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而不以病夭为疑。况学佛之徒。了三界空华。见世间梦事。何富寿之有乎。若然者。则克荷斯经无惭德矣。

    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槃。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

    行取按行上能治下之义。内心以神咒治己惑业。外能开小即大也。诵谓刹那无间之义。于此秘密藏心刹那无间。而成无上道坐道场入涅槃。故能从因通至果地至涅槃相也。文中因说通义。兼前成道也。传持之义直至灭后。与前第九同涅槃相也。亦可成无上觉指妙觉。与分果不同也。总云出生如是初住分果八相也。

    孤山云。然此并是密说常住真心周遍法界。故有因果自他生善灭恶若福若智等种种功德耳。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罗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恒沙劫终不能尽。亦说此咒名如来顶。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西竺贝叶。此土纸素。书咒信受者。三毒不起。诸魔远离。

    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救护世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出世间智。

    出世间智。三乘妙心即时顿悟。

    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教他诵。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龙天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恶咒皆不能着。心得正受。一切咒诅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一切恶星并诸鬼神碜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恶。毗那夜迦诸恶鬼王并其眷属。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荆公云。正受亦名正定。正定中所受境界谓之正受。异于无明所缘境故。圆觉经三昧正受。

    熏闻云。厌蛊者。应法师云。厌鬼名。眠内不祥。伏合人心曰厌。蛊腹中蛊。谓蛊行毒也。声类作弋者反。谓虫物害人也。正法华经有蛊狐。旧维摩经有妖蛊。应师并同声类音之。今但音古。

    补遗云。梵网亦云生金银毒。谓此二物和毒味损物者也。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熏闻云。那由他此当万亿。俱胝此当千万。见应师音义。

    荆公云。那由他此当京数。俱胝此当亿数。金刚藏王。慈恩翻首楞严为金刚藏。然则此诸菩萨证此定故以是为名。

    补遗云。阴心精速。谓金刚藏王得如来藏心。去惑纯精。阴密神速。发彼持咒之人神识也。

    兴福云。初鬼神获恩。后遁迹潜加。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荼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熏闻云。富单那一云臭饿。迦吒富单那此云辛奇臭饿。迦吒盖即竭吒富单那。此云辛臭鬼。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勋修永无分散。

    如恶叉聚。喻与诸佛无分散也。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苕溪云。于未受持时。谓犯戒已。未经忏悔重受之时也。此约在家者言之。出家二众次文别说。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设着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熏闻云。珙钞引俱舍颂曰。约处唯除北。约人除扇榹。敕皆反。四身一语业。三杀一虚诳。一杀生加行。无间一劫熟。随罪增苦增。八比丘分二。以为所破僧。云云。

    补遗云。言五逆罪。约处除北洲。约人除黄门。四属身业。破僧口业。三属杀。破僧但虚诳。出佛身血但杀之加行。方便罪耳。不成正罪故。又佛不可杀故。一逆乃受一劫无间狱罪。熟谓生彼也。随罪增苦增。应是凡二逆受二劫等。八比丘分二。以极少言之也。本八比丘为一切众。破之成二众。更相是非。四人已上成众。故以八比丘言之。若俱舍明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破僧。提婆白佛欲出家。佛不许。学通欲破僧行。出佛身血。佛在阿耨达池说。我于耆阇崛山经行。提婆于高崖举石以掷我头。山神以手接石。小片迸堕伤佛拇指。出俱舍业品。扇榹黄门也。北洲并黄门以父母于子少爱心。无重恩故。非无间业。四身一语业。前四属身业破僧属口业。三杀一虚诳。破僧一虚诳也。一杀生加行出佛身血。以如来佛身不可害故。得杀生加行罪。无根本罪。无间一劫熟。随罪增苦增。一句明时处。一句明苦增。随有多逆。感无间若。多若具故。八比丘分二。以为所破僧。破僧有二。谓转法轮僧并羯磨僧。转法轮僧唯在佛世。羯磨僧通佛灭后。破转法轮。以有佛故须九人。破羯磨以八人。以八比丘分二。四为正众。四为邪众。又有同类五逆。

    阿难。若有众主。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普贤观云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今咒力亦然。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罗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命终尚能随愿往生诸佛净土。况世间所求而不获耶。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苕溪云。支提翻灵庙。或名可供养处。又云有舍利曰塔。无舍利曰支提。如阿含有四支徴。(知倚反)谓佛生处得道转法轮入灭。资中脱云。阇梵语。翻幢也。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着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

    五谷。谓麻黍稷麦豆。十亿曰兆。圣法在处尚无恶梦。况余灾横。

    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有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长水云。八大恶星。谓金木水火土罗计彗。虽有善宿。变即成灾。九执曜除日月取计都为八。孔雀经云。日月及荧惑。辰岁并太白。镇及罗睺彗。此皆名执曜。由旬正言逾缮那。此云合应计。合尔许度量也。或云此无正翻。乃是轮王巡狩一停之舍。犹如此方馆驿。然彼由旬。数有大小。或四十里。或二十里。诸经论中多用小数耳。

    补遗云。按经史凡吉凶先见之徴曰祥。伊训曰。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

    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于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熏闻云。具四缘故。方获其益。谓依我坛场一。如法持戒二。所受戒主逢清净僧三。于此咒心不生疑悔四。忆持此咒者。当自惟念于是四缘为全为缺。苟初缘未具。第三罔知。而持戒不疑能无自励。每读至此伤痛盈怀。虽口诵之惟勤。且心通而弗逮。焉知来者不如经乎。

    苕溪云。心通不出三义。一者证果。即端坐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也。二者发解。谓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三者宿命。谓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碍惑。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

    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

    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单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亦于佛前合掌顶礼。我亦誓愿护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圆满。

    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年岁巡官诸星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

    补遗云。阴阳相感。薄而为雷。电雷光也。而言师与伯者。必有神物主之也。

    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精祇。并风神王。无色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苕溪云。无色界天但无粗色。非无细色。故有稽首白佛之事。涅槃云。非想等天若无色者。云何得有去来进止。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

    中阴经亦云。无色界天礼拜世尊。华严云。菩萨鼻根闻无色界宫殿之香。仁王云。无色界天雨诸香华。阿含中说。舍利弗入灭时。无色天空中泪下如春雨细。故知无色非无色也。昔人偏计岂唯暗大。亦昧小宗。而涅槃云非二乘所知者。非全不知。盖言未了细色之相故。

    补遗云。无色界有无不可偏计。须考三界得名所从。上下相对相望。别约一边得名。通而论之。无欲则已出三界。无色则已离五阴。若言无色界无色阴者。为顺无色界名亦偏计故。涅槃非二乘所知。分别无色界色。属别教智故也。又无色界天不列天众。而在杂众者。以其无色非前天之俦类。故与风神无形者类而言之。故在杂也。无色有细色。则小圣天眼亦合见之。何故斥非所知。应恐小乘天眼但总相见。若去来进止。非佛菩萨法天二眼。不能知也。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况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

    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孤山云。以上群灵皆获本妙心。住首楞严。能建大义。示现菩萨诸天鬼神等像。护持行人耳。而言以宝杵碎首者。夫大圣之训物也。或用摄受。或行折伏。群邪之屏迹也。或感其惠。或畏其威。惟此二途咸令得度。今行折伏俾畏其威。若涅槃杀一阐提。法华破诸恼乱。仙豫之诛净行。满足之僇众生。皆由住无缘慈得一子地。乃能如是耳。慈念众生如一子故。涅槃明四等成就住二地。慈非喜住一子地。舍住空平等地。此皆分真所得而外现折伏耳。

    谷响云。涅槃云杀一蚁子得罪。杀一阐提无罪。释曰。蚁子无辜杀之结罪。阐提惑众杀之有益。法华经罗刹女白佛言。若不顺我咒。恼乱说法者。头碎作七分。如阿梨树枝。

    补遗云。阿梨树此方无故不翻。其树似兰香。枝若落地必为七分故也。出慈恩大钞。涅槃明。如来往世为王名仙豫。由五百婆罗门不信大乘。王尽杀之。由谤法故堕地狱中。既生而起三念。知是地狱。知因谤法。知由王杀。乃改心自责。俄舍地狱。生甘露鼓王佛刹得一劫寿。僇亦杀也。字亦作戮。晋译华严。善财至满幢城满足王所。见无量众生犯王法者。身被五缚。或断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双目。或斩身首。或投沸灰。或叠缠身油灌以火焚之。善财问。云何修道。答言。我成就菩萨幻化三昧。十恶众生不可教化。我为调伏。化作苦治令舍恶。具善得乐。发心具一切智。当知我于蚁子不生害心。何况人耶。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纯。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重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

    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苕溪云。阿难所请斯有二意。一者既受行门必有次位。如得门入宅须知堂室浅深。是故请之。二者经初佛语阿难。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前解行圆融则心言直矣。地位无曲未知其相。因此请之。未到涅槃谓究竟涅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此问入地之正行。准下三种渐次。初则除其助因。所谓五辛。未为正行。至于第二刳其正性。所谓淫心。由是之故。修三摩提能得第三违其现业。乃至获无生忍。所以第二渐次名为真修。即修行之目。应知涅槃如所到之境。诸地如所由之道。修行如能履之步。三法若具。则首楞严教能事方毕矣。

    长水云。住有因果。惑有粗细。智有明昧。断有浅深。证有分满。用有优劣。苟昧斯旨。非真修行。堕增上慢。以我教中随进德修业胜劣不同。故立五十七位渐入渐深。不同外道天魔都无涅槃最极果。即位所至处。干慧最初因。即位发基处。信住行向及四加行名四十四心。即信解行地。名为修行。初地见道。乃至等觉名为证入。即分证果。知诸地之名。而未能辨名下之义修证行相。故此问也。即示其不解。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苕溪云。刳犹去也。去其妄念以受真教。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

    长水云。此为分别一叙迷真起妄为立位之因。地位之兴本由迷悟。妄迷真起。本性即虚。故有断分。断即成悟。悟有浅深因成阶降。阶降既分名位斯别。若不迷真焉有斯位。故须叙也。

    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资中云。由不了一法界相。忽然起妄。名为不觉。翻此不觉了本无生。名之为觉。即菩提之号因不觉立也。由迷有生。生即有灭。翻此生灭显不生灭。即涅槃之号对生灭立也。生灭既灭更无所依。故名转依。以真如为迷悟依。转此迷依以为悟依。故名转依。自智境界转所依藏为涅槃菩提涅槃。初非一异。但转迷名无上菩提。转有名大涅槃。从有故迷。以觉故空。有性自空。非有灭空。故生死涅槃无相违也。

    兴福云。转依有六。一损力益能转。谓初二正位。

    补遗云。谓资粮加行对前入位方便。故言正也。以胜解渐愧力。损本识中染种势力。益净种功德。渐伏现行。亦名为正转依。二通达转。由见道达真。方断二障粗重。证一分真实转依也。三修习转。谓诸地渐断俱生。证真转依也。四果圆满转。谓究竟以金刚定。永断本来一切粗重。顿证佛果圆满转依也。五下劣转。谓二乘厌苦欣寂。证真择灭。无胜堪能也。六广大转。谓大乘位俱无欣厌。通达二空。双断二障。顿证无上菩萨涅槃。有胜堪能名广大转依也。今取广大。而言可悉。此六转依以天台四教断之。前四别位。第五藏通。六在圆顿。经言二转依号。如真性无相。由迷悟故假名生焉。转依之语诸文不异。转依之义随文不同。虽则不同。其归一也。无非为明返妄归真。生灭对不生灭。妄对乎真。转妄依真。号菩提也。转生灭依不生灭。号涅槃也。法华玄记云。言转依者。转染依依于净在染。则种子依于梨耶。在净则转于能依以成第九。当知梨耶不离染净。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苕溪云。明世界相续唯在依报。谓四大因起等。今世界颠倒盖指正报。即十二类生也。世界颠倒为指正报者。恐未然也。三世四方显是依报。彼明世界颠倒之相。生出十二类生。非直指十二类为世界也。

    长水云。前明三种相续。今明二种颠倒。即摄业果故也。长水以业果在众生中。孤山以业果在世界中。以十二类即业故也。

    补遗云。此下二颠倒文科节。初阿难至真三摩地为总标。次阿难下别列二倒。初众生颠倒又二。初明迷真。次迷本下倒相。于迷真中兼示下文世界迷真。故言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言及众生者。即下世界中十二类生业果也。次阿难下二世界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

    孤山云。性明圆故。谓由真心本具诸法。如明镜中圆具像性。因妄明心变动真性。故曰因明发性。由发性故遂起分别。故曰性妄见生。从毕竟下。结显上文全真成妄也。

    补遗云。真如不变名性。随缘名心。一真如中具此二义。由性者不变也。明心者随缘也。由有性中圆明随缘之故。众生妄生照览。因以妄动发其性也。性中加妄遂有见生。故曰性妄见生也。经中特安圆字。即显随缘之性生出妄明。

    荆溪云。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即此义焉。

    苕溪云。此有下四句。上二句皆能所相生。有即苦果。因即惑业。非因者。如前文云既称为妄云何有因。所因者。如前文云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下二句。总明上二句皆无实体。住者依也。推末至本了无所依。故知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正是颠倒之义。

    补遗云。上文云成究竟有。即众生苦惑业也。此之四句。言其苦惑业相。初二句总示。此有所有者。指上成究竟有。故曰此有。言所有者。谓苦果从惑业生也。初句云苦果也。次句云惑业之因。故曰非因所因也。住所住相者。言苦惑业三皆是住着之法。若求其住之相了不可得。三道即三德。故无根本。然则成究竟有。有之一字别指苦果已成之法。

    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其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

    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苕溪云。有身故生。有受故住。生住心法。于诸有中展转发生。斯即前文业果相续也。如卵生等既是色质。岂非身耶。苦受等领纳现境。对三相论之即是住相。生力至成业者。生即是果。力即是业。熏即动业之惑。以欲贪为本。如现在生身由过去业力之所发明。复由现在起惑。熏成未来善恶之业也。同业至相生者。七趣众生随其妄惑各有同业相感。因于杀盗淫三所感之业。则有相灭相生之事。

    长水云。淫欲故相生。杀盗故相灭。亦可云异见成憎故相灭。同想成爱故相生。

    补遗云。意云。真如非身受心法。而迷妄故。展转发生身受等法。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

    孤山云。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故有东西南北之分段。指此分段名之为界。然其所有本无其因。故非因所因。此唯妄住。故云无住所住。既非真性常住。则有过现未来迁流不住。三世成矣。

    补遗云。前文从毕竟无成究竟有。虽在众生颠倒中明。义兼世界。故今牒之云是有等。但今文以四方界义为有。是前苦果依报。依正同以惑业为因。故曰是有所有非因所因。以明三世义也。所以有三世迁流者。良由惑业不断故也。

    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

    孤山云。以世涉方以方涉世。俱成十二。所以众生正报因果和合亦成十二。

    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

    长水云。内有动相外感风轮。故有声现。因空生摇。坚明立碍。故有色立。金风相摩则有火光。火则有气。气则香也。宝明生润火光上蒸。由斯流水。水有冷暖故成触也。触分涩滑与舌相对则有味生。五境合意则名为法。此六尘境与内六根妄想和合杂乱。由此造作一切诸业。故成业性。业必有报。十二品类因此区分。故成轮转。

    资中云。根尘各六成十二。

    苕溪云。因动有声。如击鼓撞钟之类。文殊云音声性动静。此就声尘当体为因。以动之一字不对余尘说故。若更就当体分之。则动为其因。声如其果。从因声有色至因味知法。则展转相因。皆以余尘为因。递相为果。以显六乱之相不同。十二因缘次第之义故。当知展转相因虽有十二。而但云六乱者。正显根尘各从其类。两两相望杂乱而起。最后云知法者。知即意根。法即法尘。以后例前。则有闻声。见色等义况云六乱妄想。是知见闻觉知皆归妄想。声香味触。略举四尘穷十二变总结根境。

    补遗云。因以世界相涉变化众生。则是动义。故动生声为初。一往六尘为伦次。义非定论也。亦可因色有声有法等方成六乱。经文且示一涂为言。一旋复者。约根尘十二次第。一翻旋转之相也。

    乘此轮转颠倒想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孤山云。依?而起曰卵生。含藏而生曰胎生。假润而兴曰湿生。无而忽有曰化生也。如是四生。由内心思业为因。外?胎藏湿润为缘。约藉缘多少而成次第。卵生具四。是以先说。胎生具三。湿生具二。化生唯一谓思业也。此依瑜伽所解。

    真际云。前四生为总。次八类为别。从总开别故成十二。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流转国土。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资中云。动即是风。风即是气。故云和合气成。羯逻蓝者。入胎初位。准俱舍论胎中分位有五。胎卵未分。皆同此也。

    孤山云。八万四千。非八万四千烦恼尘劳为其种类乎。然此类生以因感果。微细行相。唯圣尽明。止在总知唯妄所为。未可委究历事义趣。

    熏闻云。羯逻蓝。余经或名歌罗逻。此云凝滑。或云杂秽。状如凝酥。

    补遗云。此十二类生。先言世界虚妄等者。盖众生之心。多着境界而感其生成于颠倒。如初感外虚妄动。则受飞沈动类。下去准知。然列此十二类生。即是别明众生颠倒之相耳。所以上文众生颠倒其文甚略。受生之相皆因外感。故别明世界颠倒变化众生。以成上文也。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和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如是故有胎遏蒲昙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

    恐指依报能生情欲者为杂染也。如形显之色男女之态皆可欲之境。故曰欲颠倒。老氏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然后感己欲心。取彼之境。故曰和合滋成。

    资中云。人怀正道竖首而行。违正从邪故生横类。

    孤山云。遏蒲昙即第二位。胎卵已分也。

    熏闻云。遏蒲昙此云疱。状若疮疱。

    由因世界执着轮回趣颠倒故。和合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动其类充塞。

    苕溪云。湿以合感。故云执着。合因暖气。故曰暖成。翻覆者飞伏之貌也。此约形说。谓飞动而伏走也。沇疏云违心背信翻覆任情。遂感此类。飞走不定。如蠛蠓昆虫之类耳。蠛蠓小虫似蚋。喜乱飞。庄子谓之醯鸡。昆虫温生寒死之虫。

    资中云。蔽尸。或云聚血。或云耎肉。既不入胎。故无诸位。

    熏闻云。蔽尸。即第三位。问何故动类唯指初位。欲类但言第二。趣类止云蔽尸。从假类去皆云羯南。答若有初位必具后位。若有第二必具初后。经文一往次第。且取一位配之。今蔽尸羯南既不入胎。故无前位。然而蔽尸须至羯南。羯南或由蔽尸。二往之意可会。又假类而下虽皆云羯南。其中非无具前三位及第五位。即钵罗奢佉此云形位。良由第五于诸类中阙具不定。唯有第四。其名最通。故障类等俱云羯南也。

    补遗云。趣谓趣向。不可回之义。谓执重趣向。故受执濡滞。言和合暖成者。以湿滋气方有所生。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假颠倒故。和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转蜕飞行其类充塞。

    真际云。妄心浮伪。易夺不常。舍此取彼。故成其触。触谓触对。即根境和合也。

    孤山云。羯南此云硬肉。即胎内第四位。才生即飞。故缺前位。

    苕溪云。转蜕飞行。盖是化生取譬之象。列子云天地委蜕。下文纯想则飞。皆取譬也。是则转蜕譬故形之易蜕。飞行喻新质之轻举。无而忽有。理合在兹。脱此生彼如转蜕飞行。若雀鸽之化鸟鼠之变皆化生义。如转蜕之譬。和合触成者。虽则变化。必假根境相触为因。或阴阳之气触其故身。能变新质。

    由因世界留碍轮回障颠倒故。和合著成八万四千精耀乱想。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休咎精明其类充塞。

    资中云。事日月水火。和合光明坚执不舍。障隔不通名为留碍。精明显著。因此受生。故成色相。星辰日月吉者为休。凶者为咎。下至爝火蚌珠皆是此类。盖由世间或依报留碍。或义理不通。暗于知见。心希明着。积集受想。乃受精明。上至九曜。下及萤蚌。仍能休着及于他人。

    熏闻云。爝火者。据庄子云。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释文云。爝音爵。然火也。一云权火谓小火也。字林云。爝炬火也。珠蚌中阴精。

    熏闻云。着成者。着陟虑反。明也。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惑颠倒故。和合暗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如是故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空散销沈其类充塞。

    资中云。由迷惑不了。厌坏色相。思无边空。色尽心空。厌空绝想。乃至有顶沉冥幽隐。即无色界外道之类。

    熏闻云。问既云无色。何谓羯南。答应取一分细色通名其类。不可责同坚硬之状。当知此方亦化生之类。

    补遗云。或有厌有着空。心存销散。不成真空明理。乃惑暗生焉。此外道因禅得生无色之类。然此上文。长水指今无色。不同无色界天。今言外道者。以邪心得生。不同正定。非久还坠。所以神咒功能中指为恶处也。又吴兴下文。以舜若多空神销今无色者。今谓既云八万四千其类充塞。亦可兼指风空神也。

    真际云。空散销沈通指四空。

    补遗云。今谓亦可别对四空。方允其类充塞之义。空指空处。以脱色笼故。散指识处。缘识生定未免散乱故。销指无所有处。销前识心故。沈指非想非非想处。到空之底故。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资中云。蹈迹附影之类。皆从意想所生。论因。或如外道凡夫祠祷神明。托附形象。终身奉事。志慕灵通。因果相酬。故生其类。

    熏闻云。罔象犹云彷像。盖不真之貌也。庄子云水有罔象。释文云水神名。

    补遗云。操心不实。故曰罔象。影附于人。故曰影颠倒也。凡此之类必资忆想。因既不正。死受鬼报。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资中云。外道计无情有命。金石坚牢。或习定灰凝。思专枯槁。心随境变。遇物成形。如华表生精黄头化石之类是也。

    谷响云。晋张华字茂先。时燕昭王墓有妖狐。谓华表曰。我闻张司空多学。欲往干之如何。对曰。张司空博物君子也。非但损子。亦[示*(乃/古)]于吾。狐不听。刺投华。华与论天下人物。多为其所折。谓华曰。天欲雨。请辞去。华固留之。谓左右曰。我闻巢居知风。穴居知雨。不是狐狸即是者鼠。乃密令人斫华表。然而照之。为狐狸而去。梵云劫毗罗。此翻黄头。头如金色。因以为名。恐身死。往自在天问。天令于频陀山取甘子食。可延寿。食已于林中化为石如床。有不逮者。书偈问石。后为陈那菩萨斥之。其石裂矣。

    补遗云。形如槁木。心若死灰。不合真如。只成愚钝痴暗人耳。传曰。心不则德义之经谓之顽。今以不合真理乃成顽也。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伪颠倒故。和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土。诸水母等以虾为目其类充塞。

    资中云。和合巧伪。改故作新。或假托因缘递为形势。资身养命业果相循。不从自类受身。故名非有色相等。有情身内八万户虫并是此类。相待犹言相假。凡染以己假他之谓。水母俗谓之虾蛇。一名蟦。形如羊胃无目。以虾为目。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由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况诅厌生其类充塞。

    资中云。有一类生。因声呼召。引发性成。如虾蟆等以声附卵。

    熏闻云。孤山引显识论云。雌孔雀闻雄者为鸣。于是有身。彼谓之声生。又庄子云。虫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注曰。虫以鸣声相应。不待合而便生子。故曰风化。论因。或是乐为淫声。习以生着。从自性类。不假他成。名非无色相。藉声诞质故曰无色。

    补遗云。凡言性者。禀自然之质也。今相引假他而成性分。非颠倒是何欤。言非无色者。必先假自质也。言无色者。假声而生也。如长水曰。虽从声感。假自性质。如虾蟆等。以声附卵然后长养。非声则坏。

    苕溪云。咒诅亦呼召耳。由物类相感。若厌祷而生也。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资中云。诬罔取他。约为己有。名罔颠倒。背亲向义。寄死托孤。忘本蒸尝。认彼宗嗣。是其因也。尝者祭也。尔雅曰春祭曰祠。祠之言食。夏祭曰禴。新菜可礿。秋祭曰尝。尝新谷也。冬祭曰蒸。进品物也。罔者以无为有之谓。

    苕溪云。以异质故非有想相。以相成故成想羯南。蒲卢俗谓之蠮螉。取彼桑虫以为己子。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

    资中云。父母有爱。名非无想相。冤无有爱。故云无想。亦可枭镜有情。非无想也。附块抱树而生其子。乃无想也。

    长水云。冤对相酬。连环不止。托至亲之父子发至冤之杀害。岂非怪哉。初生托质互有想爱。故云非无想相。后时成大父母遭食。故云无想也。

    资中云。问既是冤对。无感生缘。何得用附而生。冤中有爱。答如畜猪羊。贪杀故养。岂非怨中亦有爱乎。

    长水云。答托质须资爱想。杀害由乎先业。爱想无常。由业所运。始虽起爱后变成憎。故遭其食。

    孤山云。按史记孝武本纪云。祀黄帝用一枭破镜。枭鸟名也。食母。破镜。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物祀皆用之。破镜如貙而虎眼。今云鸟者恐译人误。或鸟字合是等字耳。

    熏闻云。土枭见尔雅注。枭。不孝鸟也。自关而西谓枭为流离。其子适大还食其母。述异记云。獍之为兽。状如虎豹。而小始生。还食其母。故曰枭獍。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苕溪云。金刚般若卵胎湿化乃至非想。皆通三界。今十二类义必无殊。观乎现文。唯无色羯南。似通上界。其十一种。悉是欲界之相耳。此盖如来随宜所说。且就现前幽显可验者略而示之。幽如鬼神精灵等。显如鱼鸟龟蛇等。若以有顶外道解无色者未必然。将恐欲界亦有斯类。如舜若多神岂在四空乎。应知下文广谈七趣。秪由此中说相未周。前后相成。方见经旨。此中生数虽多。趣相则略。若以七趣一期观此十二类生。犹缺地狱修罗二趣。然余五趣亦未委明。大概且言迷真起妄。故有类生。破妄显真。故有诸位。迷悟相翻意在于悟。从悟说位。用酬前文阿难之请。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