十月朔。注:去日者,著桓行恶,故深为内惧,其将见杀无日。

    庄二十二年注:以五月首时者,讥庄公取仇国女,不可以事先祖,奉四时祭祀,犹五月不宜以首时。

    僖二十八年注:不月而日者,自是诸侯不系天子,若日不系于月。

    成十年注:去冬者,恶成公怨怼无事天之意,当绝之。

    昭十年注:去冬者,盖昭公娶吴孟子之年,故贬之。

    定十四年注:去冬者,坐淫,故贬。或说坐受女乐,令圣人去。冬,阴,臣之象也。

    成十七年传:非此月日也,以此月日卒,待君命,然后卒大夫。

    成十八年注:二月庚申日,上系于正月者,起正月见幽,二月庚申日死也。

    昭二十五年: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注:但举日不举辰者,辰不同,不可相为上下。又日为君,辰为臣,去辰则逐季氏意明矣。上不日言上辛者,为下辛张本。不言下辛,言季辛者,起季氏不执下而逐上。

    隐元年注:十言有二者,起下复有二,非十中之二。

    僖十有六年传:是月者,仅逮是月也,《春秋》不书晦也。

    隐二年注:朝聘会盟,例皆时。〔案:朝公会公同盟如会,皆同。〕

    庄二十五年注:内朝聘言如者,尊内也。朝京师大国,善有加。录文如楚,有危文。聘无月者,比于朝轻。

    僖十年注:书如者,录内所与外交接也。故如京师,善,则月荣之。如齐晋,善,则月安之。如楚,则月危之。明当尊贤慕大,无友不如己者。

    隐四年注:遇,例时。

    隐元年注:君大夫盟,例日,恶不信也。小信月,大信时。

    又注:微者盟,例时。不能专正,故责略之。

    桓十一年注:未命大夫,盟会用兵不日。上不及大夫,下重于士,罚疑从轻,故责之略。

    桓十四年注:莅盟来盟,例皆时。从丙为王义,明王者当以至信先天下。〔案:来聘而寻旧盟,例日,恶之。又伐而盟者,例日,为将复伐。〕

    僖十九年注:会盟不日者,不信己,明无取于日,自其正文也。

    庄十三年传:桓之盟,不日,信之也。〔案:鲁桓盟皆日,危之也。〕

    补注:平,例时。不易者月。

    隐二年注:侵伐围入,例皆时。又注:入,例时。伤害多,则月。〔案:义兵例月。〕

    庄二十八年传:伐,不日。

    僖二十二年传:偏战者,日。三十三年传:诈战,不日。注:不言败绩,外诈战文也。诈,卒也。齐人语也。

    隐六年注:战,例时。偏战,日。诈战,月。

    隐二年注:灭,例月。定四年、八年注:定、哀灭,例日。

    僖二十八年注:夷狄灭微国,不月,略之。

    僖元年注:迁例,大国月,重烦劳也;小国时。

    隐十年、文七年传:取邑,不日。

    隐四年注:取邑,例时。

    宣十年注:凡归邑物,例皆时。

    庄三十一年注:献捷,例时。

    庄六年注:救,例时。

    僖四年注:溃,例月。叛,例时。

    庄三年注:次,例时。

    庄十八年注:追,例时。

    襄五年注:戍,例时。

    僖二十六年注:乞师,例时。

    哀九年注:诈取师,不月,疾略之。

    桓七年注:焚,日者,疾之。

    桓十六年注:致,例时。僖四年注:凡公出,满三时,月。危公之久。

    补注:天王崩,例日,葬例月,从大国例。

    隐二年注:夫人薨,日者,恩录之。公夫人皆同例。

    桓十八年注:葬我君,例日,起生者之事也,且明王者当遣使者与诸侯共会之。

    桓十八年注:凡公薨外,致日,危痛之。〔案:夫人薨外致,同例。〕

    隐八年传:卒日而葬,不日。卒赴而葬,不告。

    隐三年传:葬不及时,而日,渴葬也;不日,慢葬也;过时而日,隐之也。不日谓之不能葬也。当时而不日,正也;日,危不得葬也。

    隐四年注:卒日葬月,达于《春秋》,为大国例。

    桓十年注:小国始卒,当卒月葬时。哀三年注:小国卒,葬极于哀公,皆卒日葬月。

    隐元年注:所传闻世,大夫卒,有罪无罪,皆不日,略之也。所闻世,无罪者日录,有罪者不日,略之。所见世,有罪无罪,皆日录之。〔案:内未命大夫,卒例月;外大夫不卒,卒例月;不葬,葬例时。视小国君,次内大夫也。〕

    庄二年注:内女卒,例日;外女不日者,实不如鲁女。〔案:内女不葬,葬例月。〕

    僖九年注:许嫁卒者,有即贵之渐;日者,恩尤重于未命大夫,故从诸侯夫人例。

    宣十六年注:弃归例,有罪时,无罪月。

    庄二十七年注:女会来,例皆时。

    隐二年注:内女归,例月。庄元年注:外女不月者,实不如鲁女。

    成八年注:媵,例时。

    桓三年、宣元年注:夫人至,例月。文九年注:奔丧致例月者,妇人危重,从始至例。〔案:夫人出会如他国,月者,讥之。〕

    庄二十四年注:觌夫人,例日。

    隐四年注:弑,例日。从外赴词,以贼闻例。〔案:诸侯相杀,同例。〕

    文元年注:夷狄子弑父,忍,言其日。襄三十年注:中国子弑父,不忍,言其日。

    文十八年注:称国以弑,例皆时者,略之。

    僖九年注:外弑未逾年,君例月。

    隐四年注:讨贼,例时。

    僖二十八年注:内杀大夫例,有罪不日,无罪日。外杀大夫,皆时。

    〔案:杀世子母弟,同例。〕

    文八年注:大夫相杀,例皆时。

    定元年注:大夫执,无例。〔疏:诸侯相执例月。案:当例时。〕

    桓十一年注:执大夫,例时。

    闵二年注:凡公夫人奔,例日。月者,有罪。昭二十九年注:唁,例时。

    昭二十一年注:大国奔,例月。成十二年注:不月者,小国也。

    闵二年注:内大夫奔例,无罪者日,有罪者月。外大夫奔,例皆时。

    〔案:世子奔放大夫,大夫相放,同例。〕

    隐四年注:大国篡,例月,小国时。立纳入皆为篡。

    襄二十三年注:篡大夫位,例时。

    僖二十八年注:复归,例皆时。

    定元年传:即位,不日。

    定九年注:窃宝,不月,得亦不月。

    隐五年、文二年注:失礼鬼神,例日。

    庄二十三年注:失礼宗庙,例时。

    成十七年注:郊日者,明用辛例。不郊则不日。〔案:卜郊例月。〕

    文十三年、定二年注:不务公室,例月。〔案:新作例时。不务者,久不修也。〕

    隐七年注:城邑,例时。〔案:外城例月,别于内城。〕

    庄元年注:筑,例时。〔案:浚同例。〕

    文十六年注:毁,例时。〔案:堕同例。〕

    补注:变制,例时。新作南门、初税亩、用田赋,不月,是其例也。

    隐五年注:观,例时。

    桓四年注:狩,例时。六年注:蒐,例时。

    隐二年注:亲迎,例时。不亲迎,例月。

    桓六年注:世子生,日者,喜录之。

    成八年注:锡命,例月,为鲁,喜录之。

    隐元年注:王使归賵,月者,为内恩,录之。诸侯不月,比于王者轻。会葬皆同例。〔疏:诸侯身来,书月。旧解非也。〕

    桓十五年注:求,例时。

    隐元年注:凡灾异,一日者日,历日者月,历时者加自文为异。〔案:外灾不书,书例时。〕

    朝例时

    桓二年:秋七月,纪侯来朝。注:月者,明不臣后父,所以广孝敬。

    六年:春正月,寔来。注:月者,危录之。无礼之人,不可备责之。〔疏:不备责,故不书日。〕

    僖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注:月者,甚恶内也。

    内朝加录文例

    僖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注:月者,僖公本齐所立。桓公德衰,见叛,独能念恩,朝事之,故善,录之。

    十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齐。注:月者,善公既能念恩,尊事齐桓,又合古五年一朝之义,故录之。

    二十八年:冬,壬申,公朝于王所。传:其日,录乎内也。注:危录内,再失礼,将为有义者所恶。不月而日者,自是诸侯不系天子,若日不系于月。

    三十三年:冬十月,公如齐。注:月者,善公念齐,恩及子孙。宣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注:月者,善宣公事齐,合古礼,卒使齐归济西田。不就十年月者,五年再朝,近得正。

    成十三年:春三月,公如京师。注:月者,善公尊天子。

    襄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晋。注:月者,鄢之会,郑伯以弑陈侯逃归,公独修礼于大国,得自安之道,故善录之。

    二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注:月者,湨梁之盟,后中国,方乖离,善公独能与大国。

    昭二十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晋,次于乾侯。注:月者,闵公内为强臣所逐,外如晋不见答。后不月者,录始可知。

    聘例时

    襄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抃颇来聘。注:月者,公数如晋。

    〔疏:若有作“如楚”字者,误也。案:当作楚。襄、昭皆如楚,楚子不来朝,故云希见答。疏非。〕希见答,今见聘,故喜录之。

    会例时

    隐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注:月者,隐前为郑所获,今始与相见,故危录内,明君子当犯而不校也。〔案:十有一年夏五月,同例。〕

    桓元年:春三月,公会郑伯于垂。注:桓公会,皆月者,危之也。

    僖元年: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娄人于朾。注:月者,危公会霸者,而与邾娄有辨也。不从有夫人丧出会,恶之者不如危重也。

    十六年: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注:月者,危桓公德衰,任竖刁、易牙,堕功灭项,自此始也。

    成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䲡、邾娄人,会吴于钟离。注:月者,危录之。诸侯既委任大夫,复命交接夷狄。

    襄十四年: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会晋士掞、齐人、宋人、卫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娄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娄人,会吴于向。注:月者,危刺诸侯委任大夫,交会强夷,臣日以强。三年之后,君若赘旒然。

    定四年: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娄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注:月而不举重者,楚以一裘之故,拘蔡昭公数年,然后归之,诸侯杂然侵之,会同最盛,故善录其行义兵也。

    君大夫盟例日小信月大信时

    桓十一年: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注:盟不日者,未命大夫盟会用兵,上不及大夫,下重于士,罚疑从轻,故责之略。

    庄九年:春,公及齐大夫盟于暨。注:不月者,是时齐以无知之难,小白奔莒,子纠奔鲁,齐迎子纠欲立之,鲁不与而与之盟;齐为是更迎小白,然后乃伐齐。欲纳子纠不能纳,故深讳,使若信者也。

    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注: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而盟不日者,起国家后背结之约,非结不信也。

    二十二年:秋七月,丙申,及齐高傒盟于防。传:公也。注:以其日,微者不得日,大夫盟当出名氏。

    文二年: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传:注日者,起公盟也。〔见讳例〕

    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敛。注:不日者,欲共盟诛商臣,虽不能诛,犹为疾恶,故褒与信词。

    七年: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注:文公内则欲久丧而后不能丧娶逆祀,外则贪利取邑,为诸侯所薄贱,不见序。故深讳,为不可知之词。不日者,顺讳为善文也。

    十四年:六月,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注:盟下日者,刺诸侯微弱,信在赵盾。

    成元年: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注:时者,谋结鞍战,不相负也。后为晋所执〔谓十六年季孙行父〕,不日者,执在三年外寻旧盟后,非此盟所可保。

    十八年:十有二月,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娄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注:不日者,时欲行义,为宋诛鱼石,故善而为信词。或丧盟,略。

    襄三年:六月,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娄子、齐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鸡泽。注:盟下日者,信在世子光也。

    昭十一年:仲孙貜会邾娄子,盟于侵羊。注:不日者,盖讳丧盟,使若议结善事。

    定三年:冬,仲孙何忌及邾娄子,盟于枝。注:后相犯。时者,讳公使大夫盟,又未逾年君薄父子之恩,故为易词,使若议结善事。

    隐元年:三月,公及邾娄仪父,盟于昧。注:月者,隐推让以立,邾娄慕义而来相亲信,故为小信辞也。

    二年: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注:后不相犯。日者,为后背隐而善桓,能自复为唐之盟。

    桓二年:公及戎盟于唐。注:不日者,〔案:桓盟例皆日,危之也。〕戎怨隐不反国,善桓,能自复,翕然相亲信。

    僖十九年:夏六月,宋人、曹人、邾娄人,盟于曹南。鄫子会盟于邾娄。注:没襄公,使若微者盟。不日者,深顺讳文。从微者例,会盟不日者,言会盟不信已明,无取于日,自其正文也。

    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注:日者,谲也。

    文八年: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会伊雒戎,盟于暴。注:四日不能再出不卒名者,非一事再见也。〔案:僖三十年,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非公命也;今有公命,故详其月以别之,且起前之非公命。〕

    宣十一年: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注:不日者,庄王行霸,约诸侯,明王法,讨徵舒,善其忧中国,故为信辞。

    成五年:十有二月,己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娄子、杞伯,同盟于虫牢。注:约备强楚。〔案:六年楚伐郑丧,不能救,晋又侵之,故日,责之。〕

    九年: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注:不日者,已得郑盟,当以备楚,而不以罪执之,旋使离叛。楚缘隙溃莒,不能救。祸由中国无信,故讳为信辞,使若莒溃非盟失信,所以甚中国。与下溃日相起。

    襄十九年:春王正月,诸侯盟于祝阿。晋人执邾娄子。注:下有执。不日者,善同伐齐,故褒与信词。

    昭二十六年: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娄子、杞伯,盟于鄟陵。注:不月者,时诸侯相与约,欲纳公,故为内喜,为大信词。

    定四年:五月,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后楚复围蔡,不救。不日者,善诸侯能翕然俱有疾楚之心,会同最盛,故褒与信辞。

    微者盟例时

    隐元年: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注:月者,隐公贤君,虽使微者,有可采取,故录也。

    桓十一年: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注:月者,桓公行恶,诸侯所当诛。属上三国来战于郎,今复使微者盟,故为鲁惧,危录之。

    僖二十九年:夏六月,玄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狄泉。注:晋文威信不行,上假王人以会诸侯,年老志衰,不能自致,故诸侯亦使微者会之。月者,恶霸功之废于是。〔案:左氏经文无公字。何氏例及此注,正当没公。盖传写之误。〕

    来盟例时

    文十五年: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注:月者,文公微弱,大夫秉政。宋亦蔽于三世之党。三乱结盟,故不与信辞。录华孙者,明恶二国,非以月恶华孙也。

    桓之盟不日

    庄二十三年:十有二月,甲寅,公会齐侯,盟于扈。传:何以日?危之也,我贰也。

    僖九年: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秋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传:何以日?危之也。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

    平例时

    隐六年:春,郑人来输平。注:不月者,正月也,见隐终无奉正月之意。〔案:十一年传:隐何以无正月?注:据六年输平,不易。〕

    宣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注:月者,恶录之。

    宣十五年: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注:月者,专平不易。

    昭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注:月者,刺内。暨,暨也。时鲁方结婚于吴,外慕强楚,故不汲汲于齐。

    定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注:月者,颊谷之会,齐侯欲执定公,故不易。

    侵例时

    庄十年:二月,公侵宋。注:月者,属北败强齐之兵,南侵强宋,南北有难,故危之。

    僖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注:月者,善义兵也。

    冬十有一月,公孙慈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注:月者,刺桓公不修其师,因见患诳,不内自责,乃复加人以罪。

    定四年: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娄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注:月者,会同最盛,故善录其行义兵也。

    〔案:僖四年月为溃出,此月为会出。〕

    六年:二月,公侵郑。注:月者,内有强臣之仇不能讨,而外结怨,故危之。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公至自侵齐。二月,公侵齐。三月,公至自侵齐。注:出入月者,内有强臣之仇,外犯强齐,再出,尤危于侵郑,故知入亦当蒙上月。

    伐例时

    桓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公会齐侯、宋公、卫侯、陈侯于侈,伐郑。注:月者,善诸侯征突,录义兵也。

    庄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注:月者,卫朔背叛出奔,天子新立卫公子留,齐鲁无惮天子之心而伐之,故明恶重于伐,故月也。

    二十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传:伐不日。此何以日?至之日也。

    僖十五年: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注:月者,义兵。葵丘之会,叛天子命者也。

    十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娄人伐齐。注:月者,与襄公之征齐,善录义兵。

    昭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遂灭厉。注:月者,善义兵。〔案:例月当为灭。出夷狄、灭微国,至所见世乃月,始此。又案,昭五年冬,楚子越人伐吴。注:义兵不月者,进越为义兵。明故省文,则此著伯讨义兵益明,何待加月乎?〕

    战例时偏战日诈战月

    隐六年:春,郑人来输平。传:狐壤之战,隐公获焉。注:不日者,郑诈,不月者,正月也。见隐终无奉正月之意。僖二十二年: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传:偏战者日尔,此其言朔何?《春秋》词繁而不杀者,正也。

    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于殽。传:诈战不日,此何以日?尽也。

    晋人败狄于箕。注:不月者,略微者与夷狄也。

    文十一年:冬十月,甲午,叔孙得臣败狄于咸。传:狄者何?注:嫌夷狄不能结日偏战长狄也。其言败何?注:据败者内战文,非杀一人也,大之也。其日何?大之也。注:如结日大战。

    成元年:秋,王师败绩于贸戎。传:不言败之,王者无敌,莫敢当也。注:不日月者,深正之,使若不战。

    昭十七年:楚人及吴战于长岸。传:诈战言战,敌也。注:不月者,略两夷。

    围例时

    襄十二年:春,王三月,莒人伐我东鄙,围台。注:萧鱼之会,服郑最难,不务长和亲,复相贪犯,故讳取而言围以起之。月者,加责之。十五年:夏,齐侯伐我北鄙,围成。注:此不月,十二年月者,疾始可知。

    定十二年:十有二月,公围成,公至自围成。注:月又致者,天子不亲征下士,诸侯不亲征叛邑。围成不能服,不能以一国为家,甚危,若从他国来,故危录之。

    入例时伤害多则月

    隐十年: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盛。注:日者,盛鲁同姓,于隐篇再见。入者,明当忧录之。

    十一年: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注:日者,危录隐公也,为弟守国,不尚推让,数行不义,皇天降灾,謟臣进谋,终不觉悟,又复构怨入许。危亡之衅,外内并生,故危录之。

    僖二十七年:乙巳,公子遂帅师入杞。注:日者,杞属修礼。朝鲁虽无礼,君子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不当乃入之,故录责之。

    二十八年: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注:义兵日者,善义兵,得时入。

    文十五年:晋郤缺帅师伐蔡,戊申入蔡。传:其日何?至之日也。

    宣十一年: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丁亥楚子入陈。注:日者,恶庄王讨贼之后欲利其国也。

    襄二十五年: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注:日者,陈郑皆楚之与国。今郑背楚入陈,明中国当忧助郑,以离楚弱陈,故为中国忧录之。

    定四年:庚辰,吴入楚。注:日者,恶其无义。

    哀七年:秋,公伐邾娄,八月己酉,入邾娄,以邾娄子益来。注:日者,恶鲁侮夺邾娄无已,复入获之。

    灭例月

    隐十年:宋人、卫人、蔡人伐载。郑伯伐取之。注:不月者,移恶上三国。

    僖五年:冬,晋人执虞公。注:不从灭例月者,略之。

    十七年:夏灭项。注:不月者,桓公不坐灭略小国。〔案:当是盈讳文,使若非灭。不讳灭者,避内也;不书齐师迁取降者,嫌项邑也;不书大去者,项君死位且无当逐义也。〕

    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传:燬何以名?灭同姓也。注:日者,为鲁忧内,录之。

    宣十五年:六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