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纂注卷第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唐 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

    唐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唐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明 槜李沙门 真界 纂注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至)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结示摄心远魔之要也。盖内摄远魔之要。以戒为先。故先说妙门。言求菩萨道要先持四律者。四律为本。余戒为末。故四律洁净。而枝叶不生也。心三口四生必无因者。谓淫杀盗妄之念。乃生贪瞋痴等之因。故四律净。而七支欲生无因也。言魔事不生者。谓魔由妄念而有。缘想而生。四事不遗。妄心已息。不缘外境。现业已违。故一切魔事不复发生。正定由斯而可入矣。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至)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现业易制。自行可违。宿习难除。必假神力。今夫行人。好正而固邪。欲洁而偏染。不教而能。不愿而为。隐然若有驱?而不能自已者。宿习之使也。德隆而福鄙。行善而身凶。多障多冤。数病数恼。绵然若有机缄而不能自释者。宿习之召也。兹非一生一劫之缘。乃无始来念念受熏者。自非神力。莫能脱之。故教诵持神咒也。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此云大白伞盖。即藏心也。量廓沙界曰大。体绝妄染曰白。用覆一切曰伞盖。神咒从此流演。故名心咒。无见顶者。示顶法不可以见见也。然前说定慧。破烦恼障。复明戒学。以止罪业。今说神咒。能破宿殃。兼除报障。三障苟亡。不证何待。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至)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此证神咒能消宿习也。登伽淫质。犹能速证。声闻道器。固易冥资。云何。合作何况。爱心永脱。指初闻咒得阿那含也。成阿罗汉。指前文殊简圆通后也。若尔。由闻法故方成无学。何为神力冥资耶。良以密承咒力。显藉法音。内资外熏。乃能速证。若但因咒而不因法者。何故前云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譬如下。尘譬宿习。风如神咒。顺风扬尘。散之则易。诵咒除习。脱之匪难。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至)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明结界建立道场之前方便也。师者人之模范。正邪所自出。故不遇第一真僧。则律仪不得成就。诵咒百八。表灭百八烦恼也。

    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至)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前云求佛灌顶。今佛现身。名为感应。既得感应。心必开悟也。

    阿难白佛言世尊(至)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陈开悟以问结坛轨则也。言自知修证等者。知摄心远魔。咒力冥资。圣果可期也。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至)合土成泥以涂场地。

    此示结坛涂地之法也。雪山牛乳。纯是醍醐。所有茹退。最为香洁。但和一味旃檀。即可涂地。苟无此者。即取深净黄土。和上十香之粉成泥。以涂场地。

    方圆丈六为八角坛(至)烧令烟尽享佛菩萨。

    此示结坛铺设供养之法也。盖坛中施设。意在胜境摄心。使无异缘。专心道业也。所陈供养。诸佛菩萨不食此食。为令福增示现而食。令修行者福慧具足。如佛受纯陀最后供养。令其具足檀波罗蜜。此亦如是。故须供养。

    令其四外遍悬幡华(至)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此示中外悬设之法也。当阳正位卢舍那等。寂场真主也。弥勒。当来真主也。阿閦居东。弥陀居西。智悲真主也。诸大变化观音形像。上同下合真主也。金刚藏常领金刚护持咒人。伏魔断障真主也。门侧左右释梵等众。有力外护也。末法修行。凡赖于此。一有所阙。必不成就。乌刍火头金刚。蓝地迦。青面金刚。军茶利。金刚异号也。毗俱胝。亦大神变等。毗卢神变经称左边毗俱胝三目持鬟髻是也。频那夜迦。即猪头象鼻二使者。上下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者。意示事事无碍之相。欲令契此以修法界大行也。能修法界大行。则一华一香遍供尘刹。一行一相充扩无穷。则此上下施设非苟然也。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至)身心明净犹如琉璃。

    凡所蕲向。以皈依三宝。为最初方便。故初七日至诚顶礼如来菩萨罗汉名号。所以假其不思议力发行助道也。然非愿力无以持之。故第二七日依毗尼教专心发愿也。行愿坚强。则得大勇猛。故第三七日时无间歇一向诵持神咒。遂能以精诚感格进力克功也。镜交光处。则生佛智照感应道交也。身心明净。谓宿习缘障纤悉荡尽。此感应克功事也。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至)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得须陀洹者。谓得入圣流也。然坛法行相。此土末世行之惟艰。然所诵咒。下文亦许不入道场。故使有缘随器受益。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至)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昔阿难密承咒力。得解淫难。故曰冥获未闻。今乃重请显说。意在悲救此会及当来也。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至)莎婆诃(四百二十七)

    咒。谓咒诅。亦曰咒愿。佛以此语诅愿众生。生善灭恶。革凡成圣。若蜾蠃之咒螟蛉也。亦是密诠首楞严义。与前显说力用无殊。但被物之异耳。有云。显说令解则生慧。密说令诵则生福。一往如之。

    阿难是佛顶光聚(至)经恒沙劫终不能尽。

    咒心者。即大白伞盖。广大无染。周覆法界。如来藏心秘密法门也。惟其广大周覆为如来藏。故持之因之。即能出生诸佛成无上觉。降魔应化。拔济群苦。及余功德。经恒沙劫说不能尽也。地狱饿鬼等。略举八难之四。冤憎爱别等。略举八苦之四。灌顶经。大横有九。小横无数。摄受亲因者。摄诸有缘也。

    亦说此咒名如来顶(至)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上显如来境界。此明亦摄渐修。下显持咒之益也。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至)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火不能烧等。即所谓救护世间得大无畏也。以诵咒利彼。故诸恶鬼王皆领深恩而恒守护。金银入药。或能发毒。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至)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即所谓成就众生出世间智也。精心阴速等。谓精心阴资。速发神识。神识通明。则能记忆了知八万四千恒河沙劫之事得无疑惑也。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至)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第一劫者。发心修行之初时也。洎至菩萨最后身时。于其中间不落杂类。或生人中。亦非贫贱。以持尊胜法。故身尊胜也。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至)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此明前读诵书写供养神咒之益也。谓不作有为之业。自获无漏之福。举恶义者。喻众生。诸佛功德。三法同聚也。是故下。以摩登得果推之不诬。然持之须得其人。故前言一不清净多不成就。后言如法持戒必得心通。行人审之。勿徒希觊也。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至)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此明持咒能消罪业也。未受时者。未持咒时也。比丘四弃。即杀盗淫妄四根本重罪。梵语波罗夷。此云弃。谓犯此者。永弃佛法边外。犹如死尸。大海不受也。比丘尼复加四弃。曰触八覆随。即第五不得染心男身相触。第六不得染心男捉手。捉衣。入屏处。屏处共立。共语。共行。身相倚。相期等。八事。第七不得覆他重罪。第八不得随举大僧供给衣食。即为僧所举未与作共住法者不得随彼也。通上故名八弃。僧所举者。即举讦之义也。

    阿难若有众生(至)一切灾厄悉皆消灭。

    杂形。谓鬼畜等类。支提。云可供养处。即净刹之通称也。脱阇。云幢。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至)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天反时。物逆理。皆所以为灾。而反之逆之。职由乎人。天与物应之而已。所谓灾变恶星。则应人之灾恶者也。八万四千。应众生烦恼业也。二十八。则四方之纪。八。则五行之经。及罗计孛也。顺则福应。逆则灾应。所谓惠迪吉。从逆凶也。能生灾异者。亦应其逆而已。如彗孛飞流。为应同分。非星之为也。今以咒力叶乎百顺。故恶变悉灭于天。灾祥不入其境。祥。吉凶先兆也。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至)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心通者。据前所说不出三义。一者证果。即端坐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也。二者发解。谓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三者宿命。谓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至)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风师行风风王主风。此与无色天继地祇举者。前举梵释。方及三天。后举地水。未尽风火。故终举风神以该四大。举无色以该三界也。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至)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以上群灵。皆获本妙心。住首楞严。能建大义。示现菩萨诸天鬼神等像。护持行人耳。而言以宝杵碎首者。夫大圣之训物也。或用摄受。或行折伏。群邪之屏迹也。或感其惠。或畏其威。惟此二途。咸令得度。今行折伏。俾畏其威。若涅槃杀一阐提。法华破诸恼乱。仙预之诛净行。满足之僇众生。皆由住无缘慈。得一子地。乃能如是耳。经文从第四卷中。请入华屋以来。齐此通名修道分。下文别起。名证果分也。盖证果分中。广示修证地位者。良以位有因果。惑有粗细。智有明昧。断有浅深。证有分满。用有优劣。苟昧斯旨。非真修行。故历五十七位。渐入渐深。不同外道天魔都无位次。若不预辨。涉进乖源。既昧断证。错认少得便以为足。堕增上慢。事非轻小。故须明示。免招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