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恒河,虽发源于毗湿奴的脚下并流经湿婆的头发,却并非一条古老的河流。地质学比宗教传说看得更远,知道曾有一个时期,不论是恒河抑或哺育它的喜马拉雅山脉都还并不存在,印度斯坦的这些圣地之上还是一片汪洋大海。高山隆起,岩屑填海,沧海桑田,水陆更替,诸神各踞峰顶,将圣河辟就,我们称之为远古的那个印度由此而成形。不过印度其实要远为古老得多。在史前的海洋时期,印度半岛的南面部分就已经存在了,达罗毗荼的高地部分自从有陆地出现以来就一直是块陆地,它们亲眼见证了曾将其与非洲连接起来的那块大陆在它们一侧沉入海底,也亲眼目睹了喜马拉雅山脉在它们另一侧从大海中升起。达罗毗荼高原比世界上的一切都要古老。从未曾有海水淹没过它们,无以计数的亿万年来一直注视着这个高原的太阳,依然能够从其轮廓中辨别出在我们这个星球从他的怀抱中挣脱出来之前,它们就是属于他的。如果说有哪个地方仍旧能触摸到太阳的肌体的话,那就是在这里,在这些山峦间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古老当中[1]。

    然而就连它们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喜马拉雅那部分印度的抬升,这个原初的印度就一直在下沉,并正在慢慢地重新没入地球的曲面。亿万年之后,这里也有可能会变成汪洋一片,那些直接从太阳的躯体中诞生的岩石也将被淤泥所覆盖。与此同时,在海洋的某种作用力之下,恒河平原也在不断蚕食着它们。它们正渐渐沉入更新的陆地之下。它们的主体仍然未被触及,但是在边缘位置,它们的边缘前哨部分已经被从主体上切割分离,陷入越来越深的泥土当中,先是齐膝深,渐渐地就没到了咽喉。这些边缘前哨部分具有某种无以言表的特征。它们跟这个世界上其余的一切都迥然不同,一瞥之下就足以令你凝神屏息。它们巉岩突起、峭壁陡拔,而且匪夷所思,就连其他任何地方哪怕最蛮荒的峰峦都会保有的那种比例和均衡感都尽付阙如,其怪异程度非但是见所未见,就连做梦都是全然想象不到的。说它们“离奇怪诞”,会令人联想起幽冥鬼神,其实它们比所有的鬼神都更为古老。印度教徒曾在少数几块岩石上打磨涂抹、粉饰刮擦,但这些神龛圣地却一直都人迹罕至,仿佛就连那些通常总是在寻求非同寻常之体验和感受的朝圣者都觉得这里实在是太过离奇了。有几位印度教的苦行僧也确曾在某个石窟里寄居过,不过终于还是耐不住山洞里的烟熏火燎,溜之大吉;就连佛祖本尊——他在前往加雅[2]、于菩提树[3]下顿悟成佛的途中肯定是曾经过这里的,也避免在此地践行自己修身出家的教理,所以并没有在马拉巴尔留下任何有关他艰苦修道或最终得道的传说。

    那些石窟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一条八英尺长、五英尺高、三英尺宽的隧道,通往一个直径约二十英尺的洞室。同样格局的石窟遍布群山当中,一模一样,仅此而已,这就是马拉巴尔的石窟。在参观过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在参观过十四个、二十四个这样的石窟之后,游客返回昌德拉布尔的时候根本就不能确定自己到底是有过了一番趣味盎然还是索然乏味的游历,甚至都搞不清到底有没有过这样一番经历。他会发现非但很难描述这些石窟,就连在脑子里将它们区分开来都殊非易事,因为石窟的格局一模一样、从无变化,没有任何雕刻,甚至没有一只蜂巢甚或一只蝙蝠将这个石窟跟那个石窟区分开来。它们本身没有任何特点,一无所有,它们的声誉——因为它们确实非常著名——根本无法言说。就仿佛周遭的平原或是过往的鸟儿主动承担起了“绝了!”这一声惊呼的职责,而这个词儿已然在空气中生根发芽,并被人类吸入了肺腑。

    石窟里漆黑一片。即便那些洞口开向阳光的石窟,也极少有光线能穿越狭长的隧道,透入圆形的洞室。洞里没什么好看的,你也根本什么都看不见,游客进洞后得一直等上五分钟,并且擦亮一根火柴后,才能看到点洞内的情形。一旦你擦亮一根火柴,石壁的深处也会马上升起另一团火焰,并朝着石壁的表面飘移过来,就像一个被囚禁的幽灵;那圆形洞窟内的墙壁被打磨得平滑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