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一(之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六金刀??脑□。文四。初立文三。初叙昔闻。

    笺云。言我曾四十五年前。大乘渐教中。亦曾闻佛为文殊等诸菩萨。是观音晋贤诸法王子。绍隆佛日。补处称尊。是佛之子。谈犹说也。说无相不相。是真实相之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外。盖要显其真心。周遍法界。阿难前来。被佛破却内外。如今知道佛亦曾言之。

    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

    次审前理。

    笺云。如我自家心思惟度。内不见心肝等。外又不今相知。我今又且相知。

    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

    笺云。义理也。便自牒云。说在内义也不成。举手徴心。又有分别。在外又非理。

    合相知故。

    笺云。不合相知。今合相知。此牒不在外。有本。作今相知。亦得。

    复内无见。

    笺云。内便□有见。又且无见。牒不在内。

    当在中间。

    后陈止处。

    笺云。含述心居。此计落中。未委计何为中。决定身兴处也。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

    次破文二。初总徴。文二。初通徴。

    笺云。汝言中间。汝也必定不迷。亦须有个凭仗所在。下徴。

    今汝推中。中何为在。

    复简问。

    笺云。今汝阿难。推寻其中。中何所在。当在何处。

    为复在处。为当在身。

    笺云。为复在处为中。处即五尘处。色声香味触。为复在汝身为中。身即眼耳鼻舌身意。但道在身又如何。下文牒破。

    若在身者。在边非中。

    后别破。文二。初就身又二。初据边。

    笺云。东人□西人。身各在一边。何□于中。则犯边上称中过。又转计在身里面为中。下□便破。

    在中同内。

    后转内。

    笺云。若言身中。即同前执内之文。即犯执内为中过。但道在处又如何。下文牒。

    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

    后约处。文二。初双诘有无。

    笺云。双徴云。为复有所表。无所表。两处问处。则渺漠无边。夫立一处所为中。须□个标表。但道无表又如何。下文破。

    无表同无。

    后别破。文二。初无。

    笺云。若言无表。又同无。立中义不成。夫立中。须有个标表。汝既无表。将何立中。犯无边不显过。但言有表又如何。下牒。

    表则无定。

    后有。文四。初彰不定。

    何以故。

    二徴不定由。

    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

    三述不定相。

    笺云。如室中心。将物标表。东人看之是西。南人观之成北。

    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四举表。

    笺云。此所表之处既相混。能表之心则杂乱。或在东在西。乃不定也。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

    三救文三。初斥张虚歒。

    笺云。阿杂起来。争世尊云。我所说中。不是此二种。二种则身边处边也。

    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

    次确引明谈。

    笺云。佛向法相门中编列。便道。眼是所依缘。色是牵心缘。眼与色为缘。是根尘相合。然后生得眼识。识是了别缘。既有根尘。便有识心。三种和合。方成见分。

    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后指中心在。

    笺云。眼有分别。是眼有情。色尘无知。是色无情。此识心生。在此根尘之中。乃为我心之所在。下再破根境文。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

    四再破文二。初双徴。

    笺云。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牒佗前来计。便徴云。此之心体。为复兼根兼境。为复不兼根境。言兼二又如何。下牒。

    若兼二者。物体杂乱。

    后别破。文三。初破兼。

    笺云。若兼二者定牒。破云。物体杂乱。物是根与尘。根在内。何故也称物。然根是无记亦同物。体是识。杂乱者。识与根尘相杂乱。便犯体同物杂过。

    物非体知。

    笺云。物是根尘则无知。体是识乃有知。便犯类物无知过。

    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

    笺云。敌对也。一半属根。一半属尘。故两立也。既半在根尘即成边。中义不成。兼二不得。犯一体双立过。

    非知不知。

    次破不兼。

    笺云。此中文少一句。合云若不兼者。非知不知。识亦不兼根。亦不兼尘。既不兼根境。亦不知根境。故云非知则非知根。不知则不知境。

    即无体性。中何为相。

    笺云。言既不知根境。即无识之体性。既无识。目何为中。即犯非兼失体过。此文下亦少一句。应云不兼不成。

    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后结破。

    笺云。言在根尘中间。无有是处。

    第七后徴无著若疗枯骸。

    笺云。阿难前来执心在中间。被世尊破尽。又向此□一向执□□□□死人世尊破时。如扁鹊针得□人再活。执云。□□无著。名之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不。阿难执心无著。世尊破唯从境遣。便徴云。汝言觉了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冰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双徴。阿难云。有不著者。不可名无。破有已尽。然后双破有无云。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后总破则可知。故疏主云。前以和思破尽。想念无容。爰申无著之心。以显离缘之体。比文是中义残既破却。中是有必落无。故有此文。上叙破无著竟。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

    □针骸补助徴文二。初立。

    笺云。转则转邪归正。轮者不定义。摧碾义。常言能觉能。知第六识心。既不在内外中间。谓阿难前被佛破却内外中了。今却言不在内外中间。一切无著。佛说无著乃真无著之性。周遍法界。不着一切处。不离一切处也。

    则我无著。名为心不。

    笺云。阿难执我能缘心。不着前境。问佛为心不为心。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

    后破文三。初牒计双徴。文三。初牒计。

    笺云。此是牒计。下立境破之。

    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

    次显象。

    笺云。虚空则所依。水通河海。陆括平居。飞乃飞禽。行唯步类。此是能依有情。物是水陆等。象则一切草木等。名为一切。是立境。然后便破。

    汝不著者。为在为无。

    后总徴。

    笺云。汝言不着前境者。为有心在。为无心在。意间问。有心言不着。无心言不着。

    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

    次有无彰核文三。初核无。

    笺云。龟毛兔角。五无之中是毕竟无。无心将何不着。有心方说无著。下文彰有又破。

    有不著者。不可名无。

    次彰有。

    笺云。分明有不着心。不可名无。犯隐有纳无过。

    无相则无。

    后双诘偏呵。

    笺云。若是实相之相如空体无。

    非无则相。

    笺云。非始太虚之无。必有实相之相。

    相有则在。

    笺云。指实性不亡也。

    云何无著。

    笺云。显破无执。

    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后结破。

    第八黄河清浊指。

    笺云。阿难前来执心无著。已被世尊破尽无余。所以与诸大众。一时作礼。请云。我等皆由不知真际所诣。唯愿世尊。大慈哀慜。开示我等奢摩佗路。于是世尊既受阿难请。遂乃从其面门放光。表谈了义。经云。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乃至皆住本国。合掌承听。问放光动地意是于何。答故疏云。夫谈妙法。必纵神光。意显难思。并召远方之众。所以世尊便向此中。为阿难说二种根本。经云。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此妄也。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情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此真也。乃至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上叙黄河清浊指竟。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八黄河清浊指。文三。初申迷请指文三。初述恃迷源。

    笺云。尔时即听法之时。有问则从座而起。右肩。右膝。但表顺义。外道袒左表逆。合掌。表师资合。理智合。身业恭敬而仍也。自。谓咨白。陈其辞句。口业恭敬。其中摄取意业。乃三业恭敬也。

    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

    笺云。犹尚也。恃倚也。佛之堂弟。棠棣之花。有其伦次。蒙佛慈悲爱念。虽今为个僧相。圆顶方袍。尚自倚赖世尊憍怜。悯念于我。

    所以多闻。未得无漏。

    笺云。阿难住持三世诸佛言教。不遗半字。如水灌瓶不漏遗滴。未得无有漏等诸漏。是须陀洹人。虽明生空。但能断见道中。八十八使。分别烦恼故。有修道中俱生烦恼未忘。

    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

    笺云。为被也。自家不能折挫制伏邪法。被彼幻术所转。自不能转于幻术。飘落败风之空。如人没溺于水。几亡性命。

    当由不知真际所诣。

    笺云。诣到也。是法界大定。真实理际所到之处。下文便请。

    唯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佗路。

    次请开真路。

    笺云。唯愿希欲义。佛有无缘之慈。慈能与乐。哀怜悯念。开通指示于我阿难等之三十六类大众。路则□乘圣人游履之处也。

    令诸阐提。隳弥戾车。

    笺云。阐提。是一切阐底迦。无信根者。不信大乘。隳破也。梵语弥戾车。华言恶见。是无种性者。设尔勤如精进。但以人天有漏。无大乘种。是外道异名。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后申仪待旨。

    笺云。两手两足及顶轮。投于地上。表清净殷重故。及诸大众倾心渴切。翘勤伫待。钦奉耳聆。世尊指示教诲。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

    次合刹腾辉丈七。初则光流面户。

    笺云。当阿难请演之时。从口放光表谈了义。光有多般非其一种。

    其光晃耀。

    次陈杂色分辉。

    笺云。其者属下之辞。所放之光。炳焕晃耀也。

    如百千日。

    三比亿日齐明。

    笺云。□先似百千个日头。百千亿之数乃十万也。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四述震摇群刹。

    笺云。六种则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

    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

    五表微尘土现。

    笺云。一切众生偏见。言此土丘凌坑坎不净诸佛世界便乃清净。有分剂之心。作如是执。所以世尊合十方国刹。为一个法性净土。表除分剂之心。一时开通显现表此教。开显而说。不同四十五年前。覆相等教。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

    六彰合界圆通。

    笺云。表无分剂之心。令诸世界举其多数。如佛说净名经。五百长者。献五百宝盖。佛之威神。合成一盖。亦是表无分剂心也。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七明远圣端居遥听妙音。

    笺云。皆咸也。指前世界之中。所有一切法界内大心有情总入地圣人。非地前诸小菩萨。咸住自家所居之土。合掌承受。听览我佛无漏之音。表无去来义。放光云。法无去来无动转故。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

    后双标本派文二。初总述迷源文四。初叹妄习俱生。

    笺云。一切。总指法界内迷真背觉底有情。从无始无初一念违如。觉劳相现已来。种种者。言其不一故。颠倒者。顶堕义。恶业种子。自然而然。不由佗教。自家造恶业等。然后飘沈三涂。喻恶叉聚。西土树子名。此方无。五不翻中时体不翻。五个作一蒂生。无孤立者。将表心王心所及所缘法。同时起故。不相舍离。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

    次述修人谬证文四。初总戏佛果。

    笺云。指一切修行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是有为果。其中含取涅槃。是无为果。则果位中。有为无为二转依果。涅槃是显德。似天上一轮月。皎洁分明。一乍被云笼不得□现。但云尽自然显得本来月体。法上一切众生涅槃之体。本来清净。被烦恼所知二障障之。不得显现。如今但无烦恼所知二障。自然显得本来涅槃之体也。

    乃至别成声闻缘觉。

    二述劣证二乘。

    笺云。既不能成无上菩提又如何。乃至超越中间别成声闻缘觉。谓声闻人言。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我今但趣个生空涅槃。且止化城三百由旬。求少安乐。未到宝所。法华云。眇目矬陋。无威德者。是也。

    及成外道。

    三明九十五徒。

    笺云。向三乘教外修行。心外取法。不以圣教无绳墨。不以明师作指南。

    诸天魔王。及魔眷属。

    四简诸天魔眷。

    笺云。色界无色界等天。无色界以四蕴成身。无色蕴。空欲界。诸魔王。并魔民魔女等。梵云魔罗。华言杀者。杀修行行人慧命。何故而成此诸类耶。下答。

    皆由不如二种根本。

    三总指迷真。

    笺云。不知不悟也。根本出生义。二种者。真根本妄根本也。若也起始觉净智。觉此妄根本无明。然后反本还源。背尘合觉。直至无上菩提。若也不能起智合理。背体外求。弃本逐末。流浪三界。此等但入轮回际。不能入佛海。妄根本。即痴之一法也。

    错乱修习。

    笺云。错将生死妄心。求佛菩提涅槃之果。乱者将妄混真。亦是饰妄为真。修是能修。习是所习。下说喻。

    犹如煮砂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四举错喻难成。

    笺云。砂非米。妄非真。煮砂为馔。纵经尘劫。秪名热砂。若以妄为真。纵经尘劫。但入轮回际。不能入佛海。故圆觉云。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下文云。得圆明觉。无生灭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云何二种。

    后别陈双本文四。初总徴双体。

    笺云。前来云皆由不知二种。此中徴起。云何名二种。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次先叙迷源。

    笺云。生死根本则根本无明。名不觉。尘沙烦恼。最初因此根本无明。是生死根本也。

    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笺云。汝□阿难八识俱有攀缘用。此攀缘虚妄之心。为自家本真之性。此标妄。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

    三克指真心。

    笺云。菩提是有为果。转染得净。是生德四智。菩提种子所生。妙观察智等涅槃。是无为果。转迷成悟。

    元清净体。

    笺云。清净离垢义。离烦恼障名清。离所知障名净。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

    笺云。则汝阿难。今者识精约第八识。此八识体。不离真故元明。

    能生诸缘。

    笺云。即所缘之境也。楞伽云。建立及受用。皆从八识生。八识为能生。建立及受用为所生。

    缘所遗者。

    笺云。言一切众生。但执能缘妄心。遗失却本来真性。

    由诸众生。遗比本明。

    四叹遗真抂溺。

    笺云。因由法界内一切众生。遗失此本来圆明真性也。

    虽终日行。而不自觉。

    笺云。终尽也。言虽尽日往来。不自觉悟也。

    抂入诸趣。

    笺云。一切众生。本来一分真性。洞彻圆明。不能承绍理不合入。自家屈抂。而入六道受生。

    第九夺有呵迷膏肓出鬼。

    笺云。然谓阿难向此中。执能推者为心。是第八识。所以世尊不宜遮纵使夺。下云。咄阿难此非汝心于是乎。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何故阿难便作如是执。佛作如是破。故疏主云。且迷夫固执。如育痈疮。诸佛除迷。如钐赘肉。上叙夺有呵迷文竟。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佗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

    九膏肓出鬼徴。文二。初立文四。初许。

    笺云。前来阿难请唯愿大慈开示我等奢摩佗路。未便说且云。我今有个事。问于汝意欲。下举手徴心。是立境徴心也。

    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

    次立。

    笺云。即许阿难奢摩佗路之时。佛身如紫金山抬起。手作纯金色。屈握五轮指。佛手五指头。各有轮纹相也。

    语阿难言。汝今见不。

    三问文六。初告视。

    笺云。语告语也。汝今见不见。此立境问。

    阿难言见。

    次酬瞻。

    佛言。汝何所见。

    三再覆所观。

    笺云。见甚物。

    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

    四重陈鉴相。

    笺云。我见如来屈握光明之拳。照耀我心之与目。

    佛言。汝将谁见。

    五诘能观本。

    笺云。佛又徴之。

    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六对述将眸。

    笺云。我共三十六类。同将能缘。眼见眼。是浮根四尘。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

    四徴文二。初简目徴心。

    笺云。汝今对吾如来。屈握指端为光明拳。照汝心之与目。此是牒。

    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笺云。便徴以何者为汝心。当我拳耀。

    阿难言。如来。现今徴心所在。

    后述能推理。

    笺云。如来即今徴穷我心之所在。

    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笺云。而我用心。推考穷究。寻讨推逐。即此每日昭昭灵灵。攀缘逐境者。便是。此则彰其妄本能推。目第八识。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

    后夺文四。初呵呈妄本。

    笺云。佛不宜遮纵便咄呵责之。此不是汝心。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二动失惊陈。

    笺云。矍然惊惧?。避座则侧身。或退后。此非我心也。即甘当当名何等。乞彰非目。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三显惑真源。

    笺云。此是前尘。通指所缘。虚妄相想。因相生想。则括其生本。前所后能。言此相想是第八识。迷惑汝之本来真如体性。犯执妄为真过。

    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四伤留贼子。

    笺云。因由汝之无始。至于今日。认贼作子。失却元来真常之心。故受轮转。法上若认真心为心。成佛有期。若执能推者为心。何殊认贼为子。所有法财功德。一时偷将。然后不免轮转生死。

    第十披沙简余指。

    笺云。此指来意。谓阿难前来执能推者为心。被世尊夺下犹执吝此心不舍。乃云。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乃至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是故世尊。便邀阿难。离却前尘。认取真分别性乃云。我非来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上叙披沙指。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

    十披沙简金指文二。初翘申恳请。文十。初恃佛辞荣。

    笺云。言我是如来宠惜之弟。前来见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胜妙殊绝。便乃发心。使令我出家圆顶方袍也。

    我心。何独供养如来。

    二释迦亲侍。

    笺云。独但也。供则四事。养则侍养。言我心不但是供养教主如来。

    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

    三遍随尘刹。

    笺云。言周遍游历国土。如恒河沙多。承奉伏事诸果位圣人。善知识者。善顺如来教法。知因识果。知病识药也。

    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

    四效履难行。

    笺云。发大勇健猛利之心。舍其头目髓脑。国城妻子等。皆用此个心。此标善。

    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

    五谤法阐提。

    笺云。纵令我毁谤大乘方等教法。为一阐底迦信不具者。犯二根??。退堕无上菩提。亦因我此心。此标不善。

    若此发明。不是心者。

    六总陈双业。

    笺云。发明则每日攀缘逐境。起惑造业。第八识苟不是我心者。

    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

    七类同株块。

    笺云。土谓土块。木谓草木。无情之物。言离此觉知之外。别更无有心。

    云何如来。说此非心。

    八如来虚夺。

    笺云。谓佛前云此非汝心。

    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

    九明己众同疑。

    笺云。□实是惊惶恐怖。非但是我兼复大众。见佛夺我此心。一时犹豫不决。

    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十请垂宣悟。

    笺云。佛有同体大悲。悲能拔苦。开通指示。言我也秪是未悟。请佛开示于我。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

    后慰简双心文二。初述妄依源。文七。初明含悲密运。

    笺云。开摄悟示摄入。前来云。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此中示告之无生。是二空真如理。无生亦无灭。法忍是二空真如智。法者执生物解义。忍者印认之义。谓起智印认前来二空真如理也。

    于师子座。摩阿难顶。

    二摩顶安心。

    笺云。向师子座表无畏。摩阿难心顶。令其悟首楞严顶三□之法。而又安慰之。

    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

    三指万法源。

    笺云。诸法则总一切内身外器等法。唯心所现者。克简心外无法。唯识心现。真体无生。如珠现物类。而珠性无生。体常圆净。缘一切众生。自家造业果感而现。然一分真性。未尝变动。楞伽云。建立及受用皆从八识生。华严云。三界所有法。一切唯心造。唯识相上生。未是唯识性。若悟唯识。性相同体。则波水同湿也。

    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四显生因体。

    笺云。因依也。言一切有情群类。善因生善道。恶因堕泥犁。此则内颠倒外颠倒。则器界四大等。如是内外。皆因一真之性。而有妄生。皆依真心上成其体。皆是唯识相上变起。而无一法出于心。

    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

    五就所生明性。

    笺云。一草一叶。一花一果。穷结其根元。无非大种之源。此四大为依。方能长育。

    纵令虚空。亦有名?。

    六指空相由彰。

    笺云。言虚空是名?。以无碍虚常为体也。

    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七显本觉圆依。

    笺云。何况本来清净微妙。寂静圆明之心性。则真性一切心。是妄。然妄依真立。如波依水有此。但举真不可道真心。而无其体。一切草木。尚有体性。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

    后就尘料简。文四。初立。

    笺云。必定也。为作也。执则守妄不移。吝乃夺之潜拒。分别则六。觉寻。观伺。所了知性通八。眼识了知色尘境。耳识了知声尘等。第六了知第七。第七了知第八。第八了知自分境根身器世等。此了知。唯约第八。经云。分别是第六。谓佗执吝此心不放。此且纵佗将此妄心。定作真心。向后破之。

    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

    二简文二。初总简。

    笺云。即便也。应合也此心。指执吝之心。言此心便合离诸一切。色香等是五尘。诸尘是第六依第七而住。所营曰事。事成曰业。是其七八二识。或事是第七识。以恒审思量为事。业是第八识。刹那熏得善恶种子。落在其间。然后造得三界总别报业。

    别有全性。

    笺云。若离却前八识。分别外求一分性。不随前尘落谢。便许。是汝心全性。乃灵鉴独□不由境发。此是真故。下文□不由前尘。引起知见。若离前五尘。分别外无性。乃妄心。此总简。且教佗离尘认性。

    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

    后别简文二。初约声。

    笺云。且就声尘。承听则耳根发耳识。承受听览也。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

    后就法。

    笺云。纵灭却一切见则眼。闻则耳。觉则身。知则舌与鼻。不与五同缘。

    内守幽闲。

    笺云。虽五根不缘五尘。第八识犹内缘法尘。幽则幽深。虽是闲。未得全闲。乃似闲缘。此声闻之人。伏第六识心。不与五同缘。虽不外缘。由内缘。如石压草。暂时不生长。逢春必发。盖未全闲也。

    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笺云。内心缘法。刹那不止。若不思览过去。便乃悬度未来。影事通七八。但有影事。此则未为真。

    我非来汝执为非心。

    三审文二。初不伤前执。

    笺云。敕正也。谓前来夺下佗心。是严。此审文云。我非来汝。是慈。疏云。佛有诲子之慈。故借慈严之号。我非来汝等者。意谓不离妄外别有真心。盖水外无波。器外无金。

    但汝于心。微细揣摩。

    笺明细择双心。

    笺云。返覆观照。更无别体。

    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

    笺云。教佗但离却八识缘尘妄心。眼识缘色尘。乃至第八缘根身器界等。此皆是前尘虚妄之法。但离却前尘。有一分灵鉴不熏之性。不随前境落谢。俨尔独存。即真汝心。下文云。似现前境。若离却前尘。无此灵鉴。不熏之性。此则妄心。非真心也。科云。细择双心者。离尘有性。是真心。离尘无性是妄心。

    若分别性。离尘无体。

    四非文三。初指随尘无体。文二。初明离尘无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