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庄子解卷十·外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胠箧

    引老子“圣人不死,大道不止”之说,而凿凿言之。盖惩战国之纷纭,而为愤激之言,亦学庄者已甚之成心也。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道而为守备, 胠,腋也,旁开其箧,如从腋取去也。探囊,摸其囊中之有无而取之也。发匮,窃发其扃也。 则必摄缄縢,固扃 ,缄,古咸切。 音决。缄以针缝也,縢以绳束也,扃以门户关也, 以钮环锁也。 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惟恐缄縢扃 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 乡音向。 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不乃”之不,一本作“今”为是。 故尝试论之:世俗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网罟之所布, 《诗》所谓“施罛岁岁”。 耒耨之所刺, 刺,刺人于地也,孟子所谓“深耕”。 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 名恒 。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徒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解曰〕 察于理之谓圣,通于事之谓知。理无定在,事有迁流,故圣知之所知,含之于心,而不可暴之为法者也。以是为法而蕲以止盗,则即操我之戈,以入我之室,嗣守吾法者,不能如我之圣知,而法固可窃,强有力者胜矣。陈氏以豆区之仁,收姜氏之齐,太公之教也。陈氏之守固,而姜氏熸矣。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 胣音以,刳肠也。 子胥靡。 烂之江中也。 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繇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 事生于此,而责成于彼。 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谷虚,邱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解曰〕 圣知之法,刑赏为其大用,而桀纣即以之赏邪佞,而加刑于逢比。逢比之戮,亦四凶之窜有所守也。道暴于法,则何适非法?法以暴道,则何适非道?法之所以纷,道之所以诡也。无道可托,无法可按,天下奚不治哉?圣人用法,仅可以弭一时之盗。施及后世,惟重圣人之法,而丧其所重,乃法徒为盗守,徒为盗积。所重惟法,则已轻矣。外重者,内泄其含也。惟含者为人所不能窃。故甚患夫圣人之不含而亟暴之也。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 揭,举也。驰逐而为大盗者,举诸侯之窃以为口实。 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 赏之以卿相之服而不餍。 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解曰〕 大小、轻重、真伪,人之所固能知者,不待斗斛、权衡、符玺而始知。圣人以其圣知立法,以齐一天下之聪明。法繇心生,窥见之者窃之而有余矣。治人揭圣人之法以禁天下,曰“奚不如法”?乱人亦揭圣人之法以禁天下,曰“奚不如法”?则盗国毒民者,方且挟法以禁天下,而恶能禁之,欲不归过于圣人而不得已。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